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澤
(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16)
詩中有畫之王維與申緯
李明澤
(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16)
王維的詩歌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山水田園詩多彩綺麗,用文字給讀詩者呈現出一幅幅或恬淡、或雄壯、或清新、或靜謐的山水圖畫。我們知道韓國因歷史原因受中國的影響很大,其中文化的影響最為突出,與王維山水田園詩在中國風靡的情狀類似,韓國也出現了像申緯這樣詩文韻味超絕,書畫古趣橫生的詩人。本文通過對王維與申緯詩歌的解讀來發(fā)現并闡釋二者各自的風格特色以及推生出唐詩對韓國詩歌的影響。
王維;申緯;唐詩;韓國詩歌
1.1 對王維的研究
(1)國內
關于王維的藝術風格方面:
學界對王維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和藝術風格的探究方法多樣,角度不一,出現了一大批從禪意、繪畫、音樂等角度研究王維詩歌藝術性的文章。
陳貽焮在《王維詩選》中首先分階段地探討了王維詩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認為“王詩長于彩繪”,還提出王維早期詩歌采取不同方式“直截了當的抨擊權貴”。而后期山水田園詩“許多作品的確是消極的,充滿了佛老思想”。
林庚在《中國文學簡史》中說:“王維在整個盛唐的文藝中,可以說是發(fā)展的最全面的。”其詩歌的特點是深入淺出,爽朗不盡,融匯著歷代詩歌的精華。
關于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研究:
在王維的詩歌中,以山水田園詩的成就最為突出,因此對其山水田園詩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較豐富,其中人們最關注的是其“詩中有畫”的特點。
蘇軾曾評價王維的詩歌“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袁行霈在《王維的禪意和畫意》一文中指出,王維善于從紛繁變換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特征,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使讀者身臨其境。同時還把繪畫“位置經營”的技巧,運用到詩歌中來,善于處理畫面虛實的布置,達到“詩中有畫”的藝術效果。
余慶安在《王維詩中的色彩》中指出,王維在詩中描寫客觀世界的時候常以畫家的眼光觀察事物,“用動態(tài)化、多樣化、整體化的色彩來表達人物感情,把色彩同聲、態(tài)組合進行描寫,便是王維詩中運用色彩的特點?!?/p>
何秀蘭《詩中有畫——簡論王維詩歌的藝術特色》一文中說“我們可以從王維詩與畫水乳交融的意境所構建的生動的畫面、濃郁的畫境、含蓄的畫技中體味出王維詩中強烈的美感?!?/p>
(2)國外
國外對王維的研究以韓國和日本居多,其中有:歴史畫と山水畫:小村大雲的《家蔵伝王摩詰輞川図巻に就いて》、奧村伊九良的《王維江山雪霽図に関する話のいろいろ》、米沢嘉圃的《伝王維筆長江積雪図巻》等,其中比較系統(tǒng)和完善的是韓國學者柳晟俊的《王維詩比較研究》。
他采用了韓國研究唐詩的理論方法,提供了新鮮的研究視角和珍貴資料,給我們別開生面、耳目一新的感覺。首先,他認為王維的詩畫“與其思想、學識、風度、修養(yǎng)有極密切之關系”。于是對王維“以禪入詩”的創(chuàng)作特征進行了廣深而透徹的闡釋,突出王維的“詩佛”特征,對其詩作逐一禪典、禪理、禪跡、禪趣、禪境等多角度進行了多層次的批評。最終還批判了王維的以禪入詩是在力求出神入化的基礎上充實和開拓氣詩境的創(chuàng)作,不僅實證性強,心靈體驗性也很強。
1.2 對申緯的研究
(1)國內:
何永波在《李朝末期漢詩家申緯》中指出,申緯早起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題主要是愛民思想以及愛國思想。在生活中申緯常與實學的學者交往,創(chuàng)作深受其影響?!鄙昃暋霸娮鲀热萆娅C極其廣泛,對階級、軍事、政治、經濟、科舉、貨幣、風俗等政治與制度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力的批判。”除此之外,“申緯的漢文詩風中蘊含著典雅靜謐的特點,華美之中透著淡雅,表現了一種寧靜無欲之美。”
師存勛在《申緯漢詩中的中國形象暨漢文化情懷》中指出,“申緯對包括漢詩在內的整個中國文化藝術有著濃郁的感情,反過來,這種感情又是促成詩人成為一代大家的強大動力?!?/p>
(2)國外:
