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輝狄洪旭
【區(qū)域經濟增長極】
“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中蒙俄經濟走廊的SWOT分析
李曦輝狄洪旭
近現代歷史上有過兩次全球化的嘗試,第一次是英國依靠其擁有的大量殖民地,在很大范圍內推動過以英聯邦國家為核心的全球化,后來隨著殖民地的獨立而不了了之;二戰(zhàn)以后,美國依托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海外霸權,強行輸出自身的價值觀,希望相關國家在價值觀認同的基礎上自覺地與其形成緊密的經濟聯系,最終實現全球化的目標,但也因不適合多數國家的國情而無果而終。而今中國推動的全球化,是希望延續(xù)古絲綢之路的傳統(tǒng),加強沿線國家間的經濟聯系,特別是希望率先與周邊國家形成穩(wěn)定的經濟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來有序推進全球化的進程,這其中,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最具重要性與可能性。
“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SWOT分析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向歐亞非洲國家發(fā)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希望上述地區(qū)的國家搭上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便車,共同繁榮發(fā)展。為了使“一帶一路”戰(zhàn)略落到實處,2015年7月21日,中央“一帶一路”推進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優(yōu)先建設好周邊經濟走廊的工作思路,希望優(yōu)先做到富鄰、安鄰、睦鄰。我國周邊主要經濟走廊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希望通過周邊經濟走廊的建設,帶動“一帶一路”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本文專門研究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性與可能性問題。
由于中國的迅速崛起,既有世界格局中一些均衡已經被打破,世界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格局重組期,中國如何在世界戰(zhàn)略格局重組中贏得先機、占據優(yōu)勢地位,是我們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要考量;此外,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如何帶動周邊國家共同發(fā)展,擴大中國經濟主導的區(qū)域市場規(guī)模與范圍,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最終,將中國經濟通過亞歐經濟的整合而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這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終極目標。在現實經濟活動中,許多新出現的問題已經不能在原有的國際經濟貿易框架下得以解決,需要另辟蹊徑,才能完成既定的發(fā)展目標。比如,由于中美、中歐貿易的不平衡,世界貿易問題的中心已經從南北矛盾演變?yōu)橹忻?、中歐矛盾,因為到2014年中美貿易順差已經達到了2370億美元,中歐貿易順差雖然從2008年1601.8億美元的峰值水平降到了2013年的1189億美元,但不平衡還是非常巨大的①。為此,美國極力做大名不見經傳的TPP,希望借此來重獲亞太地區(qū)的經濟主導權,掌握APEC的游戲規(guī)則制定權,并將中國作為最重要的對手,不希望我們在其主導的組織中受益。與此相對應,中國推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力圖在美國經濟實力大幅下降沒有能力主導全球事務,而其重心又東移亞太之時,通過亞歐國家都有深刻記憶的絲綢之路這個符號,大力聯系歐洲工業(yè)化國家,共同發(fā)展經濟。通過亞歐大陸上最大范圍的資源重組與優(yōu)化配置,將歐盟國家拉出經濟低速發(fā)展的泥潭,從而保證中國經濟在新常態(tài)下的中高速增長。然而,目前這一戰(zhàn)略還面臨一個不可逾越的瓶頸,就是中國周邊國家發(fā)展水平太低,尚存在許多凹陷地帶,影響亞歐經濟的一體化。為此,中國的全球化戰(zhàn)略優(yōu)先目標是發(fā)展周邊經濟走廊,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就進入了海洋時代。從技術方面來說,海洋貿易比陸路貿易更容易實現,運輸成本也低很多,照理中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優(yōu)先選項應該是海洋絲綢之路。眾所周知,西方工業(yè)化的興起之時,正是中國封建經濟衰落之日,特別是在1850年到1949年不到100年的時間里,中國占全球GDP的份額就從32.9%下降到了4.4%②,迅速從一個世界第一大國跌落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弱國。在這一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海洋權益盡數被西方工業(yè)強國占有,我們則龜縮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陸路國家,期間海岸線也大量喪失。