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德蘭》是一部簡單而令人激動的電影
2016年6月19日晚,電影《德蘭》摘得了最佳影片獎的桂冠,這是“金爵獎”時隔14年后再次選擇了華語電影。評委會主席庫斯圖里卡與好萊塢演員梅格·瑞恩共同為導演劉杰頒獎,庫斯圖里卡為之宣讀的頒獎詞中寫道,“這是一部簡單而令人激動的電影,在非常簡單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生命形成了不可思議的沖突,并將整個故事提升為一個情感事件”。
《德蘭》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發(fā)生在滇西藏區(qū)的一個愛情故事。因父親失蹤三個月而頂替上崗的信貸員小王,被信用社派往山里的藏區(qū)收貸款,路遇藏族姑娘德蘭。兩人一路從日走到夜,從高山到河流,從陌生到熟悉,仍是少年的小王漸漸對德蘭初萌情愫。到了目的地,寡言少語的小王不懂跟藏人周旋,一分錢的賬都收不回來。借住在德蘭家后,小王發(fā)現(xiàn)因為當?shù)鼗樗椎脑颍绿m嫁給了兩兄弟,而她心系的對象是其中的弟弟。然而弟弟跑馬回來,身邊帶了新娶的媳婦,宣布要到縣城生活,德蘭只得背負殘酷的枷鎖繼續(xù)留在藏區(qū)。小王的情感終于爆發(fā),他不但不收賬,反而向全村人放更多的貸款,希望他們?nèi)ベI種子,改變窮困的生活。他沖去向德蘭大膽表白,希望她打破婚姻的桎梏,跟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然而在成人的世界里,少年的反抗那么蒼白無力,絕望之下,小王最終返回縣城。影片隨著男主角的視角逐步揭開一妻多夫的民俗,也逐步增強了情感和戲劇沖擊,同時以民族風俗的隔閡作為背景,為主角懵懂的純情設(shè)立了不可逾越的倫理困境,而影片中的一些橋段的處理手法不乏黑色幽默的筆觸。在這部《德蘭》里,我們可以看出導演樸素的美學追求,整部電影的講述方式是冷靜的,沒有調(diào)動音樂和鏡頭元素來煽情,并未過多鋪襯小王的憂傷,更沒有居高臨下的俯瞰。影片里那種對世間萬物的憐憫都是淡然平靜的,鄭重其事而又緩慢地來敘述一個少年無力的反叛,蒼白的憂傷。“簡單”,是導演劉杰為這部電影選取的處理方式。編劇工木的劇本,原本戲劇性更強、細節(jié)更多,劉杰卻故意把許多激烈的沖突拿掉了,“這種簡單,許多文藝青年可能會不喜歡。年輕時我也會喜歡繁復的東西,看起來帶勁兒。但現(xiàn)在,對我來說許多事情沒那么復雜”。劉杰與侯孝賢對于電影有一個共識,其實特別簡單的小事就可以拍成一部片子,“主要還是看你從簡單中能解讀出什么東西來”。
拍攝關(guān)于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電影,對于劉杰來說已不是初次涉水。2006年,他憑借《馬背上的法庭》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2010年,他又以《碧羅雪山》在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奪下包括最佳導演、最佳音樂、評委會大獎、評委會特別嘉獎在內(nèi)的四項大獎?!兜绿m》,是他在云南藏區(qū)拍攝的第三部電影,也是他與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的第三次親密接觸;另一次則是憑借電影《青春派》入圍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之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8項大獎,最終斬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在此前的官方放映發(fā)布會上,劉杰將《德蘭》定義為一部純粹的文藝片,而他自己最愛拍的電影也是文藝片,“我對題材選擇有一定的偏好。文藝片和商業(yè)片在故事的講述上是完全不同的,商業(yè)片更多是服務大眾,文藝片更像是我在自說自話”。主演董子健曾說,與劉杰導演合作多年,他幾乎沒什么改變,一直堅持自己想拍的東西,也不太被環(huán)境改變。也許這是《德蘭》之所以能感動評委會,感動觀眾的原因,在這股講究市場講究實際的電影洪流中,需要一汪清泉,一部純粹書寫美好情感的電影。劉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