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 檢驗科 河南 鄭州 450003)
?
·經驗交流·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IL-6、HGF、Ang-2水平變化情況分析
陳剛
(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 檢驗科 河南 鄭州 450003)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IL-6、HGF、Ang-2水平的變化情況。方法 選擇在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4例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104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肝細胞生長因子(HGF)以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變化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IL-6、HGF、Ang-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MAP)組的IL-6、HGF、Ang-2水平明顯低于中度(MSAP)組和重度(S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IL-6、HGF、Ang-2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并且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變化,可以將血清IL-6、HGF、Ang-2水平作為診斷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及判斷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
急性胰腺炎;白細胞介素-6;肝細胞生長因子;血管生成素-2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內的胰酶被激活后引發(fā)胰腺組織水腫、出血等炎癥反應[1]。臨床表現為惡心、發(fā)熱、腹痛等癥狀,嚴重者胰腺會壞死,導致感染、休克甚至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免疫細胞過度激活及炎性因子是導致急性胰腺炎發(fā)病的因素之一,會導致患者發(fā)生多功能障礙綜合征,死亡率極高[3]。檢測急性胰腺炎的炎性因子及血管生成因子對于判斷急性胰腺炎病情十分重要。本研究對在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肝細胞生長因子(HGF)以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情況,并和健康體檢者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4例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104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63例,女41例;年齡22~86歲,平均(52.3±6.5)歲。對照組中男62例,女42例;年齡21~87歲,平均(53.4±6.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根據其病情程度不同又分成輕度(MAP)組69例,中度(MSAP)組24例,重度(SAP)組11例。
1.2 研究方法 研究組于入院第1、3、7天抽取5 ml外周靜脈血離心后取血清冷凍保存。檢測時先配置IL-6、HGF及Ang-2標準品,取血清與標準品一起加入反應板孔內,待反應2.5 h后洗板,再分別加入生物素標記抗體反應1 h(其中IL-6同時加入血清、標準品、生物素標記抗體,共同反應3 h),之后再加鏈霉親合素反應45 min,加顯色液反應30 min(IL-6反應12 min),最后加終止液,在酶標儀讀取吸光度值,查出相對應的濃度。對照組IL-6、HGF及Ang-2水平檢測方法同研究組。1.3 觀察指標 統計研究組入院第1、3、7天和對照組IL-6、HGF以及Ang-2水平變化情況。
2.1 IL-6水平 研究組血清IL-6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AP組同時間點的IL-6水平均低于MSAP組、S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外周血清IL-6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2.2 HGF水平 研究組血清HG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AP組的HGF水平明顯低于S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外周血清HGF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2.3 Ang-2水平 研究組血清Ang-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AP組的HGF水平均低于SAP組、MS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外周血清Ang-2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患者組織損傷時,體內的巨噬細胞釋放促炎細胞IL-6因子,急性胰腺炎發(fā)病早期IL-6水平逐步升高,所以可以作為急性胰腺炎診斷及預后的依據[4]。HGF是一種細胞因子,其作用較廣,患者器官功能損傷時顯著升高,如患者發(fā)生急性胰腺炎時,其血清HGF明顯增加,能調節(jié)胰腺內的活性氧簇水平,減少細胞壞死,調節(jié)炎性細胞的釋放,從而緩解胰腺炎癥狀[5]。血清HGF水平直接關系急性胰腺炎的器官功能情況,能作為判斷預后的依據?;颊邇绕ぜ毎麚p傷后,會釋放Ang-2,與受體Tie-2結合后分解血管內皮,導致血管退化,使內皮細胞釋放促炎因子,Ang-2水平與敗血癥、急性肺損傷等疾病的病情相關。Ang-2水平升高預示急性胰腺炎的病情進一步發(fā)展。
本研究發(fā)現,研究組患者的IL-6、HGF、Ang-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MAP組的IL-6、HGF、Ang-2水平明顯低于MSAP組和S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血清IL-6、HGF、Ang-2水平與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急性胰腺炎病情越嚴重,IL-6、HGF、Ang-2水平越高。綜上所述,血清IL-6、HGF、Ang-2水平可以作為診斷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及判斷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臨床醫(yī)生可以據此診斷病情并對癥治療。
[1] 張代義,高純,謝思明,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 IL-6、HGF、Ang-2變化的初步研究[J].胃腸病學,2015,20(7):398-402.
[2] 高明,項和平,張長樂,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α-MSH、TNF-α、PCT的動態(tài)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5,24(4):431-434.
[3] 林偉仁,瞿海江,尤光賢,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清25-羥基維生素D變化及其意義[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2,24(3):252-254.
[4] 薛梅.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和內源性腦腸肽水平變化及其意義[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5,22(13):2019-2022.
[5] 張代義,高純,謝思明,等.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調節(jié)性T細胞動態(tài)變化的臨床意義[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5,15(4):266-268.
R 576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028
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