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整軍即所以抗日”:蔣介石與1937年川康整軍會議

        2016-11-18 23:31:43黃天華
        社會科學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劉湘蔣介石

        〔摘要〕1936年劉湘先后響應“兩廣事變”和“西安事變”,導致蔣介石隨后積極籌劃削藩,對劉湘形成高壓;劉湘則針鋒相對,不惜一戰(zhàn),雙方幾度處于爆發(fā)軍事沖突的臨界點。但由于四川遭遇空前大旱災,救災第一是全國的共識,同時擁護和平統(tǒng)一、一致對外也是全國的主流民意,這些都不容雙方貿然發(fā)動內戰(zhàn),于是雙方最終妥協(xié),達成川康整軍協(xié)議。蔣介石力圖通過整軍,實現(xiàn)對“國防唯一根據(jù)地”四川的徹底統(tǒng)一,以加強對日備戰(zhàn)。而日本并不樂見蔣的成功,時時對蔣劉進行挑撥離間,甚至有可能有意在川康整軍會議成功召開的時候發(fā)動了“七七事變”,以打斷中國的統(tǒng)一進程??梢哉f,川康整軍會議是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兩國戰(zhàn)略對峙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基本奠定了國民政府安川抗戰(zhàn)的基礎。

        〔關鍵詞〕蔣介石;劉湘;川康整軍會議

        〔中圖分類號〕K26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16)05-0181-14

        當然,從地方實力派一方來說,川康整軍不可避免地要削弱甚至剝奪“四川王”劉湘的軍政大權,而軍隊就是劉湘的“命根子”,是他在十多年四川軍閥混戰(zhàn)的槍林彈雨中辛辛苦苦經(jīng)營出來的,是他一切既得利益的根本基礎,豈能拱手相讓?于是,劉湘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并做出不惜一戰(zhàn)的姿態(tài),積極和桂系聯(lián)手抵御中央的壓迫。結果,中央和四川之間圍繞川軍整編問題進行了長達半年多的博弈,甚至幾度處于爆發(fā)軍事沖突的臨界點。但此時的國內外情勢實不容雙方貿然發(fā)動內戰(zhàn),經(jīng)過雙方的往返磋商,不斷地討價還價,最終于1937年6月底達成了川軍整編的協(xié)議??墒蔷驮诖嫡姇h正式召開的第二天,日本卻制造了“盧溝橋事變”,整軍會議主持人、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不得不匆匆結束會議,于7月10日緊急飛返南京,中國統(tǒng)一的進程又一次被日本人打斷。

        整軍會議召開之前,何應欽特別指出:“四川為國防唯一根據(jù)地,希望今后中央與地方精誠團結,打成一片,以樹復興民族之基礎?!薄?〕重慶行營代主任賀國光則說,川康整軍會議結果“達成軍隊國家化,兼及政治中央化,以奠定安川抗戰(zhàn)之基礎,此亦在歷史上最富有價值之會議也”。〔2〕劉湘的高級幕僚劉航琛也回憶說,如果在整軍會議之前,“四川向中央打起來了,七七事變后的歷史當要重寫。而這歷史必是悲劇”。〔3〕可見,川康整軍會議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時中國的軍事、政治局勢,非常有必要利用新近公布的重要史料對它的來龍去脈進行更加細致的梳理,重建1936—1937年四川與中央之間的軍事、政治博弈過程,并對相關的人與事進行更加客觀、更加深刻的認識。關于川康整軍會議,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四川省文史館著《川康實力派與蔣介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一書第三章第六、七、八節(jié)對其作了簡要敘述,主要引用了鄧漢祥等人發(fā)表在《文史資料選輯》上的回憶文章,而且囿于當年的學術習慣,沒有予以詳細注釋;同時,不曾使用當時已經(jīng)出版的國民黨方面的資料。此外,雖然該書對一些大的歷史脈絡敘述是正確的,但很多細節(jié)的描述是不準確的,而且還遺漏了很多重要的細節(jié)。而關于川康整軍會議的新近研究主要有黎志輝《川謠·川災·川政——抗戰(zhàn)前夕四川的統(tǒng)一化進程》,《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9年第4期;文建輝《略論川康整軍的積極一面》,《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其中,值得重視的是黎文,但黎文對蔣介石、劉湘之間的軍政博弈過程沒有進行細致梳理,很多重要的、新出的史料也沒有使用,所以對川謠之由來、川災之實際情形、川政之實際處置等問題認識不太清楚,論述不盡準確,視野也有些狹窄。

        一、劉湘響應“兩廣事變”與“西安事變”

        川康整軍會議不是突如其來的,它與1935年以來四川軍事、政治、社會局勢的演化密切相關。1935年蔣介石強勢介入川局,并把四川作為民族復興根據(jù)地來經(jīng)營,卻引發(fā)了與劉湘之間的一系列沖突。詳見黃天華《蔣介石與川政統(tǒng)一》,《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從“僻處西陲”到“民族復興根據(jù)地”:抗戰(zhàn)前夕蔣介石對川局的改造》,《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2年第4期。賀國光就回憶說:“(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參謀團入川后,非常意外的產生種種流言,劉湘認為中央即將削其兵權,另以他人代之,意頗不懌。情勢天天演變惡化,誤會難釋,雙方各自備戰(zhàn),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4〕

        雙方產生心結的原因之一就是當時蔣介石要將川軍縮編三分之一,并核減軍費,其中要求劉湘將所部120團縮為80團。劉湘卻陽奉陰違,并未真正裁編,大約“保有一百一十團之樣”?!缎煊啦沼洝罚ㄊ指灞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65頁。關于1935年的川康整軍,請詳見黃天華《從“僻處西陲”到“民族復興根據(jù)地”:抗戰(zhàn)前夕蔣介石對川局的改造》。不過,蔣介石趁這次整軍之機,決定在成都開設陸軍軍官學校成都分校,既是為了安置編余官佐,分班予以軍事或職業(yè)之訓練,同時也是為了在成都打入一個楔子,建立一個軍事?lián)c。

        1936年4月中旬,蔣介石認定“政治重心在川、陜、甘”〔5〕,決定親自入川參加成都軍分校開學典禮。結果,入川后他發(fā)現(xiàn)“川軍川政川俗無甚進步,焦灼不堪”?!?〕同時,他又聽說劉湘已抽調部隊在成都、重慶等地集中,隱隱和中央對峙,不由得感嘆劉“不識大體至此,何以成事”。〔7〕不過,成都軍分校的順利成立,標志著中央勢力在成都站穩(wěn)了腳跟。蔣介石就多次在日記中寫到“四川基礎乃由軍官分校成立而定矣”?!?〕

        此時,別動隊首領康澤專門向蔣介石報告:“如果全國的形勢允許,最好現(xiàn)在下決心解決劉湘?!薄?〕此前康澤在四川積極進行“分化和削弱劉湘的活動”,大肆宣揚“打倒土皇帝”,“打倒劉湘”,使得劉湘非常不滿。如今,康澤又直接向蔣提議,但未獲允準。蔣此時的基本態(tài)度是“以剿匪為主要工作,其他容置為緩圖”?!?0〕

        4月22日,蔣離蓉飛滇,隨后考察貴州、湖南。西南之行,蔣介石得到的印象是“川基漸穩(wěn),黔亦漸安,較之去年大有進步,但未能如愿所期耳”;“川滇黔湘形勢已有七分把握,當維持現(xiàn)狀,而加以指導,務求安定”?!?1〕不過,5月4日,蔣又不無憂慮地說:“四川經(jīng)此次訓練后其基礎已定,將來抵御外侮,不得已開戰(zhàn)時,其能否作為大后方之根據(jù),尚當煞費心力也。”次日,他又反復思考“川滇黔之軍事政治整個整理方案”?!?2〕稍后,為了緩和與劉湘之間的緊張關系,蔣決定把康澤調往漢口??惦m然不愿意,但在蔣的嚴令下,也不得不接受命令。

