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議當代新田園詩歌對傳統(tǒng)體式的運用"/>
侯孝瓊
舊瓶新酒,異彩紛呈
——漫議當代新田園詩歌對傳統(tǒng)體式的運用
侯孝瓊
所謂“田園詩”,應當是那些以田園為主要歌詠對象的詩歌。作為農耕民族、華夏民族傳統(tǒng)詩歌的中華詩詞,不言而喻,一開始便與“田園”結下了不解之緣。相傳是堯帝時期的《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大概就是最早的田園詩。自此田園詩一脈相承,無代無之。一方面是詩人們繼承著“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切近生活的傳統(tǒng);一方面還因為田園與山水結合,成為自然的理想境界。在“倦世情之易撓”后,失志的士子們從一定的藝術距離外看田園生活,“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以士人之心,度農夫之腹,猜擬他們如何順應自然,淡泊名利,樂天知命。他們慶幸自己沖出牢籠?!皬偷梅底匀弧保源吮硎竞碗U惡仕途的決裂與返璞歸真,保持清操的意愿。舊社會的農民,多半目不識丁,除民歌而外,田園詩的作者和鑒賞者,幾乎都是文人,這類透過文人的有色眼鏡所描寫的田園詩,倒成了主流。
當代的農民則不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科學種田,科學經營成為農村發(fā)展的必然,與之相應的,農民文化素質正全面提高,農村作為詩歌接受的市場日益拓展,農民詩人也日漸增多。其中那些曾經上山下鄉(xiāng)的、一度務農的知識青年和一度為“牛鬼”下放勞動,接受“改造”的文化人,他們都具備足夠的學識而又在相當長的時間和農民同甘共苦,一同經歷櫛風沐雨的稼穡之艱,也一同品嘗過春種秋收之樂。這些人有較豐富的田園生活經歷和較深的農民情結,又有詩意地表達這種經歷的文化積淀,他們是當代田園詩人群體的重要成員。
當然,更多的田園詩創(chuàng)作者,他們不一定有落戶農村的經歷,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廣闊農村的十億農民身上發(fā)生的巨變,不能不令人刮目,成為他們的詩材。隨著傳統(tǒng)詩詞的中興,新一代田園詩歌悄然崛起。
在“田園詩歌”前冠以“新”字,大致在1993年。開始是從內容出發(fā),以反映新時期農業(yè)、農民、農村改革之“新”的詩為“新田園詩歌”。1993年到2002年,由中華詩詞學會牽頭,山西承辦了第四屆全國新田園詩歌大賽。前三屆以新詩為主,第四屆則定名為“新田園詩歌‘河東杯’舊體詩大賽”,2009年又舉辦了以傳統(tǒng)律詩為唯一參賽詩體的“第五屆新田園詩‘太平杯律詩’大賽”,在此基礎上,陸續(xù)出版了《新田園詩三百首》、《論新田園詩三百首》、《新田園律詩三百首》。2012年還特別由山西原平市農民散曲社編選了《農民散曲》。與此同時,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聯(lián)合黃岡東坡赤壁詩社等單位陸續(xù)舉辦了“福娃杯”田園詩詞大賽、孟浩然田園詩詞大賽,并由《東坡赤壁詩詞》連續(xù)推出一批詩人、詩作及評論文字。配合賽事,又于 2013、2014年出版了《新田園詩三百首》、《新田園詞三百首》。此外,全國各詩詞刊物也多開辟了“新田園詩詞”的專欄:各種傳統(tǒng)詩歌形式異彩紛呈,在“新田園”這片沃土中綻奇葩,結碩果。
“新田園詩歌”首先是“詩”,用詩這種形式反映田園生活最多。如山西出版的《新田園詩詞三百首》的三百多首作品中,收詩195首,詞134首。詩中又以七絕為多,共120首。這是因為唐宋以來,楊柳枝、竹枝詞等民歌都近于七絕,它凝煉、流暢,易記、易誦、易深入人心。從個體看,這些七絕不僅在內容上反映農村生活的新變,如曹德潤《花木鄉(xiāng)竹枝詞》:“妹整花畦蝶繞衣,哥尋信息去關西。多情想起知心話,一擦泥巴打手機?!倍以诒憩F(xiàn)手法上也有突破,如劉慶霖《鄉(xiāng)村即景》:“兩根煙袋坐籬旁,三串紅椒掛土墻。轆轤腰纏緊日子,晾衣繩曬滿陽光。”這首七絕并列出即目所見:竹籬旁叼著煙袋閑坐的老農,農舍常見的、掛在土墻的幾串鮮紅的辣椒,院子里的井邊轆轤、晾衣繩索,這一切都沐浴在一片燦爛的陽光之中。這些似乎并沒有關聯(lián)的景物描寫,卻鮮活地再現(xiàn)了農村普遍的生活現(xiàn)狀:這里只從中間細窄的轆轤的形象令人聯(lián)想到“緊日子”,但又從墻上的紅椒,院里的陽光預示著對光明、紅火的未來的信心和期盼。這種手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比興、象征,它只是直觀地并列一些事物,使它們形成一個具有張力的境界。又如劉慶霖的《冬日打背柴》:“一把鐮刀一丈繩,河邊打草雪兼冰。捆星背月歸來晚,踩響荒村犬吠聲?!薄袄π潜吃隆辈坏珜懞舆叴虿菀箽w的辛苦,同時又使平凡的艱苦勞作詩化。特別是末句,沉重步履踩響一片犬吠聲,陡然使荒村出現(xiàn)一片勃勃生機。