目前,中國的遠洋船隊絕大多數都要繞行馬六甲海峽,不但路途遙遠,而且安全方面也時刻受到威脅,我們試圖與泰國、緬甸等國合作,打通陸海銜接的印度洋航線,都因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工業(yè)強國的阻撓而沒能成功。因此,我國將“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中心放在陸地,試圖同時建設6條周邊經濟走廊,隨便哪一條建設成功,都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完全成功。然而,6條走廊也都各自面臨具體的問題。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東盟國家多是小國,在美國TPP框架開放具體產品市場的誘惑下已經開始動搖,加之與中國存在產業(yè)同構化等問題,對走廊建設并不是十分積極。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主要參與國印度,由于恐懼中國崛起會侵占其戰(zhàn)略空間,損害其既得利益,對走廊建設歷來不夠積極。中巴經濟走廊是一條比較穩(wěn)定的通道,但巴基斯坦經濟發(fā)展水平太低,無法與中國經濟形成有效銜接;同時,該國教派、部族林立,經常發(fā)生爭端乃至戰(zhàn)爭,國內環(huán)境不利于走廊的建設與發(fā)展。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倒是一條歷史悠久的通道,它是古絲綢之路的中線,然而,由于美國的攪局,在顏色革命以后,吉爾吉斯斯坦與烏斯別克斯坦關系惡化,連接兩國的鐵路一直無法修通,加之向西要經過伊朗和敘利亞等穆斯林戰(zhàn)亂區(qū),此走廊前景也不很樂觀。新亞歐大路橋經濟走廊則是一條運行比較正常的通道,然而由于俄烏沖突的突起,這條要經過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大陸橋也面臨著潛在的風險。加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已經建立的歐亞經濟聯盟,中國如何與之銜接,也還存在問題。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條古老的商道,是古代草原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這條走廊南連我國華北、東北和渤海灣,過境蒙古國,北達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遠東地區(qū),除中國之外,蒙俄兩國涉及的區(qū)域都是待發(fā)達地區(qū),地域遼闊,迫切需要進行開發(fā)建設,即使沒能銜接歐洲大陸,走廊輻射區(qū)域也可以形成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區(qū)域內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并且三國沒有歷史遺留問題,地緣政治訴求也是基本錯位的,目前來看,這一經濟走廊的建設環(huán)境是相對成熟的、前景是可以預期的,中國應該精心設計、重點建設。
SWOT分析法是20世紀80年代由韋里克教授提出,利用客觀的方法對研究對象的內部優(yōu)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以及外部環(huán)境的機遇(Opportunity)、挑戰(zhàn)(Threat)等4個維度,通過調查來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SWOT分析,具體見圖1。
對圖1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中蒙俄經濟走廊優(yōu)勢明顯,特別是三國間經濟結構互補、發(fā)展戰(zhàn)略互融,為三方合作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前提;同時,由于20世中期短暫的合作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三國間基礎設施有了一定的基礎,是未來發(fā)展重要的起點;還有就是三國間具有成功的商業(yè)交往史,向前可以追溯數百年乃至上千年,這是走廊建設的重要民間基礎。走廊建設的劣勢也是很大的,區(qū)域內地廣人稀、經濟發(fā)展水平落差大、基礎設施標準不統(tǒng)一,都會影響建設的效益,但這不是實質性的障礙,只要三方真正推動經濟一體化,上述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美國秉承冷戰(zhàn)思維全力推動的TPP,恰恰給走廊的建設帶來了機遇,TPP將中蒙俄三國同時排斥在外,為了尋求出路,三國只有精誠合作、“抱團取暖”,才會在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同時,全球化、世界經濟政治格局重組、信息化等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政治、經濟領域的變化,都為走廊的建設帶來了機遇。當然,走廊建設也面臨重大的挑戰(zhàn),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秉承冷戰(zhàn)思維建立的TPP,對中蒙俄三國形成了巨大的歧視,如何突破,這是一種考驗;中蒙俄三國如何應對走廊外相同領域鄰國形成的競爭,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可通過創(chuàng)造新的政治思維,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用經濟互補帶動政治互信,最終共同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之中。
