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田宇(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234)
青少年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的教學與分析
許田宇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234)
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科研方法,對青少年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的教學進行了研究分析??偨Y歸納了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對正手弧圈球技術學習的作用,并結合教學實踐,對青少年在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與教學方法,為青少年乒乓球技術教學提供一些借鑒。
青少年 正手弧圈球技術 教學方法 分析
該文針對青少年的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學習過程,研究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對正手弧圈球技術學習的作用,并對青少年正手弧圈球技術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在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的實踐教學中,從青少年自身的特點出發(fā),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構建正手弧圈球技術的教學方法,希望以此提高青少年的正手弧圈球技術。
1.1 力量素質的發(fā)展
弧圈球技術要求青少年上下肢的各個關節(jié)點協(xié)調配合發(fā)力,單憑依靠手上的力量遠遠不夠,要結合下肢、腰部發(fā)力,而且還要充分發(fā)揮身體中各個部分的整體協(xié)同力量。經常進行乒乓球運動的青少年爆發(fā)力較出色,由此可見加強青少年爆發(fā)力的訓練對正手弧圈技術學習非常重要。正手弧圈球技術對力量的要求很高,只有當青少年具備足夠的力量,才能帶動球拍具有足夠的速度,才能擊出強烈的上旋,所以青少年經常進行正手弧圈球技術的練習,對上臂的肱二頭肌、旋前原肌以及腰腹肌肉的快速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速度素質的發(fā)展
正手弧圈球技術的速度是非周期性的,包括3個方面: 判斷的反應速度、腳步的移動速度和揮拍擊球的動作速度[1]。正手弧圈球技術的運用需青少年的神經系統(tǒng)保持一定水平的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高度集中,上下肢肌肉保持適當?shù)呐d奮,對來球的各種情況做出及時反應,而且要具備良好的意識,這是正確判斷來球的基礎,青少年進行反應速度練習有利于學習正手弧圈球技術的提高。乒乓球的運動范圍最長距離范圍大約在6~7m,一般只有1.5m,因此,乒乓球運動中活動的范圍較小,正手弧圈球移動的步法大約在2~3步范圍內,青少年在運用正手弧圈球技術的過程中,腳步的移動速度要快,及時調整好擊球動作,對提高速度素質非常重要。
1.3 耐力素質的發(fā)展
正手弧圈球技術對青少年的耐力要求很高,在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之后,仍然要求青少年能夠做出各種精細而有力的進攻。這就需要在日常練習中加強耐力素質的訓練。青少年應抓住身體發(fā)育這一重要時期,結合正手弧圈球技術的學習價值,堅持鍛煉,不斷提高耐力素質,為營造健康的體魄打下堅實的基礎。
1.4 靈敏素質的發(fā)展
正手弧圈球技術中的移動、擊球等各種技術動作均與靈敏素質密切相關。青少年由于體重較輕,各部分機能都比較活躍,所以在發(fā)展靈敏度上也相對成人較快。在學習中,青少年正手弧圈球技術對于動作的靈敏度要求非常高,需要快速地進行身體位置、擊球姿勢等多方面的準備,才能迅速、準確的進行回擊,所以在青少年正手弧圈球技術學習中,對提高和發(fā)展青少年的靈敏素質有顯著的效果。
2.1 擊球速度的問題
青少年由于對自身認識不夠,再加上教學訓練不當,普遍存在擊球速度不夠。青少年乒乓球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過程,擊球速度的訓練要科學的理論支撐,要保證青少年具有足夠的訓練時間進行正手弧圈球的擊球速度訓練,青少年在訓練正手弧圈球的擊球速度的過程中,要根據(jù)青少年身體素質、個人能力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進行計劃訓練,將訓練擊球速度與其他動作緊密結合起來,制定符合青少年的擊球速度訓練模式,以此來提高青少年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的擊球速度。
2.2 擊球旋轉性的問題
