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
東方奇跡吳哥窟
一葉
寬闊的護城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高高的祭壇,曲折的回廊,精美絕倫的浮雕上的仙女隨著光影的轉移快樂地變幻著肢體,斑駁滄桑的墻壁上是彌漫著濃郁宗教氣息的神話故事……踏進吳哥窟,我深深地迷醉了,為它的壯觀與氣派,為它的精致與細膩,為它的深邃與滄桑,為它的久遠與神秘,為它的輝煌與燦爛,為它用語言形容不出來的一切一切……
位于柬埔寨的吳哥窟是一個歷史奇跡。公元802年,吳哥王朝統(tǒng)治進入鼎盛時期,吳哥窟建于公元十二世紀,從蘇利耶跋摩二世時開始建造。它集宮殿、廟宇、陵墓于一體,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筑群和最著名的廟宇。然而,這個湮沒在熱帶叢林多年、宏偉壯麗的建筑群,直到1861年才被世人所知。
在中國的元代,官員周達觀作為元成祖的使節(jié)在真臘即今天的柬埔寨駐留一年。當時的吳哥窟被稱為“桑香佛舍”。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是現(xiàn)存與真臘同時代者對該國的唯一記錄。之后,由于關山阻隔,加上吳哥王都的神秘消失,沒有人再知曉這座偉大的建筑了。
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為尋找熱帶動物標本,進入柬埔寨的原始森林。依據(jù)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他按圖索驥,終于在植被茂密、野獸出沒的熱帶叢林深處,發(fā)現(xiàn)了這一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跡。他說“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引得世人對吳哥刮目相看。1992年,聯(lián)合國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吳哥窟已經(jīng)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志,是柬埔寨人民的驕傲。
從西門進入?yún)歉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外矗立著的7頭蛇造型石像,歷經(jīng)千年,斑駁的色彩難掩造型藝術的精美。經(jīng)過護城河上長長的石板橋步入?yún)歉缈?,看到高高聳立?座高塔,那一刻,我像當年的亨利·穆奧一樣,目瞪口呆,熱血沸騰,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該說什么。陶醉于這樣一種震撼和神奇之中,你只能迷失自我。
好久好久,回過神來,我走向吳哥窟的深處。漫步在曲曲折折的長廊上,陽光透過石柱柵欄灑入廊內,明暗有致,長廊曲徑通幽,融合了人文與自然交錯的美。
在回廊的內壁及廊柱、石墻、基石、欄桿之上,處處可見栩栩如生的浮雕。這些浮雕極為精致且富有真實感,內容主要是有關印度教大神毗濕奴的傳說,取材于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話《乳?!罚灿袘?zhàn)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農業(yè)活動等世俗情景,裝飾圖案則以動植物為主。
圍繞主殿第1層臺基的回廊被稱為“浮雕回廊”,長800米,高2米多,壁面滿布浮雕。東壁的攪拌乳海圖、北壁的毗濕奴與天魔交戰(zhàn)圖、西壁的猴神助羅摩作戰(zhàn)圖等,均為神話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蘇利耶跋摩二世騎象出征圖則為世俗題材。這些浮雕技法嫻熟,場面復雜,人物形象逼真、姿態(tài)生動,采用重疊層次顯示空間的深遠,堪稱世界藝術史上的杰作。這里是漫畫家、史學家、雕塑家、神學家們流連忘返的地方。
浮雕上眾多的仙女是吳哥窟最扣人心弦的部分。這些仙女頭戴華麗的金冠,赤裸上身,光足,足腕上帶著腳鐲,每一尊的面貌、神態(tài)和衣著各有不同,有的手拈鮮花,有的臉上閃現(xiàn)出一絲神秘的微笑。這一群手舞足蹈的美麗仙女叫作阿帕莎拉,又被喻為東方的蒙娜麗莎,相傳是由浪花變成的。她們翩翩的舞姿使整個吳哥窟鮮活起來,熠熠生輝。
漫步在吳哥古跡群,震撼、感動和幸福充溢著我的心胸。
離開的時候,陽光下的吳哥窟披著一層燦燦的金黃色。我深深地感嘆,藝術無國界,文明恒久遠。作為東南亞主要的考古學遺址之一,吳哥窟將永遠閃耀著瑰麗奪目的光芒,古高棉人留給全人類的這筆精神財富,從誕生那刻起,或許,就不再屬于哪個特定時代,而屬于無限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