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可夫
長沙市一中
學詩以言,學禮以立,格物求知,當仁不讓行大道;
聞過則喜,聞揄則憂,儲才養(yǎng)氣,順勢堪為亮天功。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典出《論語·季氏》,乃孔子教子之言。意為不學《詩經(jīng)》,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格物求知,化自“格物致知”,源于《禮記·大學》,意為推究事物之原理,從而獲得知識。當仁不讓,表示應做之事,就要積極主動去做,不能推托辭讓,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大道,即人間正道,語出《禮記·禮運》。聞過則喜,典出孟子,指聽到人家批評己過就高興。聞揄則憂,揄,即揶揄,嘲笑、戲弄、侮辱之意。上聯(lián)期許考生要廣聞博識,勇于擔當,走人生正道。下聯(lián)希望考生謙虛謹慎,順應大勢,考出最佳水平。該聯(lián)多用典故,文化意蘊豐實,大氣磅礴,氣勢恢宏。
湖南師大附中
闈事越千年,持國運民情,又喜金花開陌上;
南窗臨萬卷,效行川大岳,還當壯志立云端。
闈,科舉時代對考場、試院的稱謂。闈事,即古代科舉考試,分春闈和秋闈。金花,指古代新科進士跨馬游街帽簪之花。南窗,化用陶淵明詩句“倚南窗以寄傲”。上聯(lián)說考試之事已歷千年之久,如今新的時代,新的國運民情,考試為國選才,寄望考生考出佳績。下聯(lián)說南窗苦讀萬卷書,應該像高山大河一樣,懷高立云端之志向。立意高拔,語言流暢,格律工整?!靶写ā倍致韵由鷿?,換以“長河”則更佳。
長郡中學
湘流九曲,眾浪齊奔,水拍云涯開勝境;
學盛百年,群賢競秀,衿舞翰墨展鴻圖。
此聯(lián)為該考場去歲舊作。緊扣湖湘文化立意謀篇,境界開闊,頗有氣勢。然下聯(lián)結(jié)句“舞”字處當平而仄,略有微瑕。
雅禮中學
六藝三才隨大用;
五洲四海任高翔。
六藝,有指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周朝之貴族教育體系,出自《周禮·保氏》。也有指六經(jīng):《易》《書》《詩》《禮》《樂》《春秋》。三才,即天地人?!度纸?jīng)》云:“三才者,天地人?!蔽逯匏暮#甘澜绾椭袊?。上聯(lián)說藝不壓身,有六藝之才能,有三才之思想,即隨時隨地大有可為。下聯(lián)說高考只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道路之一,能考上大學固然可喜,未能考上,只要有理想,有才華,肯堅持,敢奮斗,同樣天地廣闊,可以自由高飛。此聯(lián)高屋建瓴,言簡意賅,寄意殊深,格律穩(wěn)妥。
明德中學
麓楓為筆,千年文脈昭禹甸;
湘水作墨,萬丈瀾濤起宏圖。
禹甸,本謂大禹所墾辟之地,后因稱中國之地為禹甸。上聯(lián)從時間切入,言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贊揚考生大筆如椽,才華橫溢。下聯(lián)從空間切入,既寫湖湘景色之優(yōu)美,又抒考生壯志之雄偉。聯(lián)語簡練大氣,激勵有加,然格律未能細琢,“墨”字處當平而仄,是為瑕疵。
周南中學
攬岳麓為筆,傾湘江為墨,盡書屈賈才調(diào);
延清風在闈,養(yǎng)浩氣在胸,堅守篤誠品格。
才調(diào),即才氣、才華,多指文才。屈賈,即屈原、賈誼,乃湖湘文化之源泉。唐李商隱《賈生》詩:“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泵珴蓶|七絕《賈誼》:“賈生才調(diào)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也曾借用李商隱詩句歌頌賈誼之才華。上聯(lián)以擬人手法破空而起,勢若奔雷,贊揚考生個個胸懷屈賈之才,定能在考場上一展風采。下聯(lián)語重深長,言之諄諄,希望考生遵守考場紀律,不忘做人準則,篤實誠信,將高考當成人生的一次考試。此聯(lián)以新聲撰寫,意氣風發(fā),語氣鏗鏘,平仄對仗皆穩(wěn),唯三個分句句腳全仄全平,缺少變化,當為一憾。
麓山國際實驗學校
思方行圓,筆凝湘水真智慧;
言近旨遠,卷納麓山大文章。
思方行圓,出自《淮南子·主術(shù)訓》“智欲圓而行欲方。”方,做人之正氣、優(yōu)秀之品質(zhì);圓,處世之技巧、圓通之行為。就思和行二者關(guān)系而言,思想宜方正,行為宜圓融。此所謂“思方行圓,止于至善?!毖越歼h,言即話,旨即意,指言語很淺近,含義卻很深遠。語出《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旨遠者,善言也?!甭?lián)語借用兩個成語,勉勵考生巧汲湖湘真智慧,作好湖湘大文章,考出好成績,不辜負十年苦讀,能光大湖湘先賢。寄望之深,溢于言表。
地質(zhì)中學
湖湘盈底蘊,殫精竭慮,格物致知爭日月;
筆底起波瀾,靜氣凝神,揮毫對策寫春秋。