總的來看,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優(yōu)勢大于劣勢、機遇大于挑戰(zhàn),三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與其他5條走廊相比,是當前進行SWOT分析最為有利的一條走廊,走廊建設利大于弊,值得認真分析研究。
圖1 中蒙俄經濟走廊SWOT分析
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地緣政治格局的重組、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過去無足輕重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地位凸現,在我國目前的戰(zhàn)略格局下具有重要的作用。
1.信息化時代賦予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使命
在工業(yè)化社會,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的分子結構,使人類享受到了諸多以前無法想象的科技成果,人類開發(fā)了一系列地球上“沉睡”多年的資源,從而實現了史無前例的人類福利最大化,同時也帶來了包括環(huán)境在內的一攬子問題。而今邁入了信息化社會,聰明的人類已經不再大規(guī)模發(fā)明新的分子結構,而是利用信息化這個全新的手段,再造傳統(tǒng)的價值鏈、產業(yè)鏈,提高資源的使用頻率與效率,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對于福利的需求。這體現在現實經濟社會生活中,就是人們?yōu)榱松嫷目鐓^(qū)域流動大為減少,許多事情都是借助互聯網來實現的,與之相聯系,實體的物流等產業(yè)迅速發(fā)展,跨境經濟異軍突起。
傳統(tǒng)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就有不菲的業(yè)績,比如中蒙鐵路,就是連接中蒙俄的運輸通道,更是蒙古國通江達海的生命線。而今,蒙古國95%的出口產品出口到中國,33%的進口產品由中國輸入,這些絕大多數都要依靠中蒙俄經濟走廊輸入輸出。蒙古國另外2/3的進口來源于歐洲、中亞一些國家,其運輸通道也主要是經由中蒙俄經濟走廊,可以說,這條走廊是蒙古國名副其實的生命線。對于俄羅斯而言,由于休克療法的副作用,加之基于政治考量的西方制裁,其經濟在蘇聯解體后一直低水平徘徊。為了走出低谷,該國近年來加大開發(fā)遠東西伯利亞的力度,希望搭上中國改革開放的快車。然而,與中國的實體經濟交流,也大多要借助中蒙俄經濟走廊來實現。對中國而言,無論內外的客觀環(huán)境都要求我們加速實現經濟的全球化,在主要競爭對手設置重重障礙降低發(fā)展預期的背景下,通過中蒙俄經濟走廊塑造一個信息化時代跨國區(qū)域合作成功的樣板,對于國際上認可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基于應對TPP重點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必要性
TPP本是在APEC框架下,由新加坡、新西蘭、文萊和智利等4個產業(yè)結構單一的亞太小國發(fā)起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自由貿易區(qū),旨在使貿易自由化負擔相對較輕的APEC成員國先行一步的國際貿易組織。美國之所以看重這個組織,是認為經過一些改造以后,讓它成為一個亞太地區(qū)普遍性的貿易組織,很容易就可以成為遏制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一張王牌。在2009年美國正式加入談判后,TPP協議就迅速增加到20章,新增的內容主要是服務貿易、原產地規(guī)則、知識產權、行政與制度條款、環(huán)境合作等,處處是針對中國進行的設計,力圖拋開WTO框架,建立一個對中國不利的全新的國際貿易體系。由于地緣政治、宗教文化等原因,俄羅斯也是被排斥在TPP大門之外的;蒙古國是一個內陸國家,其對外貿易必經中俄兩國方能出口,因此,它在目前的格局下加入TPP意義不大。這就客觀上把中蒙俄三國逼到了同一條戰(zhàn)船上,三國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消除TPP形成的不利影響。同時,由于美國國力大不如前,其全球戰(zhàn)略的中心東移到亞太地區(qū),勢必在傳統(tǒng)貿易伙伴的歐洲地區(qū)形成真空,歐洲國家急于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也必然選擇與中國合作。這一點上,美國傳統(tǒng)盟友英國積極參加亞投行并派員出任副行長就是最好的佐證,這也印證了一句外交名言:“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敝忻啥斫洕呃惹『每梢岳妹绹鴮WPP的大好時機,通過走廊的建設,溝通亞歐國家,構建新的地緣政治格局,推進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
3.基于對其他周邊經濟走廊國家示范作用而重點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
