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政
(浙江農(nóng)林大學暨陽學院, 浙江 諸暨 311800)
?
“積分制”在大學公共體育課程考核中的應用研究
鄭杰政
(浙江農(nóng)林大學暨陽學院, 浙江 諸暨 311800)
為了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體育課程成績,引入了“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實踐和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了“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體育課程總成績,據(jù)此提出把“積分制”納入學生體育課程成績評價,形成科學、合理、完善的體育考核評價體系,以此激發(fā)學生自主鍛煉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最終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
積分制;體育課程考核;模式
體育考核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合理的體育考核方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并最終促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1]。如何使體育課程考核能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水平,這是當前體育一線教師值得深思與研究的課題。在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下,探索更為科學、更有活力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至關重要。通過對“積分制”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的探索、應用,以此期望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鍛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1.1 重總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
根據(jù)評價在體育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體育教學評價可分為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2]。簡而言之,總結性評價強調(diào)教學結果,形成性評價強調(diào)教學過程。總結性評價,它的優(yōu)點在于以合理的量化標準評價評價學生學期末的學習成果,它的不足是不能反映學生的個體差異、進步程度,評價存在不合理性[3]。如有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薄弱,體育基礎不扎實,協(xié)調(diào)性不好,學習體育運動技術較慢,但這些學生學習態(tài)度很積極,學習過程很努力,總結性評價的方式使得這部分學生體育成績?nèi)耘f不合格。這勢必會打擊這些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自信心和參與程度。而形成性評價彌補了總結性評價的不足。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個體進步程度,它以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為評價對象,在學習過程中設定若干學習目標,以學生是否完成階段學習目標來評價學生,因此,它是總結性評價的有效補充。
1.2 重課內(nèi)鍛煉評價,輕課外鍛煉評價
根據(jù)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一般可分為課內(nèi)體育鍛煉和課外體育鍛煉。根據(jù)我國體育人口評定標準[4]: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這說明僅僅是課內(nèi)體育鍛煉(普通高校體育課為一周一次),學生是不能成為體育人口,是不能保持強健的體魄,這要求學生多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通過引入課外體育鍛煉評價體系,激勵學生多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這樣才能達到體育課程的真正目的。
1.3 重運動技能評價,輕身體素質(zhì)評價
《2010年國民體質(zhì)檢測公報》顯示,與2005年相比,中國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繼續(xù)呈現(xiàn)緩慢下降”趨勢,主要表現(xiàn)在爆發(fā)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5]。造成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當前大學體育課程普遍偏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缺乏足夠的身體素質(zhì)鍛煉時間的安排。在體育課程考核中引入身體素質(zhì)考核評價,并且適當增加評價比重,雙管齊下,既引起教師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練習的重視,又引導學生在課內(nèi)課外多進行身體素質(zhì)鍛煉,最終達到雙贏的效果。
2.1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的內(nèi)涵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是以學生在整個學期的各個階段的學習過程為評價對象,以學習過程的“三個完成”為加分標準,以身體素質(zhì)成績、運動技能成績、學習過程成績?nèi)棾煽兤谀﹨R總并把它作為學生總成績的一種考核評價體系。在體育課程中,身體素質(zhì)是基礎(位于圓形核心層),運動技能是特長(位于圓形中間層),學習過程是成效(位于圓形最外層)(見圖1)。
圖1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圖
2.2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的優(yōu)勢
2.2.1 重視形成性評價,并注重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更合理地評價學生體育課程成績。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把學生整個學期合理劃分為各個階段,然后持續(xù)的觀察、記錄、反饋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表現(xiàn)并給予加分,最終形成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運動技能、身體素質(zhì)的過程性評價。這種考核評價模式的出發(fā)點在于形成一個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良性循環(huán)“體驗成功←→主動參與”:學生看到自己每一個階段獲得的進步,激發(fā)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興趣產(chǎn)生的內(nèi)驅(qū)力使自身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去完成設定的階段性學習目標,體驗完成任務后的成就感、自信心更加堅定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胺e分制”考核評價模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zhuǎn)變?yōu)橹鲃訁⑴c評價,最終引導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