《敬修堂全稿》中體現了申緯漢詩的最高成果,其總序中鄭慶朝曰:“紫霞以三絕名,詩其一也。心慕手追,句從字順。其體宏而深,其辭清而奇。碩筆麗藻,冠映一時?!?/p>
1.3 王維與申緯的比較研究
(1)國內
許輝勛在《王維詩歌與朝鮮申緯詩歌之比較》中分別對王維與申緯的詩風、詩境以及申緯對王維詩歌的接受進行了論證。
說明在詩風方面,王維的詩作體現出清新又圓、精美雅致的藝術風格,象征著盛唐詩歌的寧靜之美;而申緯在山水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上所體現的淳樸閑淡的風味與王維風格相類似。但與王詩相比較申緯在以一種虛靈的胸襟去體悟山水方面未能達到王維的境地。
在詩境方面,王維的藝術境界表現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靜逸明秀的詩境以及詩情畫意與空靈饞思相結合的空明寂靜的詩境;而申緯在學習王維,追求靜逸明秀的詩境方面著重以畫意入詩,同時他在詩的創(chuàng)作上刻意描繪詩趣與禪趣以追求詩禪結合。
(2)國外
《王維詩比較研究》序中這樣說,“柳晟俊探尋王維詩中的諸種藝術文化造詣,其落腳點在于以之于李朝一代名詩人申緯的作品相比較,以達到他促進中韓文化交流、拓展未來詩作的目的和意義?!?/p>
他說:“詩人申緯,為李朝一代之名家,天縱之智,具有詩、書、畫之三絕,堪與盛唐相媲美?!敝赋觥吧昃暤猛蹙S詩畫之風,觀王、申兩人之年代,王維對申緯之影響,乃經唐、宋、清朝而繼承與翁方綱。由于翁、申二人論交,故申緯遠承王維之詩,近法翁方綱之詩,有理可循?!?/p>
1.4 唐代文學與李朝文學(王維對韓國文學的影響)
《中國文學對韓國文學影響》中指出,“新羅,借用唐援而成就三國統(tǒng)一,故與唐頻繁接觸。其中,載于韓國文學史是新羅王家派遣許多學生去唐朝學習五七言近體詩和四六駢儷文這一史實?!蓖瑫r指出韓國文壇是從遣唐游學的時候才開始能動地接受中國文學。
柳晟俊在《王維詩對李朝詩人影響考》中指出韓國文學源出于中國文學。新羅遣唐游學之后,杜甫、李白、王維等大詩人之作膾炙人口,此后千余年間韓國漢詩直屬于唐風。壬辰之亂前期學宋詩詩風,后則學唐詩之風,而這時詩歌的風格與盛唐安史之亂后所特出王維自然詩風格極為相似,趨向以自然閑適與虛幻空靈為主。
2.1 “詩中有畫”之王維
(1)王維其人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畫家。因其在詩歌上的成就,被后人尊為“詩佛”。是唐代文壇鼎盛時期與“詩史”杜甫、“詩仙”李白平分秋色的大家。王維的詩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稱出自蘇軾的《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蓖蹙S不僅擅長作詩,他的畫也是精妙絕倫。這也影響了他的詩歌,使他對景色的描寫仿佛可以躍然紙上,給讀詩者呈現出一幅幅精妙的山水田園風景圖。王維的詩善以繪畫的技法與藝術手段表現詩的意境。王維的畫,追求詩的意境。“詩中有畫”尤指王維的山水詩和田園詩。
(2)王維的田園詩
陶淵明對王維的田園詩有很大影響。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在田野鄉(xiāng)間寄托其樂觀曠達的精神,遠離世俗塵囂,描寫自然山水風光。王維的詩則多描寫農村風光,同樣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田間的自然美景中。
王維的田園詩寫農村的自然之景、村民的淳樸。如:
《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歌《式微》。
這首詩描述了初夏傍晚渭川一帶的農家之景,從而引發(fā)詩人的羨慕之情。前八句寫夕陽中牛羊歸圈,老人在門前等著晚歸的牧童,野雞鳴叫,小麥秀穗,桑葉稀疏,吃飽了的蠶在樹上沉睡,農夫扛著鋤頭一起從田間回家,他們說說笑笑,交談著農活和對莊家豐收的期待。最后兩句表達了王維對這種生活和場景羨慕之情。他向往這種閑適、愜意的生活,但又悵然歌《式微》,表明他心里有很多的無奈和苦悶,只能將這種感情劇托與這種田園生活中。
(3)王維的山水詩
除了田園詩,王維的山水詩也有極高的成就,也是其“詩中有畫”的集中體現。如: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
2.2 “詩中有畫”之申緯
(1)申緯其人
申緯,字漢叟,號紫霞,朝鮮李朝著名詩人,平山人。父參判大升。以英祖四十五年(公元1769年)八月十一日生于漢城。據金澤榮所撰年譜,身為少時,修學于京畿始興紫霞山別墅,以紫霞為號。王維有詩、畫、樂“三樂”之稱,申緯則有詩、畫、書“三絕”之譽,在朝鮮漢詩文壇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認為是500年間最杰出的詩人,以變調出名。
