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藝芳 付雅璐
他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市一個音樂世家。幼年時期接受父親吳國瑄的音樂啟蒙教育。少年時期隨舅父楊玉成、李英武先生學習揚琴演奏。1970年起拜和田新玉文工團維吾爾族老師伊干拜爾地·買買提學習新疆揚琴,1972年考入新疆兵團第三師文工團。1974年調入新疆兵團雜技團至今。1978年赴上海音樂學院深造,師從洪圣茂、郭敏清先生學習“江南絲竹揚琴”。1985年畢業(yè)于西安音樂學院,師從王沂甫、劉達章先生學習“東北揚琴”,是王沂甫、劉達章先生的得意門生。上世紀80年代起在專業(yè)學習上還曾接受過中國揚琴前輩:鄭寶恒、項祖華、桂習禮、錢方平、魏鐵柱、潘廣德、李小剛、田克劍、李澤昆等先生的專業(yè)指導。他集多家演奏風格于一身,其特有的新疆民族音樂節(jié)奏與旋律,韻味濃郁,音色飽滿甘醇,運竹生動細膩,表演灑脫豪放,熱情粗獷。他還隨中國名家潛心學習木琴、打擊樂器、作曲技法及藝術理論等,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他數(shù)十年生活在《美麗的天山》腳下,以《天鵝》《天山雪蓮花》的潔白、《牧歌聲聲甜》的歌喉唱出了內心的《天山情》;他有著對《鷹笛戀》的情懷;心存著對新疆這片沃土的《恩情》;夢想著《祖國是花園》的美好生活;他是《春的使者》;他彈起了《我的熱瓦甫》;以《舞風》《草原鐵騎》般的威武奏響了新疆揚琴《瀚海綠魂》的時代強音!
他,就是吳軍。一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一個為新疆揚琴發(fā)展做出卓越成就的、把榮辱得失看得很淡、在困境中堅強樂觀面對生活,經歷了四十多年風風雨雨最終成為新疆揚琴界領軍人物的藝術家。
吳軍說,如果不是因為那個特殊的年代,如果不是因為看了舅舅的那場演出,那么他很有可能會成為一位二胡或小提琴演奏家,而不是揚琴藝術家。
那是1967年的一個夏天,路邊的閑花野草茂盛地生長著,將碧波蕩漾的昆侖湖和橫亙在它旁邊的玉龍喀什大橋裝點得分外美麗。此時,寄養(yǎng)在舅舅家的吳軍望著眼前的這一切卻不禁思念起了遠在和田市的那個家,思念起遠方的父母。這時舅舅楊玉成走過來,說要帶上他一起去演出。
那時,舅舅是二十二團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成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據(jù)革命宣傳的需要為人民群眾進行揚琴表演,或獨奏,或伴奏。
那天,舅舅在臺上表演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曲接著一曲。吳軍在臺下看,邊看邊咧著嘴笑,他覺得舅舅的表演很有感染力,舉手投足間讓人不由得陶醉??粗粗瑓擒姲l(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舅舅無論是單獨演奏,還是與他人合演,他手中的樂器——揚琴始終擺在舞臺的中央位置。這是為什么呢?
舅舅告訴吳軍,在任何時候,揚琴都是一個樂隊的核心,起著主場、指揮、壓軸與鎮(zhèn)臺作用。
“那時,我根本不明白核心是什么意思,就是覺得揚琴一直放在舞臺的中央,肯定很重要?!庇谑牵瑓擒娮髁怂@一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他對舅舅說,“那我就跟你學這個吧?!蹦悄辏瑓擒娭挥?歲。
人的命運往往不是完全由自己決定的。
20世紀60年代,那場席卷全國的“文化大革命”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讓很多人失去了以往寧靜、幸福的家園。吳軍就是這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他的父親吳國瑄因為出身不好被打成“黑筆桿子”“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關押了起來,母親也被下放到連隊,一個和睦溫暖的家頃刻破碎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切,吳軍無所適從,只能用迷惘、恐慌的眼神打量著眼前這個世界。恰逢那時,他所在的和田市紅衛(wèi)兵小學全面停課,稍微大一點的學生都去搞串聯(lián),像他那樣小些的學生都回家了。吳軍無處可去,在母親的托付下,舅舅楊玉成把他領回了自己家。
“本來,我父親是希望我學二胡的。他的二胡拉得很好,在上世紀60年代的兵團工一師一團幾乎無人不曉,可我卻陰差陽錯地學上了揚琴?!?/p>
上世紀60年代是一個物質和精神都相對匱乏的年代。那時,不要說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如果能有一件像模像樣的樂器擺在那兒,是非常奢侈的,也是非常讓人羨慕的。吳軍多么想擁有一架屬于自己的揚琴??!可是家里沒有錢買,舅舅只能廢物利用,耗時半個多月,用三合板作琴面、蛻皮的電線作琴弦、廢燈泡的底座作琴碼、竹筷改制成琴竹,為他制作了一架土揚琴。盡管這架揚琴很簡陋,盡管它的音色不那么純正,不那么悅耳動聽,但吳軍已經很滿足了。他激動得小臉紅紅的,圍著揚琴不停地轉圈圈,然后,輕輕地拿起琴竹,小心翼翼地敲響了琴弦,也敲響了他藝術生涯的第一個音符。
