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彬彬+黃碧芬+鄭建清
[摘要]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植入式靜脈輸液港(VPA)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在惡性腫瘤患者化療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計算機檢索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萬方數據庫等中文數據庫,檢索時限均為從建庫至2016年5月1 日。系統(tǒng)評價的方法基于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原則。結果 納入6項研究,共594例患者。4個研究顯示二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相似(81.6%~90.0% vs 77.0%~93.8%)。3個研究顯示VPA留管時間顯著長于PICC組。6項研究顯示PICC組總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于VPA組。結論 與PICC相比,VPA留置時間長,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在惡性腫瘤患者的化學治療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系統(tǒng)評價
[中圖分類號] R7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0(b)-01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value of implantable venous port (VPA) an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Methods Databases including CNKI,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to May, 2016. The method wa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Results 549 patients from 6 clinical trials were included. 4 studies reported the same results of intubation success rate for the first time(81.6%~90.0% vs 77.0%~93.8%). The piping indwelling time in VPA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PICC group as reported in 3 trials. 6 trial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VPA group.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PICC, VPA has a longer piping indwelling time, a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suggests that VPA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VPA; PICC; Systematic Review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VPA)是常用的化療藥物給藥途徑,但這兩種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其應用價值孰優(yōu)孰劣尚待斟酌[1]。該文采用系統(tǒng)評價方法,針對2016年5月以前發(fā)表的6項隨機對照研究進行分析,對二者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隨機對照試驗(RCT),文種限中文。
1.1.2 研究對象 采用VPA、PICC作為化療給藥途徑。
1.1.3 干預措施 化療給藥途徑采用VPA或者PICC。
1.1.4 結局指標 首次置管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方面。
1.2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CNKI、WanFang Data和VIP等數據庫,納入相關試驗,檢索時限均為從建庫至2016年5月1日。檢索詞包括“植入式靜脈輸液港、VPA;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等。
1.3 文獻篩選、資料提取與方法學質量評價
由2名研究者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文獻并提取相關原始資料。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采用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中的評估工具進行的評估。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檢出36篇文獻,經篩選后納入6個RCT[2-7]。共594例患者,VPA組296例,PICC組298例。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見表1。僅有1項研究[6]描述了隨機分組方法。所有研究均沒有報道盲法及分配隱藏等。方法學質量評價結果見表2。
2.3 系統(tǒng)評價結果
2.3.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共納入4個研究[2, 3, 5, 6]。郭錦全[2]報道,VPA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為85.7%,高于PICC組77.0%。何越等[3]報道,VPA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為87.1%,低于PICC組93.5%。周小蕓等[5]報道,VPA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PICC組,分別為90.0%和93.3%。郅麗等[6]報道,VPA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PICC組,分別為81.6%和9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5。
2.3.2 置管操作時間 僅納入1個研究。郅麗等[6]報道,PICC組置管操作時間為(17.22±0.88)min,顯著短于VPA組的(20.14±2.68)min(P =0.001)。
2.3.3 置管留置時間 共納入3個研究[4-6]。黃萍等[4]報道VPA組置管留置時間(371±57) d,顯著高于PICC組(275±37)d。周小蕓等[5]報道VPA組置管留置時間(925.08±567.34)d,顯著高于PICC組(207.43±112.28)d。郅麗等[6]報告,VPA組置管留置時間(143±15)d,顯著高于PICC組(82±22)d。因此,VPA置管留管時間顯著比PICC長。
2.3.4 置管并發(fā)癥 6項研究[2-7]均報道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項研究表明PICC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高于VPA。僅有一項研究得出相反結論,研究[6]指出VPA組并發(fā)癥顯著高于PICC組,分別為26.15%和3.08%。
3 討論
PICC與VPA導管均采用醫(yī)用高級硅膠材料,具有柔軟性好、生物相容性高、不會損傷血管內膜、無任何刺激等優(yōu)點[8-9]。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有效降低靜脈炎和血栓形成的風險,并有效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10]?;诠\全[2]、何越、周小蕓、郅麗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VPA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與PICC相似,前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約為81.6%~90.0%,后者為77.0%~93.8%。然而前者置管時間長,置管相關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更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在患者同意基礎上,可酌情優(yōu)先考慮VPA,特別是長時間大劑量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但總體來說,由于雙盲、分配隱藏、意向治療分析等研究設計方法難以在護理研究中實現,加之各實驗的研究對象、評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異,目前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數量較少,因此尚不能有效證明VPA與PICC孰優(yōu)孰劣。
4 結語
基于目前的研究,VPA的臨床優(yōu)勢略勝一籌。但如何更科學選擇VPA還是PICC,有待更多設計嚴格的高質量隨機對照研究加以證實。
[參考文獻]
[1] 謝艷麗, 焦俊琴.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規(guī)范化管理記錄表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7):506-508.
[2] 郭錦全.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乳腺癌化療時的應用對比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1.
[3] 何越, 孫艷萍,李寧,等.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應用PICC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效果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11): 1001-1003.
[4] 黃萍, 黃麗云, 張瑞燕.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惡性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8):1889-1891.
[5] 周小蕓, 方勇, 趙林芳, 等.植入式輸液港與PICC管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比較[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 2013, 11(2): 180-182.
[6] 郅麗, 高銘云, 黃小珍, 等. 超聲實時引導 PICC 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腫瘤患者應用的比較 [J].廣西醫(yī)學,2014, 36(5): 694-695.
[7] 姜瑋. 不同靜脈輸液方式在血液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 [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4, 43(13): 1605-1607.
[8] 羅祎, 石磊, 江智霞, 等.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 31(22): 1681-1685.
[9] 饒南燕, 金亮, 陳麗莉, 等. 乳腺癌患者皮下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安全性及并發(fā)癥相關因素:單中心2185例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5, 30(11): 889-892.
[10] 王瑋, 王守東.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惡性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1): 6499,6502.
(收稿日期: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