上聯(lián)從湖湘大地歷來文化底蘊深厚,英才輩出著筆,鼓勵考生窮究物理,探幽發(fā)微,爭分奪秒,為自己的人生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下聯(lián)希望考生滿懷豪情壯志,胸有成竹,平心靜氣,沉著應試。全聯(lián)靜水流深,娓娓道來,不溫不火,沁人心脾。除筆底對湖湘,以偏正對并列欠工穩(wěn)外,格律工整,然不規(guī)則重“底”字,卻是遺憾。
南雅中學
事理明察同造化;
星空仰望共輝煌。
造化,即創(chuàng)造、演化,指自然界自身發(fā)展繁衍之功能,也指福氣、命運。上聯(lián)說,深思熟慮,就能明察事物之理,也即能對答如流,揮灑自如,水到渠成,取得好的考績。仰望星空,本是溫家寶寫的一句詩,他在同濟大學百年校慶前夕的一次演講中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guān)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我希望同學們經(jīng)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guān)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毕侣?lián)借用過來,鼓勵考生樹立家國情懷和遠大理想,關(guān)注國家、民族和人類命運,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人類的命運結(jié)合起來,共寫輝煌,言雖短小而意蘊猶深,以今音讀,格律工整。
麓山濱江實驗學校
厚德傳薪火,樹蕙滋蘭開新境;
博學著雅章,興邦治國選偉才。
傳薪火,比喻學術(shù)傳授不絕。蕙草蘭花,高雅清致,樹蕙滋蘭,比喻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上聯(lián)贊揚教師言傳身教,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學子又取得新的成績。下聯(lián)稱贊考生知識豐富,妙筆生花,為國家選拔人才而積極應考。聯(lián)語立旨宏遠,語言通暢,然格律瑕疵也顯而易見。“德”、“學”、“國”在古音中均為仄聲,在今音中均為平聲,第一分句中,上下聯(lián)“德”、“學”同位,則平仄失對,此為古音、今音混用。
長沙鐵路一中
博見專攻,墨舞筆歌強國千秋夢;
高情朗抱,鷹揚鵬舉礪己天下心。
博見專攻,指廣博之見識、專業(yè)之知識;墨舞筆歌,指書寫試卷。高情朗抱,指高尚之情懷,高遠之抱負;鷹揚鵬舉,指奮斗拼搏,追日拏云。全聯(lián)以登高望遠之氣概、形象生動之語言,贊揚學生以天下為己任,以圓夢為擔當,以扎實的知識為底氣,砥礪而行,沉著應考,令人為之一振。用語貼切,氣脈流暢,前八字對仗工穩(wěn)出彩,然結(jié)句己”字處當平而仄,略有微瑕。
長沙市實驗中學
傳屈賈鴻文,滋楠潤梓,蒙誰將滿腹真知和盤授與;
御楚天浩氣,奮翼張翮,待我把蟾宮馥桂信手折來。
楠木與梓木均為良木。滋楠潤梓,比喻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上聯(lián)從歌頌教師出發(fā),提醒考生要時刻牢記老師教導,感恩學校和老師。翮為鳥翼之代稱,下聯(lián)鼓勵考生憑仗湖湘文化的浩然之氣,奮力拼搏,蟾宮折桂。此聯(lián)體格,仿湖南沅江已故著名農(nóng)民楹聯(lián)家李曲江題長沙天心閣聯(lián):“登閣上青霄,回首瀟湘,是誰將衡岳洞庭和盤托出;舉頭近紅日,寄身天地,待我把白云明月信手拿來。”氣勢磅礴,一瀉千里,饒有韻致,惜楚天對屈賈,以偏正對并列,略嫌不工。
天心一中
遠眺爭流湘水碧;
高登攬月楚天舒。
此聯(lián)雖在文字中未直接涉及高考,但懸掛在考場大門,其意自明,乃取“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意也,且湘水、楚天,切地切景,開闊壯觀,讀之使人精神振奮,文字精煉,格律工穩(wěn),考生一瞥,入腦入心。
望城一中
十載耕勤,望遠當懷青云志;
一生行健,登高以勖赤子心。
此聯(lián)通俗易懂,以激勵鼓舞貫穿全篇。上聯(lián)稱贊學子十年來勤學苦讀,懷抱青云之志。下聯(lián)鼓勵考生以高考為人生新的起點,穩(wěn)健行走人生之路,登高望遠以勖勉赤子之心。聯(lián)語第一分句提綱挈領(lǐng),第二分句登高望遠分別用在上下聯(lián)中,意思小有合掌,且第六字處平仄錯位,上下顛倒。
雷鋒中學
雷傳千里雄聲,直上廣寒斟桂酒;
鋒聚三軍銳氣,相期談笑試牛刀。
此為今年考場中唯一之嵌名聯(lián),也是一副別有特色的考場聯(lián)。上下聯(lián)皆嵌字自然,用語豪雄,氣勢逼人,振人心魄。直上廣寒,穩(wěn)切高考;相期談笑,暗示輕松。喜斟桂酒,有勢在必得之志氣;小試牛刀,有手到擒來之信心。六、七句式,抑揚頓挫,格律嚴謹,讀之如行云流水,允稱佳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