吳軍先生編著、主編出版的器樂專輯與聲樂專輯
“我跟舅舅學琴一直是很自覺、很愉快的狀態(tài),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很多是父母逼著學的。我那會兒沒有人逼,高興了就彈兩曲,不想彈了就出去玩。”
在這種愉快、自覺的學習狀態(tài)中,吳軍進步很快,從一個對揚琴一無所知的孩子迅速成長為能彈奏很多革命歌曲、樣板戲片斷的小琴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學生迅速成長為和田地區(qū)非常受歡迎的,常為外賓和中央領導人演出的小明星了。當時的軍代表看到了吳軍的音樂天賦,指定其所在的和田紅衛(wèi)兵小學校長為吳軍購買了一架新?lián)P琴,并請和田新玉文工團維吾爾族老師伊干拜爾地·買買提收他為徒。就這樣,吳軍從少年時期已經開始接受良好的民族音樂教育和培養(yǎng)。
因為揚琴,吳軍的生命而充實;因為揚琴,吳軍的人生而改變。
少年時期的吳軍,心愿很簡單:能經常參加演出,不時地有鮮花簇擁在胸前,有臺下觀眾熱烈的掌聲和笑臉陪伴就已經很滿足了。那時,他還只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對于遙遠的未來,他還沒有去想象,也想象不出??墒?,人生的轉變卻在一瞬間發(fā)生了。
1972年年初,為了繁榮新疆兵團的文化事業(yè),兵團所屬的各師局文藝單位相繼恢復正常工作,隨之而來的是蕭條、沉寂了很久的各文藝單位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吸納人才。一時間,在兵團文藝界,上上下下呈現(xiàn)出了一派歡欣鼓舞的景象。當時,正在讀初二的吳軍還不知道這些變化,直到農三師文工團的老師們出現(xiàn)在他面前。
那天,吳軍正在家中練琴,吳軍父親的單位領導帶著幾個人找到他,讓他彈一曲看看。吳軍彈完后,老師們很滿意。就這樣,吳軍進入了兵團農三師文工團。
如果說吳軍九歲時看了舅舅的那場演出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的話,那么到農三師文工團工作則是他人生的又一個更重要的轉折。
“以前,我的表演幾乎都是獨奏,彈的多是一些革命歌曲、樣板戲的曲調。到農三師文工團后,我的接觸面比原先寬泛了很多,不僅有獨奏,還有很多伴奏,這就對我在藝術表現(xiàn)和合作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接觸到了正規(guī)的樂譜和音樂理論,而在此之前,我對這些一無所知?!?/p>
那時,對于新知識的渴望,吳軍表現(xiàn)出了空前的熱情,他就像一棵久旱、干渴的小樹苗,拼命地吮吸著知識的雨露。除了吃飯、睡覺,他把時間都用在了練琴、研習樂譜上。他希望能在揚琴美妙、清脆的樂聲中找到美好的未來,希望能在農三師這塊肥沃的土地上收獲更豐碩的果實。
可是父親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1973年初秋的一天,吳軍和往常一樣在寢室里專注地練琴,忽然外面有人喊他。他跑出去一看,父親站在院子里,衣服上、頭發(fā)上落了不少的塵土。父親向他招了招手,讓他趕快收拾行李,帶他回烏魯木齊。吳軍有些納悶,在這干得好好的,為什么要離開?到烏魯木齊又干什么?他想知道,可父親不容他想,只一味地催促他快點。結果,前后不到兩個小時,吳軍就眼含熱淚、戀戀不舍地隨著父親離開了當時所在的農三師文工團,離開了他喜愛的文工團學員們。
后來,吳軍才知道,父親調到了兵團工一師一團學校當音樂老師,考慮到兒子未來的發(fā)展空間,父親把他也帶了過來。事實證明,父親的選擇是正確的。
沒過多久,兵團政治部文工團為壯大文藝隊伍開始全面招考人才,吳軍憑借一首揚琴曲《快樂的女戰(zhàn)士》一炮成功,成為了兵團文工團雜技隊的演奏員。
如果把吳軍比作一只帆船,那么此時的他正揚帆行駛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上,向著已知的彼岸快樂地航行。如果把吳軍比作一只小鳥,那么此時的他正振翅高飛在蔚藍的天穹,向著美好的明天不斷地探索。
吳軍喜歡這樣的航行和探索。在這種航行和探索中,他找到了希望,也找到了快樂??墒歉赣H的突然離去,讓這種快樂變得很短暫、也很殘酷。
1975年4月3日,是吳軍又一個發(fā)工資的日子。依照慣例,每當發(fā)了工資,他總會買些東西,回家看望父母(平時,他住在單位)。那天,他和往常一樣,并拿著當年兵團文工團給他嘉獎并蓋有公章的筆記本,興沖沖地打開家門,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父親僵直的身體懸在半空中。有那么一瞬,吳軍失去了思維能力,大腦一片空白,當他恢復思維的時候,他撲上去抱住父親吊在空中的雙腿泣不成聲。他想不明白,一向堅強、勇敢的父親,背著“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罪名被關押了四五年都扛過來了,為什么現(xiàn)在一個“政治教唆犯”的罪名就把他打垮了?他想不明白,一向自信的父親,當初為了能帶他來烏魯木齊,把他的調動關系都“扔”在農三師文工團不要了,為什么對自己的未來這么沒有信心?
