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明霞
教育家葉圣陶在《教育與人生》一書中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葉圣陶的話表明:教育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要求初學者認真聽,弄懂語意。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會聽的好習慣。認真聽就是專心的聽,注意老師的發(fā)音、口形,聽懂說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老師或者錄音里面的示范發(fā)音,用心去聽和揣摩他人說的英語內容。比如設置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聽的積極性,如提問一位學生:“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Where does he work?”待這位同學回答完畢,教師轉而提問其他學生:“What does his father do?” “Where does he work?”這些問題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學生必然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細化“三課”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所謂“三課”就是指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我都在第一堂課上清楚講述,力求每個學生都明白,在以后的教學中就貫徹執(zhí)行。
首先,課前朗讀的習慣。預備鈴一響,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教科書、課堂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做好準備,然后由科代表帶領同學們朗讀單詞或短文等,營造英文氣氛,帶領同學進入英語課堂。
其次是上課習慣。在上課中,我要求學生做到“五到”,也就是聽課的習慣——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學生做到了這“五到”,課堂上根本沒有人開小差,緊緊跟著老師,圍著英語在轉。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充分道出了勤記筆記的重要性。
課后及時復習能加深和鞏固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系統(tǒng)地掌握新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科學的、高效率的學習,必須把握“及時復習”這一環(huán),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過知識后的短時間內遺忘很快,而往后遺忘的速度減慢。因此復習要及時,要在學后當天進行。
三、要養(yǎng)成說的好習慣
學習課文時,尤其要把好開口關。每天早晨或晚上要堅持課文的朗讀訓練。較短的課文要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較長的課文要堅持會改寫成短文,并在寫好短文的基礎上口頭復述課文。要養(yǎng)成課堂上大膽回答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尤其要養(yǎng)成用英語回答老師的問題的良好習慣。如何培養(yǎng)說的良好習慣呢?我以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1)教師本身要有良好的說的習慣。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說”英語的氛圍。如果教師本身滿嘴的普通話,甚至方言,那帶給學生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英國的菲爾丁說的好:“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強烈地銘刻在心里。”可見教師的言傳身教有多么的重要,每一個英語教師都應盡可能的“說”英語,特別是課堂上。這樣學生就會自然的感受到應英語的氛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說”英語的習慣。
(2)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多說。在“說”英語方面農村的學生大多缺乏自信心,教師應鼓勵學生不怕犯錯,大膽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英國教育家布盧姆認為:一個人學習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自信心就越強。學習成功是建立在學習自信心的基礎上的。所以,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寬松的氛圍,多表揚學生,哪怕他們只是取得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及時的給以鼓勵。
(3)教師要充分備課,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精心組織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錄像、錄音等等)創(chuàng)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培養(yǎng)良好的朗讀習慣
大聲朗讀既是一種能力,又是學習語言的一種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李陽的“瘋狂英語”學習方法,就在于無所顧忌地大聲朗讀,多讀、勤讀、培養(yǎng)語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豐富的內涵。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課文或課外文章中精彩的片段,重點句子或習慣用語,熟讀成誦,豐富自己的語言材料。所以,在我的課堂上,隨時可聽到學生整齊大聲的朗朗讀書聲,學習英語的氣氛非常的濃厚,而學生的口語也是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也是這樣培養(yǎng)的。
五、培養(yǎng)寫的好習慣
“寫”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書寫,二是寫作。
首先,說書寫。具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英文是拼音文字,與漢字截然不同,與漢語拼音字母也有許多差異,教師要讓學生及早的了解這一點,嚴格按照英語的書寫要求寫一手正確又漂亮的英文。需要強調的是,部分學生在書寫時容易忽視具體的要求,如大小寫混淆、單詞間無間隔、標點符號漏寫或錯寫、增減單詞中的字母等,從而造意思混亂的現(xiàn)象。教師還需在課堂中花費一些時間引導學生書寫字母、單詞并逐步過渡到句子,要講清書寫規(guī)范、正確示范,讓學生充分練習,經常性的舉行書寫比賽,在班上形成寫得好寫得快的良好風氣。書寫訓練應持之以恒。在課堂上、在家里,也無論是考試,還是練習,都要堅持不懈,久而久之,自然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其次,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的考法多種多樣,近幾年來,中考的寫作題普遍是給一些關鍵詞和必要的提示,要求學生寫成短文。不管題型怎樣,寫作時都應該抓住重點,語言精練,使用正確的句式表達。要想寫好一篇英語短文,還要靠平時多鍛煉。對于學生的習作,教師應認真批改,及時反饋,多給以肯定的評價,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六、培養(yǎng)良好的背誦習慣
加強背誦方法指導,養(yǎng)成學生篇章背誦的習慣。初中階段的中學生需要培養(yǎng)好以下兩個背誦習慣。
(1)背單詞的習慣。眾所周知,雄厚的詞匯基礎是學好英語的良好保證。這是好多英語學習者的苦惱之處,但也是必經之處。如果想學好英語,就必須學會背單詞。我在培養(yǎng)學生這種能力時,采取兩種方法。
第一反復強調要音—形—義結合。也就是說,要想把一個單詞真正掌握,需要從單詞的發(fā)音入手,以音節(jié)為單位;以字母組合發(fā)音為導引把單詞的音和形結合起來,再通過適當的記憶記住他們。
第二還是采用聯(lián)想的方法。看到一個詞想到它相關的其它詞性的詞,反義詞,近義詞等。雖然從來沒有要求學生默寫單詞,但這種方法如此以往,養(yǎng)成習慣,事實證明效果還不錯。
(2)背課文的習慣。為了很好的達到運用語言的能力,需要一定的語言積累。積累的多了,自然就能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在輔導學生背課文時,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辦法:①長篇課文分層背。根據課文的中心內容劃分層次化整為零、化難為易、逐層背誦。最后,通背全文,查找不熟的地方,進行強化背誦。②關鍵詞語整體背。在背誦英語課文時,有些同學習慣逐字逐句的背誦,把一個完整的句子弄得支離破碎,這樣即便是暫時背會了也會很快忘記,并且也沒有什么效果。學生很痛苦地背會不僅不會增長知識,反而會越來越反感,對學英語越來越沒有興趣。細讀每個句子,把里面關鍵的詞和短語找出來列成提綱再加上正確的時態(tài)表達,等到學生已經很熟悉之后,可慢慢擦去有關詞直至最后完全背會。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雖然要經歷很艱苦的過程,可一旦學生養(yǎng)成了正確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英語如此簡單,隨著一個又一個學習上所獲得的成功,他們會變得很自信,對英語也很感興趣,而且他們會慢慢地愛上英語,同時也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做好了準備。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yǎng)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課堂有效教學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