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婧
摘要: 毒品犯罪嚴重阻礙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損害了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毒瘤,治理毒品犯罪是各國政府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在新型毒品層出不窮、毒品犯罪愈加泛濫的當下,如何更好的打擊毒品犯罪,懲治犯罪分子各國根據(jù)本國不同國情提出了不同的治理策略。菲律賓新總統(tǒng)上臺后,菲律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引發(fā)了討論和爭議。本文以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對我國的啟示為視角,探討我國治理毒品犯罪的方法與路徑。
Abstract: The drug crime seriously hampere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mines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is like the cancer to stop progress of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so fight against drug crim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governance Governments need to face. In the emerging new drugs, drug crime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ampant now, how to combat drug crime best and punish criminals, Stat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put forward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After the new president of the Philippines taking office, the Philippines began a vigorous campaign against drug crimes,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nd at the same time sparked discussion and controvers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hilippines attacking drug crime movement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as the angle of view,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 and the path of China to control the drug crime.
關鍵詞: 菲律賓;毒品犯罪;啟示
Key words: Philippines;drug crimes;inspiration
中圖分類號:D92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0-0255-04
0 引言
毒品犯罪治理是世界性難題,為了解決日益泛濫的毒品犯罪問題,各國采取了多種手段打擊毒品犯罪的發(fā)生和蔓延,例如埃及、泰國、中國等對于毒品犯罪適用死刑、新加坡對毒品犯罪施以肉刑,又例如以英美德法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對毒品犯罪分子以及吸毒人員實施嚴格的社會管控。然而,上述手段均未能阻止毒品犯罪的發(fā)展勢頭。菲律賓新總統(tǒng)杜特爾特上臺后積極打擊毒品犯罪,提出了鼓勵民眾及警方人員可以私自處決毒品犯罪人員的政策,該政策一經(jīng)實施一方面不少毒品犯罪人員被私自處決,另一方面大量的毒品犯罪人員主動投案自首,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通過研究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能夠對我國毒品犯罪的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經(jīng)驗參考。