仿佛一夜之間,吳軍長大了,他開始沉默,開始思索,開始堅強。他默默地承受著所有的痛,承擔了這一切,將所有的苦痛化為學習的動力。
苦難折磨人,苦難也讓人迅速成長。
1982年由自治區(qū)文化廳、自治區(qū)廣播電視廳,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新疆分會聯(lián)合主辦的新疆首屆民族器樂獨奏觀摩比賽是新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七個民族60名器樂演奏家用22種民族樂器演奏了170余首音樂作品,比賽歷時一周,本次大賽只評出20名優(yōu)秀演奏獎和20首器樂作品獎,競爭非常激烈。由兵團雜技團選送的揚琴獨奏曲《美麗的天山》(吳軍、許鴻謙編配、吳軍演奏)榮獲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這也是吳軍十年藝術道路上的第一次獲獎。
在兵團文工團最初的幾年,吳軍年年都要下團場為職工演出。這期間,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和贊賞,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但他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欠缺,還需要不斷學習完善??删唧w是哪些方面,他又說不清了。
吳軍在尋找“突圍”的機會。
1978年,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遍全國:國家恢復了高考。一時間,人們奔走相告,躍躍欲試。初春,上海音樂學院開始招生,吳軍很想去,可是兵團政治部文工團的領導怕他考上了再不回來,堅決不同意。后在吳軍三番五次地申請下,領導才勉強同意了??荚嚹翘?,在眾多揚琴應試者中,吳軍脫穎而出,順利通過初試,進入復試前六名??墒窃诮酉聛淼恼螌彶榄h(huán)節(jié)中,因為父親的原因,吳軍被“刷”了下來。那可是他夢寐以求的大學夢?。擒姙榇送纯噙^,也一度消沉過,可是經過了這么多,他已經能很坦然地面對人生中的挫折了。
就在吳軍非常沮喪的時候,上海音樂學院揚琴主考郭敏清、洪圣茂老師給兵團文工團的領導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吳軍很有前途,雖然沒有被錄取,建議進修一年。這一次,兵團政治部文工團的領導倒是很爽快地答應了。
“在上海音樂學院與郭敏清、洪圣茂老師進修的一年中,我有一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對揚琴的認識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打個比方吧,一個揚琴學習者,從開始到畢業(yè),應有什么樣的習琴過程,什么樣的規(guī)范程序,到哪一步該做什么我非常清楚。不像以前,只是一味地彈琴,提到這些一無所知。在一年的學習中,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了廣東音樂揚琴和江南絲竹揚琴的地方流派,給自己的專業(y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p>
如果說在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習,對吳軍的音樂生涯是一個突破,那么進入西安音樂學院的學習,則使他的揚琴表演更趨完善,更趨完美。
“在西安音樂學院的兩年,是我的音樂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一個音樂家所需要的音樂素養(yǎng)方面的知識大大地加強了。”
1983年,吳軍順利考取西安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的揚琴教育家王沂甫教授、劉達章教授及劉安良老師等。剛進入學院,陳法明老師就給他說,“你就只當提了個菜籃子進市場,能裝下什么你就盡量裝,提回家后再去慢慢地加工與消化?!蹦菚r,25歲的吳軍對這話還不能完全理解,但他牢牢記住了陳老師的話,只要他的菜籃子能裝下,他就一股腦兒地往里放。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建議,朋友的看法,他都一一記錄下來……他記了大量的專業(yè)筆記,積累了一本又一本的各種音樂書籍,放在他的床頭堆得高高的。