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經貿關系大多比較良好,加之歷史的睦鄰傳統(tǒng),相鄰國家間民間交往頻繁,這都是建設周邊經濟走廊的良好基礎。然而,作為世界頭號大國的美國不愿看到中國迅速崛起,日本等在現有國際經貿格局下能夠獲得既得利益的國家也不希望由于中國的發(fā)展而重組世界經濟貿易的版圖,也不希望中國一枝獨秀。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就是美國、日本等既得利益國家共同遏制中國的崛起,其現實手段就是攪局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特別是不希望周邊經濟走廊的貫通與發(fā)展。比如,中國要與越南、緬甸、泰國等東盟國家合作,打通通向印度洋的走廊,美國就在TPP框架下大肆許愿,開放本國的特殊產品市場,讓這些國家首鼠兩端。中國要與孟、印、緬合作建設第三亞歐大陸橋,美國就大肆散布中國“威脅”論,讓印度疑慮重重,不敢有大的舉措。中國要與巴基斯坦合作建設中巴鐵路、合作開發(fā)瓜達爾港,美國就在巴基斯坦制造種族矛盾,使合作難以正常進行。中國要與中亞國家一道重振古絲綢之路中線,它就率先進行顏色革命,搞壞吉烏關系,并在伊朗、敘利亞制造戰(zhàn)亂,使絲綢之路無法暢通。中國要與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一道重建古絲綢之路北線,美國就慫恿烏克蘭與俄羅斯鬧領土紛爭,使這條安全走廊也變成了一條不安全的通道。目前,美國、日本等國無法插手的周邊經濟走廊就是中蒙俄經濟走廊,雖然此走廊一路西行也要遇到烏克蘭問題,但在中蒙俄境內就存在巨大的市場,三國在該區(qū)域內經濟又存在互補性,三方的通力合作,就會在較大程度上推進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
特別重要的是,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每況愈下,其只有攪局的能力,已經不可能給跟著它走的發(fā)展中國家?guī)硖嗟暮锰?。如果中國大力建設好中蒙俄經濟走廊,不但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俄羅斯經濟也將走出20多年的停滯局面,而且蒙古國經濟在南北強鄰的拉動下會有較大發(fā)展,那么對其他周邊經濟走廊相關國家就是一種示范,其他經濟走廊的建設問題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
4.基于既有地緣政治格局重點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可行性
從理論上來講,美國能夠策反周邊的小國,就也能策反俄羅斯和蒙古,讓中國所有的建設周邊經濟走廊計劃落空。然而,地緣政治的現實并非如此,中國與蒙俄合作建設經濟走廊的建議是有充分現實依據的。在蘇聯解體的初期,俄羅斯是想靠向美國,成為西方的一員,然而這種想法并沒有能夠成為現實。這是因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實是一種衍生于宗教信仰的文化,在以基督教劃線的特殊利益集團中,是不能夠允許一個東正教大國俄羅斯存在的。這方面最好的例證就是歐盟內部的希臘危機,就是因為希臘是歐盟內部唯一一個東正教國家,歐盟本來就將其看作異類,它的發(fā)展也因宗教文化的不同而與他國道路相左,出現問題歐盟眾國不愿出手相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說,俄羅斯即使投西方陣營,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也不敢接受;另外,俄羅斯受西方陣營傷害的傷疤猶在,相信大多數俄羅斯人也不會允許這種局面的出現。蒙古國倒是積極尋求一種地緣政治的均衡,比如在軍事合作方面,就分別與中俄美日進行交流。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它與美日進行重要經貿合作的可能性較小。有關于此,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做過詳細描述:“一國境內,縱有大河流貫其間,但若毫無支流,其下游又須流經其他國家始注于海,這國也就仍然不能有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因為上游國能否與海洋交通,隨時都要受下游國的支配?!雹劢裉斓沫h(huán)境已經有了深刻的變化,下游國家輕易不會對上游國家進行封鎖而出現雙輸的局面,雙方都會理智地選擇經濟一體化,來共同獲得規(guī)模與范圍效益。如此看來,基于地緣政治的現實,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大發(fā)展是具有可行性的。
中蒙俄經濟走廊在我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具有特殊地位,如果其率先建成,將會對其他亞歐國家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還會為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建立一條安全的通道。
1.以中蒙俄產能合作為契機開展務實合作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現了長足發(fā)展,快速實現了工業(yè)化,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yè)品制造基地。由于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人口紅利消失、環(huán)境壓力加大等原因,我國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工業(yè)產能過剩,迫切需要向外疏解。俄羅斯制造業(yè)長期低迷,主要依靠能源輸出來維系經濟運行,在國際能源市場劇烈波動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改造其制造業(yè)。加之與西歐、美國政治關系不斷惡化,影響了其制造業(yè)改造的進程,急需與中國進行產能合作。蒙古國處于中俄之間,是一個沒有出??诘膬汝憞?,工業(yè)發(fā)展受制于中俄兩國,還有其基于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制造優(yōu)勢,也愿意與中俄進行產能合作。中國恰好可以利用“一帶一路”、周邊經濟走廊建設的契機,開展三國間務實的產能合作,扎實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2.基于地緣政治依托優(yōu)先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