雖然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此帶來的負面作用不可忽視。大量無辜人員被殺,社會局勢動蕩加劇以及法治遭到政治權力的踐踏都是這次運動的副產品。如何在取得毒品犯罪治理成效的同時兼顧社會穩(wěn)定、法制建設值得思考。筆者通過研究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對比我國當前毒品犯罪治理情況,提出以提高執(zhí)法機關、執(zhí)法人員政治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為基礎,以人民群眾為毒品犯罪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禁毒宣傳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推動毒品犯罪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1 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分析
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始于菲律賓新總統(tǒng)杜特爾特發(fā)布競選宣言之時,菲律賓作為一個多島嶼的群島國家,因其位置優(yōu)越,連接南亞與東亞,地形有利于犯罪分子藏匿,成為了毒品犯罪的高發(fā)地區(qū)。菲律賓雖然常年對毒品犯罪保持高壓態(tài)勢,但是受制于國內貧富差距分化嚴重,政府貪污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絕以及自然環(huán)境適合毒品交易等因素,毒品犯罪率逐年上升,進一步引發(fā)了國內民眾的不滿。杜特爾特在競選中提出的嚴厲打擊毒品犯罪贏得了廣泛支持,其在上臺伊始就開始了大規(guī)模打擊毒品犯罪的行動。總結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的主要舉措,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治理毒品犯罪:
第一,杜特爾特利用總統(tǒng)職權積極打擊政府中的貪污腐敗現(xiàn)象,特別是打擊涉及毒品犯罪的貪污腐敗現(xiàn)象,杜特爾特在空軍慶典中揭發(fā)了5名保護毒梟的高層警官身份,并下令立即將在職的3人革職,5人全部接受調查,此外,還在警察部門內部開展自查自糾,查找警察內部涉及毒品犯罪以及貪污腐敗的“內鬼”。與毒品犯罪有關的數(shù)十位市長以及政界要人均與其他毒品犯罪分子進行相同處理。
第二,杜特爾特鼓勵人民群眾積極打擊毒品犯罪分子,提出“任何民眾均可以將毒品犯罪分子就地殺死而不受任何懲罰”,甚至提出“還要給殺死毒販的民眾頒發(fā)獎牌和獎金”。這種鼓勵民眾以私下處決的方式打擊毒品犯罪導致了不少毒品犯罪分子、疑似毒品犯罪分子以及吸毒者均遭到殺害,而殺人者不會受到任何追究。也造成了成千上萬的毒品犯罪分子以及吸毒者因害怕遭到私下處決而向警方自首,導致監(jiān)獄人滿為患。
第三,杜特爾特還將國際打擊毒品犯罪合作納入到了菲律賓毒品打擊運動之中。杜特爾特提出不僅菲律賓應當積極打擊毒品犯罪,周邊國家也應當參與到毒品犯罪打擊活動之中,否則就可能出現(xiàn)毒品犯罪從菲律賓向周邊國家蔓延的可能。杜特爾特特別提到菲律賓國內存在為數(shù)眾多的華裔毒品犯罪分子,菲律賓希望同中國積極開展合作交流,一道共同打擊毒品犯罪。對于菲律賓共同打擊毒品犯罪的倡議,中國有關部門也已表達了積極合作的意愿,下一步著手制定協(xié)作方案及行動計劃。
杜特爾特發(fā)起的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菲律賓在很多的時間內擊斃毒販數(shù)百人、逮捕了數(shù)萬名涉嫌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在民間私下處決大量的毒品犯罪分子,繳獲了價值數(shù)億美元的毒品,而且這個數(shù)字還在隨時間的推移不斷快速增加。
與此同時,由此帶來的對于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的質疑也甚囂塵上。對于毒品犯罪分子可以進行私下處決的政策致使社會產生了嚴重動蕩。菲律賓法學界不少專業(yè)人士認為,打擊毒品犯罪運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對于社會中泛濫的毒品犯罪形成了高壓態(tài)勢,然而,以私自處決為手段的毒品犯罪打擊方式容易造成社會暴力化傾向加劇,進而惡化本已糟糕的社會安全形勢,甚至容易造成以打擊毒品為借口而發(fā)生的肆意殺戮。
2 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對我國的啟示
轟轟烈烈的菲律賓新總統(tǒng)杜特爾特強力推動的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對于菲律賓日趨嚴重的毒品犯罪產生了的震懾作用,在短期內取得了顯著的打擊效果。然而,杜特爾特推動的犯罪打擊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又對菲律賓原本并不穩(wěn)定的社會造成了更嚴重的沖擊和動蕩,社會整體安全感并沒有因對于毒品犯罪的打擊而得到明顯改善,反而因“民眾有權殺死毒販”的政策推行導致人人自危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究其原因在于該運動推進的速度、廣度、深度超出了菲律賓社會的承載能力,進而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
2.1 我國可借鑒之處
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為我國積極推動毒品犯罪治理,凈化社會環(huán)境帶來了有益的借鑒。具體而言,我國可以借鑒該運動的如下方面舉措:
