喻細寶
摘 要:興趣能產生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習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學科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會成為一種負擔,因此作為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興趣;教學方法;評價體系
從2000年南昌市政治中考實行開卷考試以來已有16年了。開卷考試導致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學生認為開卷就是抄書,因而在其思想上就把政治課當作一門副科,可有可無,課堂上做一些和上課無關的事情。而作為一名農村政治教師,筆者深有體會。因為農村生源素質本來就不高,加之受社會的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不斷下降。正因為如此,筆者也在不斷嘗試各種方法來增強課堂效果,現就如何上好政治課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在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選好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欲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為了讓學生能積極思維,參與課堂,活躍氣氛,我一般會精心設計好教案,根據情景選好切入點。如,在講八年級上冊“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時,上課前我就告訴學生國家規(guī)定今后進入網吧要出示身份證,沒有身份證將無法到網吧上網。頓時教室炸開了鍋。一部分貪玩的學生在鳴不平,也有部分學生在叫好。這個切入點一下把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興趣都被激發(fā)出來了。首先,在舉例時教師多舉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例子,讓學生感覺到政治就在身邊。其次,多開展各種各樣的競賽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演講、知識競賽,抓住學生愛聽故事的天性用故事來吸引學生,這樣既活躍了氣氛,又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要想學生對你的政治課感興趣,就要與學生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用溫和的真摯的情感言行吸引他們,而不是用簡單粗魯的方法對待他們。小到著裝打扮,大到言行舉止。這樣學生就能親近你,說出他們的真心話,從而對你的課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反之,如果學生不喜歡你,甚至怕你,要想學生對你所授課程感興趣則難度很大。
3.認真解答學生的疑問和作業(yè)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既要鉆研教材,又要考慮學生的疑問和想法,特別是現在學生接觸的信息廣,疑問多,如果不能排除疑問,學生就不能接受,甚至認為教材觀點脫離實際。
二、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思考
新課改要求每位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教學觀。
1.教師觀
新課改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幫助者。
2.教學觀
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一種溝通,一種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現實素材,變單向傳授知識為師生、生生、師師之間的開放教學模式。因此必須打破這種陳舊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模式,建立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通過朋友式的交談讓教師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教學方法上多用啟發(fā)式、引導式代替說教式。因為現在初中政治都是開卷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因此,只靠老師講是不夠的,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進來。現在信息發(fā)達,學生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這為我們進行開放式教學、突破舊模式提供了資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相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方法往往能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討論式教學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我們應摒棄“填鴨式”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參與進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激勵式教學法,教學要以激勵學生為主,要以正面教育為主。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留守學生居多,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容易自卑,因此老師的一個表揚肯定會讓學生受到極大的鼓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筆者在初三活動課均采用這些方法,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這樣使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都會有很大的改進。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做到這點,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素質,包括專業(yè)知識、業(yè)務能力、自身修養(yǎng)。
三、對評價體系的思考
我們應怎樣評價我們的教學效果?如何評價我們的學生?這是擺在我們所有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目前全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體系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變。對學生的評價實際上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檢查和評價,對教師而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以便后期對學生進行幫助。特別是我們的政治課,既擔負著知識教育,又擔負著德育的重要功能。特別是農村學生,他們的教育起點本身就比城里的學生低,接受的教育資源相對又差。很多農村的孩子成績不是很理想,但他們很淳樸,很善良,他們很有愛心。如果僅以分數對他們進行評價,勢必會對一部分成績不是很好但品德又很好的學生造成打擊。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采取書面檢測和日常觀察相結合,這樣既讓學生認識到了不足,又有改進不足的
信心。
我們面對的學生是各種各樣的,特別是農村中學留守學生多,思想動態(tài)復雜,需要我們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何晶.初中政治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11).
[2]郭殿貴.初中政治課教學體會[J].安徽教育,199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