旋轉是正手弧圈球技術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技術,通過定點、定線、旋轉的方式來增加擊球的時效性。旋轉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作用力力矩的大小,所以青少年在擊球過程中表現(xiàn)出選轉性不夠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力矩不夠,旋轉不是力量決定的,而是取決于力矩大小的掌握,在實際練習中,許多青少年都表現(xiàn)出攻擊力度不強,要解決這一問題,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增大力臂,通過增加正壓力,來增加摩擦力,提高旋轉速度;二是掌握下旋球要領,擊球底部,盡量薄;三是反手高拋上旋,拍形幾乎垂直,拍面朝左,球下降到網(wǎng)高時擊出;四是采用下蹲發(fā)球方式。
2.3 擊球力量的問題
隨著乒乓球技術動作的不斷發(fā)展,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力量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手弧圈球技術擊球過程中整個動作要行云流暢,發(fā)力均勻,腿要蹬實[2]。青少年存在正手弧圈球技術擊球力量不夠的問題,主要是大腿、腰部力量不夠,不能給小臂提供足夠的力量來帶動擊球,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對腿部、腰部力量的鍛煉。提高青少年的正手弧圈球技術的擊球力量要確保在正確的技術基礎上遵循由易到難、適宜負荷、非穩(wěn)定狀態(tài)的訓練原則。
3.1 粗略掌握動作階段
在正手弧圈球技術練習初期,青少年的直觀感覺多,模仿能力比較強,練球興趣比較高,許多正手弧圈球技術動作都處于大腦表層,不能形成完整的動作圖像,所以要通過鼓勵性的語言,調動青少年學習正手弧圈球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好教學模型、圖片、錄像等對技術動作進行正確的講解與示范,使正手弧圈球技術在大腦中形成正確的動作影像。接著進行手法、步伐、揮拍動作的徒手練習,使其掌握正確的大、小臂姿勢,以及如何運用大小臂來進行揮拍。教練員可采用在接發(fā)球拉、一推一拉、一搓一拉等多種練習過程中對正手弧圈球技術的動作要領進行規(guī)范、完整的講解,并采用重復訓練法,使青少年掌握基本技術要點[3]。
3.2 改進提高動作階段
在這一階段,青少年能夠比較輕松地完成正手弧圈球技術的基礎動作,而且動作質量比較穩(wěn)定,能感覺到肌肉越來越靈活,動作越來越輕盈。但在這一階段的技術動作仍缺乏穩(wěn)定性,情緒也會隨著技術水平的升降而出現(xiàn)波動,此階段的技術教學要從基礎練習轉向更加細致的練習。教師要表現(xiàn)出足夠的耐心,將動作表象進行進一步的精確化,可增加練習難度,采用多球練習法、重復練習法、比賽練習法,通過一點對多點、多點對一點、有規(guī)律到無規(guī)律、加大擊球的難度等練習手段來加強該技術練習的正確性、準確性和判斷能力。
3.3 鞏固與應用自如階段
該階段青少年的應變與自變能力強,整體的動作銜接完成十分緊湊,可以在各種情況下進行回球,這時要采用教學比賽的教學方法,提高競賽對手的水平,綜合技術運用,還能夠提高青少年的學習積極性和完成動作的快感。手弧圈球技術練習達到鞏固與應用自如階段并不是止步不前了,而是隨著身體素質與動作素質的提高,比賽經驗的積累,使得該技術的技能得到更好的運用和發(fā)揮,為學習更加先進的技術動作,將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結合在一起,使得戰(zhàn)術訓練與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
正手弧圈球技術教學是乒乓球運動發(fā)展不容忽視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針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對學習正手弧圈球技術的作用和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建立科學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方式來提高青少年正手弧圈球技術學習,以此來促進整個青少年乒乓球隊伍的建設和發(fā)展。
[1]吳松偉,何文清.網(wǎng)球初學者擊球穩(wěn)定性初探[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9):72-74.
[2]李鳳玲.對乒乓球正手快攻與正手弧圈球技術之間遷移關系的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0.
[3]曹犇,張鯤.我國優(yōu)秀乒乓球人才流動特征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3):195-196.
G807.04
A
2095-2813(2016)03(b)-013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