第一,打擊毒品犯罪應積極提高執(zhí)法部門、執(zhí)法人員專業(yè)素質,菲律賓長期以來毒品犯罪分子活動猖獗與政府打擊毒品犯罪的執(zhí)法部門和執(zhí)法人員素質較低,不足以應當新形勢出現(xiàn)的新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有關部門對緝毒工作的重視力度,不斷提升自生能力建設,更好完成緝毒職責。[1]
第二,打擊毒品犯罪應當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力量,毒品犯罪發(fā)案隱蔽,犯罪分子往往混跡于人群之中,單純依靠執(zhí)法部門的力量不足以充分完成打擊犯罪,凈化社會環(huán)境的目標,特別是零星販毒活動。[2]為此應當充分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使廣大群眾參與到毒品犯罪的控制與打擊之中,以達到群防群治的目的。
第三,打擊毒品犯罪應當充分加強國際合作。當前跨國毒品犯罪案件頻發(fā),單靠一國的力量難以應對越來越復雜的毒品犯罪案件,加強毒品犯罪國家合作,相互協(xié)調交換情報有利于從更好層面打擊毒品犯罪現(xiàn)象。
2.2 我國應避免之處
雖然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震懾了毒品犯罪分子,甚至引發(fā)眾多毒販爭相向警方自首。但是,該運動存在的不少消極之處也暴露無遺,我國在進行毒品犯罪的治理之中,應當要避免這些問題。
一方面是對于毒品犯罪的治理不應采取運動式治理模式,而是應當采用長效治理方式,不僅要爭取短期內的治理效果,更應當考慮長期治理效果。尤其是毒品犯罪是一種復雜的、糅合多種社會因素的犯罪,對于毒品犯罪的治理需要持之以恒的保持高壓態(tài)勢,運動式的打擊只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效果,一旦運動停止,犯罪將死灰復燃,乃至以更為強烈反彈(例如加強犯罪隱蔽性、武裝掩護犯罪等)來對抗執(zhí)法部門的執(zhí)法行為,這不符合治理犯罪的根本目的。
另一方面是對于毒品犯罪的治理,應當堅持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打擊毒品犯罪的目的是為了減少乃至杜絕犯罪,提升社會法制建設。然而,允許民眾私下處決毒品犯罪分子則嚴重踐踏人權,對于法治造成的沖擊難以想象。任何民眾、執(zhí)法人員可以以涉嫌毒品犯罪為由私下處決“罪犯”,對于社會造成了動蕩,從根本上威脅到了社會穩(wěn)定。
3 我國毒品犯罪治理的方向與路徑
毒品犯罪與其他類型的犯罪有一定的區(qū)別,絕大多數(shù)的毒品犯罪分子往往也是毒品犯罪的受害者,毒品的高度成癮性和對人的巨大危害性致使毒品犯罪管控難度大、再犯概率高、重大犯罪以及因毒品犯罪衍生的其他暴力犯罪層出不窮,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了嚴重危害。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強有力的多種措施,綜合治理,最大限度地阻遏毒品犯罪的蔓延。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對與我國毒品犯罪治理提出了有益的啟示,有利于進一步推動我國毒品犯罪治理工作的開展。[3]
3.1 加強社會禁毒宣傳教育
社會禁毒教育是指政府有關部門或其他社會團體對公民進行禁毒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這有助于公民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其自愿抵制毒品,敢于揭露毒品犯罪和吸毒行為。
在教育機構上,要建立必要的社會禁毒教育機構,這是對社會開展有效禁毒教育的組織保障。要把依靠政府和動員社會力量結合起來,形成政府禁毒教育機構和民間機構有所側重、相互協(xié)調的禁毒教育組織系統(tǒng)。在教育內容上,明確社會禁毒教育的目標和對象。首先要廣泛宣傳毒品對個人及中華民族的危害,特別是要結合鴉片戰(zhàn)爭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鼓勵全民參與禁毒斗爭,遠離毒品;其次是要廣泛開展禁毒法制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最后要重點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強青少年對毒品犯罪的免疫能力。
3.2 廣泛發(fā)動群眾參與毒品犯罪防范治理
打擊治理毒品犯罪活動,不是一個機關的某個部門能解決的問題,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推動斗爭的深入開展,要依靠當?shù)卣畬Χ酒贩缸镞M行綜合治理,公安部門應經(jīng)常向政府匯報情況,使地方政府把禁毒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對毒品犯罪活動較為猖獗的地區(qū),要及時幫助地方基層組織建立健全群眾性的專門機構,并結合實際加強對群眾性禁毒組織的培訓,使其充分發(fā)揮在群眾中的骨干帶頭作用,把群眾禁毒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讓毒品犯罪的犯罪分子沒有藏身之地,最終形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 [4]
