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蕾,陳長香,姜研,雷欣
身體功能狀況對腦卒中患者自主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①
杜蕾1,2,陳長香1,姜研3,雷欣4
目的探討身體功能狀況對腦卒中患者自主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9月,對283例腦卒中患者采用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疾病狀況調(diào)查表、自主參與問卷(IPA)、中國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CSS)、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MMSE)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年齡、CSS評分、MMSE評分及肢體障礙情況是腦卒中患者自主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因素(t>2.513,P<0.05)。結論積極預防及治療腦卒中后并發(fā)癥、及早進行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有積極作用。
腦卒中;身體功能狀況;社會參與
[本文著錄格式]杜蕾,陳長香,姜研,等.身體功能狀況對腦卒中患者自主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10):1218-1221.
CITED AS:Du L,Cheng CX,Jiang Y,etal.Influence of physical condition on autonomous social participation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10):1218-1221.
腦卒中是指一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腦血管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的總稱,是人類首要的致殘疾病。它不僅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可以使患者喪失獨立的生活能力,給患者參與正常社會生活造成極大的障礙[1]。200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中“參與”的概念首次提出以后,
參與便成為重要的康復結局評價指標[2]。ICF認為參與是人類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著人的幸福感,也是生活質量的重要決定因素[3]。因此積極探索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和可控的影響因素,對促使腦卒中患者全面康復,盡早融入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2.1單因素分析
一般因素中,年齡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因素(P<0.01)。疾病因素中,卒中類型、具體類型、病變部位與社會參與功能有關(P<0.05)。并發(fā)其他疾病因素中,并發(fā)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視力障礙與社會參與功能有關(P<0.05)。不同CSS、MMSE評分及肢體障礙情況與社會參與功能有關(P<0.01)。見表1~表4。
2.2多元回歸分析
以腦卒中患者IPA評分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差異的年齡,卒中類型,具體類型,病變部位,并發(fā)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視力障礙,CSS評分,MMSE評分及肢體障礙情況等因素為自變量帶入多元回歸方程,結果顯示年齡、CSS評分、MMSE評分、肢體障礙情況是影響腦卒中患者自主社會參與功能的危險因素。見表5。
表1 一般情況對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
表2 疾病因素對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
表3 并發(fā)其他疾病對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
表4 不同神經(jīng)功能障礙對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
表5 影響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多因素分析(n=283)
在ICF框架模式下,參與被定義為投入到一種生活情境中,即個體與其殘損(殘疾)和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中國版腦卒中簡明ICF核心要素包括身體功能、身體結構、活動與參與及環(huán)境因素[8]。目前在我國大多數(shù)研究者對腦卒中身體水平的“身體功能和結構”和“個體水平”的活動關注較多,而對其社會參與功能尚未給予足夠關注。有關ICF中參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的影響因素復雜多變,它既是個體與環(huán)境相交互的過程,也是交互作用和演進的結果,干預一個方面可能導致一個或多個方面的改變[9]。本研究旨在以ICF概念模式為指導,擬從腦卒中患者身體功能狀況方面來探索對其自主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
疾病因素既影響著腦卒中患者的身體功能狀況,同時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重要預測因子,本研究結果顯示,卒中類型及具體類型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因素,與夏慧玲等的研究結果[10]一致。出血性卒中患者往往發(fā)病比較急,在數(shù)小時或數(shù)分鐘病情即可達到危重,患者的意識障礙程度和肢體癱瘓程度均較缺血性卒中患者嚴重[11];而腔隙性腦梗死的病灶小且分散,臨床表現(xiàn)相對較輕,對認知和神經(jīng)功能缺損影響較小,因此該類患者的社會參與功能較好;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發(fā)病在腦膜外,對腦內(nèi)的神經(jīng)及組織影響較小,預后并發(fā)癥較少,因此該類患者的社會參與功能較好。此外卒中部位也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因素,結果與有關文獻報道[12]相一致。大量的試驗和臨床資料證明,隨著大腦皮層的發(fā)育和分化,不同的皮質區(qū)具有不同功能,卒中部位的不同對腦卒中患者恢復期的認知及記憶障礙有影響[13-15],不同的卒中部位決定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從而影響病程及疾病的轉歸[16]。
并發(fā)其他慢性病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差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與國內(nèi)外研究結果[17-18]相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并發(fā)高血壓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因素,長期高血壓可使小動脈內(nèi)壁變硬、內(nèi)膜增厚,當腦血管管腔閉塞或狹窄時可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誘發(fā)腦血栓形成,加重臨床癥狀影響預后[19]。高血壓還可以引起顱內(nèi)細小動脈的變性和壞死,形成動脈瘤,當血壓驟升時,可引起動脈瘤的破裂出血或再次腦出血,加重病情[20],因此積極有效地控制血壓對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社會參與功能有重要意義。
