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故事:
日本有一位優(yōu)秀教員,他在熊本縣任教38年,深受學(xué)生愛戴,充滿愛心。
這位老師上小學(xué)二年級時,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家里來了挨家挨戶賣唱的母女倆。母親邊彈三弦邊唱歌,小女孩則隨著歌聲起舞。外面雪花紛飛,少年邊吃零食邊看她們表演。曲終,少年將吃到一半的零食送給那個小女孩。這時,在庭院里忙碌農(nóng)活的少年的父親突然跑過來,一下子將少年推倒在地上。
父親向站在一旁,被嚇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母女倆鄭重賠罪,因?yàn)樽约旱膬鹤泳谷皇ФY地將自己吃了一半的東西送給她們!父親要求少年向她們賠禮道歉。后來,父親不但送給她們糧食,還送給小女孩一袋尚未拆封的零食。對一旁哭泣的兒子,他沒有再多說什么,只是一如平常那樣去田里耕作忙碌。其實(shí),少年的父親正是要讓兒子體驗(yàn)到該如何平等而充滿愛心地對待他人。([日]池田大作)
故事的哲理:
即便是自以為的善念,背后也許都潛藏著深層次的“惡”。對于領(lǐng)導(dǎo)者而言,明辨是非不難,關(guān)鍵是如何判斷這個“非”的屬性和可能引發(fā)的后果,而不是只看得到當(dāng)下顯而易見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