        大約同時,劉湘派顧問張瀾和桂系接洽,并在兩廣駐有特別使節(jié),“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同廣東和廣西不安于位的將領們聯(lián)合反蔣的可能性”。劉湘采取的是兩面手法,“表面敷衍蔣,暗中則加強防蔣的布置,對外切實聯(lián)絡兩廣、云南各反蔣派,以作聲援”?!?3〕兩廣六一事變爆發(fā)后,“李、白的一位代表在成都同劉湘會談”?!?4〕劉湘“認為應響應兩廣,壯其聲勢,若不然,兩廣先敗,四川更無法對付蔣”?!?5〕他密令所部軍隊夜里向成都、重慶兩地集結。

        而在“兩廣事變”爆發(fā)之初,蔣介石本來決定將在四川剿共的中央軍薛岳部、周渾元部調入滇黔,并“移成都炮兵入黔”,意在威懾桂系。但是,稍后蔣發(fā)現(xiàn)劉湘與桂系之間來往密切,舉止異常,又不得不于7月2日決定“重慶須駐兩師”,“重慶駐軍艦一艘”,以預防劉湘之“陰謀”。〔16〕7月底,蔣介石召劉湘赴京,劉湘以生病為由拒絕,改派鄧漢祥赴廬山請訓。9月中旬,兩廣事變和平解決。月底,蔣在日記中寫到:“六月一日以來,兩粵謀叛稱兵,全國動搖,華北冀魯以及川湘幾乎皆已響應,其態(tài)度與兩粵完全一致,黨國形勢岌岌危殆?!薄?7〕劉湘在此事件中的表現(xiàn),讓蔣介石“內心上對劉已結成不解之冤”?!?8〕隨后,蔣積極籌思整理川局。

        10月中旬,蔣決定調川軍出川。巧的是,此時四川也傳言劉湘將被調出川,于是川軍出現(xiàn)不穩(wěn)跡象。由于蔣介石還沒有做好周全的準備,他又不得不先安慰劉湘,穩(wěn)住劉湘。10月21日,他特致電重慶行營主任顧祝同,告以“川中謠傳,切不可輕信,兄地位更應持重,免人譏議。最好兄能赴蓉訪甫澄(即劉湘)病,使其安心也”。但蔣同時提醒顧祝同:“貴陽有否藏儲鈔票之洞庫,應即詳查準備。無論如何,重慶對外非安全之地,不能不早為之所,但須極密為要”。〔19〕因為劉湘有重兵駐守在重慶,所以蔣這時對在重慶存放中央鈔票都不放心,擔心受到劉湘的攻擊。

        10月28日,蔣又叮囑顧祝同:“兄此次赴蓉與甫澄兄詳商川軍將來增防前方之辦法,及其數(shù)目與指定之部隊,以便先行整訓,并望其舊直屬各部擇其較有戰(zhàn)斗力者,亦能備調也。”〔20〕可見蔣希望盡速調集川軍出川,而且最好調派劉湘的直屬部隊。

        此時,蔣認定今后政治重點為“先整理長江各省,確實掌握,而置北方于緩圖,并加慰藉,以安其心”。而且,“為根本解決計,則先整川省”,只是要西北剿共告一段落后,方得著手進行。蔣打算“調張學良部到豫皖”,“調劉湘任兩湖綏靖主任”。〔21〕

        不過,因為劉湘這時的態(tài)度還比較良好,應允調軍出川,所以蔣決定還是讓劉湘主政四川,并于11月19日委任劉湘為川康綏靖主任,使其安心。同時又多次催促川軍調鄂。面對蔣的催逼,劉湘再次使用“拖字訣”,于12月4日返老家大邑縣養(yǎng)“病”,對蔣的命令置若罔聞。

        而蔣打算調離東北軍的計劃,卻在較大程度上促成了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完全打亂了蔣的軍政部署。西安事變爆發(fā)后,劉湘隨即于12月13日返回成都,召集下屬商討時局,并致電何應欽,表示“川事湘當絕對負責,盡力防護,共維大局”。〔22〕同時,劉湘派赴南京的親信劉航琛向何應欽等人提出,如果要用川軍去打張學良,“應該沿江而下,用鐵路把軍隊運到陜西邊上,不應該讓它走川北出去,自川北則不知要經(jīng)幾個月才能打到西安”。事實上,劉航琛提議走川東出川,完全是緩不濟急,而是另有所圖。劉航琛自己就說,如果“劉甫澄出兵東下,萬一蔣先生在事變中發(fā)生了不幸,他個人接著便可以有非常之發(fā)展”。不過,劉湘的其他一些部下并不贊同此議,“認為東向必會引起中央的疑竇,大兵到了湖北,不見得能順利通過,說不定會遭扣留”〔23〕,所以劉湘軍隊并未出川。

        12月18日,劉湘通電各方,主張擁護中樞,抗御外侮,弭息內爭,營救蔣介石。但這是不是劉湘的真意,頗讓人懷疑。因為第二天,徐永昌就獲知張學良的代表表示“廣西一星期內必出兵響應張楊”,同時,劉湘也有“似贊成張漢卿之電”,且認為“如能取均權、共治途徑,云貴桂粵皆所同情”。22日,徐永昌又獲悉“劉湘將有援張舉動,中央人員之在川者已被監(jiān)視”,乃慨嘆曰:“劉湘真人妖哉!” 24日,徐永昌又感嘆到:“漢卿在軍事上既積極布置,于西南各省亦謀得贊助,又多方運用赤色宣傳,甚至由改組政府一事即能掀動中央內部之爭,只要中央內部離散,地方大力者觀望,小力者盲從,與日偽接壤者既不便輕動,惟看張楊川桂之橫行,蔣先生手造之軍隊雖不免有一度向楊張進攻,要亦不能持久,設果如余之意度,國事尚堪問乎,奈何奈何?”〔24〕

        值得注意的是,12月20日,劉湘正式就任川康綏靖主任,這已經(jīng)是蔣介石同意任命之后一個月了。此前劉湘遲遲不就任意味著他對蔣遞來的橄欖枝不感興趣,而此時劉湘宣誓就職,很可能就是因為取得這一名義有利于他采取軍事行動。

        當時駐陜西的中央軍將領萬耀煌就說:“劉湘在西安事變時,頗有與張、楊響應之勢,以各方形式(勢)不利張、楊,全國輿論即平時反對中央者亦無不指責張、楊,謀救委員長,劉湘乃不敢有所行動,但對中央在川人員頗有不容之勢,對重慶行營所在地,亦調集重兵,形同威脅,成為對峙之局,故重慶謠言傳聞,隨時有開火之虞”?!?5〕同時,劉湘對成都的中央軍隊(憲兵一個團)和中央軍校也采取了措施。用劉航琛的話說,就是在蔣介石被劫持期間,劉湘理所當然地要對成都的中央軍隊“負責”。劉湘還要求“中央軍退出四川,還要在中央占一個部長和兩個次長(財政部和參謀本部的次長)的位置” 〔26〕,這或許就是響應張學良改組中央政府的主張。

        ①本段及下段詳見《康澤自述及其下落》,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8年,77、91頁。由于劉湘沒有快速地、明確地發(fā)表聲明支持蔣介石,所以美國外交官佩克秘密斷言,劉曾勸說張學良要毫不猶豫地把蔣干掉。佩克又說:“劉湘準備采取行動的那一天蔣卻被釋放了。大錯顯然鑄成,劉湘只得小心翼翼地回到家鄉(xiāng)‘休息”?!?7〕時任四川省政府秘書長鄧漢祥回憶:“劉湘雖然沒有發(fā)動,但成、渝兩地的特務曾借此事向蔣多方挑撥。蔣對劉的惡感,更如火上加油?!薄?8〕劉航琛也認為:“西安事變,劉甫澄沒有行動上的表示,錯了。落了個觀望的罪名……因此,甚不得蔣先生之諒解?!薄?9〕因此,蔣介石獲釋后,極想處置“顯露不軌”的川軍。

