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 田琳娟 吳允萍 周之賀 劉 巍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科,甘肅 蘭州 730050)
?
Astograph氣道激發(fā)試驗在肺部細菌感染性疾病致哮喘中的臨床意義
王 東 田琳娟 吳允萍 周之賀 劉 巍
(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科,甘肅 蘭州 730050)
目的 分析強迫震蕩連續(xù)描記呼吸阻力(Astograph)氣道激發(fā)試驗在肺部細菌感染性疾病所致哮喘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觀察肺部細菌感染性疾病所致哮喘患者240例在Astograph激發(fā)試驗中的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 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209例,其中肺部細菌感染性疾病所致哮喘患者中陽性146例(86.4%),呼吸阻力開始上升時乙酰膽堿累積劑量(Dmin)和呼吸阻力開始上升時乙酰膽堿濃度(Cmin)不同;以3 Astograph氣道激發(fā)試驗;支氣管哮喘;肺部細菌感染性疾病 氣道高反應性是支氣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1〕,目前對氣道高反應性的理解是當氣道受到生物性、化學性等刺激時,氣道反應過高,具體表現(xiàn)為氣道肌肉劇烈收縮,氣道內分泌物明顯增多,從而導致管腔狹窄,最終造成氣道內氣流受限〔2〕,導致臨床哮喘的發(fā)生。目前較常見的刺激因素有花粉、化學粉塵、溫度變化、干燥空氣、低滲和高滲溶液等。既然氣道高反應性作為哮喘的重要特征,故常有家族傾向,受到一定的遺傳因素影響,但外因性的作用更為重要。診斷哮喘的有效臨床試驗方法為支氣管激發(fā)試驗,后者包括強迫震蕩連續(xù)描記呼吸阻力(Astograph)法、累積激發(fā)劑量(PD)法及累積激發(fā)濃度(PC)法等。較其他方法而言,Astograph法具有操作簡單、患者容易配合的優(yōu)點,故臨床應用較多,本研究探討Astograph氣道激發(fā)試驗在肺部細菌感染性疾病致哮喘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13年6月至 2014年1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細菌感染性哮喘患者240例,男112例,女128例;年齡61~78歲,平均(67.5±5.6)歲。另選取120例非感染哮喘患者,男65例,女55例,年齡58~80歲,平均年齡(68.2±3.2)歲。具有咳嗽等肺部感染的癥狀。非感染哮喘組及細菌感染哮喘組年齡及性別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參照全球哮喘防治創(chuàng)議(GINA)有關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3〕,哮喘患者均診斷明確,細菌感染哮喘組臨床化驗檢查及胸片均提示細菌感染的存在,最后可明確診斷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以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AECOPD)、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且患者均無氣道激發(fā)試驗禁忌證〔4〕。 1.2 Astograph氣道激發(fā)試驗 所有患者測量基礎身高及體重,先行肺功能等基礎檢查,肺功能檢查指標有潮氣量(VT)、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峰流速(PEF)、呼出2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FEF25)、呼出50%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FEF50)、呼出75%肺活量最大呼氣流量(FEF75)等指標;且分析FEV1、FVC及PEF、FEF25、FEF50、FEF75等實測指標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同時測定3次,相互之間誤差小于5%,取其最佳值作為檢測結果。檢測結果中提示FEV1>70% 預測值者,說明符合行氣道激發(fā)試驗的條件,下一步就可用Astograph J-21氣道反應性測定儀(日本 Chest公司生產(chǎn))進行氣道激發(fā)試驗,乙酰甲膽堿(Mch)作為支氣管激動劑,濃度依次配制為0.049、0.098、0.195、0.391、0.781、1.560、3.130、6.250、12.250、25.000 μg/L。具體操作中要求患者端坐位,夾鼻,含口器后平靜呼吸,起初行生理鹽水霧化吸入1 min,此時電腦分析系統(tǒng)可以記錄初始氣道阻力,繼而從最小濃度開始依次吸入Mch 2 ml,測試過程中每個濃度要吸入1 min,當逐漸上升的呼吸阻力為起始氣道阻力的2倍時,即吸入支氣管擴張劑(沙丁胺醇溶液)來終止試驗。測試結束后記錄呼吸阻力開始上升時Mch累積劑量(Dmin),以此來作為陽性結果的評價指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直線相關分析。 2.1 360例哮喘患者性別分布及不同性別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例數(shù)比較 兩組陽性率差異顯著(χ2=114.07,P<0.05)。見表1。 2.2 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的患者Dmin和呼吸阻力開始上升時Mch濃度(Cmin) 非感染哮喘組Cmin、Dmin顯著小于細菌感染哮喘組(P<0.05);見表2。兩組測試結果以吸入生理鹽水時基礎呼吸阻力(Rrscont)作為參照,兩組吸入Mch到達閾值時,可以觀察到Rrscont開始逐漸上升,但這兩組的基礎呼吸阻力上升度(Sd)卻不同,非感染哮喘組的Rrscont呈先上升后下降(在吸入支氣管擴張劑時下降),可以觀察到劑量-反應曲線近似等腰三角形的改變特點;而細菌感染哮喘組的Rrscont則上升緩慢,更類似于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陰性的劑量-反應曲線表現(xiàn)特點。 