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春
雨果說,最高貴的復仇之道是寬容。
近日剛剛被“無罪釋放”、蒙冤23載的陳滿對錢江日報表態(tài):“我想,過去了的事情都過去了,也不用糾纏。有些事情是歷史原因,是當時法律不健全的原因,如果再去糾結也沒意義。做人,特別是做男人必須寬容,心胸要寬廣,往前看。如果有朝一日他們來我面前道歉,我相信自己會選擇原諒?!?/p>
心中為之一動,只因蒙冤者寬闊的胸襟和平靜但不平凡的表達而震撼。
不由得想起了曼德拉,一位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偉人。普通公民陳滿的選擇與黑人運動領袖、后來成為總統(tǒng)的曼德拉一樣!
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的曼德拉被無情地關進監(jiān)獄。白人當權者將他關進大西洋上的羅本島長達27年,其間受盡了折磨。1991年,走出監(jiān)獄的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tǒng)。在就職典禮上,曼德拉一個小小的舉動震驚了全世界。按照典禮的安排,曼德拉在一一介紹了多國政要之后,用平靜舒緩的語調繼續(xù)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更高興的是當初看守他的3名獄警也被邀請到場。曼德拉誠懇地招呼這三個人起身,并鄭重地向他們三人致敬,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驚呆了。曼德拉如此寬闊的胸懷和特意安排的這個小插曲,讓虐待他27年的白人政權無地自容,讓現(xiàn)場的賓客肅然起敬。
曼德拉曾講起他出獄當天的所思所想:“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jiān)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p>
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說過: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人類走過了漫長的不寬容歷史,國家間、民族間、宗族間、階級間,甚至不同的陣容間、派系間,特殊時期甚至親友間都曾攪起血雨腥風、斗得你死我活。
然而,人類之舟也曾無數(shù)次接受寬容燈塔的導引。
1865年,以陣亡60萬人為代價、長達4年之久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宣告結束。在慶祝戰(zhàn)爭結束的宴會上,林肯總統(tǒng)的夫人講話,她剛說了一句“敵人已經投降了”就被林肯打斷,總統(tǒng)糾正說:“沒有敵人,只有同胞!”
林肯是這么想的,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正是他的寬容,使敵對一方的南方軍司令羅伯特·李體面地完成了向北方軍司令格蘭特的投降儀式。作為叛軍首領,羅伯特·李戰(zhàn)后當年即出任華盛頓大學校長。而今學校里仍有他持刀立馬的雕像。西點軍校共立有四座雕像,羅伯特·李占有一席,也不曾因其叛軍經歷而遭損毀。
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刺,次日身亡。兇手是支持南方的狂熱分子。但林肯遺言:“不要報復!先撥款重建南方!”其寬容之情懷,名聞一時,更流芳百世。
無獨有偶,圣雄甘地遇刺時,艱難地說出“請寬恕這個可憐的人。”
陳滿并非一味地寬容。“我還是要依法申請對那些人進行追責,包括國家賠償。至于結果,我只相信法律?!睓嗬麣w權利,寬容歸寬容。沉靜的陳滿應該得到彩聲。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對冤情制造者的縱容。
90年前,美國著名人文文學大師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的名著《寬容》問世。這部人文主義經典之作立即暢銷全球。他的寬容和自由思想的論述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呼吁人類社會在崇尚知識和理性的時代,更需要學習寬容。他期待著“那一天會到來的,那時寬容將成為法則,像屠殺無辜的戰(zhàn)俘、燒死寡婦……等不寬容將成為荒唐的傳說。這或許要花上一萬年,或許要花上十萬年?!?/p>
也許,不用那么久,“寬容”早已萌芽,花開遍地應該不是妄想。
“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庇障肷鐣髁x者羅伯特·歐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