        當然,蔣介石想徹底整理川軍的另一原因是,西安事變后國民政府對日本的進一步侵略采取了越來越強硬的態(tài)度,而“在對日作戰(zhàn)必須依靠四川之前,應該一勞永逸地解決四川問題”?!?0〕于是,圍繞整軍問題,蔣介石與劉湘之間進行了一番刀光劍影的較量,大規(guī)模的軍事沖突幾乎不可避免。

        二、蔣介石與劉湘的沖突一觸即發(fā)

        蔣在制定1937年的大事表時,就列出了“統(tǒng)一川湘”,“川軍之改造與統(tǒng)制”等項。他預定處理川局的具體辦法有:“劉系內部派員聯(lián)絡,曉以大義,動以利害”;“劉如受命,調其一部軍隊出川”;“各軍人事照中央法規(guī)調整”;“各軍之餉,直接公開發(fā)給”;“改組省府,任鄧(錫侯)為主席”。〔31〕可以說,蔣介石的計劃非常詳細。

        但劉湘也在多方聯(lián)絡,反制蔣介石的進逼。西安事變之后,他即派代表張斯可去桂林,“探詢桂系對于時局的態(tài)度”?!?2〕1937年1月11日,劉湘致電何應欽提出西安事變善后之和平主張,建議中央軍對東北軍不要“逼之太劇”,否則東北軍一旦鋌險負隅,必致“內憂又起”?!?3〕15日,劉湘、李宗仁、白崇禧通電“主用政治解決”西安事變善后問題,由劉湘領銜,隨后楊虎城“以復電轉達各方,以示其聲氣之盛”。24日,陳布雷得到情報,“知桂方仍謀策動平、津、冀、魯之反中央工作,而川劉自發(fā)聯(lián)名通電后,心亦不安,亟力以反對內戰(zhàn)為標榜”。〔34〕劉湘幾則電文發(fā)出后,引起了不少謠言。為此,賀國光致電蔣介石說,劉湘“尚無他圖”,但“屆時演變難測”?!?5〕

        劉、李、白的一連串動作引起了蔣介石的密切注意。1月初,他就在反復思考“對川桂之策動如何安定”。1月中下旬,他決定“對川事應積極注重進行布置”,將川中鈔銀全數(shù)運漢口、貴陽;同時,積極籌備“川東之部署”,籌建“重慶之防御工程”?!?6〕2月1日,蔣致電滇黔綏靖公署副主任薛岳,詢問“前定各地之防御工事,修筑至如何程度?務望加緊趕成并逐漸加強,重要處應用石筑為要。傅(立平)師應漸向川黔公路北段移防為要”。5日,又叮囑薛岳:“陜事可和平解決,則川桂無機可乘,其陰謀當可由此打消,故我軍在黔,此時切勿聲張,應置若罔聞,以免其鬧(惱)羞成怒。一面仍應秘密布置,如期完成各處工事,但對桂邊及獨山等處,勿多駐兵為宜。兄不必來京出席(五屆三中)全會,以免疏懈為要?!薄?7〕

        2月1日,蔣在思考“對各省反動軍閥之如何消弭”時,又把“川劉”列為首位?!?8〕 2月11日,舊歷新年第一天,他致電賀國光要求詳報“四川各軍師旅駐地”,而且以后每月一日,“須將全川各部隊調防移動情形,列總表呈報為要”?!?9〕3月2日,蔣決定在沅陵、衡州、施南、漢中進駐重兵,對劉湘、李宗仁進一步施加壓力。

        大約同時,康澤又向蔣建議“徹底解決”劉湘,“先在陜南及川東控制強大兵力,并聯(lián)絡反劉各軍,如鄧(錫侯)、孫(震)、劉(文輝)等,及其內部將領,如王(纘緒)、范(紹增)等。然后通知劉湘,按照中央規(guī)定,整編部隊。如接受則和平解決;如不接受,則以軍事力量解決”。①蔣隨即派康澤去和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合作,由顧在軍事上作準備,由康澤和反對劉湘的四川軍人聯(lián)絡,“傳達蔣介石有解決劉湘決心的意思”。成都軍分校主任李明灝也被顧祝同授予了相關任務。

        3月15日,顧祝同報告說,鄧錫侯、孫震、唐式遵、王纘緒、范紹增等密派代表來陜,迭經(jīng)分別商談,去劉湘之意志均甚堅決,且表示解決務須徹底,以免將來有反噬之禍。同時,薛岳亦密報蔣介石,建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動作,徹底解除劉湘軍政權力,解決四川問題。

        此時,蔣向劉湘提出將其舊部第二十一軍“改編為三個軍”,“全軍合編為五十六個團,軍費照現(xiàn)有之數(shù)不減”。〔40〕幾乎縮編一半,肯定會遭到劉湘的拒絕。由于雙方不能達成妥協(xié),川局因此變得非常緊張,中央軍與川軍即將發(fā)生沖突的謠言層出不窮。據(jù)說,1937年春節(jié)期間,由于“成都的氣氛是如此緊張,當局甚至禁止燃放爆竹,以免被誤認為中央軍和川軍互相開火”。〔41〕而整個春天,雙方在重慶附近躍躍欲試,準備打仗。賀國光回憶說,中央部隊與劉湘部隊“雙方對峙,重慶兩岸一度構筑工事,戒備森嚴,李根固、范紹增、周孝臣等之部隊,均已進入陣地,如臨大敵”?!?2〕

        最終,由于蔣介石的親信、劉湘的同學賀國光居間協(xié)調,力主和平解決,雙方并沒有兵戎相見。3月3日,賀國光同劉湘嫡系許紹宗共赴重慶兩路口、浮圖關一帶,令雙方將所筑工事一律鏟除,以免民間發(fā)生誤會。

        3月11日,蔣致電劉湘進行溝通,明白地說,劉雖然名義上接受整軍方案,實際上“固拒之意不啻現(xiàn)于言表”?!?3〕可見蔣很清楚劉是不愿接受整軍的。他向劉保證,只要劉執(zhí)行中央提出的整軍方案,仍然會讓其主政四川的。

        3月18日,劉湘的代表鄧漢祥與四川省建設廳廳長盧作孚同賀國光一道赴京晉謁蔣介石。鄧漢祥回憶說,他到南京后“飛機場有五、六十個新聞記者包圍他,因當時特務散布謠言,說四川要造反,故記者特別注意。經(jīng)鄧負責聲明四川很安靜,記者始散去”。本段及下段詳見鄧漢祥《劉湘與蔣介石的勾心斗角》,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5輯,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66頁。

        鄧漢祥又說,臨行前劉湘特別交代:“無論蔣出什么題目,我們抱定一個‘拖字來應付,拖一天有一天的機會,總以避免和他沖突為上策。”與蔣介石見面后,蔣則直截了當?shù)卣f:“四川的軍隊太多,應該縮編。四川一省,相當于歐洲一個大國,甫澄身體多病,兼管軍民兩政,深恐他體力不逮。中央擬派能夠同他合作的人去任省政府主席,甫澄專負綏靖地方的責任,使他便于休養(yǎng),對地方和他個人都是有利的?!奔词Y介石有意既整軍又整政。鄧漢祥卻回應說,縮編軍隊和軍民分治兩件事“如果同時進行,難免不逼得狗急跳墻”,應該“先縮編軍隊,過一些時再提出分治來”。于是蔣介石的態(tài)度有所軟化。