2.3 激發(fā)試驗陽性肺部細菌感染疾病患者不同Dmin值診斷價值 測試數(shù)值中當Dmin值分別是1、3、5 unit時作為判定標準,3 2.4 不同Dmin值患者肺功能比較 不同Dmin值患者肺功能存在差異(P<0.05),其中3 表1 360例患者性別分布及不同性別支氣管激發(fā)實驗陽性例數(shù)比較 與細菌感染哮喘組比較:1)P<0.05 表2 兩組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患者Rrscont、Dmin和Cmin變化比較 與非感染哮喘組比較:1)P<0.05 表3 激發(fā)實驗陽性肺部細菌感染疾病患者不同Dmin值診斷價值 表4 不同Dmin值患者肺功能比較 與其余Dmin值相比:1)P<0.05 應用Astograph儀測定氣道反應性,可在受試者正常呼吸下進行測試,最常用的激發(fā)劑是Mch,其原理在于連續(xù)潮氣吸入誘發(fā)劑,以強力震動技術連續(xù)測定呼吸阻力〔5〕。其主要優(yōu)點有不受呼吸動作的干擾,安全地測定氣道阻力,同時判斷氣道的敏感性和氣道反應性〔6〕,但也有其缺點,如常受到一些諸如激素類藥物的影響,咳嗽患者不能有效配合,計算繁瑣等〔7〕。Astograph氣道激發(fā)試驗中當患者呼氣阻力達到初始阻力的2倍時即判定為激發(fā)試驗陽性,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許多情況下也可引起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結果。研究〔8〕表明,Dmin<1 unit的患者一定存在支氣管哮喘,Dmin<3 unit的大多數(shù)患者可以考慮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同時有文獻〔9〕認為Astograph氣道激發(fā)試驗Dmin<0.9 unit時可以明確診斷為哮喘,但若Dmin>7 unit時應該排除哮喘的存在。 肺部感染性疾病造成激發(fā)試驗陽性的原理可以解釋如下〔10〕:細菌感染呼吸道后,由于炎性細胞的浸潤及相關炎性介質釋放,炎癥介質作為變應原刺激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IgE抗體,同時又可以直接造成氣道上皮細胞損傷致黏膜下感覺神經(jīng)末梢暴露,對感覺神經(jīng)刺激增強,從而引起氣道高反應性的發(fā)生。本研究說明細菌感染后對氣道高反應性影響較輕。氣道高反應性并不是哮喘的特異性功能改變,氣道反應性增高也可在肺部細菌感染性疾病時發(fā)生。 通過對支氣管激發(fā)試驗產(chǎn)生陽性改變的肺部細菌感染性疾病進行分析比較,其結果更能反映臨床的客觀實際,也有助于規(guī)范地確定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同時還可以對此類患者進行動態(tài)支氣管激發(fā)試驗監(jiān)測,指導吸入藥物的應用,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及完善支氣管哮喘的診斷。 1 Vander Schee MP,Palmay R,Covmn JO,etal.Predicting steroid responsivenes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using exhaled breath profiling〔J〕.Clin Exp Allergy,2013;43(11):1217-25. 2 Arroyave WD,Rabito FA,Carlson JC,etal.Asthma severity,not asthma control,is worse in atopic compared with nonatopic adolescents with asthma〔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16;116(1):18-25. 4 謝燕清,鄭勁平.支氣管激發(fā)試驗的技術規(guī)范和質量控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11):870-2. 5 曹 璐,陳一冰,郝峰英,等.Astograph 法支氣管激發(fā)試驗對哮喘診斷價值的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4):583-4. 6 潘秀萍,崔麗新.對慢性咳嗽患者進行支氣管激發(fā)試驗的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0(7):3736-7. 7 謝燕清,鄭勁平.支氣管激發(fā)試驗與舒張試驗結果評估〔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8):587-90. 8 Woo SI,Lee JH,Kim H,etal.Utility of 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oxide(F(E)NO) measurements in diagnosing asthma〔J〕.Respir Med,2012;106(8):1103-9. 9 Hsu JY,Wang CY,Cheng YW,etal.Optimal value of 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in inhaled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ugh of unknown cause〔J〕.J Chin Med Assoc,2013;76(1):15-9. 10 曹 璐,陳一冰,郝峰英,等.Astograph法支氣管激發(fā)試驗對哮喘診斷價值的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4):583-5. 〔2015-01-23修回〕 (編輯 苑云杰) 甘肅省衛(wèi)生行業(yè)科研計劃項目(No.GSWSKY-2015-67) 田琳娟(1981-),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呼吸疾病研究。 王 東(1971-),男,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呼吸疾病研究。 R562.2+5 A 1005-9202(2016)20-5072-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0631 資料與方法
2 結 果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