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
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的長效機制探究
——以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為例
陳 燕
【摘 要】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的長效機制的研究,主要針對高校校外義工項目實施的現(xiàn)狀進行實證分析,以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為觀測點,得出校外義工實施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存在問題的分析,探索建立義工項目開展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校外義工 長效機制 建立
根據(jù)學校義工平臺注冊系統(tǒng)統(tǒng)計,我?,F(xiàn)有注冊義工26221名,服務總時達1640470.5小時,團隊26個,共發(fā)起活動520余次?,F(xiàn)從開展環(huán)境、開展內(nèi)容兩大方面分析我校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的現(xiàn)狀。
(一)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環(huán)境
1、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的組織機構(gòu)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校外義工項目的開展由校團委和學生會社區(qū)義工自管會主管,依托學校資源組織而成,受到學校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管理,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校外義工項目的開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的政策支持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通過引入國外“社區(qū)義工”成功經(jīng)驗,將社區(qū)義工課作為必修課納入本校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在2009年全校大規(guī)模地開設義工課程,完善對義工的管理和激勵。其制定的義工課程制度、星級義工評定制度,典型義工激勵機制等保障制度的實施,可見,我們把社區(qū)義工作為一門課程在上,是學校對校外義工項目的開展予以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也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保障。
(二)校外義工項目開展內(nèi)容
1、依托地方行政部門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
紹興市地方政府、共青團紹興市委、紹興市志愿者協(xié)會經(jīng)常會組織一些與民生相關,與群眾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相關的服務項目,如幫助一些老人、殘疾人士等特殊困難群體;或是一些大型的文體交流活動,如公祭大禹活動、浙江省第十五屆省運會等。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是一所以語言為教學特色的高校,除了承擔一些普通服務的崗位外,還主要承擔一些外事接待,外語翻譯等活動,如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第二屆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等一些國際平臺上中都有我校師生的志愿身影,并且得到了舉辦方的高度評價。
2、依托學院社團開展的項目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每年都會開展“紅五月”主題系列義工活動以及12月份國際義工日的表彰大會。全校各個社團以及組織都響應主題積極開展各項義工活動。例如,青春暖流——關注空巢老、關心智障兒童育才小學關愛性、東浦鎮(zhèn)敬老院關愛老人活動、紹興市兒童福利院“情暖圣誕”系列公益關愛等有意義的校外義工項目。
3、以校團委學生會社區(qū)義工自管會為主導而開展的校外義工服務項目
自2008年學校成立學生社區(qū)義工自管會以來,學院學生自管會一直在積極探尋社會需求服務場所,近年來開辟多個新項目先后和紹興市圖書館、城北小學、東浦鎮(zhèn)薛瀆小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紹興市兒童福利院以及敬老院等機構(gòu)主動聯(lián)系提供服務,并受到了一致好評。期間的代表項目有“關愛兒童,放飛希望”中心幼兒園教學志愿者活動;與紹興市團委合作的“綠蛙進校園”舊衣物回收活動;“綠色呼吸,遠離霧霾”環(huán)保義工活動;“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城北小學漢服主題授課活動以及講師團系列主題授課活動。
通過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校外義工項目的開展環(huán)境和開展內(nèi)容兩大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越秀將社區(qū)義工納入人才培養(yǎng)體系,當做一門課程來上,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和激勵制度,為校外義工項目開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開展內(nèi)容來看越秀外國也在校外義工項目的開拓和發(fā)展方面不斷深入,結(jié)合學校特色,將校外義工更加長效有序地進行下去。但是由于缺乏社會和政府方面的支持以及相關經(jīng)費的不足,也阻礙了越秀校外義工項目開展建立長效機制。由此現(xiàn)狀可見,越秀校外義工項目開展要建立固定化、系統(tǒng)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任重道遠。
(一)義工素質(zhì)不高,普遍存在積極性、自主性不高等問題
在義工活動開展過程中,就如本學期開展的幾次校外義工活動為例,部分義工做事較為散漫,自律性、自主性缺乏,并不能全身心投入義工活動,而且?guī)в休^高自身利益觀,更多的是為了自身體驗、獲得工時、完成任務,而忽視公益性。很多人都把大學生義工服務活動看成是一種負擔,只重自身收獲,缺乏面向社會的眼光和投身社會建設的熱情。綜合活動中大學生義工的表現(xiàn),可知大學生參加義工具有盲目性,缺乏一定服務意識和素質(zhì)。
(二)學??梢蕴峁┑馁Y源有限,保障機制不夠完善
從政策支持方面來看,由于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開展義工活動帶有一定的束縛性。開展校外義工項目要具有一定的行動保障機制支持和專門的監(jiān)管團隊,學校能提供的保障有限且對義工開展的支持政策缺乏,導致校外義工項目開展活動受限。從經(jīng)費支持方面看,高校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缺乏經(jīng)費保障,高校團組織對義工經(jīng)費的籌措,普遍重行政策劃撥,輕社會募集,其經(jīng)費來源多為共青團工作經(jīng)費,或通過團組織向上級爭取經(jīng)費,很少通過社會來募集資金,難以有效地持續(xù)開展??梢姡瑢W校提供的資源有限,高校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缺乏有力的政策、制度、經(jīng)費的保障。
(三)活動項目流于形式,缺乏專業(yè)性、技能性,活動意義不明確深刻