吳軍是一個藝術天賦極高的人。但他知道,一個人要想成功,光有天賦是不夠的,還需要勤奮和努力。在西安音樂學院的兩年中,其他同學在床上睡得香香甜甜的時候,他卻在埋頭整理筆記;其他人在籃球場上玩得正開心的時候,他卻在專注地練琴,他的身影總是來去匆匆。就像一位同學丁小燕在畢業(yè)冊中留言所說:“吳老師:您聰明、機智、能干、好學將給我留下深刻記憶,永遠忘不了您為了事業(yè)而奮斗的來去匆匆的身影。”兩年的學習中寒暑假他從沒回過家,一到放假,他就趕緊背上行囊,到全國的各大音樂學院拜師學藝。在學藝的艱苦道路上,什么困苦都不能阻擋住他求學的腳步,反而更堅定了他的信心。他奉行的道理是“人家躺著你坐著,人家坐著你站著,人家站著你跑著”只當自己笨鳥先飛了……
吳軍不僅勤奮,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為此還鬧出了笑話。
1984年冬,吳軍聽說天津音樂學院的鄭寶恒老先生發(fā)明了“滑抹音”技法,便想去求教??蛇@時了解鄭老師的人告訴他,鄭老師的夫人對他所收的學生要求非常嚴格,甚至有點苛刻,不是誰都能做鄭老師的學生的。吳軍有些遲疑,可他太想學“滑抹音”了。
當時,“滑抹音”是鄭寶恒老先生花費了好多年心血剛研究出來的一種揚琴演奏新技法,就是利用特制的工具,戴在手指上,然后在琴弦上來回滑抹,這樣可以使揚琴改變以往“直嗓子”的弊病,從而使琴聲聽起來更委婉動聽、柔和細膩,也更富有藝術色彩和感染力。
吳軍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去試試。
那天,他在背包里裝了一兜子點心敲開了鄭老師的家門,進門后,順手將背包放到儲藏室后就和鄭老師聊起了揚琴。鄭老師不僅藝術造詣高,對學生也非常好,鄭師母對他也很熱情,吳軍安心呆了下來。白天,他就在鄭老師的書房內練琴、翻閱資料,晚上就和鄭老師學習“滑抹音”、探討揚琴的發(fā)展未來。幾天的學習中,鄭老師還多次與吳軍談起并期望他在新疆發(fā)展“新疆揚琴”的地方風格。不知不覺,一個禮拜過去了,吳軍基本掌握了“滑抹音”的技巧要領,他辭別鄭老師,急忙向火車站趕,邊趕邊在心中溫習“滑抹音”的彈奏技巧。這時,鄭老師的兒子急急忙忙追上來,將他提去的背包交到他手上。本來,背包里是吳軍買給鄭老師的點心,可是他把這個事完完全全給忘了,剛去時沒想起來,離開時也忘的一干二凈根本就沒想起來,而且鄭老師的兒子把裝有點心的背包又送到他手上,他還是沒想起來。就這樣,他將點心又提回了北京。等他發(fā)現(xiàn)時點心都變質發(fā)霉了。
1985年,他從西安音樂學院畢業(yè)了。返回新疆后的幾年中,吳軍廣泛聯(lián)系揚琴界人士,積極促成新疆音樂家協(xié)會在1988年3月20日成立了“新疆揚琴學會”。而立之年的吳軍當選為第一屆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這是他1972年從少年時期進入文藝界打拼了16年之后,終于進入了學術機構,還第一次當上了學會領導。此后的20多年至今,吳軍在新疆揚琴藝術的演奏、創(chuàng)作、教學以及藝術理論的研究等方面走出了一條音樂藝術的金光大道。就像他被推選為全國“德藝雙馨”代表的材料中所說:“吳軍積極推動新疆揚琴事業(yè)的發(fā)展,在藝術上孜孜以求,契而不舍,以主工樂器揚琴為主,兼收并蓄,除開拓了新疆揚琴地方風格的先河之外,他還在理論作曲、民族器樂源考及樂改、歌曲創(chuàng)作、打擊樂研究、藝術理論研究等諸多領域做出了引人矚目的成績?!?/p>
全國音樂藝術院校揚琴專業(yè)教材出版吳軍先生新疆揚琴作品百余首
按我國約定俗成的傳統(tǒng)觀點,中國揚琴分為四大流派,即四川揚琴流派、廣東揚琴流派、江南絲竹揚琴流派、東北揚琴流派。而新疆揚琴相比較這些區(qū)域,存在著嚴重滯后的現(xiàn)象,在少數(shù)民族樂隊中,多扮演陪襯、哄場、助勢的角色,更不要說形成自己的流派了。那么新疆揚琴該如何發(fā)展,出路又在哪里?怎樣完成鄭老師的囑托,這是很多關心新疆揚琴發(fā)展的人要思考的問題。
吳軍也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尤其是拜訪了那些名師后,他們的殷殷教導,語重心長,在他的心底激起了千層浪。天津音樂學院鄭寶恒教授對吳軍叮囑說:“小吳,當務之急是如何使新疆揚琴盡快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躋身于中國四大揚琴流派之中?。 币灿腥藛査?,擔此新疆揚琴發(fā)展重任的決心既定,那么第一步該怎樣做?他的回答是:“創(chuàng)作”。第二步呢?他的回答仍是:“創(chuàng)作”。那么第三步呢?他還是回答:“創(chuàng)作”。因為只有創(chuàng)作才能使藝術富有生命力,只有不斷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藝術才不會死亡?!?/p>
