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杏慈
(廣東藥科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006)
高校羽毛球隊訓練中間歇訓練法的應用
楊杏慈
(廣東藥科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006)
近些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都陸續(xù)開設了羽毛球專業(yè)課,同時也組建了高校羽毛球隊。而在當前高校羽毛球隊的訓練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教師不能正確分析學生的生理特點,同時無法與羽毛球運動本身的特點和開展現狀相互結合,這就會造成教學效果無法達成。因此,該文就將建設性地提出間歇訓練法在高校羽毛球隊訓練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探究其原理,分析其選擇依據,以期為相關的高校羽毛球隊訓練人員提供參考與幫助。
高校 羽毛球隊 間歇訓練法 應用
伴隨著羽毛球運動在我國的不斷普及與發(fā)展,許多高校也開始逐步意識到羽毛球運動的重要性,并且嘗試在高校建立羽毛球隊,為熱愛羽毛球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一個相對較為廣闊的平臺。而針對羽毛球運動本身來說,需要羽毛球運動員在速度相對較快、競爭相對激烈的環(huán)境中完成比賽,所以這一對抗的趨勢也格外明顯。不僅需要運動員具有較強的專項速度,還需要羽毛球運動員有較好的耐力,而這則取決于有氧與無氧的混合代謝供能。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高校開始提出選擇利用間歇訓練法開展羽毛球訓練,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運動員本身的戰(zhàn)術和水平,也可以有效改善運動員的供能和機能。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高校羽毛球隊訓練過程中應用間歇訓練法,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與意義。
要想了解間歇訓練法在高校羽毛球隊訓練過程中的具體應用,首先就需要相關人員了解間歇訓練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所謂的間歇訓練法,實際上就是指在人員運動或者練習的過程中,對間歇的時間做出明確且科學嚴格的規(guī)定。這樣可以使得機體還沒有完全恢復狀態(tài),并且繼續(xù)反復完成后續(xù)訓練。
這樣的訓練方法最初是由德國中長跑教練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在其提出的理念當中,對整個的訓練過程進行了嚴格的階段性劃分。在之后的一些體育項目比賽過程中,陸續(xù)有運動員嘗試按照這樣的訓練方法和原則,完成訓練任務。也確實刷新了許多新的世界紀錄,成為運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科學訓練方法。
而間歇訓練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特點,這些特點的存在使得間歇訓練法本身不同于其余的傳統(tǒng)訓練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也確實起到了其余訓練方法所不具有的效果與作用。
間歇訓練法的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嚴格控制間歇時間,可以幫助運動員的心臟功能進行調節(jié),也可以使得運動員各個機能與運動項目本身產生一定的適應性變化。還可以在間歇訓練的過程中,使得運動人員本身的功能能力有所提升,確保運動員在快速、激烈的對抗過程中可以表現得更為穩(wěn)定。
前面已經分析得出間歇訓練法的特點與內涵,那么將其應用于高校羽毛球隊的訓練過程中,也勢必會有一定的依據作為參考。
首先,將間歇訓練法應用在高校羽毛球隊訓練過程中,符合羽毛球這項運動本身的特點。因為羽毛球運動本身是一項動力運動,并且其強度與持續(xù)時間相對較長,這就需要運動員進行短暫高強度的訓練以及維持較長時間的身體能量。羽毛球運動還需要考驗運動員的彈跳力、爆發(fā)力、反應速度,只有利用間歇訓練法才能對運動員在起跳、擊球以及扣殺等動作方面有所幫助。以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時長來看,短則20min,長則1h。在這一相對較長的時間范圍之內,對運動員的速度以及耐力要求都是相對較高的。要想使得運動員這一素質得以實現,就必須要確保能量的供給。通過肌糖元以及無氧氧化能力,為運動員的速度與耐力提供基礎的物質保障。若比賽時間為10min,那么平均5~8s會產生激烈的運動,而7~21s則會出現間歇性的運動。所以,利用間歇訓練法可以幫助運動員提高無氧以及有氧代謝能力。
