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昱昊
古詩中的鄉(xiāng)村(外二篇)
任昱昊
哪里會有小橋流水?為菊花蕾洗去塵灰。它有多美?才讓你一去不回。——題 記
公元405年,一個中年人興高采烈地向自己家跑去。他剛剛得知自己的妹妹罹患重病離世,于是解印辭官,按理說他就算不哭至少也不該是高興的,但是他在自傳里的確是明確地說明自己是開開心心回家去的。這個男人叫陶潛。
以正常的套路來講,丟官應(yīng)該是一件很令人心碎的事情,更何況這個男人也曾是擁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yuǎn)翥”這種經(jīng)典熱血青年的志向的。而他卻把官印一丟,飛火流星的逃離了他的縣衙。如果按常理計,此時他至少也該寫一首不卑不亢的詩來告知世人自己有多大的凌云壯志奈何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全天下仿佛都要為他嘆息扼腕方才能一解心中之不快。畢竟在他的時代詩除了寫情情愛愛,大都就和政治有脫不開的干系了,而他現(xiàn)在剛剛得到了一個絕佳的素材,成詩一首已達(dá)憾意豈不妙哉?可是他一扭頭沒有走那條被人踏爛的老路,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詩意的地方,有詩云,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陶淵明終于尋到了他的歸宿,鄉(xiāng)村。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陶淵明終于告別了他“道路迥且長,風(fēng)波阻中途”的宦海生涯,迎來了在鄉(xiāng)村里詩一樣的生活。要知道,當(dāng)時活在農(nóng)村可不像現(xiàn)在,開著收割機(jī)轉(zhuǎn)幾圈,撒點化肥農(nóng)藥膨大劑就能穩(wěn)賺不賠。養(yǎng)豬也能發(fā)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在那時如果致仕歸鄉(xiāng),就相當(dāng)于扔掉了自己的飯碗,從此要看老天爺?shù)哪樕惺?,忍饑挨餓是常事,可他偏偏選擇這條兇險的路,可能因為他覺得繼續(xù)仕途會讓他更加的不快樂,又或許只是因為他倔強(qiáng)地希望自己愛的詩和自己愛的鄉(xiāng)村可以在一起吧。但無論怎樣,自此以后詩里有了“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的恬然。有了“茅檐細(xì)雨濕炊煙,江路清寒欲雪天”的深遠(yuǎn)。后事的詩人們真的很感激他創(chuàng)造的古詩里的鄉(xiāng)村世界。于是有了王維的“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有了杜甫的“寬心應(yīng)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古詩中的鄉(xiāng)村保留著一代又一代中國文人的文化鄉(xiāng)愁。當(dāng)你在沖擊巔峰的路上走累了,當(dāng)你與世無爭,看淡輸贏,當(dāng)你變成別人口中的曾經(jīng),當(dāng)你變成了人言中的一聲嘆息,不妨來看一看這里的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不妨來親自感受一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給了自己一個喜愛的歸宿,給了古詩一片磅礴的沃土,也給了后人們一個很好的答卷。拋去所有故意,他不再想會否有一天自己將踏歌出山,在古詩的鄉(xiāng)村里,他尋得了自己的恬淡自然。
東晉無文,唯《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蛟S是因為那里面的鄉(xiāng)村吧?!扒夜矚g此飲,吾駕不可回?!碧諠撘徊讲较蚰枪旁娎锏泥l(xiāng)村中走去,而在他腳下,仿佛是全世界所有的山高水長。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無論是風(fēng)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正如《玄想》中所寫,其實,讀林清玄先生的散文也好像是一種旅行。
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老。而百無聊賴之際讀上一本《林清玄散文集》也是無比浪漫的。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出,使人在閃滅中老去。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人生在時間的流里本就是須臾,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不愿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無痕跡。生命中,從不曾少了這種嘆息,而讀一本恰似林先生散文的書其力量就在于嘆息之間,或許又能體味些生命里更有意義的事。時間可以摧毀你的身體,但總有些東西其作用在于喚醒你的內(nèi)心,就好比,如果內(nèi)心的蝴蝶從未蘇醒,枯葉蝶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一片無言的枯葉,反推之于人,若是心如死灰人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每逢寫讀后之感,我總會先了解作者,而林清玄更是不必說,最初接觸到林先生的散文是在小學(xué)的時候,一篇課文便是收錄在《林清玄散文集》中的,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文章,有如遠(yuǎn)方走來的一位女子,初時不能讓人有驚艷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緩緩地向我們的心中滲透,自有一種感人的力量在其中。