要形成新疆揚琴的流派,談何容易?首先要有富有地域特色的作品??墒窃谛陆A粝聛淼膫鹘y(tǒng)揚琴曲目極少,能步入專業(yè)殿堂的更是鳳毛麟角。其次,要有大量的人才隊伍來關注、整理、研究新疆傳統(tǒng)揚琴,可是,后繼乏人現(xiàn)象在新疆揚琴界非常突出。而且,即便這些都具備了,還要經過上百年的時間來檢驗。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第一個跳出來去拓荒。如果大家都不肯拓荒,那么,荒原永遠是荒原,永遠不能成為肥田沃土。這個重擔只有吳軍勇敢地站出來去主動承擔。
拓荒是辛苦的。吳軍先從揚琴創(chuàng)作入手,他通過對新疆傳統(tǒng)揚琴歷史的研究,在眾多民族音樂專家學者的啟迪指導下,從維吾爾族傳統(tǒng)的十二木卡姆樂曲整理改編入手,那段時間,他頻繁到著名木卡姆學者萬桐書先生家中,向先生請教有關十二木卡姆樂曲整理改編的一些疑難問題。然后逐步延伸到新疆其他民族的代表性曲目,如哈薩克族的冬不拉彈唱、柯爾克孜族的庫木茲演奏、塔吉克族的鷹笛吹奏等等;內容上也逐漸豐富。廣袤的沙漠、壯觀的胡楊、遼闊的草原、巍峨的雪山,都是他用音樂來傾力歌頌的。
“1986年,是我創(chuàng)作熱情最高漲的時候,每天晚上,我都在不停地創(chuàng)作、試奏,不停地修改,根本沒時間睡覺,困了就在沙發(fā)上丟個盹,然后再創(chuàng)作。曲子創(chuàng)作出來了,那時的復印技術都還沒普及到大街小巷,還要一式九份的復寫、謄抄,寄給全國的九大音樂學院。樂譜是很不好抄的,一個音符、一個附點、一根減時線都不能出錯?!?/p>
但這個過程也給吳軍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找到了自身的藝術價值,也找到了新疆傳統(tǒng)揚琴未來的發(fā)展和希望。
是種子總會發(fā)芽的,只要給它足夠的陽光、空氣和水。
經過艱苦卓絕的埋頭創(chuàng)作,吳軍這顆“良種”不僅發(fā)了芽,還開出了繁盛的花,還適時的結出了豐碩的果。
1986年,吳軍改編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十首富有新疆特色的揚琴曲目?!岸?,漸漸地,有些音樂院校的教材也開始采用我的作品了。盡管那時,我的作品還比較淺顯,但濃郁的民族特色他們還是很認可的。”
從此,吳軍的創(chuàng)作便一發(fā)而不可收,他的作品像瀉了閘的洪水,洶涌而下、滔滔不休。純美的愛情、鄉(xiāng)村牧童甜美的歌聲、展翅飛過湖邊的天鵝,在他的筆下、手下不經意地流出,畫出了一道道絢麗的彩虹。他的作品被越來越多的音樂教材所采用。從1985年至今,他所編創(chuàng)的數(shù)百首新疆揚琴作品,先后被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其他眾多音樂藝術院校選用為專業(yè)教材。
同時,在新疆揚琴理論研究、專著著述方面,吳軍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從他1986年的首篇理論研究《揚琴技巧在新疆民族音樂中的運用》,到他2007年12月編著出版的《新疆音樂風揚琴曲選百首》,共發(fā)表各類藝術文章數(shù)十篇、出版專著多部,都得到了專家學者的認可。
木卡姆音樂學專家萬桐書先生審定吳軍的《維吾爾族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揚琴曲45首》(1994)曲目后,指出其曲目,既保留有木卡姆的音樂韻味,又創(chuàng)作出了適合揚琴演奏的賞心悅目的曲風,“為新疆音樂園地和中國揚琴音樂文獻寶庫又增添了一束絢麗的花朵?!?/p>
中國揚琴藝術大師、天津音樂學院教授鄭寶恒在吳軍編著的《新疆揚琴曲選》(1993)序言中高度評價吳軍著述,“是系統(tǒng)地了解和學習新疆揚琴的好教材?!薄霸诮榻B新疆揚琴藝術的特點方面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代表性?!?/p>
