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照
1908年底,英國著名報紙《每日郵報》設立1000英鎊獎金,獎給能夠駕駛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的飛行家。有見于此,法國飛行家路易·布萊里奧(Louis Bleriot)怦然心動,他決心駕駛自己設計的布萊里奧11型單翼機飛越海峽。該機裝一臺安尼托發(fā)動機,后部機身沒有蒙皮,但安裝了一個氣囊。如果遇故障墜海,氣囊能使飛機浮在水上。
1909年7月25日凌晨4時35分,布萊里奧駕駛他的飛機從法國起飛。飛行10分鐘后,飛機拋開了在海上監(jiān)護此次飛行的法國魚雷驅逐艦,布萊里奧孤獨地飛行在海面上。飛機上沒有高度表和速度表,也沒有指南針引導方向,他幾乎是依靠直覺在飛行。座艙沒有安裝擋風玻璃,海峽上空的大風吹打著他的臉龐。晨曦漸現(xiàn),英國的陸地進入了視野,布萊里奧驚喜地辯認出多佛的懸崖峭壁。飛機下降到快接近地面的時候,布萊里奧特關掉了發(fā)動機。在離地面20米時飛機失控墜毀,螺旋槳和起落架損壞,但布萊里奧卻沒有受傷。他爬出飛機,和周圍的人互相慶祝這一歷史性勝利。這次成功飛越英吉利海峽的飛行距離41.9千米,用時36分鐘。
布萊里奧的飛行生涯可謂險象環(huán)生。從1905年到1909年間,他發(fā)生過近50次墜機事故,每次都大難不死。從摔壞的飛機殘骸中,布萊里奧總會奇跡般地站起來,過不了多久,便又駕駛著一架自己新設計的飛機翱翔在空中。讓我們贊美這位隨時準備為航空事業(yè)獻身的空中勇士。
1911年9月27日,意土戰(zhàn)爭爆發(fā)。開戰(zhàn)后,意大利陸軍動員9架飛機、11名飛行員組成航空隊參戰(zhàn)。這9架飛機包括2架布萊里奧11型單翼機、2架“亨利·法爾芒”型雙翼機、2架“鴿”式單翼機和3架紐波特單翼機。10月15日,這9架飛機以及11名飛行員乘軍艦抵達的黎波里海灣。10月23日上午,航空隊隊長皮亞扎上尉駕駛布萊里奧11型飛機飛往的黎波里與阿齊齊亞之間的土耳其軍隊陣地上空進行航空偵察,從而揭開了飛行器用于軍事目的之序幕,而后“鴿”式飛機對土耳其陣地施行榴彈轟炸。所以布萊里奧11型單翼機還是世界上第一架軍用偵察飛機。
模型的自制過程很簡單,只要找到準確的線圖和參考圖片。找些可借用的零件,再自制一些零件,整個過程不難。筆者利用了英國“劍魚”魚雷機板件的機翼,加上上次的“蜻蜓”單翼機已經(jīng)制作了兩架小飛機。剩下來的還可以做一架呢。
作為世界上第一批投入軍事用途的飛機,我們把它和意土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友“鴿”式飛機放在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