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穎
(云南藝術(shù)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道德與欲望的搏擊
——《搏擊俱樂部》哲學解析
趙 穎
(云南藝術(shù)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從1999年至今日,這部電影依然屬于不可或缺的經(jīng)典影片,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而黯然褪色。在看似簡單粗暴的肢體碰撞中,卻在叩問著現(xiàn)當代人們對于自己道德與欲望的思索。
道德;欲望本我;自我;超我
初看搏擊會的時候,感覺只是刺激熱血澎湃罷了,但后來仔細回想了一下,越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的意義并不是那么簡單。從人物的故事以及發(fā)展中,可以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一種隱藏的“我”的鑒定。
看完電影之后,最初的認知就是道德與欲望。最初的杰克雖然郁悶,討厭著身邊的一起,但是始終是中規(guī)中矩的活著,哪怕生活的再艱難,他也在茍延殘喘的活著,一切的改變都開始于認識了泰勒。在泰勒的引導下,他一步步走向墮落。那么從我們來看,他是被自己內(nèi)心的欲望漸漸一步步走向深淵。泰勒是他內(nèi)心的陰暗面,是他的欲望,從泰勒一開始的出場就可以看出,泰勒身上具有著一切他不具備的,敢拼敢打,生活隨性,自由自在,這一切都在不斷的吸引著他。泰勒所做的一切就是他內(nèi)心深層次中想要的。但是生活的高壓不斷的壓抑著他,心中的道德底線不允許他這么做,只能卑微的作為一個普通人活著,但是內(nèi)心的欲望在不斷的壓抑之后,產(chǎn)生出了另外一個人格,名叫泰勒,泰勒帶著他互相毆打,以此來發(fā)泄自己心中的不快郁悶,這種病態(tài)的發(fā)泄快感很快就吸引著杰克一步步走上了和泰勒組建搏擊俱樂部的路上。
其實在我們所有人心中都存在著一個不能表現(xiàn)在人前的自己,任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某種欲望,自己的執(zhí)念。只是區(qū)別于怎么去釋放和緩解自己心中的欲望。在電影的結(jié)尾,杰克用實際存在的手槍擊殺了本不存在的泰勒,從電影傳達意義上來說,就是道德戰(zhàn)勝了欲望,邪不勝正。最初的搏擊俱樂部其實只是一種發(fā)泄的手段。然而在泰勒有意識的引導下,一切都在向欲望的深淵中滑落,從最初的兩個人扭打,到后面的打砸搶燒,其實就是一步步滑落欲望深淵的過程。
在杰克的身上,仿佛能夠看見現(xiàn)在社會上大部分中下層小人物的生活,每天茍延殘喘的生活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干著自己并不喜歡的工作,為了溫飽而掙扎于生活和城市的邊緣,他們每個人都帶著面具,都在掩藏著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掩藏著自己內(nèi)心的欲望。不斷的壓抑,無法去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無形中,“任性”這個詞漸漸的被大眾所接受并傳開。在當下社會,任性漸漸的表現(xiàn)為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任性的進行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漸漸人們活著并不是為自己活著,現(xiàn)在的孩子,為了父母活著,為了分數(shù)活著,為了家人的希望活著,從來不能去做自己。而在電影中泰勒身上最吸引杰克的就是自由自在,敢打敢拼,無拘無束。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jié)構(gòu)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guān)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guān)系?!氨疚摇?完全潛意識)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xiàn)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nèi)在的道德判斷。學生無法理解到那么深的層次,但是在電影的發(fā)展中不難看出,杰克,代表的是“超我”,是良知和內(nèi)在的道德底線,而泰勒則是“本我”,代表著欲望,受到意識的抑制。而我們完全可以將杰克看成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他的“本我”和“超我”完全分裂,當“本我”不再受到意識的抑制,不再被“超我”所約束時,泰勒應運而生。當“自我”無法完全的處理好現(xiàn)實世界的問題時,“本我”被一再的壓抑,“超我”無法再抑制“本我”,從而“本我”開始占有主動,不再受到“超我”的抑制,分庭抗禮,人格分裂就此誕生,泰勒被我們自己的“自我”制造了出來。其實,說到底,就是當自己無法去處理好現(xiàn)實世界的人和事的時候,人就容易被自己心中的欲望所控制。在很多電影中不難看出這一點,很多電影中主人公總是懦弱、自卑的,總是有很多人在欺負他,看不起他,他一直在忍受著,但是當有一天他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這一類人總能爆發(fā)出無法想象的能量,當“本我”壓抑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超我”被完全壓制住的時候,那個人將走向欲望的深淵,越走越遠。而在本片中,“本我”并不是將“超我”壓制住,而是選擇分化,具象化,成為泰勒去引導主人公走向欲望的深淵。
任何人都無法免俗,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欲望和執(zhí)念。在片中杰克一直是個郁郁不得志的小職員,他期望著過隨心所欲的生活,得到別人的重視,獲得上層的社會地位。而泰勒身上恰恰有著他期望擁有的一切,這些都在在深深的吸引著杰克。將自己想象的一切展現(xiàn)在自己面前,我想任何人都無法拒絕泰勒這樣一個朋友。
在杰克的心中,他一方面遵紀守法,兢兢業(yè)業(yè),掙扎在生活的邊緣,而他心中的另一面具象化出來的泰勒,卻代表了他內(nèi)心更深層次的訴求。每個人心中都有遺憾,而遺憾催生出欲望,有些人因為失去而遺憾,那么相應的心中的欲望就是再次得到,永遠擁有;有些人因為得到而遺憾,那么他心中的欲望就是永遠拋棄,再也不要。蕓蕓眾生,活在世上,就會有遺憾,有失望,每一個遺憾每一個失望催生出欲望。古語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因為幼時根本無從得知什么是失去,什么是遺憾,在懵懂中,沒有失去,沒有遺憾,就沒有欲望,那么自然是善良的。但是隨著長大,逐步認識這個世界,漸漸的得到的越來越多,同時失去的也越來越多,每每失去了什么,就想要找回什么,這就產(chǎn)生了欲望。那么人性中的惡就出現(xiàn)了。像上面說到的一樣,蕓蕓眾生,沒有誰會沒有遺憾,沒有誰會不失去。所以人性總是具有兩面性的,具有道德底線,善良的一面;同時也有被欲望操控,貪婪的一面。
而片中的杰克,就是被人性中的欲望所引導,步入欲望的深淵,但是在最后,他毅然決然的將自己人性中的欲望再次壓制住。不用“消滅”,原因是人性中的欲望無法被消滅,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人性中的欲望,在支撐著我們,在鞭策著我們向前進,想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或地位或事物去努力,這未嘗不是一種前進的原動力。
人性的兩面性,我們應該辯證的來看待。將自己心中的欲望能完美的掌控,那么那將成為我們前進的原動力,為著自己心中的欲望堅定的前進著,處理不好,它將變?yōu)樘咸齑蠡?,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玩火自焚。
趙穎,云南藝術(shù)學院,導表演理論與實踐專業(yè)研究生。
G85
A
1672-5832(2016)11-0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