2005年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作曲家周煜國先生在全國揚琴年會上與吳軍交流時說到:“你們的新疆揚琴作品《舞風》非常優(yōu)秀,是近年揚琴創(chuàng)作中的佳作。我們要在本院教學中推廣,尤其在碩士研究生層面多加使用?!?009年沈陽音樂學院張學生教授在“序言”中評價道:“吳軍、于海英編著的沈陽音樂學院專業(yè)課題《揚琴雙音琴竹訓練曲集》使雙音琴竹的訓練系統(tǒng)化、科學化。該教材融匯了不同風格的民間音樂,使演奏者在趣味練習曲及樂曲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逐漸掌握雙音琴竹的使用?!眳擒娤壬且晃欢嗖哦嗨嚨囊魳芳?。他既是一位揚琴演奏家、教育家,又是一位作曲家。他編著了《新疆揚琴曲選》、《維吾爾古曲音樂十二木卡姆揚琴曲45首》及《新疆音樂風——揚琴曲選百首》等等。為揚琴音樂的多元化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1987年,中央音樂學院揚琴碩士研究生黃河撰文確認,新疆揚琴已建立,并認為“就僅以吳軍所編著的《新疆揚琴藝術及曲選》一書中收集到的,純粹傳統(tǒng)新疆揚琴曲就多達45首,這種數(shù)量是四川揚琴、江南絲竹揚琴、東北揚琴的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所無法相比的”。黃河認為:“挖掘、整理、研究傳統(tǒng)的新疆揚琴,對于豐富整個傳統(tǒng)揚琴藝術寶庫來說,意義非凡,價值不可估量。”在20年后的2007年中國揚琴學會會長、中央音樂學院黃河教授為吳軍新著《新疆音樂風——揚琴曲選百首》撰寫的“序”中說道:"吳軍是我多年的摯友知己,也是新疆音樂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他既是一位演奏家,又是一個社會音樂活動家,并長期擔負著新疆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的重任。我與吳軍最早相識在20多年前,一曲熱烈歡快而極具民族風格的塔吉克揚琴組曲《鷹笛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時隔不久,他又出版了《新疆揚琴曲選》《維吾爾古曲音樂十二木卡姆揚琴曲45首》。吳軍給我的感覺爽朗、開闊、真誠,真有點人如其樂的感覺?!彼囆g理論家、教授李強先生評述說:“在塞外、在新疆,在我結識的文藝界,尤其是音樂藝術界,揚琴藝術家吳軍是年紀最輕、職稱最高、成就最顯赫的一位了。吳軍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素養(yǎng)的演奏家,其作品格調高昂、豪邁、抒情、優(yōu)雅,器樂作品貢獻更多,理論方面也有一定建樹。另外,他還是一位不知疲倦的音樂活動家,創(chuàng)作之余做了大量的社會音樂活動。”吳軍先后擔任新疆兵團藝術專業(yè)職務高級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理事、新疆兵團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揚琴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全國第七屆、第八屆文代會代表,多次出任中國揚琴藝術節(jié)評委。最近又出版了專著《新疆音樂風——揚琴曲選百首》。
新疆揚琴終于像鄭寶恒教授所評價的一樣在“全國、全世界都獨樹一幟,獨辟蹊徑”。鄭寶恒教授還為吳軍題詞:“好一朵艷麗的新疆揚琴藝術之花?!毙陆畵P琴總算站立起來了!經過數(shù)十年鍥而不舍地努力鉆研和引領,吳軍終于盼來了這一天。
2013年7月的一天,中國音樂學院李玲玲教授撥通了吳軍的電話,她告知吳軍說:我的《揚琴演奏藝術精髓傳承教學體系研究》課題剛批下來了,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你吳軍,想到了去新疆,我們幾日內就赴新疆調研。吳軍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后,激動得幾天都沒有好好休息,忙碌著為李玲玲課題組安排在疆的日程,安排吃住行,忙著向兵團文聯(lián)領導匯報,向新疆揚琴界同仁發(fā)布即將召開新疆揚琴專題研討會的消息以及準備完整的會議資料等等。這可是他一生的心血和心愿啊,比他拿了多少大獎都開心呢。