與此同時,要在收集掌握本地區(qū)毒品犯罪活動情報信息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一是廣泛開展禁毒宣傳教育,使有毒必肅、吸毒必戒、販毒必懲的意識深入人心。毒品犯罪之所以“久治不愈”還與群眾禁毒的意識不強有很大關系。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種禁毒宣傳教材,特別是群眾身邊的活教材教育群眾,使廣大群眾提高禁毒意識,增強抵制毒品危害的能力,積極主動地參與禁毒斗爭,發(fā)動群眾同毒品犯罪作斗爭,舉報毒品犯罪行為,增強抵制販毒活動的能力;[5]二是對毒品犯罪刑滿釋放人員、吸毒人員加強管理、監(jiān)督,抓好禁吸戒毒工作,卡住毒品犯罪渠道,發(fā)現(xiàn)毒品犯罪案件線索;三是強化大宗販毒案件的偵破手段,堵截毒品供應,順藤摸瓜,偵破毒品犯罪案件;四是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毒品犯罪圖謀和行跡的人,要及時對其本人或通過其家屬進行教育,曉以利害,促使其放棄原有的圖謀,將毒品犯罪行為消除于萌芽狀態(tài)。
3.3 強化禁毒執(zhí)法職能
充分發(fā)揮司法機關的職能作用,依法嚴厲打擊毒品犯罪,是有效控制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強化禁毒執(zhí)法職能主要包括健全禁毒機構、提高執(zhí)法人員素質和強化緝毒手段等內容。
3.3.1 切實提高緝毒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首先,應加強緝毒人員的政治素質。緝毒人員堅定的政治素養(yǎng)是執(zhí)行緝毒活動的最根本基礎,毒品犯罪涉及毒品這一成癮性極強的物質以及數(shù)額巨大的金錢交易,政治素質不過硬就很容易從執(zhí)法者墮落成為被執(zhí)法者。其次,應加強緝毒人員的專業(yè)素質。隨著毒品犯罪形式不斷變化,新型毒品犯罪較之于傳統(tǒng)毒品犯罪而言,危害性、隱蔽性以及案件復雜程度不斷增加,緝毒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更好應對新的挑戰(zhàn)。最后,應加強緝毒人員自身內心建設。緝毒人員常年與毒品犯罪分子以及毒品打交道,難免在工作中遭遇不可控的因素,建設強大的內心能夠有助于執(zhí)法者更好的應對執(zhí)法過程中產生的各類風險。[6]
3.3.2 豐富和強化緝毒手段
一般刑事犯罪的偵查手段,很難適應艱巨復雜的反毒斗爭需要。必須努力改進和強化偵緝手段,有條件的地區(qū)以及邊境毒品犯罪發(fā)案情況較為嚴峻的地區(qū)應當采用秘密偵查與控制下交付相結合的模式,對于重點人員可以采用技偵手段加以偵查。
與此同時,應當著力加強反毒品犯罪情報,建設掌握緝毒斗爭的主動權。[7]為此,一方面應當加強情報收集與甄別,通過多層次、多方面的清保渠道獲取毒品犯罪線索,例如社會網(wǎng)格化控制與群眾線索舉報相結合的模式。另一方面,應當加強毒品犯罪情報分析與區(qū)域內合作共享,從情報中挖掘可能發(fā)生的毒品犯罪線索。此外,我國毒品的主要來源在境外,面對周邊大片毒源,建立嚴密的邊境查緝防控體系至關重要,建立以公安、海關、邊防部隊、林業(yè)部門、基層組織等多方面協(xié)同作戰(zhàn)的聯(lián)防查控網(wǎng)絡,把毒品最大限度地堵在邊境之外。[8]
3.3.3 強化情報信息的重要作用
要逐步建立國家、省、地、縣四級禁毒情報工作網(wǎng)絡,公安部和毗鄰毒源地的省、自治區(qū)要分別建立國家和區(qū)域禁毒情報中心。要進一步加強人力、技術、信息“三位一體”的禁毒情報機制,不斷拓寬情報來源渠道,并加強對情報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努力獲取深層次、內幕性、高質量的情報信息,以此帶動警力和資源的聚集。針對毒品犯罪跨區(qū)域性和流動性強的特點,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緝毒執(zhí)法協(xié)作機制,強化協(xié)作配合意識,加強和改進地區(qū)間、部門間、警種間的情報交流和辦案協(xié)作,促進警力資源的整合、警務成本的降低、偵查模式的轉變和整體打擊效能的提高。
3.4 加強國際間的協(xié)作
毒品犯罪日趨國際化,我國周邊國家又存有大片毒源,同毒品犯罪作斗爭,必須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一是積極參加國際毒品問題的會議,加強各國毒品管理和緝毒官員之間的聯(lián)系,交流經(jīng)驗、促進合作。尤其是積極參與針對區(qū)域性毒品犯罪協(xié)同治理的相關會議,通過會議合作的方式推動成立區(qū)域性毒品犯罪治理組織的形成。進一步加強國際禁毒執(zhí)法合作,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交流和協(xié)作,適時開展聯(lián)合執(zhí)法行動,有效解決境外毒源。二是及時、經(jīng)常地交換情報。一方面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的渠道將毒品生產源頭地、運輸流經(jīng)地、銷售多發(fā)地的各類情報信息相互交換,起到層層打擊的作用。[9]另一方面,通過雙邊或多邊外交機制方式,實現(xiàn)各國之間的毒品犯罪情報共享和協(xié)同打擊。三是派遣緝毒官員到國外培訓進修或派駐外緝毒聯(lián)絡官,有條件的情況下作為觀察員參與到境外毒品犯罪治理活動中,近距離觀察境外國家毒品犯罪治理模式。四是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聯(lián)合剿毒活動,積極爭取包括資金支持、免費派遣反毒專家和提供緝毒技術等的國際援助。