西方地緣政治學說和陸權論提出者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曾經認為:“誰統(tǒng)治了東歐,誰就控制了‘中心地帶’;誰統(tǒng)治了‘中心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統(tǒng)治了‘世界島’,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④為此,西方主流地緣政治理論認為:“誰控制了歐洲和亞洲的‘邊緣地帶’?這是個對英國至關重要的問題。”麥金德在20世紀初就曾危言聳聽地說過:“在本世紀結束以前,整個亞洲將會布滿鐵路。在俄羅斯帝國和蒙古國境內的空間如此遼闊,他們在人口、小麥、棉花、燃料和金屬方面的潛力如此巨大,一個多少有些分隔的廣闊的經濟世界將在那里發(fā)展起來,遠洋通商將被拒之于門外,這是必然的……歐亞大陸上那一片廣大的、船舶不能到達、但在古代卻任憑騎馬牧民縱橫馳騁,而今天又即將布滿鐵路的地區(qū),不是世界政治的一個樞紐區(qū)域嗎?”可以說,在一個多世紀以前,西方地緣經濟學家就開始提防中蒙俄結盟,阻止歐亞大陸中心為一個或數個國家所控制,防止俄羅斯打通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這樣的地緣政治理論當時就被政界接受,至今仍然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如此的地緣政治氛圍下,中蒙俄自然就被西方排除在地緣政治盟友之外,“抱團取暖”也就是其中應有之義,優(yōu)先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更是順理成章。
3.以跨國產能再布局為契機先行建設中蒙俄跨境交通網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經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實施以來,中國的發(fā)展模式也開始由外向型轉向全球化,目光也從國內轉向了國外,更加注重貿易伙伴的發(fā)展,希望通過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實現國民經濟的效益最大化。為了擴大與貿易伙伴的經貿往來,中國在邊境線的內外大力進行著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路網建設更是首當其沖,目前,立體的跨境交通運輸網絡初步形成。在中蒙俄經濟走廊中間地帶,蒙古國境內的公路交通不發(fā)達,2000年開始提出“千年公路”計劃,2012年提出建設“草原絲綢之路”,希望實現與中俄高速公路的對接。相對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蒙古國的鐵路運輸網絡還是比較發(fā)達的。在南北貫通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內,中線有業(yè)已開通60年的北京到烏蘭巴托、再連接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的中蒙國際鐵路;東線有錦赤鐵路延伸線已通至中蒙貿易口岸珠恩嘎達布其,境外只要320公里就可修到蒙古國的工業(yè)重鎮(zhèn)喬巴山市,可連接上與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貫通的蒙俄鐵路;西線有連接京新鐵路、貫通到我國策克口岸的支線鐵路,而且,目前已完成中蒙邊境口岸鐵路過境的談判工作,該條鐵路進入蒙古國境內再向東鋪軌數百公里,就可以連接上北京到烏蘭巴托的國際鐵路,轉向北還可以溝通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這樣,中蒙俄經濟走廊就可以做到交通先行,為走廊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4.抓住信息化的機遇建立緊密的中蒙俄跨國經濟聯盟
按照信息的功能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在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多個產業(yè)鏈實現了優(yōu)化重組,為走廊的有效貫通奠定了堅實的產業(yè)基礎。比如,因為信息化遠程調控的實現,大唐、神華、華潤、京能、中電投、國電、蒙能等多家能源企業(yè)在走廊重要節(jié)點的錫林郭勒盟建立了火電廠,用以向國內和境外輸電,為大型制造企業(yè)提供能源供給。這不但拉長了產業(yè)鏈不同節(jié)點間的空間距離,還在空間上重組了產業(yè)鏈,使中蒙俄經濟走廊不斷發(fā)展成了能源產業(yè)的重要基地,成為走廊重要的基礎產業(yè)。比如,近幾年在二連浩特新建了一系列的選礦廠、木材加工廠等原材料初加工企業(yè),其實這也是信息化技術進步的成果。以前,原材料初加工環(huán)節(jié),要么在原材料的產地,要么貼近制成品生產區(qū)域,一般不會放在兩者的中間地帶,這是因為產業(yè)鏈之間的準確控制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而今,信息技術已經能夠為產業(yè)鏈的距離拉伸提供技術支撐,在成本領先的推動下,許多產業(yè)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就配置在了成本最低的地點,像二連浩特出現的諸多原材料初加工企業(yè),就是在信息技術推動下企業(yè)追求成本領先的結果。