        稍后,何應欽奉命轉告鄧漢祥,在正式整軍之前,務必要讓劉湘的軍隊撤離重慶市,在鄰近重慶的縣份也不得再增加部隊,而且,“最好浦澄自己做到川軍要國軍化,即軍令軍政交還中央,而中亦保障其現(xiàn)有軍政地位,并賦予法定上之全權建設新四川”?!?4〕接著,蔣派特使實業(yè)部部長吳鼎昌飛蓉,與劉湘會商四川問題。經(jīng)吳、劉會談,雙方同意“宜昌重慶以至黔邊一帶之中央軍,今后將不再增加;駐渝川軍除留駐兩團外,余亦將全部調開。而劉湘以前派赴粵桂等地之代表,最近均將撤回”。〔45〕于是川局暫趨平靜。

        不過,緊張局勢雖然暫時緩解了,但問題并沒有解決,所以蔣依然在暗中進行軍事部署,一方面對劉湘形成威懾,一方面預備以軍事解決作為最后的手段。4月1日,蔣決定仍然以薛岳代理貴州省主席,因為這樣可以對劉湘形成一種壓力。同時,顧祝同命令萬耀煌指揮中央軍第十三師、第六師、第五一師入駐漢中,以備將來入川。不過,因為四川大旱災的關系,不宜采取軍事行動,蔣介石主張“在政治上采取主動,在軍事上被動一點” 〔46〕,讓劉先發(fā)動;即利用政治攻勢逼使劉湘接受整軍,如果劉湘拒絕并采取軍事行動,蔣就會趁機“解決”劉湘。本來,蔣有意調劉湘主政安徽,但4月8日他還是決定暫緩,因為“東北軍未整理以前,川事不宜著手”?!?7〕

        4月17日,劉湘電呈蔣介石表示將遵辦中央之要求,并下令重慶附近所屬部隊移防永川一帶。雖然如此,劉湘依然進行了軍事部署,以對抗中央的威懾。萬耀煌派赴四川的秘使張季群就報告說,“劉湘表面似和緩,實則暗中利用政客煽動各軍,以川人團結御外以免亡省,復以經(jīng)濟力量分化各軍,積極整理民團,集中人力財力,圖最后之冒險,成渝道上集中一百團兵力準備與中央抗衡,這是一般人的看法說法,事實也是如此”。本段及下段詳見萬耀煌《萬耀煌將軍日記》上冊,臺北:湖北文獻社,1978年,343-345頁。

        同樣,中央軍方面的態(tài)度也很強硬。萬耀煌認為“須用壓力(但決非打戰(zhàn))”,始能達成安川的目的。川康黔邊區(qū)綏靖主任徐源泉也說,劉湘“以政治手腕緩和空氣,以積極方法整理軍事,待機而動,決無悔悟之心”,因此須用大力壓迫劉湘接受整軍。

        由于雙方都拒絕讓步,所以局勢再次驟然緊張起來,謠言也再次滿天飛。5月上中旬,成都“發(fā)生少數(shù)省軍黑夜擊斃防守飛機場中央特務團士兵二名之事實,省軍方面認為系追匪流彈誤傷之結果,而特務團方面則認為是襲取飛機場之嘗試,此事使成都局面立刻嚴重”;“重慶方面則幾于一日數(shù)警,米油鹽等一致飛漲,謠言之重,直可以令通常觀察家發(fā)生悲觀,以為川省難免有事,三千余萬災民之外如再發(fā)生意外,將益不堪設想”。〔48〕外國人主辦的報紙也報道,“四川大局,當五月十五日左右,最為吃緊,爾時兩軍幾有一觸即發(fā)之虞,……中央軍向重慶挺進,距川軍扼守之前線,僅一里之遙,一彈之發(fā),即可引起血戰(zhàn)慘劇。成都方面,情勢之危殆,亦不減重慶。”〔49〕

        此時,依然是賀國光在竭力緩和氣氛,力主和平解決。賀國光告訴蔣介石:“劉湘本質上絕無背叛中央之意,種種備戰(zhàn)行動,純系自衛(wèi)”?!?0〕賀國光并以性命擔保劉湘不會造反。同時,賀國光又說服劉湘將兵工廠、造幣廠送出來,將十余架飛機送歸中央。由于賀國光的一再勸阻,中央軍和川軍并沒有打起來。

        ①詳見張曙時《四川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經(jīng)過》,原件存四川省檔案館,轉引自肖志康、陳勵冰《成都“大川飯店事件紀實”》,《成都現(xiàn)代革命史料》1982年第5期,2頁。同時,國民政府正在向英國爭取借款,如果四川發(fā)生戰(zhàn)爭,可能直接影響英國借款的意愿。蔣介石就意識到四川“應避免戰(zhàn)事,不妨礙倫敦交涉之進行為要”。〔51〕因此,蔣于5月18日特別告誡李明灝:“務望沉著謙和,切勿慌張驚擾。與劉主席隨時聯(lián)絡,以免誤會。俾轉換空氣,協(xié)力救災。有中在此,無論何人,不敢欺兄也?!薄?2〕此舉一是給李明灝壯膽,說劉湘不敢欺負他,同時也告誡李明灝不要驚慌失措,無故制造緊張空氣。

        事實上,李明灝確有過激行為,賀國光就回憶說:“(李)小有才而不識大體,竟被流言煽動,擅作主張,在分校附近街口構筑工事,在城墻上建筑炮臺,本來無事而庸人自擾,致引起劉部誤會,態(tài)勢頓形緊張。最不可思議者,彼居然一再請余發(fā)給步槍七千支,子彈三百萬粒,炮彈三百顆,為作戰(zhàn)準備”?!?3〕

        5月19日,蔣又告誡賀國光、李明灝等人:“近日自川中回京及由川出來之商民等對于中央軍在渝蓉萬一帶各官兵氣焰高張,令人難堪?!以谌乩钪魅位艔報@惶,動輒發(fā)射,夜間尤甚,以致人民怨恨?!S陔姷街?,由賀代主任處理整頓。如有敗壞紀律,驕橫矜張,氣焰萬丈,不守軍人讀訓信條者,無論其為官為兵,為文為武,一律指名嚴懲,拿解法辦?!薄?4〕賀國光“將此電轉送甫澄一閱,彼異常感動。且欣然言曰:‘足證彼輩行為,并非中央授意,全系私人妄動!”〔55〕可以說,蔣介石此舉很大程度上是特意做給劉湘看的,主要是為了緩解緊張氣氛。在蔣介石的眼中,很可能是賀國光和李明灝兩個人一人唱白臉,一人唱紅臉,賀國光力主調和,李明灝與顧祝同、薛岳、康澤、萬耀煌、徐源泉等人一樣,力主高壓,對劉湘形成一種又打又拉的態(tài)勢,逼迫劉湘接受中央的方案。

        在蔣介石要求緩和局勢后,賀國光下令“嚴輯造謠滋事奸人,連日竭力鎮(zhèn)抑人心,平息謠言,布告安民,飭屬撤除警戒后,省城情勢漸趨安定,物價下落,人心亦安,謠諑已完全消滅”。同時,劉湘也特意接見中央日報社記者聶世章、中華日報記者趙孟如等人,表示中央與地方意見一致,但同時指出,“京滬人士,每以裁軍為當務之急,觀點非常正確;但裁軍方法則費躑躅。吾人負實際責任者,務作合理處理,不能為無計劃之編裁。省政府正擬訂計劃,擬于三年內移兵墾邊,當不能謂對裁軍無誠意也?!薄?6〕可見在劉湘心目中,所謂整軍就是蔣介石要裁減他的軍隊。而劉湘則想把多余的兵移墾四川邊區(qū),認為這才是對這些兵士的最好安排,不會引起四川動蕩。雖然雙方的分歧并未消除,但都釋放善意,緩解了緊張局勢。

