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登才
弘揚紅軍堅定理想信念堅韌不拔的“精氣神”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文/陳登才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我們弘揚紅軍堅定理想信念、堅韌不拔的“精氣神”,對于今天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走好當代中國新的長征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長征。這是緣起于蔣介石調集大量國民黨軍瘋狂“圍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的反革命戰(zhàn)爭,也緣于日本帝國主義在制造侵占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之后、又繼續(xù)向華北華東推進、企圖滅亡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所以,這次長征是共產黨和紅軍被迫進行的戰(zhàn)略大轉移。把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心從南方中央革命根據地轉移到北方的陜北,把陜北作為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fā)點。這就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時所說的“陜北是兩點,
一個是落腳點,一個是出發(fā)點?!?/p>
參加這次長征的主力紅軍有四支部隊,以部隊進行長征的時間先后,一是紅一方面軍(也稱中央紅軍),二是紅二十五軍(后編進紅一方面軍建制),三是紅四方面軍,四是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紅六軍團、紅三十二軍合編而成)。
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四支部隊完成了長征,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陜北會師,開辟了陜甘寧邊區(qū),并成為中共中央領導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實現戰(zhàn)略大轉移,完成長征的主要標志。毛澤東同志說:“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個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向十一個省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長征散播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翱偠灾L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毛澤東同志又說:“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zhàn)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里去?!惫伯a黨的堅強領導是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黨的堅強領導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正確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統(tǒng)一全黨全軍的思想和行動,為實現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當前的革命目標不懈奮斗。長征遭遇的數不盡的艱難險阻,極大地磨煉了黨和紅軍,教育了黨和紅軍的領導干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推進共產黨自身的建設。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湘江戰(zhàn)役的大量傷亡,中央紅軍從8萬余人減至3萬余人的事實中警醒起來了,毛澤東的軍事戰(zhàn)略、指揮作戰(zhàn)是正確的。王明、博古奉行的“左”傾教條主義、進攻中冒險主義、退卻轉移中的大搬家式的逃跑主義是完全錯誤的。必須改變博古、周恩來、李德“三人團”的軍事指揮權,必須改變中央的“左”傾錯誤領導。所以,黎平會議毛澤東提出轉戰(zhàn)貴州為大家接受,從黎平轉兵到遵義會議的成功,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夠獨立自主地解決黨的正確領導和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遵義會議批評并結束了“左”傾錯誤路線在中央領導機關的統(tǒng)治。增選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又建立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直接指揮前線作戰(zhàn),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所以,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全黨全軍開始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比較成熟和穩(wěn)定的中央領導集體,是黨從幼年時期的黨走向成熟的黨的重要標志。
沒有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黨和紅軍就不可能始終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不斷獲得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可能取得長征的勝利。沒有長征的勝利就不可能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確處理國內階級斗爭和民族革命戰(zhàn)爭的問題;而且不可能正確處理張國燾的錯誤,正確解決六屆六中全會的戰(zhàn)略策略問題,更不可能有延安整風和黨的七大的勝利。所以說,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其出發(fā)點和指揮中心,都在陜甘寧邊區(qū),都是共產黨堅強領導的生動展示。
長征的勝利為中國革命保存了一批有生力量。雖然軍事力量從長征前的30萬人到長征結束時的幾萬人,但指戰(zhàn)員都是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及新中國建設的中堅骨干,造就了一批堅強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科學家、教育家和經濟工作專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長征,既創(chuàng)造了震撼世界的戰(zhàn)爭史詩,又鑄就了舉世聞名的偉大長征精神。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在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時,曾經提出“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繼續(xù)前進的強大動力。”2016年6月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時,又正式出版《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一書。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對什么是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原來的基礎上,又作了新的補充、完善和發(fā)揮,把偉大的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概括為五個要素,就是:1.把全
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2.為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3.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4.顧全大局,嚴格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5.緊緊依靠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同時,對長征精神的科學價值作出新的論斷,即:“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這種從紅軍長征整體的歷史事實出發(fā),來概括偉大的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科學價值,在中共黨史研究中是具有獨創(chuàng)性貢獻的。我們現在從如何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團結奮斗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來說,應當緊緊抓住紅軍長征精神的核心要素,大力弘揚紅軍堅定理想信念、堅韌不拔的“精氣神”。這是紅軍長征勝利留給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紅軍在長征中表現的堅定理想信念、堅韌不拔的“精氣神”,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是一種理想。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革命必勝的信念,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不懈奮斗的理想。這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戰(zhàn)勝任何困難和風險的強大精神支柱。黨和紅軍在長征中的政治定力,精神氣質、氣度和氣勢,長征的精神文化同中國的民族精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是相通的。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被稱為我們“民族的脊梁”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逐漸緊密聯系起來,并逐步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些精神,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成為我們團結奮斗、崇尚實干、興國強國的精神力量,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這種堅定的信仰、理想和信念的正能量,堅韌不拔的“精氣神”,百折不撓的堅強韌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為了人民的勝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赴后繼、無往而不勝的堅韌銳氣,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習近平同志對于中國夢有規(guī)范的論斷。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敝袊鴫羰菤v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霸谛碌臍v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我們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p>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同志說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習近平同志還指出: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我們現在是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走自己道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強國之路,是富民之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說到底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表明,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
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始終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