2.2.2 重視課外體育鍛煉評價,并注重與課內(nèi)考核評價相結合,形成課內(nèi)外一體化評價體系,更全面地評價學生體育課程成績。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分為兩個方面:課內(nèi)學習過程和課外體育鍛煉過程,并且規(guī)定每周課外必須完成:身體活動頻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只有完成以上目標才能給予加分。這種考核評價模式的落腳點在于形成一個課內(nèi)課外一體化[6]鍛煉的良性循環(huán)“課內(nèi)學習←→課外自主鍛煉”:課內(nèi)學習鍛煉身體的方法,課外用所學的方法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
2.2.3 重視身體素質(zhì)評價,并注重與運動技能考核評價相結合,更科學地評價學生體育課程成績。
身體素質(zhì)是基礎,運動技能是提高。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有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胺e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把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練習安排在課內(nèi)課外兩個方面,并且身體素質(zhì)練習必須達到相應的運動強度、運動量、運動時間,完成任務后才能給予加分。這種考核評價模式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并讓學生意識到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是學習其他運動技能的基礎。
2.3 “積分制”考核評價的具體實施方法
方法一:確定總積分組成部分,即大學公共體育課程考核總積分=技術考核積分+身體素質(zhì)考核積分+加分項目積分。
方法二:制定評分項目特別是加分項目評分參數(shù)表。技術考核積分和身體素質(zhì)考核積分參照各學校制定的參數(shù)標準執(zhí)行;加分項目積分實施細則(見表1),學習過程以周次為單位,每一周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才能加分,即完成階段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積極,完成課內(nèi)課外鍛煉任務。完成以“√”標記,未完成以“×”標記,最后加分總分為:T= T1+ T2+…+ Tn;階段學習目標指每周一次課設定一個正手攻球回合數(shù)的目標,完成打“√”標記;學習態(tài)度積極指每周通過考勤,上課觀察學習積極性,完成打“√”標記;課內(nèi)課外鍛煉任務是指每周課內(nèi)完成身體素質(zhì)練習規(guī)定內(nèi)容和要求,課外完成3次及以上5 000步健步走(以手機計步器記錄為憑證),完成打“√”標記。
表1 大學體育課程加分項參數(shù)表
3.1 研究對象
學院2015級乒乓球選項班總共有4個班,隨機抽取2個班作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男生人數(shù)為29人;對照組男生人數(shù)為29人。
3.2 研究方法
3.2.1 測試過程
對照組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采用傳統(tǒng)的期末課內(nèi)總結性評價模式;實驗組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采用“積分制”評價模式,實驗過程為一個學期4個月。
3.2.2 測試指標
正手攻球技術;這個指標是反映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程度;1 000米,這個測試指標是反映學生耐力素質(zhì)的重要指標;學習過程成績分為“減分制”成績和“積分制”成績,“減分制”成績指減分評價方式,“積分制”成績指加分評價方式。
3.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3.1 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技能對比與分析
表2 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男生運動技能比較結果
注:﹡P<0.05,﹡﹡P<0.01
從表2展示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每分鐘正手攻球個數(shù)上有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組每分鐘正手攻球回合數(shù)平均成績比對照組多5個。這說明“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由于“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提出了階段學習目標,規(guī)定每一階段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回合必須達到相應的基礎標準,并且還要依次遞增增加難度,從而使每一階段都有新的學習目標,并且完成目標后還能加分。這無疑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促使學生更加主動而不是被動的參與運動技術的學習,從而提高運動技能水平,為體育習慣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3.3.2 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zhì)對比與分析
從表3對比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耐力素質(zhì)上有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組1 000米平均成績要比對照組要快11秒。這說明“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提出的“課內(nèi)外一體化評價體系”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課內(nèi)外一體化評價體系是指每周課內(nèi)完成身體素質(zhì)練習規(guī)定內(nèi)容和要求,課外還要完成3次及以上5 000步健步走(以手機計步器記錄為憑證),完成任務后給予加分。一方面,這種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并且借助手機計步器軟件實時記錄保存的功能,能夠看到學生是否完成鍛煉任務,從而給予加分;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手機計步器軟件看到了自己的鍛煉成果,并且親身體會到了運動的成效,會更加主動而不是被動的堅持這項運動,從而養(yǎng)成體育習慣。
表3 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男生耐力素質(zhì)比較結果
注:﹡P<0.05,﹡﹡P<0.01
3.3.3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習過程成績對比與分析
表4 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男生學習過程成績比較結果
注:﹡P<0.05,﹡﹡P<0.01
