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本文是對“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總結與反思,是對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方式的一次實踐.
【關鍵詞】建構數學;數學實踐;課堂競技
一、基本情況
(一)授課對象
學生系高職一年級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是很好,但是對新的數學知識較感興趣.
(二)教材分析
所用教材為江蘇教育出版社《數學》第二冊,本課初步介紹生活中幾何問題與數學的密切關系,初步介紹直線的傾斜方向與直線的斜率之間的對應關系.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直線的傾斜角、斜率的概念,掌握直線的傾斜角、斜率的計算方法,牢記斜率公式的形式特點及適用范圍.
【過程與方法】
采用“數形結合”分析斜率的概念,靈活應用斜率公式求解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
地思考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科學認識問題、認識
世界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斜率的概念和經過兩點的直線斜率公式.
【教學難點】斜率概念的理解和斜率公式的靈活應用.
二、課堂實錄
本節(jié)課分為以下:“問題情境—建構數學—數學實踐—數學應用—課堂競技—回顧反思”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一)問題情境
1.確定一條直線;
2. 過一個點有條直線.
【設計意圖】復習初中已學知識,有效地加強知識的銜接,使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得以發(fā)展.分析學生熟悉的例子,構建新舊知識連接的橋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二)建構數學
1.通過學生熟悉的樓梯的不同坡度的問題,自然引出直線的傾斜角的概念,并通過幾何畫板演示直線以原點為中心旋轉的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直線的傾斜角的取值范圍:
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規(guī)定傾斜角為0°;
其余情況,0°<α<180°.
綜上所述,0°≤α<180°.
思考:直線的傾斜程度與傾斜角有什么關系?
坡度(比)=升高量[]水平距離.
2.引導學生通過升高量和水平距離的比值也可以判斷出樓梯的坡度,那么把這個問題轉化為直線的問題,類似的可以得出直線的傾斜程度,順勢給出斜率的公式,即k=tanα,而根據正切的定義域判斷,直線的傾斜角為90°的時候正切值不存在,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直線都有斜率的,這名學生比較難把握,所以我設置了“想一想”這個環(huán)節(jié):
判斷正誤:(1)直線的傾斜角為α,則直線的斜率為tanα.
(2)直線的斜率值為tanβ,則它的傾斜角為β.
(3)因為所有直線都有傾斜角,故所有直線都有斜率.
(4)因為平行于y軸的直線斜率不存在,所以平行于y軸的直線的傾斜角不存在.
通過判斷四個問題的正誤,既加深了對定義的印象,又有了對傾斜角和斜率的深刻理解.但是有時候已知條件不知道傾斜角的度數,只有直線上兩個點的坐標,怎么判斷出直線的斜率呢?我運用Flash的演示,讓學生非常直觀地看出求解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公式.
(三)數學實踐
問題1:如果x1=x2,則直線PQ的斜率怎樣?
問題2:對于一條與x軸不垂直的定直線而言,直線的斜率是定值嗎?
問題3:求一條直線的斜率需要什么條件?
【設計意圖】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四)數學應用
1.典型例題:證明A(2,3),B(1,-3),C(3,9)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2.強化訓練:課后練習
(五)課堂競技
課堂競技場的設置體現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題目設置為一星題,二星題,有層次感.
(六)回顧反思
1.歸納小結:
為了讓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反思自己的探索過程,我讓學生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回顧反思(略).
2.課后作業(yè)(略).
三、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三個注重:(1)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樂趣;(2)注重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協作,共同提高;(3)注重知能統(tǒng)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