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校體育》“草根爭鳴”總第88期研討綜述: 通盤考慮 有效組織 注重實效 全員參與
全員運動會是一項集競技與趣味、團結與協(xié)作為一體的,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的多層次多樣式的運動會?!皡⑴c對象廣、比賽項目多”是全員運動會的顯著特點。參與者從傳統(tǒng)運動會的少數人競技、多數人觀看逐步轉變?yōu)閷W生、教師、家長一起參與;參賽項目從競技為主轉變?yōu)橐约w項目為主,適合大多數學生參與;評價方式也從以往的只注重名次轉變?yōu)閷Y果與過程表現等方面的多元評價。
項目設計是全員運動會組織成敗的關鍵。從參與對象的需求角度考慮,項目設計應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體現“競技、健身、娛樂”,集團隊合作和個人競技等形式于一體,符合學習與生活實際需要,能夠促進終身體育;從項目的趣味化角度考慮,可適當對部分難度較大的比賽項目進行創(chuàng)新性調整;從學校的場地與器材等實際條件考慮,應設計便于就地取材、與現有場地適切的易于開展的項目,因地制宜地做好項目設計;從學校的規(guī)模和參與人數考慮,應做好項目數量與參與人數比例的預期,盡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競技類、健身類、趣味類、展演類、親子類的項目內容及游戲、拓展訓練、安全逃生、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或體質測試相關的項目內容應體現趣味性、挑戰(zhàn)性、合作性。項目設計前應做好充分調研與籌備,項目的設計應易操作、易評比。此外,開幕式表演、運動會攝影、班級特色展示活動、裁判組、后勤組、宣傳組等均可安排學生參與。
研討發(fā)言摘錄:全員運動會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選擇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適合學生口味,學生易于接受的運動項目,所選項目應有利于普及和推廣,體現校本性、群眾性、趣味性,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突出練習效果和健身價值(江蘇顏世超);建議保留傳統(tǒng)體育項目,如,比個人跑得快、跳得高或遠、投得遠等競技類項目(江蘇鄭萍);運動項目可以是傳統(tǒng)運動會中部分競技體育項目、地域特色體育項目、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學校傳統(tǒng)體育項目、游戲、新興體育項目、拓展類體育項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中學可以加上中考項目??傊?,既有個人競技項目,又有集體合作項目,還有師生合作項目、親子項目等,充分體現項目多樣性,以及各項目不同的競賽特點,使整個運動會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江蘇惠志東)。
賽程安排是全員運動會的組織效果的關鍵因素。在賽程安排上,通常以集中1~2天的運動會形式開展,對于規(guī)模較大、學生人數較多和場地較小的學校,也可以輔以“分散”的運動會形式開展,但要注意戰(zhàn)線不宜拉得過長,避免使學生過度疲勞。通常不超過一周,可以班級為單位,分年級在某一活動周分時段開展;集體項目可增加各項目參加人數,減少組別,或打破年級界限,部分項目還可以打破男女界限,這些舉措都可為增加參與人數、減少比賽時間提供保障;趣味性、表演類、競技性、測試類等項目可穿插進行;比賽的編排應總體把握并依據各項目的類別和特點,充分考慮場地器材要求,也可以要求學生減少兼項或不可兼項,充分利用跑道,如,“50m托球跑”和“50m障礙跑”這兩類項目都只能在直道完成的項目,為避免相互干擾,可以在田徑場兩側的直道同時進行,盡量避免在比賽中出現場地閑置現象;集體的團體操、跑操、表演等與其他比賽項目在時間上錯開編排(通常單獨列出);在比賽的形式上,還可以安排為“游園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自由選擇“游園”地點參賽,可在“游園”地點通過“達標”獲取計分,也可以直接在“游園”地點通過“達標”獲得不同級別的獎勵。