2013年7月9日至15日中國音樂學院李玲玲教授課題組一行四人赴新疆兵團調研(成員:李玲玲、吳璜璜、熊欣、賀紹倫),歷時一周。他們調研的課題是《揚琴演奏藝術精髓傳承教學體系研究》——與新疆揚琴名家對話。兵團文聯(lián)、兵團音樂家協(xié)會、新疆揚琴學會、兵團雜技團7月10日聯(lián)合舉辦座談會。會上,世界揚琴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揚琴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學院李玲玲教授發(fā)言談到,我們將新疆兵團揚琴藝術家吳軍等為代表的創(chuàng)作及作品作為中國音樂學院《揚琴演奏藝術精髓傳承教學體系研究》課題的重點研究對象,是我們對新疆揚琴數(shù)十年來的傳承與快速發(fā)展的高度關注,專程到兵團調研,與新疆揚琴藝術家們交流,體現(xiàn)了我們中國音樂學院揚琴學科對以吳軍為代表的新疆揚琴地方風格在學術方面的認可,也體現(xiàn)了兵團揚琴藝術創(chuàng)作、演奏在中國揚琴學科中的一定水平和學術地位。吳軍也向李玲玲教授匯報了兵團揚琴藝術家、作曲家至今已出版揚琴作品(樂曲、練習曲)318首;發(fā)表專業(yè)文論32篇;出版新疆揚琴專著4部;創(chuàng)作、演奏獲獎26項的大概情況。此次中國音樂學院把兵團藝術家的作品作為《揚琴演奏藝術精髓傳承教學體系研究》課題的重點研究對象,還達成了中國音樂學院與兵團藝術家合作出版最新成果的意向。這在兵團民族器樂發(fā)展史上尚屬首次。
在吳軍與李玲玲教授的共同努力下,“鏘”(新疆揚琴)演奏家凱賽爾·吾斯曼應李玲玲教授特邀參加“蝶夢飛竹”揚琴藝術團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了2015年10月25日在英國馬爾文舉行的第十三屆“世界揚琴大會”。凱賽爾·吾斯曼在會上精彩演奏了新疆揚琴作品《塔什瓦依》《天地》,受到世界音樂家們的高度贊揚和好評,讓新疆民族樂器“鏘”在世界音樂舞臺上一展風采。
2014年9月15日,應上海音樂學院邀請,兵團音協(xié)主席吳軍與新疆藝術學院中專部馮校長共同率團隊赴滬講學及藝術交流。吳軍講學專題為:《新疆揚琴室內樂發(fā)展及其組合形式》。此次活動為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新疆藝術學院、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四院校之——《南風北頌》學術交流活動。活動期間吳軍派弟子帕提曼·塔依爾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同學們講授“鏘”(新疆揚琴)的演奏技法,同學們對“鏘”這種新疆民族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兵團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吳軍講學剪影。
吳軍是一個熱心腸,愛惜人才的前輩,為許多在音樂路上遇到困難的人毫無保留地提供幫助與支持,因此得到圈內外人士極大的信任與尊重。不僅如此,他對“得與失”總是看得很開,他覺得:一個人一定要擺正金錢的位置,不能讓金錢給奴役了。
在這點上,他的學生徐瀟感觸最深。徐瀟師從吳軍學了六年琴,后來考取了四川音樂學院。她在文章《琴緣》中回憶了和吳軍老師的初次相識:“吳老師一邊認真地聽我彈琴,一邊耐心地給我指導,把我的缺點一一糾正,他那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深深感動著我和爸爸。下課后,爸爸說起了學費問題,可吳老師堅決不收,他說:‘作為一名揚琴工作者,我有義務,也有責任培養(yǎng)下一代的揚琴之花?!闭窃谶@種精神指引下,吳軍多年所帶的數(shù)十名學生幾乎都是不收學費的。不但如此,吳軍在新疆藝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期間,他的得意門生阿布拉江·阿布都克力木在吳軍教授的關心鼓勵和資助下,以新疆藝術學院大學生身份,報名參加了2006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廳主辦的全疆器樂大賽,他以一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獲得了“十佳”演奏獎。吳軍教授的另一位從南疆考取的維吾爾族學生亞克甫江·艾力在上了幾周的專業(yè)課后,進展不佳,常常悶悶不樂。后來吳軍得知他上大學的費用都是銀行貸款。再次上專業(yè)課時,吳教授將一臺價值4500元的嶄新的揚琴送到亞克甫江·艾力面前時,他驚呆了。亞克甫江·艾力對吳教授說:“等我有錢了一定還你,將來我要好好報答您?!眳抢蠋熚⑿χ鴵u搖頭:“不用!送你了!只要你今后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吳軍在新疆藝術學院教授的學生:阿不拉江·阿不都克熱木(現(xiàn)任職新疆民族樂團)、阿不都維力·阿不來提(現(xiàn)任職新疆藝術學院)、帕提曼·塔依爾(現(xiàn)任職新疆藝術學院中專部)、努爾夏提·蘇力(現(xiàn)任職新疆師范大學)、付雅璐(現(xiàn)任職四川音樂學院)、方媛(現(xiàn)任職新疆昌吉學院)、艾力買爾旦·吐爾遜、艾克熱木·亞力買買提、阿布力米提·胡達拜地、亞克甫江·艾力等等已成為區(qū)內外音樂藝術院校、藝術表演團體的骨干人才。
