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隨著時代的演變,人類單身的時間越來越長,對一種文明來說,它延展了青春期的長度與寬度,重置了生活的種種可能,但對一個物種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兒。
官府滅絕“單身狗”
《周禮·地官·媒氏》上說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有人據(jù)此以為古人晚婚,那是錯誤的。因為在這句話的下面《周禮》又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既然少男少女可以自由相“會”,那還有什么晚婚可言。
古代人認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們才能安居樂業(yè),社會才能穩(wěn)定和諧。因此,為了解決社會不安定因素,古代政府制定了各種制度,從各個方面“滅絕”單身狗。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仲春會”就是一個典型的男女交友的大派對,其主題是“奔”,意思是與所愛的人一起出走。
在周代,已到適婚年齡的男女的終身大事還被列入了官方議程,專門設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員。而在晉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嫁人,官府就要強行給她找對象。
《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而在勾踐夫差時候,凡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俱有罪。這個應該是比較重的一個例子了。
對于古代而言,結婚年齡并不固定,但一般而言,還是比較早的,畢竟古代壽命相對現(xiàn)在而言要短上很多。
漢代大體男子初婚年齡在14-20歲之間,女子13-16歲之間。據(jù)《華陽國志》,認為漢代末年女子平均婚齡在17歲,男子20歲以上?!犊兹笘|南飛》中便提到“十七為君婦”。
北周武帝時,“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以時婚嫁?!毕鄬τ跐h唐而言,這一時期可謂早婚。
唐太宗時規(guī)定的結婚年齡男20歲,女15歲以上。通典卷九五《嘉禮四·男女婚嫁年幾議》有記載。唐玄宗時期有所降低,開元22年敕令,“男年15歲以上,女年13歲以上,聽婚嫁?!币虼?,李白在《長干行》中提到“十四為君婦”。
清政府規(guī)定,男子16歲,女子14歲,就算達到結婚年齡,可以自便結婚。這延續(xù)了元明時期的人口政策,不過也導致了人口暴漲,從順治時期的六千多萬人口,到道光時期,已經(jīng)變?yōu)榱怂膬|。
婚姻的奢侈與無用
物質匱乏年代,人們傾向早婚,從而更早地參與社會體系,獲取某種安全感。而工業(yè)革命之后,女性從家庭中走出,越來越多的參與到社會經(jīng)濟體系中,女性的經(jīng)濟地位、社會地位隨之提升,其擇偶條件越來越復雜,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婚育年齡越來越晚。
日本厚生勞動省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日本人的初婚年齡從“60后”25.7歲,“90后”可能將提升到28.2歲。此外,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2011年10月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60年前,女性的平均結婚年齡在25歲,2009年卻已經(jīng)提高到30歲。
“晚婚潮”走俏的同時,“不婚”似乎也成為潮流。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進行的“出生動向基本調查”顯示,在18至35歲年齡段的未婚者中,表示“一輩子不打算結婚”的男性比例為9.4%,同比增長2.3%,女性比例高達6.8%,同比增長1.2%。美國皮尤調查中心于2011年12月14日發(fā)布的報告則顯示,美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已婚比例約為51%,比10年前下降了6%。
越來越多的晚婚與不婚現(xiàn)象,首先與現(xiàn)實因素息息相關,經(jīng)濟因素是之一。人們只有在財政有保障后才會結婚,但這種保障通常要年齡很大時才會實現(xiàn)。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具有足夠的資本,為買車、買房、孩子教育、保險等事項做好充分準備,才能結婚。在經(jīng)濟形勢并不樂觀的當下,結婚似乎成了一件“奢侈品”。
彩禮的負擔也讓一部分年輕的中國男人結不起婚。據(jù)媒體報道,山東菏澤的彩禮一般是3斤3兩,這里指的是100元鈔票的重量,大約是14.35萬元。但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萬紫千紅一片綠”,就是1萬張5元鈔票,加1000張百元鈔票,這已是15萬元,至于“一片綠”,就是一片50元的鈔票,新郎可以看著給。
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也讓單身族們延長了自己的曖昧青春。通過社交工具,他們可以連接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擁有著前所未有的朋友鏈條。當然,他們也前所未有的孤獨。
“你感覺如何,感覺如何?/當你自成一體,無家可歸。/像個局外人,又好像一塊滾石。”鮑勃·迪倫過去在《像一塊滾石》中唱的,多像今天雙眼緊盯顯示屏的我們。
無數(shù)的可供選擇的自由機會擺在年輕人面前,我們可以為這個多元時代感到欣喜,也得承認,面對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消費選擇、價值觀選擇,年輕人們進入了一種有態(tài)度、有價值的“蹉跎時代”。在他們眼中,婚姻不再是必需品,而對一些“90后”而言,婚姻已經(jīng)被視為“零食”。當然,這并不妨礙她們在社交媒體上這樣表態(tài):XXX,我要為你生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