近來,在中蒙俄經濟走廊東線口岸珠恩嘎達布其有多家畜產品、草產品企業(yè)申請注冊,一時間珠恩嘎達布其鎮(zhèn)大有成為中蒙邊境地區(qū)畜牧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意思,這種在沒有任何工業(yè)基礎的地區(qū)出現如此的端倪,實在是讓人費解。其實,這種現象不難理解,一是錦赤鐵路的延伸線赤大白鐵路一修通至珠恩嘎達布其,使得交通運輸大為便捷,運輸成本大幅降低;二是信息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產出于蒙古國境內的牛羊馬匹,完全可以運到中國境內宰殺,供應中國和世界市場,從而大大降低運輸成本;產自于蒙古國的飼草飼料,也可以運輸到交通、工業(yè)條件相對較好的中國一側進行深加工,就地供應中國市場。這樣在過去不可能的生產分工行為,而今借助信息化技術支持,已經變成現實。此外,錫林浩特保稅物流園區(qū)的建立、二連浩特國際電子商務基地的形成等一系列物流節(jié)點的形成,都是適應信息化發(fā)展要求應運而生的,這些都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使中蒙俄之間形成緊密的產業(yè)鏈成為可能。
注釋
①數據來源于《中國商務年鑒》(2014)。②安格斯·麥迪森:《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③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譯本),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33頁。④麥金德:《陸權論》(中譯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4年,第107—108頁。
(責任編輯:文銳)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orridor of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Li Xihui Di Hongxu
There have been two attempts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modern history.The first time was that the British with a lot of colonies promoted the globalization in a wide range which regarded the Commonwealth nations as the core,and it came to nothing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olonies.After World War II,the United States relies on abundant economic strength and overseas hegemony forced out their own values,hoping that the relevant countries with same value indentification formed a close economic ties,and achieved the goal of globalization.But it was also failed because of the situation was not suitable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countries.However the globalization promoted by China is hoping to continue the tradition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strengthen economic ties between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especially to form a stable economic community and the destiny community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 the first time,and then advance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n an orderly manner.In the proces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corridor of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 has the greatest importance and possibilit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Economic Corridor of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SWOT Analysis
F061.5
A
2095—5766(2016)06—0127—06
2016—09—20
李曦輝,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處處長(北京100081)。狄洪旭,男,中國人民大學清史博士,中央民族大學講師(北京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