從表4展示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學習過程成績上有高度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組學習過程平均成績要比對照組高6分。這說明“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提出的學習過程“三個完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績。學習過程“三個完成”是指學習過程以周次為單位,每一周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才能加分,即完成階段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積極,完成課內(nèi)課外鍛煉任務。一方面,學習過程“三個完成”引導學生不僅要注重課內(nèi)的鍛煉和學習態(tài)度,而且要注重課外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意識到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zhì),必須要堅持課內(nèi)課外一體化鍛煉,只有通過“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zhì)”的飛躍。
3.3.4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期總成績對比與分析
從表5對比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總成績上有高度顯著性的差異,實驗組平均總成績要比對照組要多7分。這說明“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課總成績。體育總成績包括運動技術成績、身體素質(zhì)成績和學習過程成績?nèi)齻€方面。“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提出的“三個完成”是實驗組體育總成績提高的關鍵?!叭齻€完成”是指學習過程以周次為單位,每一周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才能加分,即完成階段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積極,完成課內(nèi)課外鍛煉任務?!叭齻€完成”的完成使得學生在運動技術成績、身體素質(zhì)成績和學習過程成績都有了提高,最終提高了學生的體育總成績。
表5 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男生學習總成績比較結果
注:﹡P<0.05,﹡﹡P<0.01
4.1 結論
4.1.1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提出“階段學習目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
4.1.2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提出的“課內(nèi)外一體化評價體系”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zhì)。
4.1.3 “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提出的學習過程“三個完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績和體育總成績。
4.2 建議
建議高校把“積分制”考核評價模式引入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實施積分制可完善現(xiàn)有的體育考核評價體系,使之更加合理、科學地評價學生。更重要地是實施積分制可進一步拓寬學生體育活動的空間,激發(fā)學生自主鍛煉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最終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
[1]張曉明.大學體育 N+1考試模式改革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183.
[2]胡浩譯.教學評價的類型[J].教學理論與實踐,1987,7(5):53-54.
[3]席羽.新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實施現(xiàn)狀的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5):187.
[4]盧元鎮(zhèn).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9-90.
[5]鄧海建.大學生體質(zhì)咋成了“扶不起的阿斗”[N].中國教育報,2014-10-20(02).
[6]尹繼林.“課內(nèi)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J].體育科技,2016,37(1):136.
Application of "integral system" in the examination of collegiat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ZHENG Jie-zheng
(JiyangCollege,Zhejiang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Zhuji311800,Zhejiang,China)
In order to evaluate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ly and fair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valuation mode of "integral system".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experiment data analysi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gral system" assessm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otal scoring of the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us advises to introduce the "integral system" into the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Except that it can form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will also inspire students' initiative to take exercise and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habit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al system;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l
2016-07-21
浙江農(nóng)林大學暨陽學院2015年人才啟動項目 (編號:JY2015RC008)。
鄭杰政(1983- ),男,浙江臨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G807.4
A
1009-9840(2016)05-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