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平
鼻內(nèi)鏡下改良式淚囊鼻腔造口術的臨床療效分析
錢麗平
目的:觀察和分析鼻內(nèi)鏡下改良式淚囊鼻腔造口術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某醫(yī)院收治的32例(38眼)的鼻淚管堵塞、慢性淚囊炎的患者進行分組治療。隨機分為改良組(16例20眼)和傳統(tǒng)組(16例18眼)。給予改良組患者鼻內(nèi)鏡下改良式淚囊鼻腔造口術,給予傳統(tǒng)組患者傳統(tǒng)鼻腔淚囊吻合術。并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結果:所有病例均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改良組中治愈率90%,總有效率為95%;傳統(tǒng)組中治愈率44.44%,總有效率為66.67%。結論:鼻內(nèi)鏡下改良式淚囊造口術治療優(yōu)于傳統(tǒng)形式治療,改良式鼻內(nèi)鏡下淚囊造口術具有效果佳、創(chuàng)口小、恢復快的特點。
鼻內(nèi)鏡 改良 鼻腔造口術
微創(chuàng)技術的成熟發(fā)展使得鼻內(nèi)鏡下鼻腔造口術得到廣泛引用,改良式鼻內(nèi)鏡淚囊造口術更加優(yōu)于傳統(tǒng)鼻腔造口術,其原因是創(chuàng)口更小,恢復更快,具有不損傷外觀的特點[1]。我院選取了收治的32例38眼的鼻淚管堵塞、慢性淚囊炎的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在臨床治療方面具有積極意義,現(xiàn)作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32例38眼的鼻淚管堵塞、慢性淚囊炎的患者中分為兩組做觀察治療。分別做如下安排:改良組有16例20眼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3.4±3.4)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10.4±1.8)年,雙眼存在病灶有3例;傳統(tǒng)組有16例18眼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44.1±3.5)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11.1±1.7)年,雙眼存在病灶有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雙眼存在病灶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患者仰臥體位實施局部麻醉。通過鼻內(nèi)窺鏡觀察,確定淚囊位置,找到中鼻甲前端大概8mm處定為淚囊上界,中鼻甲腋前部下方約4mm的位置定為淚囊的下界,將鉤突前緣部位定為淚囊的后界,定好位后,用手術刀在其上做一個小半圓的切口,直接切至骨壁處,將黏骨膜向后方剝離,鼻腔外側骨壁處暴露出了上頜骨額突和淚骨,上邊與中鼻甲根部附著位置的上方齊平,后方到達鉤突前緣位置,使用下鼻甲剪小心剪開鉤突前緣處的黏骨膜,將鼻腔外側壁的黏骨膜瓣變成了基地處在其上部的位置,并將其向上翻轉到嗅裂部位后進行簡單固定,通過鉤突前緣處找出位于上頜骨額突出處和淚骨處之間的骨縫,使用咬骨鉗小心探入到骨縫處,咬住鼻腔外側壁骨質(zhì)并去除側壁骨質(zhì),使得鼻淚管顯露出來,逐漸將方向向前上方處小心拉扯以擴大骨窗,使淚囊完全顯露出來,在此處應注意按照患者淚囊的大小來進行骨窗大小的擴大定位,通過骨窗所造的大小使得醫(yī)生能充分觀察患者淚囊及其位置上端的鼻淚管,上端的高度一般情況下約為1.1cm或者需要達到患者實際淚總管的高度,其橫徑長度需按照患者淚囊直徑的一半取值。咬骨鉗未咬除的部分骨質(zhì)需要用手術電鉆徹底清理干凈,在使用探針通過淚小點和淚總管探入到達淚囊后,用鐮狀手術刀切開淚囊作“工”字型切口,形成蒂在后方的黏膜瓣,并向后翻起帶蒂的黏骨膜瓣,讓帶蒂黏骨膜瓣輕覆粘連在鼻腔外側的骨壁上,再將浸潤了慶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至飽和狀態(tài)的明膠海綿輕貼使其輕壓鼻腔黏膜瓣,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醫(yī)師可選擇將患者的鼻腔黏膜與明膠海綿稍微縫線固定,將修剪后的黏膜瓣輕貼在鼻腔骨口前處部位的鼻腔側骨壁表面。再為患者作造口術結尾清理。
1.3 術后處理 將少量明膠海綿輕覆在鼻腔造口的位置,給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療并觀察4d,以此避免患者產(chǎn)生不良術后反應,并每天4次給患者做眼部護理,使用含有抗生素激素的滴眼液替患者滴眼,在術后1d后開始為患者沖洗淚道,每4mL生理鹽水配5mg的地塞米松,為期為5d的護理每天進行1次沖洗?;颊叱鲈汉筢t(yī)生根據(jù)患者病情建議患者1~2周回醫(yī)院做淚道沖洗1次,直至1個月后根據(jù)復查情況再行診斷。
1.4 療效判定標準 依照衛(wèi)生部對淚囊鼻腔造口術的治療效果的評判標準:①治愈:患者表面癥狀溢淚完全控制,淚道通過沖洗暢通,通過內(nèi)窺鏡檢查中鼻甲前端的鼻腔外側有形成清晰的淚囊造口,內(nèi)部無黏膿性液體發(fā)生及上皮化完全控制。②好轉:患者表面癥狀溢淚控制有明顯減輕,淚道通過沖洗或者進行加壓的方式?jīng)_洗后可以基本達到暢通的效果,通過內(nèi)窺鏡檢查中鼻甲前端的鼻腔外側有形成造口,上皮化、黏膿性液體等癥狀有所減輕。③無效:患者表面依舊溢淚嚴重,淚道通過沖洗或者進行加壓式充氣依舊無法暢通,鼻內(nèi)鏡下觀察中鼻甲前端鼻腔外側壁造口閉鎖,上皮化、黏膿性液體等癥狀并無任何緩解。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觀察患者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治愈率=(治愈眼數(shù))/總眼數(shù)×100%;總有效率=(治愈眼數(shù)+好轉眼數(shù))/總眼數(shù)×100%。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P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病例均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改良組16例20眼,無效1眼,治愈率達90%,總有效率為95%;傳統(tǒng)組16例18眼,無效6眼,治愈率為44.44%,總有效率66.67%。見表1。
