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寧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當前以群眾合唱助推和諧文化建設的社會現(xiàn)狀,并在總結群眾合唱的特點及其社會功能的基礎上,對以群眾合唱助推和諧文化建設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群眾合唱 和諧文化建設 現(xiàn)狀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J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5-0005-03
和諧社會是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始終不斷追求的社會形態(tài),而和諧文化建設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對和諧社會發(fā)展來說,群眾文化建設具有特別的意義。群眾合唱這一走近百姓的藝術形式,正在蓬勃發(fā)展。其作為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的產物,對和諧文化的建設也發(fā)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中國的歷史、政治、經濟之間,合唱藝術的發(fā)展都與其緊密關聯(lián),在中國歷史的各個階段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當今時代,群眾合唱已成為和諧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能夠發(fā)揮鞏固和諧社會思想根基的重要作用。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和諧社會的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更為緊迫,而合唱藝術發(fā)展在中國也步入了嶄新的時期。因此,群眾合唱的基本特性和功能,能夠在和諧社會文化建設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效應。
一、我國當前以群眾合唱助推和諧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分析
在當今時代,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人文素質也在逐漸增強,而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合唱這一群體高雅藝術正在被人們所青睞,同時,也在不斷地專業(yè)化。特別是當合唱組別加入到“青歌賽”的比賽中后,在全國范圍內,從學校、軍隊、社區(qū)、企業(yè)、文藝單位到退休干部等社會各界,一些合唱團體在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合唱愛好者中紛紛自主成立起來,在合唱排練與演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2006 的中國廈門第四屆世界合唱比賽中,我國選手與來自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兩萬名選手在無伴奏爵士樂、混聲小合唱等二十六個組別展開了比賽活動。在“2011 維也納國際老年合唱藝術節(jié)”比賽過程中,有一支來自江蘇全部由老年人組成的女聲合唱團——春之聲合唱團贏得了包括金獎等多個獎項,國內外受眾對其好評如潮。與此同時,社會各界的業(yè)余合唱團體活動逐漸形成多元化趨勢。創(chuàng)辦“北京合唱指揮學會”及舉辦越來越多的合唱學習講座為合唱愛好者提供了更多學習合唱的機會。在那些“唱紅歌”“唱老歌”“紀念左翼音樂運動七十周年音樂會”等這些紀念艱苦歲月的活動中,合唱中的演唱作品都是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群眾歌詠歌曲中選擇的,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與喜愛。并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文化的發(fā)展。
但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問題在這些業(yè)余的群眾合唱團體活動中暴露出來。首先,缺乏優(yōu)秀的合唱指揮。優(yōu)秀的合唱團隊自然需要優(yōu)秀的合唱指揮,因這些合唱團隊的成員均為非專業(yè)音樂愛好者,因此缺少專業(yè)指揮人才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次,合唱隊員的構成和綜合素質也存在問題。經常出現(xiàn)合唱人員的組織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現(xiàn)象在很多機關單位構成合唱團時存在,況且這些合唱隊員都有工作,崗位工作為主,有比較大的人員流動性,其中經過專業(yè)訓練的專業(yè)合唱隊員少,音樂基礎薄弱是隊員的普遍性問題,這就很難提升合唱隊的整體水平。再次,缺少政府支持。面對日益壯大的群眾合唱組織,國家政府很少宣傳這些團體,也少有經費支持,因此,合唱團的正規(guī)演出與長期的生存很難得到可靠的保證。此外,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這些都對群眾合唱助推和諧文化建設產生了阻礙作用。
二、群眾合唱的特點及其社會功能
(一)群眾合唱的概念
群眾合唱,狹義是指由非專業(yè)聲樂演員組織起來的業(yè)余團隊進行的合唱,主要以演唱群眾歌曲為主。群眾合唱對人們具有精神鼓舞的作用,能更好地促進人文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協(xié)調人際關系、陶冶人的情操和提高審美能力。
(二)群眾合唱的特點
