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對合肥市內的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調查,找出了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相關對策,旨在促進合肥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發(fā)展,為安徽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合肥市 民辦高校 公共體育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90-02
1.前言
近年來,合肥市民辦高校的發(fā)展呈現良好態(tài)勢,取得較大成績,已成為合肥市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民辦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就直接影響到了合肥市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公共體育課作為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培養(yǎng)學生運動技能的重要途徑,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合肥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從萬博科技職業(yè)學院圖書館和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查詢相關材料,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2.2實地走訪法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萬博科技職業(yè)學院等三所合肥市內的民辦高等院校,通過實地走訪,對各民辦高校的場地設施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師資情況、場地設施情況。
2.2.3問卷調查法
制定《合肥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對合肥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學生對體育器材和公共體育課程滿意度等情況進行調查。每個學校發(fā)放問卷100份,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96份,有效問卷295份,有效率98.3%。
2.2.4數理統(tǒng)計法
通過運用Excel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 合肥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課程設置調查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被調查的三所學校開設的項目以大球類項目為主,三所民辦高校均開展籃球、排球、足球三大球項目,除此之外,武術類課程也是三所民辦高校均開展的教學項目。小球類項目在被調查的三所民辦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開展,且只開展乒乓球項目。田徑類項目也是只有一所高校有所開展,健美操有兩所學校開展。在調查中發(fā)現,每所民辦高校開設的體育課程項目不超過7門,按照《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相關要求,高等學校需開展不少于15門的體育項目[1],因此,被調查的民辦高校開設的體育項目遠不能達到《標準》的要求。有限的體育項目無法保證開展課程的多樣性,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體育運動的興趣。
3.2 合肥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開課年限及學時調查與分析
根據表2統(tǒng)計結果顯示,三所民辦高校的開課年限均為1.5年,開課學時均在72學時到108學時之間。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相關要求,高校需給在校一、二年級學生開設不少于144學時(分四學期完成)的體育課程,專科不少于108學時,并為高年級學生設置體育選修課。通過調查,合肥市的民辦高校并未達到標準要求,雖然這類民辦高校培養(yǎng)的學生以??茷橹?,但因執(zhí)行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擠占部分課時,雖然安排了1.5學年的課程,但是并不能為學生開展108課時的體育課。
3.3 合肥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場地器材調查與分析
通過表3可以看出,被調查的三所民辦高校均有自己的標準塑膠田徑場和足球場,籃球場數量較為充足,校均8塊,排球場校均3塊,乒乓球臺校均6張,在被調查的三所民辦高校中,只有一所高校有一片手球場。生均室內場地面積為0.13平方米,生均室外場地面積為4.2平方米。室外場地能夠較好的滿足學生鍛煉的需求,但是室內場地生均面積太少,不能滿足學生鍛煉需求。
3.4 合肥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師資結構調查與分析
從職稱結構來看,三所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師最高職稱為副教授,僅有2人,占師資總數的9.1%;講師4人,占師資總數的18.2%;助教最多,共16人,占師資總數的72.7%。從年齡結構來看,50歲以上及40-50歲之間的教師各一人,分別占師資總數的4.5%;30-40歲之間的教師有5人,占師資總數的22.7%;30歲以下的教師人數最多,占師資總數的68.3%。從學歷結構來看,碩士生占比例較大,共18人,占師資總數的81.8%;本科學歷的教師有4人,占師資總數的18.2%。綜合上述數據來看,被調查的三所民辦高校的教師結構偏向年輕化、高學歷、初級職稱。這種師資結構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教師為年輕教師,缺乏高級職稱教師的指導,教學經驗有限,課堂應變能力差。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年輕教師較老教師能更快的接受新鮮事物,工作中充滿激情,與學生交流障礙較小。
4.對策
(1)從公體課的課程設置來看,民辦高校的開課項目以大球為主,小球類項目開設較少,每所學校的開課項目不超過7門,這需要學校和體育部(體育教研室)相互配合,通過不斷的教師進修,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要求體育教師“一人多課、一課多人”,開展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
(2)從年限來看,所有民辦高校均開設1.5學年的體育課程,開課學時在72學時到108學時之間,高年級均未開設體育選修課程。由于每年執(zhí)行《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擠占部分體育課課時,所以這些民辦高校的體育課開課學生不能達到108課時。為了充分滿足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程的需求,必須要求學校嚴格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要求安排課時。
(3)從場地設施來看,室外場地生均面積較為充足,可以滿足學生鍛煉需求,但是室內場地生均面積嚴重不足,體育場館及設施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特別是室內場館設施,學??梢詤f(xié)同合作單位及其他社會團體,吸收資金,并且做到??顚S?,保證體育場地設施的資金投入。
(4)從師資結構來看,以年輕教師、初級職稱的碩士研究生為主,高級和中級職稱的教師人數非常少,這種不合理的師資結構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發(fā)展,并且缺少上課經驗,不能很好的處理課上的突發(fā)事件。從學校發(fā)展角度來講,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體質,提高上課質量,應該聘請教授或專家,作為學校的師資力量,并且不斷派出教師進行業(yè)務進修,優(yōu)化師資結構。
5.結論
從調查結果來看,合肥市民辦高校的公共體育課教學存在較多問題,而且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態(tài)度也較為不滿,對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是不利的,這就需要學校領導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體育課程,做到體育課與其他課程一視同仁,一方面加大體育場地設施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建設師資力量,優(yōu)化師資結構,實現民辦高校的體育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Z].2014,06,11.
作者簡介:
張博丞,男,27歲,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