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紅梅
(商丘市傳染病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100)
綜合護理干預在游離皮瓣移植術治療手部皮膚缺損患者中應用觀察
屈紅梅
(商丘市傳染病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 探討在游離皮瓣移植術治療手部皮膚缺損患者中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在我院就診的手部皮膚缺損患者7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應用效果。結果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1%,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皮瓣成活率為74.3%,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手部皮膚缺損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可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合護理干預;游離皮瓣移植術;手部;皮膚缺損
意外事故不斷發(fā)生,手部皮膚缺損患病數(shù)量逐年增多。隨著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游離皮瓣移植手術是皮膚缺損修復較好方法。有研究報道稱[1],在游離皮瓣手術圍手術期行護理干預的效果好。因此,本研究探討了在游離皮瓣移植術治療手部皮膚缺損患者中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手部皮膚缺損患者7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32.2±5.5)歲。觀察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為(31.8±6.0)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行游離皮瓣移植術,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基本護理、飲食及心理干預等。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
護士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內容,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幫助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
1.2.2 術中護理
密切關注其生命體征,若出現(xiàn)異常,要配合醫(yī)生急救。
1.2.3 術后護理
術后指導患者舒適臥位,并協(xié)助其將患肢抬高于心臟5 cm左右,防止手術區(qū)腫脹、受壓。密切觀察皮瓣,術后1~2 h查血運情況;術后用烤燈對皮瓣保溫,根據(jù)室溫調節(jié),術后保溫10 d左右,若顏色異常,及時給予解痙藥物,避免血管危象;術后3 d指導其床上功能鍛煉,術后7 d行關節(jié)功能鍛煉,術后14 d協(xié)助其恢復肩關節(jié)運動功能。
1.3 觀察指標
應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質量評定,不滿意:皮瓣成活率<30%;滿意:皮瓣成活率在30%~70%之間;十分滿意:皮瓣成活率>70%,滿意度=十分滿意率+滿意率。根據(jù)皮瓣成活標準對皮瓣情況評定[2],皮瓣成活:移植皮瓣血運情況好,顏色、彈性、質地等恢復,未發(fā)生疼痛、感染、栓塞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1%,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n(%)]
2.2 皮瓣成活率
對照組皮瓣成活率為74.3%,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皮瓣成活率對比 [n(%)]
游離皮瓣移植是修復皮膚缺損的主要方法之一,已應用于修復四肢創(chuàng)面中。由于游離皮瓣移植手術難度較大,要求嚴格,因此圍術期護理對于手術成功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皮瓣成活率為74.3%,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1%。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皮瓣移植手術成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護士在圍手術期給予患者全面、系統(tǒng)、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及時預防潛在不良因素,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皮瓣血運情況,避免危險血象發(fā)生,利于術后皮瓣移植成功,減輕患者痛苦[3]。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1%,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1%,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主要由于護士根據(jù)患者圍手術期情況,給予患者術前指導及心理疏導,提高治療依從性,利于手術順利完成[4]。術后護士密切關注皮瓣情況,給予相應保溫治療,避免血管危象,提高手術質量。術后護士及時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促進關節(jié)功能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護理質量,縮短康復時間。
綜上所述,給予手部皮膚缺損相應的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減輕患者疼痛,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利于預后,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 陳晉偉,杜張榮,田少斌.游離皮瓣移植術血管危象152例防治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17):2178-2180.
[2] 何小鶯,張建芬,金 敏,等.血壓計按壓法防治四肢游離皮瓣靜脈危象46例[J].中華燒傷雜志,2015,31(2):151-152.
[3] 董 華.循證護理在游離皮瓣手術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3):91-92.
[4] 白翠翠,淑 娟,寇海艷,等.四肢游離皮瓣移植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5):144-145.
本文編輯:吳宏艷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s)
組別 n 滿意度觀察組 87 98.3±5.6對照組 87 92.9±4.7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死亡率很高,發(fā)病原因是肺換氣功能障礙和肺泡供氣不足,患者長期接受治療,難免產生恐懼,焦慮,絕望的情緒,舒適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舒適護理在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能夠提高療效,對于促進患者康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SPO2,PaCO2,RR,HR等指標均得到明顯改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也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 芳.舒適護理在COPD 合并呼吸衰竭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氣中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7):1352-1353.
[2] 陳素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無創(chuàng)通氣的護理體會[J].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8(2):44-46.
[3] 葉襯笑,李見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8):119-120.
[4] 謝春暉.舒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7):1259-1261.
[5] 吳華萍.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配合舒適護理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2016,25(4):431-433.
本文編輯:孫春宇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 skin defect with free flap transplantation application
QU Hong-mei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Henan Shangqiu 4761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hand skin defect free flap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bank of China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Selection of hand skin defect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70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35 cases.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line comprehensive care,compared two groups of application effect.Results Control group in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77.1%,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97.1%of the observation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trol group in skin flap survival rate was 74.3%,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97.1%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Giving hand skin defect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can enhance the survival rate of skin flap transplantation,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Free flap transplantation.The hand;Skin defect
R473.6
A
ISSN.2096-2479.2016.05.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