首先,我國高校大學生校外義工服務內(nèi)容陳舊,不夠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服務內(nèi)容縱深推進不夠,大部分高校校外義工服務內(nèi)容仍停留在較淺層次的社會公益服務和便民服務上。沒有與自身專業(yè)和學校特色相結(jié)合。其次,高校校外義工項目開展更多地是為了響應上級,學生自身缺乏對義工活動的思考和理解,且缺乏義工活動前的相關培訓,導致很多活動項目流于形式,意義不夠深刻,達不到校外義工項目開展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四)隊伍建設薄弱,沒有系統(tǒng)的管理模式,活動形式單一不夠創(chuàng)新
高校大學生校外義工項目的開展主要以團隊方式進行,義工隊伍是核心。但目前高校大學生開展校外義工活動最主要的障礙就是義工隊伍建設薄弱,沒有系統(tǒng)的管理模式,活動形式單一不夠創(chuàng)新,且缺乏對義工隊伍的相關培訓。目前學校對于義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并沒有明確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管理為主。而且資源意識欠缺,整合力度不夠,在辦活動的同時忽視了高校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缺乏院系間的資源整合和協(xié)作,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優(yōu)秀義工隊伍難以建立。隊伍建設薄弱,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管理模式和缺乏第三方機構(gòu)的監(jiān)督和評估,導致校外義工活動開展缺乏保障不能夠長效、有序地開展??梢姡訌娏x工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
(一)完善理論培訓,強化校外義工項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更加完善義工課教程,適當?shù)目梢园l(fā)展為學生助理加任課老師的方式,提高學生自主管理學習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義工素質(zhì)、增強義工精神在學生心中的認同感、強化義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更多的義工項目。
開設義工培訓班,為已有的義工團隊定期開展義工服務培訓。每個項目的開展都需要義工,但是義工來自于全校的學生,個人的義工素養(yǎng)各不相同,進行統(tǒng)一且定期的活動前培訓是增強義工責任感的重要方法。特別是校外義工活動的開展更需要活動前培訓,安全教育、責任培養(yǎng)是一個項目完成質(zhì)量的前提保證。而培訓可以讓義工更加高效有質(zhì)地完成活動,定期的培訓是一個義工項目開展長效有序進行下去的前提保障。
(二)創(chuàng)新實踐管理,推進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的實效性和教育性
1、團隊的管理方面
義工活動都是以團隊協(xié)作展開的,所以團隊建設非常重要。有必要建立完善部門職能,做到各司其職。以“越秀社區(qū)義工講師團”為例,在講師團設團長、副團長、助理以及宣傳人員,每次開展活動前團長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活動策劃,副團長負責人員安排及監(jiān)督評估,助理負責通知以及活動后續(xù)資料整理存檔,宣傳人員負責拍照、記錄以及活動總結(jié)。一個有序的團隊,是活動長效開展的前提。但這些負責組織和管理的人員需要進行相關的培訓,保證其能負責完成活動,并做好反饋和記錄,能夠把團隊良好的運行下去。
2、團隊建設方面
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的主體是義工團隊。團隊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好一支優(yōu)秀的團隊才能將校外義工活動長期有序的開展下去。義工隊伍建設分為兩塊。首先,要制定相關的義工團隊管理制度。例如,義工注冊制度,培訓制度、考評制度等。合理的制度規(guī)范是提高隊伍素質(zhì)的重要前提,遵守制度也是義工約束自身的良好體現(xiàn)。其次,要制定相關的激勵制度。義工組織是一個整體,進行適當?shù)谋碚煤酮剟?,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有利于增強個人以及團隊的榮譽感和積極性。
3、義工團隊素拓方面
(三)配套政策保障,確保校外義工項目開展的持續(xù)性和規(guī)范性
1、內(nèi)部支持方面
高校大學生開展校外義工項目大部分的支持都來自于學校團委或地方相關行政部門,一個義工項目開展能否建立長效機制政策支持非常重要,開展義工活動也是大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現(xiàn),學校方面應該予以政策上的支持,比如活動資金方面,義工隊伍建設培訓方面,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與義工活動,走出校外進行拓展,有利于大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2、外部支持方面
一方面,校外義工項目開展應該和外部支持系統(tǒng)建立良好的關系,比如社區(qū)、街道、小學、福利院等慈善機構(gòu),能夠與這些單位事先溝通好,通過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是建立長效機制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政府和有關單位的政策支持也是高校大學生開展校外義工項目的有力保障。應該加強和一些基金會、志愿者協(xié)會以及團市委等方面聯(lián)系,這些相關機構(gòu)的支持能夠使校外義工項目更加有序、長效的進行下去。
3、資金保障方面
充足的活動資金是校外義工項目開展和生存的基礎。開展校外義工項目需要一定的經(jīng)費保障,解決義工交通費用以及活動宣傳經(jīng)費,校外義工組織有必要籌集和管理好活動資金,做好財政管理以及預算,盡量將經(jīng)費用于合適的地方,為開展項目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4、規(guī)范制度方面
相關義工的考核制度也需要完善,建立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將校外義工項目長效的運行下去?!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贬槍πM饬x工建立一些基本的守則,有利于提高義工服務質(zhì)量以及提高團隊素質(zhì)。義工激勵措施的完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義工服務的熱情,義工是義工活動的主體,建立相關激勵制度是必要的。單純的義工服務是暫時的,不固定的,如何才能讓這種義工項目長久有序地運行下去,所以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給高校大學生義工一種鼓勵。
參考文獻
[1]王敏佳.高校社區(qū)義工建設與問題及發(fā)展對策的探索——以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為例[D].長春:吉林大學,2014.
[2]王為正.關于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長效機制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2).
[3]張麗君.農(nóng)村助老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實踐探索--以錦豐鎮(zhèn)“牽手銀巢8+2”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14.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R45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