1.集體性:作為集體性高度整合的一種音樂活動,群眾合唱這一音樂形式需要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之上,需要集體的努力和集體智慧才可實現(xiàn)藝術目標。一方面來看,合唱的排練和演出,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群體的協(xié)作精神和全局意識。在此期間,所有聲部和所有隊員都要對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并將自身的演唱工作做好,圍繞共同目標的實現(xiàn)還必須對照整個合唱全局做出有利的調整。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圍繞共同目標,人們相互學習和真誠交流并逐步互相認同,以協(xié)作實現(xiàn)共同目標的組織典范。另一方面,人們的熱情可以在參與合唱活動之中獲得最大程度的激發(fā),這對人們增進交往和增強自信心等方面有良好作用。2.綜合性:群眾合唱的整個過程為身心相結合的一種文化藝術活動,其主要將歌唱作為其表演形式。無論歌唱練習還是歌唱表演,均屬于學習和實踐藝術的一個過程。在此期間,合唱群眾需要用心對合唱歌曲進行學習、感受、體會,這是一個藝術認知的過程。因為合唱表演需要集體合作,所以合唱活動要在歌唱者個體藝術認知的基礎上,也要對整個合唱團隊整體的藝術展現(xiàn)方式、多個聲部的組合、隊形的編排、服裝的搭配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綜合考慮。由于合唱活動需要參與者花費心思去設計和思考,因而也可看成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不僅如此,合唱活動也能鍛煉歌唱參與者的身體,其在進行歌唱行為期間,心肺活動加強了,增強了心肺活力。在合唱活動中,走臺和站位的訓練和表演,可以使歌唱者的形體得到鍛煉和塑造。3.藝術性:就合唱活動的內容來看,其屬于一種藝術陶冶的活動。合唱音樂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欣賞價值,學習和演唱合唱音樂,則是個體進行自身藝術鑒賞的過程。合唱屬于綜合性強的音樂表演形式,其將聲樂、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復調等音樂演唱技能方面的知識與伴奏織體、指揮語言、中外音樂史、作品分析與處理等音樂理論方面的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參與合唱者對這些知識能夠了解和學習,同時也接受了音樂理論和素養(yǎng)的陶冶。
(三)群眾合唱的社會功能
在我國近現(xiàn)代音樂萌芽時期,學堂樂歌中運用的齊唱或小合唱的簡易形式,最早傳播了早期西方和聲的立體美;新文化運動時期,以群眾合唱的形式傳播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如《新青年》《碼頭工人歌》等;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群眾合唱成為激勵斗志和宣傳抗戰(zhàn)的得力武器,如《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歌》《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新中國成立以來,群眾合唱更是極大地激勵了人們的社會主義建設熱情,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們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如《我們走在大路上》《歌唱祖國》《咱們工人有力量》《祖國頌》《走進新時代》《在燦爛陽光下》等等。由此可見,在我國長期的革命歷史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群眾合唱有著組織群眾、團結人民、鼓舞人民奮發(fā)前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它是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的產物,反過來又對和諧文化建設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
三、以群眾合唱助推和諧文化建設之可行性
和諧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就是和諧,這是一種將思想觀念、理想信仰、社會風尚、行為規(guī)范、制度體制融為一體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群眾合唱與普通百姓最貼近,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的產物,對構建和諧文化也能產生積極推動的作用。因此,以群眾合唱助推和諧文化建設是切實可性的。
(一)群眾合唱是構建和諧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
人們的社會實踐產生了文化這一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xiàn)象。文化所體現(xiàn)的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態(tài)狀況。在廣義上,文化所體現(xiàn)的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全部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這其中既包括屬于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也包括非意識形態(tài)的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在狹義上,文化單純是指人類意識形態(tài)所創(chuàng)造出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及各種制度等精神財富。概括起來,文化這一人民社會實踐的產物所體現(xiàn)的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