3.5 打擊毒品犯罪活動
與大宗販毒不同,大多數(shù)零星販賣的毒品犯罪分子經(jīng)常單人攜帶少量毒品行動,無需與他人策劃共謀,也無固定的銷售場所和對象,只要能夠隱蔽形跡、時機適合,隨時隨地可直接面向吸毒人員販賣,且買賣雙方往往互相不知道姓名、住址,每次販毒數(shù)量很少,易于逃避打擊。[10]因而給打擊毒品犯罪工作增加了難度,突出的問題是查破難,取證難,最終導致處理難。突破這些困難,強化打擊毒品犯罪活動的工作力度,要把打擊毒品犯罪放在與打擊大宗販毒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往各地區(qū)都把破大案、繳巨毒放在首位,按繳毒數(shù)量表彰獎勵先進,這對打擊大宗販毒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大宗販毒案件爭著上,零星販賣毒品犯罪案件無人管;有的地區(qū)由于地方財政困難,禁毒經(jīng)費投入少,為了得到更多的經(jīng)費,只管大宗販毒,不管毒品犯罪,有的雖查破一些毒品犯罪案件,但對零星販毒分子只作收取保證金或罰款處理,由于打擊不力,造成販毒分子重操舊業(yè),致使毒品犯罪愈演愈烈。[11]要將打擊毒品犯罪與打擊大宗販毒一起部署,一起檢查落實,并在表彰獎勵、分配經(jīng)費中充分注意打擊毒品犯罪破案多、繳毒少的特殊情況,適當予以考慮照顧,以提高緝毒人員打擊毒品犯罪犯罪活動積極性。
與此同時,由于零星販賣毒品犯罪案件數(shù)量較多,工作難度較大,應當是禁毒與刑偵、治安、基層派出所協(xié)調動作,配置相應的警力,并保持其相對的穩(wěn)定性,以保證打擊毒品犯罪案件的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12]加強情報調研工作,準確掌握販毒動向、摸清毒品流動的“來龍去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地打擊毒品犯罪。要大力加強毒品犯罪的情報調研,努力提高情報調研人員的業(yè)務素質,認真搞好調研人員的系統(tǒng)培訓,并保持調研人員的相對穩(wěn)定。
4 結語
應當看到,菲律賓打擊毒品犯罪運動運動在短期內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時,能否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這樣的高壓態(tài)勢,確保毒品犯罪活動不死灰復燃值得思考。以社會整體穩(wěn)定性下降,法制建設遭到破壞為代價打擊毒品犯罪是否可取值得法學界思考和分析。當然,杜特爾特發(fā)起的運動中內外結合、打擊貪腐、群眾參與、國際合作等等舉措值得學習和借鑒,為我國毒品犯罪高發(fā)的當下綜合治理毒品犯罪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呂雅萍.淺談我國毒品犯罪的發(fā)展趨勢及預防對策[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1(10):19-21.
[2]何榮功,莫洪憲.毒品犯罪死刑的國際考察及其對我國的借鑒[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66-71.
[3]許惠宏.毒品犯罪形勢與遏制對策[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1(01):125-130.
[4]莫洪憲.毒品犯罪的挑戰(zhàn)與刑法的回應[J].政治與法律,2012(10):79-88.
[5]劉景寧.當前我國毒品犯罪的現(xiàn)狀與趨勢[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2(01):95-99.
[6]趙國玲,劉燦華.毒品犯罪刑事政策實證分析[J].法學雜志,2011(05):50-55.
[7]何榮功.二十年來我國毒品犯罪動向的實證分析[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2(01):43-48.
[8]何榮功.我國“重刑治毒”刑事政策之法社會學思考[J].法商研究,2015(05):83-91.
[9]黃慧霞.跨境毒品犯罪組織結構的社會網(wǎng)絡分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29-40.
[10]高潔峰.新型毒品的犯罪模式[J].犯罪研究,2011(03):48-53.
[11]師維.新型毒品犯罪的現(xiàn)狀審視及防控完善[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52-56.
[12]劉湘廉.祖國大陸與我國臺灣地區(qū)的毒品犯罪立法比較[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9(03):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