        三、日本對川局的“關注”與挑撥

        川局持續(xù)緊張給日本人制造了挑撥離間的機會,日人妄圖介入川局,破壞蔣介石建設“民族復興根據(jù)地”的計劃。早在1935年蔣介石大力改造川局的時候,日本人就開始密切關注四川了。1935年9月憲兵司令谷正倫報告說:“日人對四川情形,極為注意,經(jīng)常均有情報寄發(fā)各地日機關?!笔Y認為日人之企圖“頗堪注意”?!?7〕

        1936年1月,蔣介石又演講說,川滇黔三省的統(tǒng)一和鞏固,使得日本“從此不但三年亡不了中國,就是三十年也打不了中國”。而日本“總要想方法來打破我們統(tǒng)一川滇黔三省以奠定整個國家生存之基礎的計劃。他的手段,就是要使我不能安心駐在四川來指揮一切,而使三省仍然不能走上統(tǒng)一發(fā)展的道路。他為達到這個目的起見,所以借題發(fā)揮,使華北局勢突然惡化,逼我離開四川,來應付華北的局勢,以遂其破壞川滇黔三省統(tǒng)一的陰謀?!薄?8〕

        1936年夏,日本又試圖強行在成都設立領事館,結果引發(fā)了打死兩名日本人、打傷兩名日本人的“成都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在事件爆發(fā)之初,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張群即堅決表示“成都因并非商埠,重設總領事館則斷然不能承認”?!?9〕可是,據(jù)說在日本圖謀設領之初,劉湘不但不表示反對,而且派親信喬毅夫到天津與日本密談。①“成都事件”處理之后,劉湘與日本人之間的關系同樣是非常敏感的事情。1937年5月上中旬,正當川局異常緊張之際,日本駐華使館武官喜多誠一先后訪問廣州、昆明和成都。喜多一行是19日抵達成都的,當日即和劉湘進行了談話。據(jù)公開發(fā)表出來的談話記錄,喜多提及了上一年發(fā)生的“成都事件”,又詢問了“中央軍軍餉與川軍是否一致”,“中央軍駐川有多少”,川局是否動搖,四川災情如何等問題。〔60〕 26日,喜多誠一離蓉飛滬。

        對此,有輿論專門評論到:“喜多此行,究有何使命,外間無從得目,憶去歲西南異動,曾忙煞日人,現(xiàn)在以極活動之喜多,忽而粵,忽而滇,忽而蓉,若謂無特殊作用,其誰信之,蓋侵略華南,日本卻無一刻放松。”〔61〕

        ①關于四川大旱災,詳見彭家貴、王玉娟《抗戰(zhàn)前夕四川大旱災的報災與查災》,《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2期。6月14日,在未得國民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劉湘又主動邀請日本駐宜昌領事田中正一入川,由省府秘書長鄧漢祥接見。據(jù)公開消息,日方請鄧氏對成都設領問題表示意見,鄧氏表示“此系外交問題,應歸外交部辦理,省府未便擅自表示任何意見?!薄?2〕不過,蔣介石卻獲知,日方稱是劉湘“托辦運輸?shù)仁?,并承劉主席?yōu)禮相待,甚表感快之意”。為此蔣特別吩咐張群“詳加注意,轉詢實情”。〔63〕在川局緊張之時,喜多誠一與田中正一先后拜訪四川省府當局,這在蔣看來,事情絕不簡單。

        雖然劉湘和日本人之間有無內幕無法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人很清楚四川在蔣介石的抗日戰(zhàn)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6月初,日文《上海每日新聞》就準確地說出了蔣介石的戰(zhàn)略構想:“中央認四川在整備國防上甚為重要,希望將第一防衛(wèi)地帶置于湖南省株洲地方,第二防衛(wèi)地置于四川重慶附近,急于欲建筑堡壘及其他軍事施設?!薄?4〕而日本人對四川局勢也經(jīng)常煽風點火,挑撥離間。6月10日,日偽報紙《新興報》發(fā)表社評稱:“喧囂匝月之(豫皖蘇)三省軍整會議,只三日即已草草閉幕,各將領匆匆返防,其內容之空洞,儀式之惶惶,則可征其懦弱虛偽矣,前途尚堪聞問歟?”因此,即將召開的川康整軍會議“究其前途之演進如何,恐亦無良好結果,只不過成一種慣套之儀式而已”。他們認為南京政府的整軍是對地方勢力的“宰割”,是“消滅異己”,很“毒險”,他們對此“深切齒”?!?5〕雖然他們指出了整軍問題中的實質困難,但很顯然他們并不希望中國達成實質的統(tǒng)一。

        7月初川康整軍會議召開后不久,《創(chuàng)進》期刊發(fā)表評論說:“日帝國主義者唯恐我國內部不亂,無時不伺機乘隙,施展其挑撥離間的陰謀,日使館武官喜多不辭跋涉,入川訪問劉湘,目的所在,是不待說的。然而全中國和平統(tǒng)一的濃厚空氣之下,敵人促成四川內戰(zhàn)的企圖,終究破產,川康軍整會議終于何應欽劉湘等主持之下告了一段落。同時充分證明了我國對內和平運動的又一勝利?!薄?6〕而且,正如羅志田教授所指出:“民元以后,每次中國比較趨于真正的統(tǒng)一(結果當然指向“統(tǒng)合”滿洲)時,日本就會做出較大的舉動?!薄?7〕因此,日本有可能是有意選擇在國民政府即將完全統(tǒng)一四川的時候發(fā)動七七事變的。

        四、四川大旱災對局勢的影響

        蔣介石與劉湘之所以最終沒有兵戎相見,除了賀國光的居間調解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四川正遭受持續(xù)了一年多、遍及全省的大旱災。這次旱災從1936年夏開始爆發(fā),到1937年5月初,四川省政府報告受災縣份已達141縣,全省災民三千萬左右。當時四川共有149縣1設治局,絕大部分都遭遇了旱災。雖然五月底財政部特派查災專員曹仲植在實際查勘災情后估計,全川“真正的餓殍……至多不過二百萬”。①但當時四川及全國鋪天蓋地的報道都是災情嚴重,全國輿論也因此出現(xiàn)一邊倒的傾向,都大力呼吁四川應該趁機整編軍隊,縮減軍費,體恤民生。

        而且,災情嚴重早就引起了蔣介石的密切關注。1936年5月8日,蔣在日記中說:“川省春荒甚重,已據(jù)正式報災者有六七十縣……草根樹皮早已食盡,繼吞白泥,脹斃多人,甚有烹食死尸,易子而食者,其慘狀難以盡述?!薄?8〕6月13日,蔣又說,四川省“被災縣份計有通江、南江、巴中、劍閣……等三十縣,連年匪旱地震諸災,饑寒屠殺,厥狀甚慘,顛連困苦者數(shù)百萬人”。〔69〕1937年4月13日,重慶行營參議蕭楊年向蔣介石報告,受災縣份有142縣,“占全省縣份十分之八”,“災區(qū)面積達全川總面積五分之四強”,“全川災民為數(shù)不下三千萬以上”。4月23日,身在羅馬的孔祥熙致電蔣介石,“謂四川旱象向所未有……川省巨數(shù)軍隊如能按照國防計劃,使節(jié)余軍糧移供民食。并以工代賑,酌免災區(qū)田賦,以輕負擔,實屬至要?!薄?0〕孔祥熙也認為需要裁減軍隊,以拯救民生。

