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文
20余座城市推出的樓市“限購令”、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升溫等因素的疊加讓內地投資客和開發(fā)商將目光部分地移至香港。
“十一”黃金周期間內地20余座城市推出的樓市“限購”令,加之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或將促使部分內地投資客將目光移至香港,帶動香港樓價上漲。
“我們這個區(qū)域(將軍澳)上周推出的藍塘澳,大客戶中內地客估計占到四成。豪宅市場內地買家更多一些,港島南區(qū)10月初推出的豪宅新盤,很大一部分是內地買家?!敝性ㄏ愀郏┑禺a朱生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
避險情緒升溫 投資客進入香港樓市
香港多個區(qū)域的地產中介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近一個季度,香港一手新樓盤,尤其是豪宅市場,內地客較今年前幾個季度明顯增多。
“自從‘雙辣招之后,這幾年內地買家數(shù)量減少很多,但最近明顯又多了起來。內地‘十一假期后又開始限購,我們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內地買家來香港市場?!蔽挥诟蹗u的一家地產中介代理向記者表示。
會德豐地產曾公開表示,其九龍項目One Homantin的內地買家占其9月份銷量的20%,該項目6個月前啟動時,內地買家約占5%。
根據香港稅務局最新數(shù)據顯示,9月份涉及雙倍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的登記數(shù)據創(chuàng)1年以來新高,反映投資者及大陸客是新一輪樓價升浪的主要推動者。
香港稅務局表示,9月涉及雙倍印花稅(DSD)的個案達4317宗,環(huán)比急升26%,創(chuàng)去年6月以來15個月的新高。其中,住宅部分占2604宗(環(huán)比急升52%)。而土地注冊處資料顯示,9月整體二手住宅登記數(shù)字僅4558宗,涉及雙倍印花稅的住宅個案占整體注冊宗數(shù)的57%,反映市場由投資者主導。
自2004年香港樓市復蘇,此后香港房價開啟了一波10年牛市。監(jiān)測香港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shù)(CCL)顯示,指數(shù)從2003年末30點上漲至2014年120點,上漲了3倍。
在此背景下,2012年10月,為抑制熱錢涌入導致香港樓市上漲過快的狀況,香港特區(qū)政府出臺“雙辣招”,提高額外印花稅稅率(SSD)及適用期。例如,物業(yè)持有期在6個月內出售,稅率由原先的15%增加為20%,如物業(yè)持有期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內出售,稅率由原來的10%增至15%,如物業(yè)持有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內出售,稅率調為10%。
同時,針對非香港永久居民,實施買家印花稅。香港臨時身份、外地人士或以公司在香港購房,均需負擔額外15%的買家印花稅,如果在3年內出售物業(yè),將按照出售時間征收額外印花稅。
另外,因2012年香港樓市漲幅巨大,特區(qū)政府規(guī)定,在2013年2月23日或以后簽立購買住宅或非住宅物業(yè)的買賣協(xié)議,均須繳納雙倍印花稅(DSD)。2014年5月特區(qū)政府做出修訂,香港永久性居民買入新物業(yè)的6個月內,出售其在香港原有唯一物業(yè),可豁免雙倍印花稅。
根據香港土地注冊處數(shù)據顯示,9月份,香港住宅樓宇買賣總值為560億港元,成交量升至7826個單位,而8月份總值為406億港元,當月的成交量為5821個單位。
分析稱,推動香港樓市反彈的力量一部分來自已經擁有一套物業(yè)的本地居民,“雖然他們購買第二套物業(yè)需要繳納雙倍印花稅,但是全球市場負利率現(xiàn)象促使他們投資房產,以求實現(xiàn)資產保值增值”。
此外,雙倍印花稅款的大幅上升,顯示內地買家和非本地居民也對香港樓市的反彈帶來一定促進作用。
美聯(lián)集團最近發(fā)布的一份報告稱,因中央政府重啟“限購”令,相關措施減少內地買家于內地置業(yè)的需求,部分資金勢將流進本港物業(yè)市場。
另外,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持續(xù)下跌,創(chuàng)2010年以來新低?!笆芑萦诟墼c美元掛勾,來港置業(yè)可避免因人民幣進一步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故今次人民幣貶值為內地買家南下置業(yè)增添誘因?!?/p>
分散投資 內地開發(fā)商赴港“搶地”
除內地買家外,美聯(lián)集團近日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還顯示, 2015年“811”匯改后,人民幣大幅貶值,促使內地開發(fā)商來港投地,以求分散投資,此舉帶動內地開發(fā)商2015年財年購買土地占香港總出讓土地三成。
報告稱,2016年財年至今,內地開發(fā)商在香港購買土地占比約為一成。盡管內地開發(fā)商今年在香港購地占比縮減,但根據香港地政總署的數(shù)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房地產公司通過政府招標,買下了大約40,869平方米(合439,910平方英尺)的公共住宅用地,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倍。香港地政總署公布,2015年內地房企在香港所購地價的總和首次超過香港本地房企,占全年香港土地出讓金總額的55%。
在香港拿地的開發(fā)商中包括在內地的房地產企業(yè)龍頭萬科。2015年,萬科以38億港元在香港屯門拿下一塊住宅用地,今年2月,萬科再次以13.06億港元競得香港深水埗住宅用地。
除萬科外,中海、保利、世貿也不斷擴充在香港的土地儲備。中海今年以21.3億港元擊敗恒基地產、長實地產、英皇集團等香港本土地產企業(yè),拿下位于香港新界的一塊土地。保利置業(yè)則在今年以40億港元中標九龍附近海景宅地,世貿從2014年開始布局香港,2015年10月,世貿以70億港元投得九龍地塊。
最近內地在香港競得的土地,是五礦地產在8月份以溢價41.4%的價格買下位于香港九龍油塘崇信街與仁宇交界內地段第44號住宅用地。此地塊吸引了麗新、恒地、會德豐在內的13個財團入標。該地塊此前估值為22.67億港元至28.34億港元,每英尺樓面地價為4000港元至5000港元,最終成交價格為每英尺樓面地價7068港元,比預期上限價格高出41.4%。
美聯(lián)集團報告分析稱,今年內地重啟樓市調控,預期將促使內地發(fā)展商到香港投地更加積極。內地發(fā)展商青睞香港,還與人民幣貶值、內地開發(fā)商希望分散投資、減少風險有關。
仲量聯(lián)行香港研究部總監(jiān)馬安平表示,香港吸引內資房企的另一個原因是,公開和公平的土地出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