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菊
【摘 要】在當今的教育改革大潮中,特別是素質教育的今天,當今的學生已經(jīng)不同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學生,他們思想活躍、求知欲強,富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如果不轉變教育觀念,以我為中心的一言堂教育模式,勢必帶來不良的教學效果,就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抵觸情緒。因此在教學中,要把觀念政變過來,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還給學生。
【關鍵詞】因人而異;面向全體
一、給學生自由,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fā)展是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再好的教育,沒有教育者的努力,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教育是外在和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敖獭笔菫榱恕安唤獭?。教育者的教育,別人的幫助,要充分給學生自尊,這是教育成功的關鍵。他們樹立了自尊,有了良好的心態(tài),就會自覺的學習,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教育者就不會感覺太累,師生關系就會相處得融洽。使學生創(chuàng)造力得到自由發(fā)展,使學生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互相激發(f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豐富多彩的、合格的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
二、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目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問題就是教師的滿堂灌,學生活動少,教師不注重信息教學和課后作業(yè),認為打題海戰(zhàn)術是最巧妙的辦法,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和負擔過重的狀態(tài)。優(yōu)化課堂結構,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變灌輸式教學為探究式教學,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的興趣、思維、練習進入課堂。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激情,加強直觀,使教學氣氛活潑生動,興趣盎然,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遷移類推,使學生在樂中獲取知識,同時思維能力又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真正地提高數(shù)學素質。
三、把抽象教學的數(shù)學概念直觀化
小學教育是基礎,小學數(shù)學,特別是一年級的數(shù)學,又是基礎的基礎。師生的教與學不是簡單的一桶水與一杯水的供求關系,教師自身要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一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擺一擺、 畫一畫、 想一想 、說一說,把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計算規(guī)律和數(shù)量關系轉化為可以摸得到,看得見,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正確清晰的表象。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來。
四、抽象教學的數(shù)學概念在課堂中的直觀化應用
下面,以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為例說明我的做法。
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出示9+2和掛鉤,讓學生想一想,怎樣用蘋果來表示算式的意思。指定學生在掛鉤上掛蘋果緊接著老師又問:要使左邊的9個蘋果湊成10個,需從右邊的2個拿幾個到左邊。全體學生回答:1個。教師:現(xiàn)在9和1湊成10,10加1得11,教師邊說邊板書:9+2=11。接著老師繼續(xù)請兩位小朋友到講臺上,按左右站,讓兩位小朋友舉起自己的雙手伸出手指。老師先在左邊小朋友的手指上戴了5個手指模型,邊戴邊讓全體小朋友數(shù)。數(shù)完之后提問:要求兩位小朋友的手指上一共有多少個手指模型,怎樣計算?全體同學回答9+5。老師又問:要使左邊小朋友手指上戴滿10個手指模型,要從右邊小朋友的手指上拿幾個給他戴上?全體同學回答:1個。指定一位小朋友說一說演示過程。然后教師邊說邊演示過程板書:9+5=14,并強調(diào)9和1湊成10,(這時個別學生動手擺,全體回答,屬于“實踐”階段)老師引導全體學生總結“湊十法”的算理,讓小朋友在一定數(shù)量的感知材料基礎上建立起“湊十法”的算理。(這是全體學生聽、動手、動腦、動口,屬于“認識”階段)最后,9+8、9+9、9+4、9+3,讓全體學生脫離實物,用“湊十法”算一算,互相說出想的過程(這是屬于“再實踐過程”階段)。以上訓練,從“練”的角度來看,全體小朋友聽、想、說,經(jīng)歷了“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既對“湊十法”形成了清晰而全面的表象,還嘗試了一種思維方法——尋找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訓”的角度來看,這樣做老師還能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擺法,及時掌握學生思維的方向,理解的深度,便于分類指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五、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學生記憶力
在教學中既訓練了學生動腦、動口的能力。提到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人認為那是語文科的事,與數(shù)學科毫無關系,其實不然,不只是語文課要進行口語表達的訓練,數(shù)學課也要如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觀察,通過思維,進行分析和綜合后,教師讓學生把思維過程讓學生說一說,在說的同時,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記憶能力,使所學的知識長期不會遺忘。
總之,因人而異,面向全體是所有小學數(shù)學教師值得注意的問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周至涯.以人為本的廉潔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
[2]頓李芳.我國中小學“因材施教”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