        5月17日,重慶市銀行工會主席吳受彤、市商會主席溫少鶴等商界領袖先后向賀國光、劉湘提出:“第一、災區(qū)甚廣,災民甚眾,凡百問題,非各方通力合作,實無以救災;不能救災,亦即無以救民。第二、川省軍政應速謀統(tǒng)一,即是說要在合理的條件下,向救民救國之途上走去”;“和平統(tǒng)一,乃川人一貫之希望”?!?1〕

        《國聞周報》也刊文說:“目下川災之重,已非僅為一嚴重之災患問題,將演成為不易收拾之政治問題。蓋災民多至二三千萬,食及泥土,其不能久耐,乃為勢所必至。且強派鴉片與強驗地契,各地仍雷厲風行,各縣各鄉(xiāng)之因此被押被扣者,動以數(shù)十百人計;此事將加緊社會之崩潰,故救災之前提為四川政治之合理的解決”,即需“能毫無隔閡的集中中央與地方之力量,有計劃的救災”?!?2〕可見,社會各界迫切希望中央與地方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協(xié)力救災。

        可是,對于究竟該先救災還是先整軍,蔣、劉的認識并不一致。據(jù)說,四川“省府當局向南京請求財政援助和糧食供應,中央政府對劉湘的多次請求援助置之不理。最后中央政府在1937年4月同意貸款給四川,但是數(shù)目只是劉湘請求款項的一小部分。次月,這筆款沒有了;當后來這筆款又出現(xiàn)時,劉湘卻把它‘扣下,并不把它花在預定的用途上”?!?3〕可見,劉湘希望中央先撥款賑災,再談整軍事宜;蔣介石則擔心劉湘把賑災款項挪為軍費,所以主張在劉湘答應整軍的情況下再救災。

        而大旱災使得早已不堪重負的四川省財政更是雪上加霜,蔣介石卻看準了這是劉湘的關鍵弱點,把控制四川財政預算作為制約劉湘的一個重要砝碼。1936年夏間,劉湘擬訂的四川省預算是軍政費支出一萬萬二千余萬元,但陳布雷告訴四川省財政廳廳長劉航琛,中央只同意七千余萬元。劉航琛認為“這筆錢連支應軍費都不夠”,“自然不敢接受”。在劉航琛反復申請下,蔣最終核定四川省預算為“軍政費九千余萬元”。但劉航琛深深感到,因為中央未能多給四川經(jīng)費,所以“四川確實成為中華民國的一省,這個表現(xiàn)無法在當時實現(xiàn)”。要一直到1937年劉湘親自率兵出川抗戰(zhàn),四川是中華民國的一省“方始為世人所知,也許在這不盡為世人所知的一年多時間內,耽誤了委員長若干準備工作”?!?4〕此語甚是要緊,因為中央沒有滿足四川的經(jīng)費要求,所以四川軍政官僚就認為四川沒有“確實成為中華民國的一省”,可見雙方的心理隔閡是相當深的。

        1937年四月初按,劉航琛回憶說是1937年3月入京的,但3月份劉湘派的是鄧漢祥、盧作孚,3月29日蔣介石給劉湘的電報中也只提到鄧、盧二人,4月5日賀國光由京返渝,很可能之后劉航琛才被派入京的,陳布雷日記又載4月13日劉航琛、關吉玉來和他商議四川預算問題,據(jù)此可推知,劉航琛很可能是4月上中旬入京的。另外,黎志輝引用的《劉航琛先生自訂年譜稿》中并沒有說具體的日子,而黎志輝說劉航琛5月20日入京是錯誤的。詳見王正華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40),臺北:“國史館”,2010年,305-307頁;《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1937-1939)》,香港:東南印務出版社,208頁;劉航琛口述、章君穀執(zhí)筆《戎幕半生》附《劉航琛先生自訂年譜稿》,臺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47頁;黎志輝《川謠·川災·川政——抗戰(zhàn)前夕四川的統(tǒng)一化進程》,68頁。,劉航琛和財政部特派員、重慶行營財政監(jiān)理處處長關吉玉又到南京請示當年四川財政預算問題,多次請示之后,6月1日陳布雷仍然告訴關吉玉“川事復雜,變化難測,預算案之發(fā)布不得不出以審慎”。6月2日,關吉玉、陳布雷獲悉劉湘表示絕對接受川康整軍方案,認為劉“轉圜頗速,川局不致有問題”?!?5〕6月4日,陳布雷就發(fā)布了1937年度四川省國省聯(lián)合預算,核定收支各8630萬元,支出方面軍務費依然占4100萬元。

        6月11日,蔣在致劉湘的信函中又提醒說,只要劉按照中央的意愿進行整軍,“所有今年因災歉而短收之經(jīng)費及所負債款,中央自可負責整理,不使匱乏”。如果劉湘不整軍,四川財政困難將無法解決,因為四川財政“實欠之數(shù)已在二萬萬一千余萬元。如此漫無底止,一無限制之狀態(tài),即使年無荒災,亦必軍民交困,其將何以為繼?”一旦財政崩潰,“縱欲維持現(xiàn)狀,亦不可能”?!?6〕

        6月22日,萬耀煌向何應欽表示,當以軍事壓迫逼劉湘接受整軍,何卻表示“不必如此,以經(jīng)濟封鎖即易成功”。〔77〕可見,蔣介石、何應欽等人認定劉湘的經(jīng)濟困難非常大,如不接受中央整軍方案,就將自行崩潰。6月24日,川康整軍原則正式公布時,1200萬四川省賑災公債亦由國民政府公布施行。

        五、社會輿論對和平統(tǒng)一的呼吁

        空前的大旱災以及緊張的川局激起了省內外輿論的強烈關注,而主流民意一致呼吁四川要接受整軍,雙方要避免內戰(zhàn),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共同抗日。

        民初以來川軍頻繁的內戰(zhàn),曾多次引起全國輿論的側目,如今人們再次抨擊川軍是四川一切禍亂的根源。署名“?!钡淖髡呔驼f:“二十余年之川局,本集混亂之大成,政治未上軌道,經(jīng)濟日趨紊亂,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言狀,推源禍始,實由軍隊之盲目的擴充,軍令之不能趨于統(tǒng)一?!薄?8〕署名哲夫的人又說:“四川一隅,二十年來,軍隊派別之繁,大小戰(zhàn)亂之多,世無其匹”,“即以財政一端而論,舍整軍與節(jié)餉而外,亦無絲毫出路?!薄?9〕很多人再次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

        1937年3月23日,川局謠言四起之時,《成都快報》發(fā)表社論說:“今日全國民眾皆希望統(tǒng)一強化,要求統(tǒng)一強化,而國難迫切,亦不容統(tǒng)一之不強化?!薄?0〕6月1日,《成都快報》又分析到:“因外患之日益迫切,軍政軍令之統(tǒng)一,益不能須臾緩。故四川軍隊之整理,實整個國家民族之迫切要求,而不可稍容其遲延也。”“今日川災之嚴重,雖曰天災,亦由人災之過久。因養(yǎng)兵之多,人民負擔過重,尤為不可諱言之事實?!收泶ㄜ?,非僅為要求軍隊之徹底國軍化,亦所以謀四川之福利也。”〔81〕 7月21日,《成都快報》又強調,所有川康將領必須“了解整軍即所以抗日,了解迅速抗日必需迅速整軍之本旨”。〔82〕

        7月8日,重慶的《國民公報》著重指出:“就一部人類史來看,國強必先統(tǒng)一,統(tǒng)一必先整軍,外國如此,中國亦然,日本維新完成始于廢藩,德國維新,完成于大聯(lián)邦,就我國幾千年歷史來看,凡國內四分五裂,未有不招致外侮,茍能統(tǒng)一,則外患皆可減輕,事例昭然,歷歷不爽?!薄?3〕