研討發(fā)言摘錄:參與報名的人數不受限制,爭取能讓更多的學生、家長、社會輔導員、教師、班主任等參與進來,提升“全員”含金量,使之更加名副其實(江蘇呂恒萊);一個月“戰(zhàn)線”拉得太長,集中1天或1.5天比較合適,這就需要統(tǒng)籌安排,尤其是規(guī)模較大的學校,要充分考慮兼項問題(山東呂兵文);個人認為比賽場次的安排,可以像我們去醫(yī)院體檢一樣,每個人都有一些必測的項目,順序可以自由定,有固定的比賽場地,可以自由選擇和組隊去比賽,比賽結束后裁判員馬上給出成績(江蘇葉海燕)。
比賽成績的評價是激勵全員參與的有效手段。成績評價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樂于參與到比賽當中,比賽成績的評價可采用“累加記分制、累加得星制、評獎制”等多種形式,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評價方式不論是綜合運用還是部分采用,比賽的最后都應該有一個統(tǒng)一而明確的評價方案,過程評價可“散”,但結果評價要“明”。如,以班級為單位的成績評定,比賽成績可按各項目計分總和進行排名,比賽表現積極的班級可頒發(fā)“精神文明獎、優(yōu)秀組織獎等”,參與度可以采用各項目計分與得星數分別相加的總和進行排名。成績評價的方式是多樣的,具體與所設定的項目類別以及參與者的層次和數量等因素有關。
研討發(fā)言摘錄:除了正常的名次獎項之外,還可以設立參與獎、創(chuàng)新獎、特色獎、組織獎、進步獎、拼搏獎、合作獎、人氣獎、體育道德風尚獎、精神文明獎、最佳團體獎等獎項(江蘇樊紀良);全員參與的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讓學生通過比賽懂得遵守規(guī)則、尊重裁判、尊重對手,即實現“小體育比賽、大德育滲透”。為此,評定比賽成績時可以評選最佳參與獎、最佳組織獎、最佳文明運動員獎等(遼寧姜軍);可利用教師的評價機制結合學生的比賽成績、表現給出星級評價,分為一顆星、兩顆星等,最后將班級每名學生得星數相加,排出總名次。團體項目可按班級的名次給星,前幾名給五顆星,按照之前設計的要求依次給星(江蘇趙希亞)。
全員運動會以運動會為載體,以育人為宗旨,參與是硬指標。在組織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參與”即全身心投入其中,是否真正參與了,應看參與過程和參與結果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參與過程給學生帶來愉悅、激勵、抗挫等體驗,能夠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要突出集體項目,關注團隊協(xié)作,提升班級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比賽中應重視對學生遵守比賽規(guī)則和言談舉止文明的培養(yǎng),做誠信、文明的參賽者;重視對學生參賽過程的體驗與引導,讓學生積極面對得失,學會調整心態(tài);讓學生在團隊合作比賽中相互交流,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全員運動會參與面要廣,學生除了作為運動員參加運動項目外,還可以參與到運動會的籌備、組織、裁判、后勤服務、宣傳報道、攝影、志愿者和啦啦隊等相關工作中,由此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從不同層面得到鍛煉,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團隊合作與無私奉獻精神等。
研討發(fā)言摘錄:完善人格,首在體育。首先在學校層面要重視學校體育,提高全體師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全面、全員地抓好學校體育工作(江蘇李虎);“全員參與”的“賽”只是手段,目的是通過“賽”去“練”(四川張知友);“全員”應該從角色、分工、人數、項目、時間、空間等多方面、多角度、多維度去思考、開發(fā),力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不斷追求人數全、事務全,讓每名學生通過組織活動都能有收獲、有進步、有參與、有快樂(山東孫毅)。
總之,只要從項目設計、賽程安排、成績評價等多方面考量,精心設計,用心組織,讓參與者玩得開心,練得用心,全員運動會一定會開展得更加精彩!
—曹占良(吉林省汪清縣第四中學,1332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