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梁崢
“綠色出行”引領社會新風尚
■文、圖/梁崢
志愿者在開展綠色出行宣傳
近些年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人們對生活品質和環(huán)境友好的需求越來越高,但與之相背的確是機動車保有量直線上升,交通堵塞日益嚴重和日益惡化的空氣質量。據(jù)統(tǒng)計,交通行業(yè)溫室氣體排放在全球各行業(yè)中一直位居前列,人類交通出行排放的“貢獻率”約占25%。為了改善交通擁堵狀況、改善空氣質量,“綠色出行”這個詞逐漸走入到公眾的視野當中。
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市政府為了解決大賽期間的交通出行問題,就與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基金(以下簡稱“綠色出行基金”)共同發(fā)起了“綠色出行 綠色奧運”系列活動,倡導公眾響應綠色出行理念,在大會期間盡量選擇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出行,以解決賽事高峰的交通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該組織在隨后的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期間也幫助了更多城市和市民通過不同方式來踐行“綠色出行 低碳生活”的環(huán)保理念。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肯定對“綠色出行”并不陌生,從小到老或許大家都能說出幾條“綠色出行”的意義和好處。實現(xiàn)溫室氣體減排、改善環(huán)境、社會低碳發(fā)展……都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如何有效的鼓勵和吸引更多公眾參與到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來,一直都是綠色出行基金關注的重點問題,以下就是“綠色出行基金”推薦的幾種踐行綠色出行的選擇方式。
短距離出行選擇以步代車也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既可以省油,減碳排放,又可以鍛煉身體,有益健康。特別對“辦公族”來說,每天適當?shù)牟叫惺且环N很好的健身方式。
由于自行車是無污染、低污染的綠色出行工具,選擇自行車作為出行工具,可以身體力行為保護環(huán)境作貢獻。有專家計算,如果100萬人每周變駕車8千米為騎車8千米,1年即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噸。
同時,短距離出行中使用自行車在時間保障、便利性、交通費用等方面,比公交、地鐵有更大優(yōu)勢,使用自行車、電動車應作為交通出行的一種較好選擇。
在出行時,盡量乘坐地鐵(軌交)、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用我們的行動“染綠”城市交通。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比乘坐小汽車出行,平均每年每人減少4.1公斤的氮氫化合物、28.6公斤的一氧化碳和2.3公斤的氮氧化物。以上數(shù)量,若以眾多人口乘數(shù)計算,那就是巨大的排放量。
城市公共交通的優(yōu)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節(jié)能環(huán)保,人均能耗和排污量遠遠低于小汽車;很低成本,成本僅僅高于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意外的機率明顯小于汽車和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速度比步行和騎車要快。
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預計將超過2億輛?,F(xiàn)在有十多個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了數(shù)百萬輛。根據(jù)國外城市經驗,“拼車”、“順風車”、“共享租車”等共享出行方式可每天減少10%-25%的私家車出行率。
“共享經濟”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新型社會行為,也是和諧社會的一種體現(xiàn)。“共享出行”逐漸成為城市中的新時尚,一方面可以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另一方面還能減少尾氣排放,合理利用閑置的空位,通過共享模式更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人際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友好互助。
按需要購買適合自己的車型。例如城市上班族,可選擇新能源車(電動車或混合動力)及較小排量發(fā)動機的車型,功率低,整車油耗也低,有利于節(jié)能、并減少污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排放。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車,要認識到擁有小汽車和把小汽車作為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兩個概念。有小汽車并不意味著到什么地方都開車去,應將使用小汽車和使用其它綠色交通形式結合起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小汽車出行,以實現(xiàn)節(jié)能降耗、減少排放。
長距離旅行選擇火車或長途汽車,盡量不要乘坐飛機。飛機是較為高能耗的出行方式,而火車或長途汽車比飛機更清潔和節(jié)能,能源消耗要降低40-70%,污染降低85%。短途旅行中,如果火車或長途汽車在座位不空的情況下,要比飛機省2-3倍的能源,越長的路程,節(jié)省就越多。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應減少。
為了解自己對碳排放的“貢獻”,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還可以經常算算自己的“碳足跡”。綠色出行基金在“綠色出行網(wǎng)”(http://www.cleanair.net.cn)上提供了“綠色出行碳計算器”,選擇或輸入自己的出行方式、往返地和人數(shù),即可算出每次出行的碳排放量。如果希望補償由此產生的碳排放,還可點擊“碳補償平臺”的鏈接,通過網(wǎng)上或手機支持平臺購買碳減排指標,專業(yè)機構就會幫你用于植樹造林或其他減排項目。
現(xiàn)在“綠色出行”已經成為全社會參與節(jié)能低碳的新風尚。通過長期努力,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積極響應“綠色出行 低碳生活”的環(huán)保理念,只要所有人都攜起手來不斷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貢獻力量,人類社會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Green travel” leads new social customs
作者單位: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