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霞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青海 西寧 810016)
新媒體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黃海霞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青海 西寧 810016)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ヂ摼W、手機等新媒體己在當代學生群體中高度普及。新媒體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廣闊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體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新媒體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新媒體;機遇挑戰(zhàn);思想政治教育
所謂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通信通訊技術的發(fā)展,人類信息的傳播和交流的方式也發(fā)生了深刻改變。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以后發(fā)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tài),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wèi)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1]新媒體作為信息社會的產物,具有及時性和便捷性,虛擬性和開放性,交互性和平等性,多元性和容量大的特征。
新媒體技術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便捷和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新媒體的特點決定了它將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和挑戰(zhàn)。
2.1 新媒體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如今,信息傳播的自由化、傳播方式的個性化、信息獲取的虛擬化等因素,決定了新媒體給人類帶來方便便捷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大量不良信息擾亂了信息傳播環(huán)境,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
2.1.1 新媒體的開放性和多元性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
新媒體的開放性使得人們在互聯網上能獲取海量的信息,接觸多元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一方而,豐富的信息幵闊了學生的視野;另一方而,學生因強烈的好奇心會對虛假或不信息產生一定的興趣,其價值取向易受到干擾。這都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資產階級腐朽的價值觀通過新媒體涌入國內,資產階級的“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侵害著學生的頭腦。學生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觀念,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觀念缺乏現性的思考和判斷,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干擾,導致他們身上出現政治意識的淡化、理想信念的轉移、價值觀的混亂等問題。而傳統(tǒng)媒體時代,大學生更多地從課堂、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上接受信息,這些信息大都已經被過濾和蹄選,他們接受的是相對封閉條件卜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
2.1.2 新媒體的泛化性和共享性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權威性
新媒體的泛化性和共享性帶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危機”。新媒體時代己經將信息權威在教育者身上得以弱化。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為例,有些老師自身理論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強,對新媒體的接受和學習程度較差,不能在教學中引進全新的新媒體觀念,而還是習慣于將馬列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等教育內容枯燥乏味地灌輸給學生,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 新媒體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2.2.1 新媒體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有利于拓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平臺
開放的新媒體具有極大豐富的信息資源?;谟嬎銠C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形成的新媒體構建了個巨型網絡體系。在該網絡體系中,每個個體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發(fā)布和傳播者。通過互聯網,每個人都能夠掌握最新、最全面的多元信息,以滿足自身需要。通過新媒體,學生可以自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內容,極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播效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借助新媒體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豐富多彩的信息表現形式,以文字、圖像圖表、視頻音頻等形式生動活撥地表達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大范圍地、更加快速地向學生傳播先進的思想理論,宣傳最新的政策方針,克服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福射力,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個薪新的、空前廣闊的舞臺。
2.2.2 新媒體的靈活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在新媒體時代,手機、博客、論壇、貼吧等以方便、快捷的特點日益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并顯示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傳統(tǒng)媒體時代,學生主要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場所接受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新媒體時代卻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規(guī)定性,學生可以無時空限制地通過手機和網絡等途徑獲得所需的知識和信息。新媒體以多種媒體方式展示教學內容,內容形式多樣,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和思路,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傳統(tǒng)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思想政治教育課和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報告會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過課堂的“填鴨灌輸式”教育和一扳一眼的報告會,向學生傳遞教育信息。這種教育方式形式單一、渠道單向、內容嚴肅、效果不佳。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豐富多彩的新媒體形式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活撥,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2.3 新媒體的虛擬性和平等性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個體都可以盡可能地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通過新媒體技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較易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從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也有利于圍繞點問題進行互相探討,從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借助新媒體,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具有隱蔽性和平等性,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容易消除人際交往間的心理障礙,營造輕松融洽的交流氛圍,促進師生之問信任度的增強,消除師生之問的隔閡,從而提升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等新媒體工具深入學生當中,與他們零距離交流思想,并結合他們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解決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引領他們健康發(fā)展與成長。
[1] 陳璐穎. 我國視聽新媒體行業(yè)發(fā)展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5.
黃海霞(1992-),女,漢族,安徽馬鞍山人,法學碩士,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管理。
G641
A
1672-5832(2016)06-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