近體詩中,七律最難工。它歷來以用語典贍、對仗工整、音律諧和而作為寫景、敘事、抒情,特別是贈酬之用。用這種體式寫田園生活的極少,所以晚唐杜荀鶴的七律《山中寡婦》“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一詩就顯得非常異類,被評為“俗甚,而三、四格卑語率”(元方回《瀛奎律髓》)。清紀昀則說:“五六尤粗鄙”,“雖切而太近,便非詩人之致”(《瀛奎律髓刊誤》)。而宋代蔡正孫獨持異議,他說:“此詩備言民生之憔悴,可謂曲盡其情矣。”(《詩林廣記》)由此可見以七律寫田園,亦能“曲盡其情”,杜荀鶴的七律為田園詩開了個好頭。
2009年,山西省在舉辦了田園詩歌“太平杯律詩大賽”之后,出版的《新田園律詩三百首》中七律近250首。2013年《東坡赤壁詩詞》選編的《新田園詩三百首》中,七律也近百首。
山西“太平杯律詩大賽”的一等獎是汪夢之的一首七律《一個老農的歡歌》:“山歌不唱舊時腔,自演自編情趣長。滿院桃花爭曙色,一灣溪水淌春光。種田無稅天荒破,養(yǎng)老有金茶飯香。最是豐年銷特產,鼠標輕點到西洋?!边@首七律詩一變傳統(tǒng)的典雅豐贍而為直白的口語,開頭便明確宣布“不唱舊時腔”,只唱農民自己的詩作。第二聯(lián)以山村常見的桃花、溪水為比興,所爭者光明之未來,所流者富于生機的燦爛春光。第三聯(lián)由虛轉實,首句巧妙地倒用成語“破天荒”為“天荒破”,以“無稅”對“有金”,概寫農村經濟變化。結末進一層以“鼠標輕點”,從營銷的角度寫農村新的經營模式,穩(wěn)而切。此外還有邢協(xié)宇的《新村》:“平川一馬綠無涯,座座瓊樓映紫霞。翁媼聊天寬帶網,夫妻下地電瓶車。泵房龍吐三江水,沼氣爐生五彩花。還有連臺鄉(xiāng)土戲,自編自演唱農家?!蔽迨?,反映了新農村的生產、家居、精神、物資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中兩聯(lián)對仗工整,頸聯(lián)“三江水”、“五彩花”,何等氣勢,它暗示了廣闊的前程和璀璨的未來。
律詩,尤其是七律,常以中兩聯(lián)為主。明代詩評家謝榛說:“(律)詩以兩聯(lián)為主,起結輔之?!保ā对娂抑闭f》)在這些田園七律中,佳聯(lián)迭出,如“小康畫景三農繪,大塊文章一氣成”(吳農榮《政惠三農》),上、下兩句一氣呵成。此外又如“網聯(lián)商賈千家路,車嘯城鄉(xiāng)萬里風”(趙春?!洞笈锸卟恕罚弧斑M門還是泥巴腿,按鍵旋成網絡人”(曹克定《幺姑》);“鵲叫高枝頻報喜,人逢稔歲倍思源”(李樹新《仲秋故鄉(xiāng)途中》)等等。
但是,毋庸諱言,在一些寫田園的七律中,還充斥著科學栽培、蔬菜豐收、價廉物美、機械運行、熒屏監(jiān)控、高效省工、施用化肥、惠民政策、土地反哺、文行惠策、政定興農、供貨商家等元素,以及“勤勞致富幫修路,科技興農領種瓜”,“暢懷皆道黨恩重,盡改愁顏未改音”之類的,過于直白的非詩語,讀起來很有些“格律溜”的味道。
詞這種形式,以其字數(shù)不等,句式參差,用韻靈活等特點,歷來博得田園詞作者的喜愛。宋代蘇軾就以《浣溪沙》這個詞牌寫了五首反映他在徐州任上,到徐門石潭謝雨道中所見農村久旱得雨的欣欣景象。之四云“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薄叭张薄ⅰ帮L來”寫鄉(xiāng)村景色如見,又以“此中人”自許,足見對農村自然、樸實生活的熱愛。當代田園詞以《浣溪沙》為調的也不少。河北盧龍?zhí)飯@詩人李志田也用兩組《浣溪沙》寫田園生活。其第一組之一:“溪畔金絲拂柳斜,山前蜂蝶鬧千花。聲聲不斷夜間蛙。老嫗畦中方剪韭,稚孫屋側已耘瓜。盎然春意屬農家?!逼洹跋稀?、“山前”,“畦中”、“屋側”上下兩組對句,鋪寫田園,寫得生機盎然。