并發(fā)糖尿病也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因素。劉國榮等研究結果顯示,并發(fā)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高、纖維蛋白原增高等多種原因可以加重缺血的程度,影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預后[21]。而并發(fā)糖尿病的出血性卒中患者與非糖尿病性腦出血卒中相比,糖尿病性腦出血患者由于血管膠原蛋白的非酶糖化,出血后閉合能力下降,出血量增加而導致治愈率低預后較差[22],從而影響患者的社會參與功能。
在本研究結果中并發(fā)冠心病及高血脂對患者在IPA總分及各維度均無影響,與相關研究結果不一致[23-24],可能與本研究中并發(fā)冠心病及高血脂的患者比較少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并發(fā)視覺障礙也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因素,與國內(nèi)相關研究結果一致[25]。腦卒中患者視覺功能受損很常見,并貫穿于腦卒中的各個階段,視力低下不僅導致腦卒中患者容易跌倒,視力損害還會加重其他方面的損害對患者生活能力喪失的影響,也嚴重影響患者回歸家庭及社會[]。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并發(fā)聽力障礙與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無關,目前尚未見該方面報道。
神經(jīng)功能是身體功能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預測腦卒中患者預后的一個指標,而且還是社會參與功能的重要預測因子。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卒中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是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因素,其缺損程度越重,社會參與水平越低,與相關研究結果[27]一致。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腦卒中患者的肢體肌力、面癱、言語和水平凝視功能等身體狀況,社會參與功能的提高都依賴于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因此積極主動地通過康復介入改善和恢復患者神經(jīng)功能,對于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極其重要[28]。
腦卒中與認知功能損害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認知障礙也是腦卒中的后遺癥之一。流行病學調(diào)查資料還顯示,無論是出血性卒中還是缺血性卒中、有無臨床癥狀、首發(fā)或復發(fā)均可使認知障礙的危險增加,且大多數(shù)腦卒中患者伴認知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康復[29]。肢體障礙對腦卒中患者社會參與功能也有影響,與國內(nèi)報道[30]一致。腦卒中后,患者常常出現(xiàn)偏癱側軀干及肢體控制能力下降、感覺輸入異常、肌張力異常及平衡功能下降等臨床表現(xiàn),日常的生活起居均需要他人照顧,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也給家庭增加了沉重的負擔,致使其參與社會生活缺乏主動性。
[1]邱卓英,陳迪,李沁燚,等.運用ICF腦卒中核心分類量表(綜合版)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1):15-19.
[2]邱卓英,李沁燚,陳迪,等.ICF-CY理論架構、方法、分類體系及其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1):1-5.
[3]邱卓英,陳迪.基于ICF的殘疾和康復信息標準體系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6):501-507.
[4]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神經(jīng)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5]李紅.中文版自主參與測評問卷的修訂及腦卒中人群的初步應用[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
[6]蘇靜.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的信度與效度[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7):626-627.
[7]周小炫.中文版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在腦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
[8]郝又國,陸偉偉,施海燕,等.中國版腦卒中簡明ICF核心要素量表在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3):279-281.
[9]張靜,邱卓英,陳迪,等.基于ICF的腦卒中功能障礙的測量:理論、方法及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5):430-435.
[10]夏慧玲,梁芳,江月英.2種不同類型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縱向調(diào)查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5(12):1665-1667.
[11]劉英娜,詹一,章華米,等.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發(fā)病情況分析[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4,14(3):238-239.
[12]Hu YZ,Wang JW,Luo BY.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66 case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Hangzhou,China[J].J Zhejiang Univ SciB,2013,14(6):496-504.
[13]Staudigl T,Zaehle T,Voges J,et al.Memory signals from the thalamus:early thalamocortical phase synchronization entrainsgamma oscillations during long-term memory retrieval[J].Neuropsychologia,2012,50(14):3519-3527.
[14]Child ND,Benarroch EE.Anterior nucleusof the thalamus: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Neurology,2013,81(21):1869-1876.
[15]魏亮,李陳渝,楊健,等.腦卒中部位對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21):16-18.
