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超祥 李建梅 陳建明 劉佳 馮星
(1,新疆庫爾勒巴州畜牧工作站;2,新疆兵團第二師畜牧獸醫(yī)工作站)
安格斯等3個品種雜交改良蒙古牛效果分析
蔣超祥1李建梅2陳建明1劉佳1馮星1
(1,新疆庫爾勒巴州畜牧工作站;2,新疆兵團第二師畜牧獸醫(yī)工作站)
安格斯、南德溫、肉用西門塔爾牛3個優(yōu)良肉牛品種都具產(chǎn)肉性能好、肉質好、對環(huán)境適應性強的特點,這3個品種在我國對不同地區(qū)改良當?shù)嘏6既〉煤玫母牧汲煽僛2,3],本項目組為了從3個肉牛品種篩選最佳雜交改良組合并推廣,加大蒙古牛的改良力度,2012~2014年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碩縣開展了安格斯、南德溫、肉用西門塔爾3個肉牛品種人工授精改良蒙古牛的試驗。
試驗地點選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碩縣新塔熱鄉(xiāng)、烏什塔拉鄉(xiāng)、曲惠鄉(xiāng)、塔哈其鎮(zhèn)進行。選擇200頭本地蒙古牛做試驗母牛,隨機分成4組,每組50頭,試驗牛均為農(nóng)戶飼養(yǎng),飼養(yǎng)方式為放牧加舍飼。每年5~11月在天然草場放牧,其余時間舍飼,飼草主要有麥秸稈、玉米秸稈、青干草等,每天補飼一定量的精料。
隨機選擇3個組開展人工授精,第1組母牛進行安格斯雜交,第2組母牛進行南德溫雜交,第3組母牛進行肉用西門塔爾雜交,對照組母牛進行蒙古牛純繁。選擇各組雜交F1代各30頭 (公母各15頭),用地磅、軟皮尺、測杖測量初生、6月齡、12月齡體高、胸圍、體斜長及體重。
初生、6月齡、12月齡的體高、胸圍、體斜長及體重數(shù)據(jù)使用SPSS Software11.5軟件的One-Way ANOVA統(tǒng)計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初生重安蒙F1代21.02㎏,南蒙F1代24.93㎏,西蒙F1代25.15㎏,比本地蒙古牛分別重2.06kg、 5.97kg、 6.19kg, 相對提高分別為10.86%、31.49%、32.65%;初生重提高最快的是西蒙組合。
6月齡體重安蒙 F1代 143.62kg,南蒙F1代144.52㎏,西蒙F1代145.71kg,比本地蒙古牛分別重59.17kg、60.07㎏、61.26kg,相對提高分別為70.07%、71.13%、72.54%;提高最快的也是西蒙組合。
12月齡體重安蒙F1代276.85㎏,南蒙F1代278.43㎏,西蒙F1代279.01㎏,比本地蒙古牛分別重128.45㎏、130.03㎏、130.61㎏,相對提高分別為85.56%,87.62%,88.01%,提高最快的也是西蒙組合。
表1 體重比較 (單位:kg)
表2 體高比較 (單位:cm)
表3 胸圍比較 (單位:cm)
表4 體斜長比較 (單位:cm)
從表2~4 3個表格可以看出,安蒙F1、南蒙F1、西蒙F1比本地蒙古牛的同齡體尺都大,增長情況與體重基本一致。
(1)試驗表明,安格斯、南德溫、肉用西門塔爾與本地蒙古牛雜交后,F(xiàn)1代雜交優(yōu)勢明顯,生長速度明顯高于本地蒙古牛,各階段體尺、體重均比同齡蒙古牛有很大提高,而且適應性強,深受廣大農(nóng)戶的歡迎,因此,用安格斯、南德溫、肉用西門塔爾雜交改良本地蒙古牛切實可行,有利于蒙古牛向肉役兼用型方向發(fā)展,改良效果明顯。另外,3個雜交組合F1代生長發(fā)育和各月齡體重、體尺提高最快的是西蒙組合。
(2)3個雜交組合F1代雜交優(yōu)勢的充分表現(xiàn),必須有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為充分體現(xiàn)F1代雜交牛的生長潛力必須重視改善飼養(yǎng)管理,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飼料要保證營養(yǎng)需要,加大推廣秸稈氨化和玉米青貯,重視妊娠母牛和斷奶牛的補飼,不斷改善育肥方法,提高肉牛生產(chǎn)水平。
(3)由于F1代雜交牛初生個體較大,應選擇個體較大的經(jīng)產(chǎn)母牛冷配,減少難產(chǎn)率。
(4)試驗牛在鄉(xiāng)村各農(nóng)戶家中飼養(yǎng),條件不一,有待進一步完善。
蔣超祥 (1972-),男,高級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禽品種改良和畜牧技術推廣工作。
李建梅 (1973-),女,高級畜牧師,從事動物飼養(yǎng)和繁育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