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苗苗
(北華大學 吉林 吉林 132013)
淺析英語學困生的轉(zhuǎn)化策略
趙苗苗
(北華大學 吉林 吉林 132013)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個體差異、個人的努力程度不同等原因,學生群體中會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學困生”,他們的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整體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必須轉(zhuǎn)化這些“學困生”。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轉(zhuǎn)化學困生呢?
英語;學困生;轉(zhuǎn)化;策略
1.1 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學困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濃厚,缺乏信心。教師要主動接近他們, 用積極的態(tài)度、真誠的微笑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對他們進行外語學習心理疏導, 并找出成績落后的原因。由于每個學生性格、思想的差異, 導致他們成為“學困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 對于不同的“學困生”, 教師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他們。在平時的教學中, 教師要積極地了解他們的愛好, 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跟他們做朋友, 以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中的不足, 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 以提高學習成績。
1.2 理解、尊重、寬容, 善待學困生, 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教師應以一種寬容的情感, 感化那些有錯誤的學生, 讓他們感到并糾正自己的錯誤,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進而學好英語。在平時的教學中, 我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背誦課文, 而對于那些學困生, 由于他們的基礎(chǔ)比較差, 有時連讀也感到困難。這時, 我就不厭其煩地教他們讀準每一個單詞的發(fā)音,而不是立即變臉挫傷他們的自信心, 總是鼓勵他們要反復地大聲朗讀, 不懂就要問。
1.3 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感染差生。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就是單詞關(guān), 教師必須科學而系統(tǒng)地教給學生掌握單詞的技能技巧, 使學生走上正確地學習外語的軌道。學生一過單詞關(guān), 他們便自然覺得學習英語其實并不難。于是, 班級內(nèi)學習外語的氣氛變得濃厚起來, 外語成績也會提高, 這對學困生也是一種很大的教育力量。
1.4 給差生指出切實可行的目標, 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英語教學中, 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成功的愿望, 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讓每個孩子特別是學困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如在課堂上, 我總是把較簡單的單詞拼寫或句型操練的任務留給學困生來做。課后, 我給他們布置背誦作業(yè)時, 我總是會對他們提出低于其他學生的要求,從而幫助學生體驗到成功, 增強其自信心。讓他們體會背誦所帶來的好處及成功的喜悅。
英語需要學生進行大量反復的模仿、訓練、運用。這是英語學科的特點, 但是大多數(shù)差生學習不主動, 怕吃苦。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增多和難度的加深, 他們會認為整天讀背太沒有意思。針對這種情況, 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2.1 活躍課堂氣氛, 讓學困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學困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 強制他們坐好、聽好, 只能堅持 3~5分鐘。但是如果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 就能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我們不能單憑朗讀和背誦來企圖使學生記住所學的內(nèi)容, 那樣做只會削弱他們的積極性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英語課堂上, 教師不僅要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更要有新意、創(chuàng)意和巧妙的獨到之處, 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傳授新內(nèi)容時, 經(jīng)常穿插一些小型表演、游戲, 不僅能夠分散難點, 降低難度, 而且使課堂氣氛活躍, 學生學得積極。如在教第五冊時, 其中有一個單元學的是表示動作的詞匯, 如 sit、stand、sleep、jump 等詞,讓學生在讀準這些單詞的同時, 通過“聽與做”這個游戲, 讓學生理解與掌握這些詞匯的含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學困生也踴躍地參與到游戲當中來, 學生一方面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同時也在游戲中熟練地掌握了應該掌握的詞匯, 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2 定期實施課外輔導。一是輔導要明確對象, 明確告訴他們輔導中要完成的任務, 明確他們的學習責任, 要對他們?nèi)骊P(guān)心, 全程關(guān)注。二是輔導要有明確的方法。很多學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 很大程度上是思想上不夠重視。因此, 教師要堅持在思想上引導、情感上護導、心理上疏導、知識上輔導、方法上指導等有機結(jié)合, 以逐漸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 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三是輔導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應為這些“學困生”設立進步目標, 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激勵他們達成目標。
2.3 師徒結(jié)對, 互幫互助。教師在課下應多與學困生談心,及時了解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給他們每人找一個學習上的“好伙伴”(優(yōu)秀生), 讓他們結(jié)成互助組。要給他們明確近一兩天的學習目標是什么, 而且必須要做到堅持認真檢查, 要規(guī)定他們在特定的時間段來匯報近階段的結(jié)對情況,并根據(jù)情況適當調(diào)整互助計劃。一旦他們達到了目標, 教師就應激勵他們再接再厲, 給他們提出更高的目標; 如果沒有達到目標, 教師就應鼓勵他們, 把失敗歸結(jié)于努力因素, 以免他們產(chǎn)生挫折感。
2.4 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許多學生成為 “學困生”, 不是智力不夠而是學習習慣不好。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不斷強化的結(jié)果。首先, 要步調(diào)一致, 各個學科的教師要一致, 家長和教師也要一致, 避免發(fā)生內(nèi)耗。以先復習后做作業(yè)為例, 如果教師提出要求并且嚴格訓練學生, 然而家長卻聽之任之, 學生就不可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甚至好會形成一些惡習。其次, 要有持久要求。教師可以制訂一些相關(guān)的制度, 并嚴格檢查, 督促學生來執(zhí)行。由于某些學困生的不良習慣已經(jīng)根深蒂固, 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還必須教育他們自覺地同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作斗爭, 逐步用好的新的習慣來代替它。
2.5 家校密切聯(lián)系。外語是一門語言, 要進行“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大量訓練, 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 差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我利用家長會, 以及家長來訪、路路通和他們聯(lián)系, 爭取他們的合作, 以督促孩子做作業(yè)、聽磁帶、背書、默詞等。必要時, 我會進行定期家訪, 向家長了解學生多方面的情況, 與家長共商教育孩子的良策。通過家訪, 一方面聯(lián)絡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感情, 使家長真切地體會到教師對子女的良苦用心, 促使他們也積極地投入到教育好孩子的重大工作上來, 同時也能使教師根據(jù)了解的情況采取適當?shù)慕逃椒?。這對學困生學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 學困生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我們要多管齊下, 利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和途徑, 努力促使學困生能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我們面臨的嚴峻問題, 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趙苗苗(1992-),女,吉林大安人,北華大學外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在讀碩士研究生。
G65
A
1672-5832(2016)11-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