吳軍說,人只要有恒心干一件事,總會有收獲的。
吳軍在創(chuàng)作、教學的30余年中收獲了大大小小各種獎項:1988年,他創(chuàng)作的揚琴二重奏《瀚海綠魂》獲新疆民族器樂作品大賽二等獎,同年獲文化部全國第六屆音樂作品大賽獎;1994年,揚琴獨奏《春的使者》獲全國“聶耳杯”音樂作品大賽銀獎;1995年,吳軍編著的《新疆揚琴曲選》榮獲兵團(1989——1994)優(yōu)秀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二等獎;2003年,《故鄉(xiāng)云》獲兵團“中華情”征歌大賽一等獎;2004年,吳軍創(chuàng)作并演奏的揚琴獨奏與弦樂五重奏《美麗的天山》,被評為“50年唱響兵團大地的50件優(yōu)秀文藝作品”;2014年,《我家就在大漠住》獲兵團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同年12月,中國音樂學院作曲家芮雪先生將吳軍參與創(chuàng)作的揚琴與管弦樂隊《舞風》版本移植為揚琴與民族管弦樂隊版本,并由中國音樂學院青年揚琴演奏家吳璜璜在中國音樂學院蝶夢飛竹揚琴藝術團“十周年慶典音樂會”上首演,《舞風》同年獲得兵團第一屆“綠洲文藝獎”。這些年來,吳軍作品所獲獎項不下幾十個,而他個人也屢獲殊榮:先后被中國文聯(lián)、中國文化部授予“全國優(yōu)秀百名青年文藝家”“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稱號,被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及兵團授予“先進工作者”“德藝雙馨會員”稱號;不到30歲就一次破格晉升為副高,不足40歲已被評為正高職稱……
吳軍先后主編、編著出版了《新疆揚琴曲選》《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揚琴曲45首》《新疆音樂風——古箏曲選百首》《新疆音樂風——揚琴曲選百首》等十多部音樂專著。其新疆揚琴作品早已走進全國各大音樂學院及藝術院校,成為中專、本科及碩士研究生的專業(yè)教材和音樂會演出曲目。他的新疆揚琴成果也已進入了各音樂院校碩士研究生研究的視線里,如在《中國揚琴音樂文化研究》《論吳軍新疆揚琴藝術的演奏技巧與民族特色》《中國新彊揚琴研究》《新疆地域性曲風在揚琴中的表現(xiàn)——新疆揚琴曲“舞風”的個案分析》、《從“瀚海綠魂”看新疆揚琴地方風格的繼承與發(fā)展》、《近二十年中國揚琴作品論析》等畢業(yè)論文中均有對以吳軍為代表的新彊揚琴進行不同角度、篇幅的介紹。并且在中央音樂學院黃河教授的《揚琴練習曲99首》、劉達章教授的《揚琴演奏藝術》、廈門大學趙艷芳教授的《中國現(xiàn)代專業(yè)揚琴教學與研究》、中國音樂學院李玲玲教授《揚琴演奏基礎教程》、中央音樂學院桂習禮教授《跟名師學揚琴》等教材、書籍當中均有大量吳軍創(chuàng)作、改編的作品收入。2015年中國音樂學院揚琴專業(yè)系列教材出版了吳軍作品專輯《新疆音樂風格——揚琴重奏、合奏演奏專輯》《新疆音樂風格——揚琴演奏專輯》《新疆揚琴重奏、合奏曲集》(均由李玲玲主編)等共出版數(shù)百首之多,在中國揚琴學科中產生了強烈反響,不少專家學者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與贊譽。
藝術是沒有止境的。“這些榮譽,如果說給我?guī)砹耸裁?,那就是讓我把眼光放得更高更遠,穿過眼前的層層障礙,一直看到藝術的巔峰?!?/p>
如果藝術需要賦予一個注解,那么吳軍的奮斗歷程就是最好的說明;如果藝術需要賦予一種色彩,那么吳軍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最絢爛的那抹紅。在四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吳軍一直在眺望,眺望新疆揚琴的未來,眺望未來新疆揚琴事業(yè)的輝煌!
(本文圖片由吳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