        不僅四川的報紙強烈關注川康整軍事宜,全國的輿論也給予了高度關注,不厭其煩地呼吁川康整軍盡早地實現(xiàn)。上海的《婦女生活》刊文說:“在這全省人民被災荒襲擊,徘徊在死亡交界線的時候,中央和地方,應該集中一切力量,搶救災民,而不應該因為雙方互相摩擦,而延緩了賑災。”“在這國難嚴重,全國統(tǒng)一抗敵的時候,更不應發(fā)生任何內戰(zhàn),浪費國力,削弱抗敵的力量?!薄?4〕《新西北》評論到:“當三千萬災黎在饑餓線上爭死活的時候,我們救死尚恐不及,誰還忍心重起干戈,軀(驅)川民入死途?尤其是當統(tǒng)一初定,抗日戰(zhàn)爭待機發(fā)動的前夜,我們一定要犧牲成見,同心協(xié)力的和衷共濟來挽救民族的危難才對。”〔85〕

        5月中旬,《國聞周報》指出:“西安事變后之新政治動向,中國已進入要求絕對統(tǒng)一軍事政治之時期?!薄?6〕 6月中下旬,《時論》半月刊刊文剖析到:“連年帝國主義者,膽敢肆意侵略我國,推其原因,都由國內不能統(tǒng)一,各省當局各擁武力,各自為政,形成貌合神離的破碎局面,他們自己破壞了抗敵的力量,反責他人不能抗敵,阻礙了救國的步驟,反責他人不能救國”,如今,各省當局已“知道非精誠團結,非服從中央,不足以抗敵救亡”?!?7〕

        6月5日,《大公報》發(fā)表社評說,川康整軍會議“視豫皖蘇駐軍之整編尤為重要,為四川并為大局,竊甚望中央地方關系各方面猛下決心,迅赴事功也”;“吾人認此次之事,在中央方面為解放川民,完成宿愿,于情于法,蓋無可辭。在地方當局,為消滅危機,自救救鄉(xiāng),于理于勢,不容徘徊?!薄?8〕7月3日,《大公報》又強調:“此次之軍整會,不僅為川軍國軍化之重要階段,抑且為真正建設新四川奠立中國復興根據(jù)地之大關鍵也。”〔89〕

        同時,《中華月報》也強調:“自震撼全國的西安事變所掀起的危機徹底澄清以后,中央向心力益形穩(wěn)固,和平統(tǒng)一成為了國民心理一致的期望”,因此,川康整軍“奠定了國家民族復興的基礎,打破了分崩離析的局面,泯除了時虞掣肘的內憂”,“給予敵人的優(yōu)越感和占有欲以嚴重的打擊……誠然是占中華民族復興史上最重要的一頁”。〔90〕

        對支持統(tǒng)一、主張積極抗日的主流民意,蔣介石、何應欽是看得很清楚的。6月21日,何應欽就在中央紀念周上說:“我們看一看現(xiàn)在全國上下所流露的民族復興的意識,其濃厚與準確之強度,實足令人興奮,輿論顯露了空前正確的偉大力量,掃蕩畸形的思想、越軌的企圖,一般人的良知良能,都能盡量的發(fā)揮活動,全國國民對于國家民族,已有明確的認識,無形中成了一個最高的權威,足以督促一切,糾正一切?!薄?1〕這樣的主流民意形成了“一個最高的權威”,任何政治勢力及個人都不敢輕易違背它。

        六、川康整軍會議召開與劉湘出川抗日

        川局緩和之后,蔣介石再度打算既整軍又整政,有意派何應欽和張群或吳鼎昌同時入川。他的謀士陳景韓就說:“救災的前提,為四川政治的合理的解決!”〔92〕6月10日,《益世報》又報道:“張群、軍何、實吳均將入川,分別指導政治軍事建設”;“政治整理方案正由中央規(guī)劃與整軍問題同時并進,梁漱溟在川除講學外,將起草建設四川鄉(xiāng)村方案,呈中央采擇,晏陽初亦在草具計劃,短期入川視察,將從根本作起,達到建設新四川目的”?!?3〕晏陽初此前就是在蔣介石的推薦下入川協(xié)助劉湘進行四川鄉(xiāng)村建設的,并被劉湘聘請為四川省政府設計委員會副委員長。梁漱溟應該也是在蔣介石、吳鼎昌等人推薦下入川推行鄉(xiāng)建運動的,可見蔣介石有一個通盤的四川建設計劃。

        6月11日,蔣特意致函劉湘,苦口婆心地勸誡劉湘接受由中央徹底整理川軍,且將其舊部“與其他各軍一律歸中央整理”,然后中央再將“全川軍事付托于”劉湘。〔94〕6月17日,劉湘復電表示接受中央的整軍方案,但此電給蔣的印象是,劉“怨恨之心見于言表”,蔣因此“憤憤不平,幾乎欲與之比較長短”;而且滿懷怨恨地說:“川劉頑梗,非死自倒,何足計較,應沉著應之?!弊罱K蔣決定“對劉示之以優(yōu)遇,但整軍必須徹底,權限必須分明”?!?5〕

        6月21日,何應欽專門在中央紀念周報告整軍問題,“以日本之廢藩與中國之整軍相比擬,以見其重要也。大意以整軍為充實全國軍備之必要的手段……亦免去割據(jù)的現(xiàn)象之存在”。聽了何應欽的報告后,王子壯在日記中寫到:“當吾國軍事諸待改進之際,為應付強敵之壓迫,亦不能再容割據(jù)之存在,自廣東問題于去歲解決,東北軍又已加以整理”〔96〕,桂系、山西問題都有進步,如果此次川省問題解決,則統(tǒng)一問題進一大步也。

        6月24日,川康整軍的具體原則公開發(fā)表,主要內容有:川康軍隊以軍(或獨立師旅)為單位,直隸于中央,由軍委會直接指揮,但為綏靖之必要,川康綏靖主任得呈準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指撥軍隊歸其指揮;軍隊經(jīng)理以中央統(tǒng)一經(jīng)理為原則;關于人之事項,依照陸軍人事法規(guī)辦理,直接軍委會;軍需工業(yè)及兵器制造事業(yè),由中央統(tǒng)籌辦理,所有制造修理各廠由中央接辦。

        6月29日,行政院會議正式?jīng)Q定派何應欽為川康軍事整理委員會主任,賀國光和劉湘兩人為副主任,鄧錫侯、劉文輝、楊森、唐式遵、潘文華、王纘緒、孫震、李家鈺、范紹增、徐源泉、夏斗寅、李抱冰、周渾元等中央軍將領和川軍高級將領為委員。

        此時,蔣介石也打消了派大員入川整理政治的念頭。6月30日,《大公報》就說:“政治方面,大約仍本維持現(xiàn)狀徐圖改進之原則,故張群入川說已成過去。”〔97〕即中央對整軍前途表示樂觀,川政將由劉湘繼續(xù)主持。

        不過,如果完全照川康整軍原則執(zhí)行的話,“蔣介石(就)把川軍的用人權、經(jīng)濟權都拿走了”,對此劉湘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且,對于即將召開的整軍會議,劉湘“甚懼中央人員對其不利,頗為躊躇”。鄧漢祥就回憶說:“劉湘部下,大多阻止劉到重慶,并有三個旅長跪在地上痛哭,說到重慶非常危險,萬一被扣,就毫無辦法?!编嚌h祥向劉湘建議,“最穩(wěn)當?shù)霓k法,是你坐汽車前往,我乘飛機先去”重慶偵察,“屆時如果有顧慮,就以舊疾復發(fā)為借口,中途轉回成都;倘無顧慮,便大大方方地進重慶”?!?8〕劉湘采納了鄧漢祥的建議,坐汽車前往重慶。而賀國光“為表示中央坦誠相見”,“將中央人員交其下屬李根固指揮,并嚴飭中央各級人員不得有反劉之標語”?!?9〕賀國光還讓劉湘決定會議地點為劉湘部下范紹增的公館,讓劉放心。7月6日,川康整軍會議在重慶開幕,何應欽等其他參會將領都身著戎裝,以示隆重?!皠⑾婧笾?,獨戴博士帽、穿長衫,當時各方認為劉有意鬧考,印象極壞”?!?00〕