表1 兩組治愈率與總有效率對比 (例)
通過手術行眼瞼部位切開進行鼻腔淚囊的吻合術是傳統(tǒng)的方式治療慢性淚囊炎最為重要的一步,其主要操作方式是將鼻黏膜與淚囊黏膜兩部分分開進行吻合手術操作。大致步驟是先全部切開患者眼部從眼瞼處的皮膚到鼻腔黏膜處,將內(nèi)毗韌帶行切斷操作,此種手術給患者造成術中出血量較多,術后創(chuàng)傷面大,且在行此手術時,醫(yī)師因為視距變小且操作空間只能局限在淚囊鼻腔處,且其后瓣造口過小,導致了實際操作中只能放棄吻合后瓣。
改良式鼻內(nèi)鏡淚囊鼻腔造口術是基于傳統(tǒng)鼻腔吻合術的基礎上研究發(fā)展起來的,其治療鼻淚管堵塞、慢性淚囊炎的病癥有顯著療效且較之前的吻合術更加安全[2]。改良式鼻腔內(nèi)鏡淚囊造口術相較于傳統(tǒng)的吻合術的主要優(yōu)點有:改良式造口術對患者面部不需行大面積的切口,在患者術后也不會遺留瘢痕等影響美觀的問題;改良式造口術不要切開患者面部肌膚,分離眼輪匝肌、切斷內(nèi)毗韌帶等復雜的手術操作,只需要從鼻腔黏膜到淚囊內(nèi)側壁切開造口即可,使得手術造成的創(chuàng)傷面小、出血量少;改良式造口術不需要顧及術后患者面部出現(xiàn)癱痕而造小而深的孔使得光線不易射入,吻合時操作較困難,改良式造口術就減少了手術后吻合的操作;改良造口術使患者不需擔心眼瞼腫脹的問題,也不會使得患者疼痛難忍,還可以在鼻內(nèi)鏡下徹底檢查患者鼻腔內(nèi)狀況;傳統(tǒng)吻合術一旦失敗無法再次進行二次手術,而改良式造口術如果失敗可以再次進行手術,仍舊有可能使患者淚道再次暢通,且針對復發(fā)性慢性淚囊炎也同樣適應。
總之,鼻內(nèi)鏡下改良式鼻腔淚囊造口術是基于傳統(tǒng)鼻腔淚囊吻合術下研發(fā)的一種新型式鼻腔內(nèi)窺手術,其改良了創(chuàng)口面積、手術方法等方面,使得手術過程更加簡單、安全、視野相對清晰,方便醫(yī)生實施手術操作,讓患者面部再無瘢痕,術后也不再擔心因眼瞼腫脹而導致的疼痛,改良式鼻腔淚囊造口術是一種治療鼻淚管堵塞、慢性淚囊炎的效果明顯的手術方式。
[1] 吳陸敬,何利興,姜萬富,等.鼻內(nèi)鏡下改良式淚囊鼻腔造口術治療慢性淚囊炎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5(1):84~85.
[2] 李瑞恒,王麗英,孫煦.明膠海綿在改良淚囊鼻腔造口術中的應用[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08,22(4):381~382.
(編審:馬 濤)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modified lacrimal sac under nasal endoscope
Department of facial features, Xiny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nyu 338000,Jiangxi
QIAN Li-ping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asal endoscopic modified lacrimal sac. Methods:32 cases (38 ey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improved group (20 cases,16 eyes) and traditional group (18 eyes of 16 cases). The improv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asal endoscopic modified lacrimal sac, and tradition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nasal cavity and lacrimal sac anastomosis were given. And it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Results: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all cases. The cure rate was 90%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 in the improved group. The cure rate was 44.44%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6.67%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Conclusion:endoscopic modified lacrimal sac marsupialization treatment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treatment and improved 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with good effect, small wound, restore fast.
Nasal endoscopic;Modified;Nasal surgery
R779.6
A
1671-8054(2016)05-0041-02
新余市中醫(yī)院五官科 江西新余 338000
新余市科技項目
2016-07-23收稿,2016-09-11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