合唱正是這樣一種在人類社會產生和發(fā)展中孕育出的文化產品,在人類進行思想表達、情感抒發(fā)和鼓舞斗志等諸多方面呈現(xiàn)異樣魅力的一種藝術形式。合唱為一種群體藝術,其是以人聲進行創(chuàng)作的音樂。其歌唱形式多姿多彩,表現(xiàn)力淋漓盡致。合唱的同一作品可將領唱與伴唱、齊唱、對唱、輪唱、二聲部及多聲部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加以綜合運用,還可針對作品需要的不同,以童聲合唱、男聲合唱、女聲合唱、混聲合唱等不同的演唱人群出現(xiàn),同時可以題材內容的無限與合唱形式的有限實現(xiàn)完美結合。由此可見,合唱藝術自誕生之后,就與文化密切結合,是文化的產物和載體。在我國合唱藝術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及其所產生的經典合唱作品,都藝術地再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并通過鮮明的時代性、濃郁的民族性和廣泛的群眾性發(fā)揮著影響、團結、激勵民眾和推動社會向前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所以,群眾合唱就成為建設和諧文化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必然也能承擔起建設和諧文化的歷史重任,為和諧社會的構建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二)群眾合唱能夠促進人們自身的健康與和諧
1.群眾合唱能夠對人們的心靈起到凈化作用。群眾合唱可以將一個參與高尚藝術文化活動的機會提供給群體,并借助于音樂通過合唱的形式對人的精神進行有效凝聚,以高尚的音樂氛圍來洗禮人的心靈并使人的情操獲得陶冶,這不僅可促使群眾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品味的大幅度提升,而且還可促進群眾健康個性心理和團結集體行為的有效形成。群眾合唱活動在社會的廣泛開展,可對落后文化的侵襲和各種精神毒害起到有效的抵御作用,讓人們可以與那些非法組織和不健康的活動疏遠,這無疑對和諧文化的構建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2.群眾合唱能夠對人們的道德品行起到了規(guī)范作用。通常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構成的合唱,其音域、色調、力度處理的變化屬于集體行為之一。在群眾合唱進行訓練期間,每個參訓成員可依據(jù)不同的音色、聲部結構逐漸開展集體協(xié)作,通過協(xié)調統(tǒng)一不同的音色、旋律、節(jié)奏和不同歌詞、情緒而實現(xiàn)合唱的效果,由此一個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融洽的人際關系最終得以形成。不僅如此,科學的發(fā)聲是合唱的基本要求,需要合唱者全身心投入飽滿的情感,而且產生收放自如和渾厚純美的聲音。由此就可有自然的一種心理暗示油然而生,這就對參與合唱者提出讓自己心靈高雅的要求。借助于這一心理暗示可使合唱參與者在學習模仿高雅藝術的過程中,逐漸習慣化,轉變自身的不良行為而進行道德品行的規(guī)范。
(三)群眾合唱有利于促進社會大眾人文素質的不斷提升
群眾合唱其實非常貼近實際生活情感,可將藝術的藝術感受性和藝術體驗性直接、豐富而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這一藝術形式可以很好地將個體人文素質向集體、城市和整個國家民族進行擴展。人們參與合唱的過程,可以獲得藝術熏陶的享受。因此,在情感橋梁的基礎上,讓自然情感向審美情感轉化,并能開展文化和人格的教育培養(yǎng),將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高尚思想理念樹立起來,開展和諧文化傳播,并在潛移默化之中,從思想和行為兩個層面促進人文素質的提高。不僅如此,群眾合唱具有其他任何歌唱形式所無法比擬的藝術感染力、震撼力和召喚力。人們在一起異口同聲地歌唱那些時代的先進辭藻和主旋律,那種群眾合唱的強烈氣氛就可對人文素質產生積極影響。
(四)群眾合唱能不斷增進社會的和諧與團結
群眾合唱作為群體性強的一項藝術活動,有著男聲、女聲、混合聲和高音、中音、低音等聲部的分野,對“聲合、人合、心合”有著不懈的追求。合唱表演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每個人與其他人、聲部與聲部之間,按照指揮的手勢進行絲絲入扣地密切協(xié)作與配合,才能對合唱作品完美地演繹。在群眾合唱的聲部與聲部之間,需要根據(jù)聲學原理,從聲部縱向的和聲構建、橫向的旋律等幾方面,將最佳的和聲效果發(fā)揮出來。大家在合唱排練和演唱過程中,逐漸從陌生到熟悉,從生疏到配合默契,如此下去,就可使和諧與共的人際關系和相互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逐步形成。不僅如此,情感的直接性和參與主體的廣泛性為群眾合唱的特性,通常合唱歌曲都為中外名曲,在歌曲本身藝術性的基礎上,“歌聲嘹亮,斗志昂揚”是其更大的特點,因此,其通常就能成為一種宣傳思想、鼓舞群眾、唱響社會主旋律的有力工具,在促進社會和諧和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總之,當前國內群眾合唱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文化建設,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只有將群眾合唱的特點和社會功能等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其助推和諧文化建設的突出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晶晶.現(xiàn)代合唱在我國的應用與發(fā)展[D].太原:山西大學,2010年.
[2]周希正,楊芙蓉.群文團體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1,(11).
[3]李興旺.淺談業(yè)余合唱團體中聲音的處理問題[J].大眾文藝,2013,(18).
[4]王敏.開展和提高群眾合唱活動的方法[J].藝術教育,2013,(01).
[5]陳文佩.群眾合唱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J].大眾文藝,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