南宋辛棄疾也常以詞的體式反映田園生活。其《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绷謱εe的句式,在一個七字句后以六字仄韻通葉的韻律,不但鋪敘了作者夜行中所見農村豐收在望的生機,而末一個葉仄韻的六字句,又給人一種出人意料的驚喜。當代詩人鄭家鈾《西江月·觀插秧》:“退步青苗突起,彎腰巧手穿梭。風吹秀發(fā)舞婆娑,大姐蒔田快過??诶镂⒑咝≌{,心中暗想情哥。忽然立起遞秋波,順手拋秧一個。”這首詞運用《西江月》的平仄通葉,極生動地表現(xiàn)了當代青年農民在勞動中傳遞愛情的趣事?!稏|坡赤壁詩詞》所選編的《新田園詞三百首》中,《西江月》就有近30首。
最普遍運用的詞牌是《鷓鴣天》,《新田園詞三百首》中,這個詞牌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有67首。這是因為它上下闋的平仄格式都同于七言絕句,只在下闋開頭將一個七字句破為平仄對應的兩個三字句——平仄仄,仄平平,使韻律更加流暢。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边@里,七絕流走的韻律和詞人筆下的春日的生機和諧一致。蘇軾、辛棄疾的田園詞為我們開了個好頭。當代田園詞人佳篇競出,如伍錫學《鷓鴣天·送貨進城,歸途中作》:“挑擔籮筐好自由,草鞋箬笠掛前頭。風中稻谷黃將熟,雨后秧苗翠欲流。公路上,信天游。誰家妹子好歌喉。新詩又得兩三句,一路歡欣忘卻愁?!?/p>
上文中提到的“福娃杯田園詩詞大賽”獲獎者劉貴連更用三首《鷓鴣天》連章敘述了“禾場上”發(fā)生的情事:從第一首新婦怨夫“寄錢不問花銷事,催我銀行去轉存”的矛盾提出,到第二首智嫂獻策“今天暫忍夫君氣,來日休松玉女裙”的矛盾發(fā)展,到第三首紅嫂的規(guī)勸“存巨款,濟災民。近年添富又添丁”的矛盾解決,敘事自然流暢,極富戲劇性。這種連章敘事詞,也算是對詞體的創(chuàng)新。
令人驚喜的是當代農民散曲的出現(xiàn),2008年8月山西原平市成立了以農民為主的散曲創(chuàng)作組織。在此基礎上,于2012年出版《農民散曲》一冊,選輯了農民詩人的曲作共400首。其中《塞鴻秋》、《叨叨令》180多首,占了近一半。這兩個曲牌共7句,前四句都重復律句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五、六兩句,《塞鴻秋》作相對的兩個五字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第七句仍以平平仄仄平平仄收。而《叨叨令》除五、六句作“仄仄也么哥,仄仄也么哥”外,其余都與《塞鴻秋》同。如邢登科《正宮·塞鴻秋·無題》:“一來請?zhí)幕盘瑑刃牟辉笍娧b笑。巧立名目將錢要,母豬下崽邀您到。誰人興此風,煩惱誰知道。這場公害誰能告?”李志旺《正宮·叨叨令·農民詩社》:“農民詩社春光耀,詩花開遍富民道。枝枝朵朵迎風笑。合成時代沖鋒號。山青也么哥,水碧也么哥。祖國處處春潮鬧。”“平平仄仄平平仄”的重復應用使人易于記誦,并給人絮絮叨叨的訴說的感覺。此外,《一半兒》這個曲牌也近百首。如王天文《仙呂·一半兒·摻假柴油》:“夯機為甚不嗒嗒,三拉五扯成啞巴,忙喚技工來檢查。我的媽,一半兒油來一半兒假?!鄙⑶邓?、淺露、平實、諧謔,風格更大眾化。它有一種抑圣為狂、寓哭于笑、俗不傷雅、通人事、暢天機的、獨特的,所謂的“蛤唎風味”,是一種更適于反映農村生活的體式。
總體來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舊瓶新酒,運用傳統(tǒng)形式創(chuàng)作的新田園詩歌有了很大提高。其中七絕、詞、曲都有了可喜的成績。不可否認,這里還有很廣闊的提升空間。如律詩還不夠成熟,詞牌、曲譜的運用相對集中,用語過于直白,等等。對于廣大農民作者是否還有一個培訓、提高的問題?河北農民詩人李志田有一首七律《讀書》:“柳蔭衡門事事幽,三余覽卷勝封侯。開篇孤影燈昏夜,覓句涼風細雨秋。詞賦清溪連綠野,權錢欲海隔鴻溝。荒唐行事吾誰與?不作飛花逐水流?!痹谌鄷r間,認真苦讀?!扒逑G野”,深入三農,遠離權錢欲海,這是一位甘為“荒唐行事”的地道的農民詩人的志向。我希望“新田園詩歌”的隊伍里,這樣的農民作手越來越多,創(chuàng)作出更加豐富多彩、活色生香的作品來,使新田園詩苑出現(xiàn)一個更繁榮的局面。
(作者系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原副會長,第二屆聶紺弩詩詞創(chuàng)作獎得主)
責任編輯:朱佩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