(2)申緯的漢文詩
申緯的畫深受王維的影響,以水墨渲染為主,并加上自己鉆研出的繪畫技巧,達到一種新的繪畫的境界。因其畫風有王維的影子,其詩受畫的影響,可以發(fā)現其詩也深受王維的影響。如:
《自題扇頭山寄與葉東卿》
混跡村農罨畫溪,夢魂不到軟紅堤。蒸藜炊黍王摩詰,較雨量晴唐子西。
鄰寺鐘鳴山月掛,碩池花落水禽啼。神交子午泉頭在,好借丹青手共攜。
這首詩現實了申緯山水畫近于王維,其中“蒸藜炊黍王摩詰,較雨量晴唐子西。”一句表明他心儀王維的畫風已久,并受其影響。
申緯的漢文詩主要蘊含著典雅靜謐的特點,他也有很多詩形、光、色、態(tài)融為一體,給人一種欣賞風景畫的感受。如:
高低搖曳點秋顏,淡抹殘霞淺帶灣。寂歷遠村三兩外,更添一角夕陽山。
描繪出一幅樹木高低搖曳,天邊的晚霞與水面交融合一,遠處山腳下的村莊顯得渺小又和諧,山和村莊都被一層夕陽所籠罩,顯得靜謐和諧。這四句是其詩詩中有畫的典范,寥寥數筆為我們展現出一幅美好的夕陽西下時的小村落,給人以和諧、安靜、閑淡之感,與王維的田園詩一脈相承。
申緯具有很高的漢文功底,能靈活運用漢詩的各種格律、典故和名詞名句,并常把名家的詩句化為己用,達到水乳交融、出神入化的程度。在韓國文學史上,申緯的詩作可以說是達到了與漢文學繼承融合的高點。其弟子金澤榮對他做出了極高的評價:“申紫霞詩,以神悟馳騁,萬向具備,為吾韓五百年之第一大家,是以變調而雄者?!?/p>
2.3 漢韓詩歌
中國文學以“漢文學”之名傳到韓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學傳到韓國后,韓國漢文學獨立發(fā)展,形成了特有的具有獨立性的文學。如李朝金昌協(xié)所強調的:“詩固當學唐,亦不必似唐……唐人自唐人,今人自今人,相去千百載之間,而欲其聲調氣調,無一不同,此理勢之所必無也。強而欲似之,則亦木偶泥塑之象人而已?!?/p>
強調漢文化對韓國文學的重要影響,寫詩必學漢。同時也指出韓國漢文學有其獨立性,不能一味的學習模仿,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運用技巧加以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
李成桂開李氏朝鮮,被稱為李朝,推崇儒家和佛家文化,學習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宣祖壬辰亂前后期,李朝的詩風大致可分為:壬辰亂前期學宋詩之風,壬辰亂后則為學唐詩之風。其中學習唐詩,以學習王維安史之亂后的田園詩較為盛行。因為同遭受戰(zhàn)亂之苦,看到了百姓的痛苦、社會的動蕩和官場的混亂,李朝詩人們也開始追求閑適淡雅的鄉(xiāng)間田園生活,以引以浪漫為追求的目標,形成脫離世俗的人生觀。他們的風格遠及陶淵明,近取王維,一方面歌詠自然,描寫山川田園美景,醉心于享受生活和山水之樂。另一方面也在詩歌中寄托了自己對于社會動蕩的苦悶無奈,對民生疾苦的痛苦,還有對黑暗腐朽的官場的批判。這些都與王維詩歌一脈相承,是對王維詩之恬淡、閑適又寄托了無奈之情的詩風的學習和繼承。
壬辰亂后的詩人注重浪漫隱逸,彈琴賦詩,終日吟詠,其詩有精密閑適之感,都得益于盛唐山水田園詩的影響。王維詩對李朝的影響雖不及李白、杜甫,但縱觀李朝五百年間的文壇,對其詩畫交融的藝術風格、佛道共通的思想內涵的形成的影響,除王維外,無人能及。
[1] 陳貽焮.王維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2] 林庚.中國文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3] 袁行霈.王維詩歌的禪意與畫意[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2期
[4] 余慶安.王維詩中的色彩[J].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5] 何秀蘭.詩中有畫——簡論王維詩歌的藝術特色[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S1期
[6] 何永波.李朝末期漢詩家申緯[J].東疆學刊,2006年01期
[7] 師存勛.申緯漢詩中的中國形象暨漢文化情懷[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許輝勛.王維詩歌與朝鮮申緯詩歌之比較[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許賽.中國文學對韓國文學影響[J].芒種,2012年06期
[10] 柳晟俊.王維詩對李朝詩人影響考[J].唐代文學研究,1996年00期
1207
A
1672-5832(2016)11-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