其次,符合高校羽毛球隊學生的特點。因為能夠參與到高校羽毛球隊的學生,要么是真正的羽毛球愛好者,要么就是具有一定運動技巧的羽毛球運動員。所以這些隊員的基本技術能力已經形成,且受過相應的專業(yè)訓練。所以,這一階段利用間歇訓練法可以切實保障高校羽毛球隊的運動員提高技術、能力,并且在授課的過程中,也將重點由最初的啟蒙訓練轉變?yōu)轶w能保障。以最為科學的形式切實保障高校羽毛球隊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和能力。另外,從高校課程結構安排來看,參與到羽毛球隊的學生在文化專業(yè)知識學習方面,勢必會落后于普通同學。所以要想確保成績,就必須要加倍付出時間。而這付出的時間則會直接影響訓練效果,采用間歇性訓練法可以有效提升訓練效率,確保訓練效果。
3.1 基礎性應用分析
將間歇訓練法應用在高校羽毛球隊的訓練過程中,首先需要從基礎性方面分析。一般而言,在羽毛球訓練過程中,可以利用間歇訓練法,將一些爆發(fā)力相對較強、速度要求較快的動作進行反復多次訓練。常見的訓練時間為持續(xù)負荷30s,以30s為一組,心率控制在每180次/min。等到心率將至140次/min之后,則可以進行更為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對于一些能力較強、身體素質較好、技能掌握較為優(yōu)秀的運動員,這樣的練習可以持續(xù)5~6組。通過這樣的訓練方法,可以幫助運動員的機體以及高能磷化物系統(tǒng)功能能力有所提升,還可以確保運動員本身的技術攻擊性增強,在進行攻防轉換以及需要速度耐力的運動時可以更加有效。
在基礎性訓練過程中,利用間歇訓練法可以發(fā)展運動員機體的有氧代謝系統(tǒng)功能能力以及乳酸有氧代謝功能能力。這兩種能力的提升可以保障運動員在相對困難的條件之下,進行正確的戰(zhàn)略選擇。在實訓過程當中,還需要將技術本身與運動員所選擇的戰(zhàn)術相互結合起來,促進運動員自身身體運動能力、素質、機能機體、戰(zhàn)術戰(zhàn)略協調發(fā)展。
3.2 具體應用分析
將間歇訓練法應用在高校羽毛球隊訓練過程中,除了一些基礎性的訓練之外,實際上還有許多具體項目和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將其應用其中,簡單舉例,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多球訓練過程中,比如,進行上網搶高點、全場跑以及跳殺等內容的訓練過程中,需要運動員進行多組訓練,一組的大約跑動時間為20~25s,休息15s左右之后立刻進行下一組訓練。每做到6~8組的時候,則可以轉換為另一項訓練內容。
第二,固定球路練習過程中,一般會涉及到高殺推、高吊等內容,而這就要求運動員自己內心數清楚擊球的拍數。每10~15拍是一組,完成10~15組左右,則可以進行15~20s的間歇休息。
第三,對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進行提升,所以在常見的身體素質訓練過程中也可以利用間歇訓練法,這也是間歇訓練法最初的應用環(huán)境。比如,可以選擇3000m的變速跑,以不同的速度完成跑步訓練。以100m快速跑,100m慢跑的形式,完成變速運動,從而完成身體機能的間歇與調整。還可以選擇30m乘以10組的形式,每組之間的時間間歇為30s。通過一定的時間間歇,可以使得運動員身體機能和供能能力得到調節(jié),并且在還未完全恢復的狀態(tài)下,提升后續(xù)運動的有效性。
高校羽毛球隊訓練過程中應用間歇訓練法,可以切實有效地提升運動效果。并且這一方法的使用更加符合高校羽毛球隊學生的身體特點、專業(yè)能力以及未來發(fā)展要求。所以,這就需要相關的教師掌握訓練理論與方法,結合高校羽毛球運動的開展現狀,嘗試選擇符合高校運動員特點的訓練方法,提升訓練效果,優(yōu)化機能訓練,最終實現科學運動。
[1]李莉.間歇訓練法在高校羽毛球隊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2008(1):65-67.
[2]唐志,楊峰.表象訓練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體育科技,2011(1):33-35.
[3]肖力.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中多球訓練的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10(3):166-169.
[4]吳永會,張永明.表象訓練在高校羽毛球步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26):26,28.
G847
A
2095-2813(2016)10(a)-004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