恬淡自然,蘊(yùn)涵佛理,是林先生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章猶如一股真淳的涼風(fēng),讀后能讓人心如止水;如此智慧、清新的散文,在我們閱讀中并不多見,他主張人心應(yīng)“如水”、“如鏡”,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這對滌洗人心上的塵土、開啟人性很有益處。讀林清玄會讓我們看清很多事情,會讓我們變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種淡淡的香,看完之后會常常與他一起進(jìn)入那富有禪意的世界,體會感恩與善良,讓內(nèi)心充滿寧靜與關(guān)愛,他別樣的文字,猶如混沌人世間的一片凈土,一縷蓮花的馨香。
林清玄的書,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雋永,值得一遍遍去回味,輕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細(xì)膩的內(nèi)心感覺中把你打動。
他的辭藻很樸素、淺顯,更注重對思想、生活的感悟,就如果同他本人所說:“美麗的辭藻是比較短暫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觀點才可以恒久”。
我很贊賞林清玄提出的一個反問,“坐在蘋果樹下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固然偉大,但那個種植蘋果樹的人何嘗不偉大呢?”林清玄的博愛之心美麗得有點讓人心痛。他給作家下的定義是這樣的:他認(rèn)為一個寫作的人就是要在人潮里做逆流,當(dāng)這個世界都被污水弄臟的時候,他“出淤泥而不染”即使只有一滴清水,也要來清洗這個世界。清而不玄,如此一代大家。
春天的花開,秋季的風(fēng)以及冬日的落陽。光陰里該是有很多故事吧,散發(fā)著淡淡的香?!} 記
你的時間是什么味道?我嘗過街市上飯店里的所有小炒;我知道秋天里水蜜桃的味道;我吃過五顏六色的雪糕;我也聞過田里金黃飄垂的水稻。我背過很多詩,很多定律,很多單詞和化學(xué)方程式,我會畫圓椎曲線,邏輯推導(dǎo),但是我不會用幾行字形容時間是什么味道。
品嘗時間是一種很有趣的體驗,因為每一刻也許都有全新的感官刺激。比如寫的滿滿的作業(yè)在檢查時發(fā)現(xiàn)寫在了錯的地方,就好像喝到一半的橙子汽水變成了李錦記海鮮醬油;比如考試時遇到做過的原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記憶的答案后來卻被告知題干有變動,就好像正在品嘗的焦糖瑪奇朵變成了三精雙黃蓮;或是信心滿滿以為全部正確的選擇題在對完答案后錯了四分之三,就好像放在房間里的桔子皮變成了榴蓮殼。時光比三月的天還要善變,卻比三月的天更讓人留戀,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又會有什么味道供你品嘗。即使它或好或壞、或長或短。時光五味雜陳,但愿你有著嘗遍一切的心和足夠堅強(qiáng)的味蕾去邂逅光陰中所有的變數(shù),而那也正是生命的樂趣之所在。
有時我會想,什么時候是我最甜最好的時光呢?我會想起過往的很多事情,記憶的扉頁就牽連著有些支離破碎的彼時舊味涌上心頭。想起每個迷茫向前踽踽而行的苦澀時刻,不知為何變得香醇,想起越長大越孤單的自己時的酸楚沒來由的變得甜蜜。我不知道為何有時時光會像個調(diào)酒師把一個個也許截然相反的味道顛倒,為何讓我曾發(fā)誓再也不嘗的味道變得美妙。我想起兒時想買一個很貴的陀螺,爸爸覺得不值,不給我買,我哭得很傷心,爸爸為了哄我給我做了一個,我卻因為那個做的不好,哭得更傷心了;我想起曾經(jīng)有很多好朋友甚至偷偷心儀的女孩子因為一些誤會而漸行漸遠(yuǎn),最后身邊只有一兩老友時我流過的眼淚,可到了現(xiàn)在,爸爸做的陀螺用多好的我都不會換,身邊有一兩好友的我比以前心無所恃而能夠隨遇而安。時間不知用什么方法把那些我偷偷埋起來的味道變得驚艷,把我不愿回想的過去變了模樣。因為時間,我們丟棄了許多我們不喜愛的記憶,而那些記憶卻會在多年以后驀然回首時被時光釀成仙露瓊漿。因為時間,我們身邊的人會越來越少,而留下來的,卻被時間變得越來越重要。
你看,時光好像一個總在更新的香料櫥窗,也像一個不停釀著酒的小作坊,我不知道如何告訴你它是什么味道,但我希望你的時間里有很多小味道讓你感到幸福和滿足,希望你的時間里有足夠的香甜能量讓你每天向未知奔跑。所以,你的時間會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