[16]丁偉.不同部位腦出血的危險因素及恢復期記憶及障礙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17]Cheng G,Huang C,Deng H,etal.Diabetesasa risk factor for dementia andm 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eta-analysisof longitudinal studies[J].Intern Med J,2012,42(5):484-491.
[18]熊德鳳,張冠庭,潘經(jīng)光,等.運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殘疾評定量表》(WHODAS 2.0)評定香港殘疾人士和慢性病患者的活動和參與障礙[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6):508-512.
[19]孫佳藝,巢寶華,徐新娟,等.中國三甲醫(yī)院高血壓患者腦卒中十年發(fā)病風險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4,22(10):964-968.
[20]李青,武劍.高血壓與腦卒中發(fā)展史[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5(1):5-9.
[21]劉國榮,高素玲,張江,等.老年高血壓缺血性腦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6):607-610.
[22]陳英,張之福,陳煒,等.高血糖對腦卒中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1):70-71.
[23]吳東峰.幾種血脂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脂及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的研究[D].南寧: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
[24]黃懿.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與腦卒中的相關性進展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12):51-52.
[25]朱美紅,王晶,顧旭東,等.視覺反饋訓練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5):577-581.
[26]毛榮華,陳長香.視覺訓練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1):1313-1317.
[27]魏海棠,楊珺,劉志霞,等.三級康復體系對腦卒中患者功能障礙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4,29(1):8-11.
[28]于梅青,袁棟才,魏琰,等.早期強化認知功能訓練結合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康復的促進作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3):267-269.
[29]趙先偉,田慶濤,杜怡峰,等.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7):740-742.
[30]閆青,雄鷹,耿燕,等.三級康復體系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2):24-26.
Influence of PhysicalCondition on Autonomous Social Participation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DU Lei1,2,CHENChɑng-xiɑng1,JIANG Yɑn3,LEIXin4
1.College of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2.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Tianjin 300070,China;3.Bengbu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Bengbu,Anhui233000,China;4.The FirstHospitalof Qiqihaer City,Qiqihaer,Heilongjiang 161000,China
Correspondence to CHENChɑng-xiɑng.E-mail:hlxccx@163.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of physical condition on autonomous social participation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283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from October,2014 to September,2015.They were tested with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Disease Status Questionnaire,Impacton Participation and Autonomy Questionnaire(IPA),Chinese Stroke Scale(CSS),and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Results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scores of MMSE and CSS,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were the factors related with autonomous social participation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t>2.513,P<0.05).Conclusion It is needed to preventand treat the complications of stroke early,whichmay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of autonomous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stroke patients.
stroke;physical condition;socialparticip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6.10.023
R743.3
A
1006-9771(2016)10-1218-04
河北省科技廳科技支撐課題(No.13277748D)。
1.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唐山市063000;2.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天津市300070;3.蚌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安徽蚌埠市233000;4.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黑龍江齊齊哈爾市161000。作者簡介:杜蕾(1980-),女,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人,碩士研究生,主管護師,主要研究方向: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通訊作者:陳長香(1963-),女,漢族,河北唐山市人,碩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護理。E-mail:hlxccx@163.com。
1.1對象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一醫(yī)院腦卒中病房住院診斷腦卒中的患者283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編著的《臨床診療指南神經(jīng)病學分冊》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并經(jīng)CT或MRI確診。
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經(jīng)住院治療后神志清楚,能夠獨立或通過研究者幫助完成問卷;③在調(diào)查之前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惡性腫瘤;③重度認知障礙和其他精神疾病史;④溝通障礙;⑤盲、聾、失語。
1.2方法
采用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疾病狀況調(diào)查表、自主參與問卷(Impacton Participation and Autonomy Questionaire,IPA)、中國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對283例腦卒中出院4~6周的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
1.2.1IPA
此問卷由荷蘭學者Cardol等研制,主要用于測評患者自我感知的社會參與功能。該量表有4個維度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法,0分視為無參與功能障礙,1~4分為不同程度參與功能障礙,評分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感知日常生活參與的可能性越小[5]。
1.2.2CSS
此量表用于評測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共8個條目,總分范圍0~45分。得分越高,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重[6]。
1.2.3MMSE
此量表由Folstein等編制,用于評測認知障礙,還可以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篩查。該量表共有19大項,30小項,滿分30分。得分越高,說明認知狀況越好[7]。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影響社會參與功能的單因素分析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著性水平α=0.05。
(2016-02-19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