        何應欽在開幕式上特別指出,川康軍隊“曾經(jīng)呈報中央有案的,共為八個軍,轄二十六個師,九個獨立旅,總計步兵團一百七十一團。若以團為基準來比較,竟有日本全國軍隊數(shù)量的二倍之多。以四川省來養(yǎng)這樣龐大的軍隊,自無怪乎質量之難于充實”。他強調:“整軍是要把過去糧食不相同編制餉章不劃一的各地方軍隊一律國軍化,而不似如一般人所揣測的編遣或裁兵,更不會由中央另派人員加入各部隊去”。劉湘則重申接受整軍原則,但“最重要的是整軍后的善后問題”,“編余官兵的安插問題”〔101〕,這和他此前所表達的觀點是一致的,他更希望移兵實邊,而不是直接裁減。

        劉湘所顧慮的善后問題也確實存在。劉湘的顧問、四川耆宿張瀾就說,“以軍官言,此次被裁,當以萬計,而士兵亦有三四萬之譜。近聞各軍中下級干部,頗呈惴惴不安之象,咸感編余成為失業(yè),復漂游于貧苦社會中。揆之往事,年前以川軍編遣一次,因而匪風大熾”,“故若對于被裁者不給以謀生機會,則此輩當為未來地方禍亂之源?!薄?02〕可見,雙方確實需要商量出一個恰當?shù)木唧w辦法來。

        然而,整軍會議召開的第二天,“七七事變”就爆發(fā)了。7月9日,川康整軍會議匆匆結束,7月10日,何應欽緊急飛返南京。川康整軍會議決定:各軍縮減2/10;團長以上軍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川軍的軍餉每月由軍政部派員點名發(fā)放;由中央派員實地點驗各軍整編情況,并限8月15日以前整編完成。

        然而,由于蔣介石此時忙于應付中日戰(zhàn)爭的大問題,所以川康軍隊依然沒有按照中央的意圖進行徹底的整編。7月27日,李家鈺、鄧錫侯、楊森、孫震四軍的代表就告訴徐永昌,“劉甫澄未必遵令縮編”?!?03〕孫震后來又回憶說,由于七七事變突然爆發(fā),因此川軍依然未能公平縮編,而且“劉湘因轄有綏署關系,其直屬各軍每師三旅九團的編余部隊,又改列綏署直屬師直屬旅團,仍可保存,(其他)各軍編余官兵,則歸于裁汰”?!?04〕

        其實,蔣介石這時不僅希望川軍整編,更希望四川快速出兵抗日?!捌咂呤伦儭北l(fā)兩天后,徐永昌就致函蔣介石,建議“收緊四川整軍辦法,或調某某部至蘇皖,俾便使用”?!?05〕此處的“某某部”應該就是指劉湘部。8月7日,劉湘接受蔣的號召,赴京參加國防會議。劉湘到達南京時,蔣專門給何應欽、顧祝同寫了手諭,吩咐何、顧同劉湘“詳商如何貫徹執(zhí)行整軍會議的決議案,以及四川出兵抗戰(zhàn)共分幾路,每路的人數(shù)和指揮人員如何決定”。鄧漢祥看了后說:“現(xiàn)在既決定抗戰(zhàn),何必還要說執(zhí)行整軍會議案呢?……川軍官兵必然會因此發(fā)生一種誤會,認為中央不相信四川將領,減少他們抗戰(zhàn)的興會和勇氣。”稍后,劉湘不期而至,看了蔣的手諭之后,“沉不住氣,當時臉色就變了”。但第二天,何應欽依然表示:“蔣先生對整軍會議案認為必須貫徹執(zhí)行,意甚堅決?!眲⑾娴弥蟊阏f:“我們想法子溜回四川再說?!编嚌h祥提醒他:“要溜也不要露馬腳,不然就恐怕走不了。”〔106〕

        同時,蔣仍然十分關注直接掌控四川的問題。“八一三事變”當天,蔣介石“仍極鎮(zhèn)定,與鄧(漢祥)秘書長談川事,指示極詳”〔107〕;晚上八時,蔣介石又約見劉湘,劉湘則向蔣建議中央遷川。8月14日,劉湘又公開電請中央遷川,進行長期抗戰(zhàn)。

        然而劉湘卻借口川軍還在整理、縮編中,而且“槍不能用”,遲遲不出兵抗日,因此,徐永昌認為劉湘“是真別具肺腑者”?!?08〕8月29日,蔣介石致電賀國光,囑其“速催劉湘部隊提前出發(fā)”〔109〕,否則派鄧錫侯、孫震各部先行開拔亦可。9月1日,川軍先頭部隊終于開拔。由于川軍遲遲沒有出川,因此一位一直在觀察重慶如何耍花招的老資格英國外交官對川軍的作戰(zhàn)計劃抱持懷疑態(tài)度,他說:“計劃剛一宣布,就要進行修改或干脆取消,看來顯然只有一小部分四川部隊才會派遣出川。”〔110〕10月2日,蔣介石也抱怨說:“川滇各部至此方出動,何怪各國觀望?!薄?11〕

        大約同時,劉湘與中共、桂系仍然有不少的聯(lián)絡,這讓蔣介石對劉湘更是深惡痛絕。6月,蔣獲悉桂系代表張任民“在川搗亂”,并于15日赴滇,蔣懷疑這與川康整軍一事有關,但他認為“大勢已定,料川劉桂白亦無可奈何”。〔112〕其時,劉湘的代表張斯可與在桂林的中共代表張云逸也多有接觸。7月14日,毛澤東就致電張云逸說:“此時各方任務,在一面促進蔣氏建立全國抗戰(zhàn)之最后決心(此點恐尚有問題),一面自己真正地準備一切抗日救亡步驟,并同南京一道去做。此種方針甚關重要,請與李總司令及川代表張斯可先生懇商決定?!薄?13〕8月,劉湘在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時又與中共代表商定,雙方互派代表,建立聯(lián)絡關系。對此,蔣在日記中惡狠狠地說:“川劉與共黨及各反動派勾結,其人私心自用,最無智識,死期當不遠矣?!薄?14〕

        11月9日,劉湘終于由蓉飛漢,12日抵達南京。同日,蔣與林森“商遷都問題”?!?15〕次日,蔣即決定遷都重慶。11月16日,國防最高會議正式?jīng)Q定遷都重慶。而蔣介石在劉湘離開四川之后才正式?jīng)Q定遷都重慶,似乎不僅僅是時間上的巧合,連劉湘自己也說,如果“我不出川,中央將以為我有盤踞地盤的心理,未必能夠放心西遷”。〔116〕

        12月2日,蔣又在思考“對劉態(tài)度與行動”以及“四川問題解決之時期”。12月7日,他致電賀國光詢問:“據(jù)報載甫澄有病,未知如何?”〔117〕12月25日四川人吳虞在日記中說:“省府有明年改組之說,劉某又有死耗,待證?!薄?18〕可見,在劉湘出川之后,蔣介石一直想乘機掌控四川,且頗為關注劉湘的身體狀況。

        1938年1月20日劉湘逝世之后,蔣介石表示:“甫澄逝世,私情可痛,然從此四川得以統(tǒng)一于中央,抗戰(zhàn)基礎穩(wěn)定,未始非國家之福”;“川劉病斃”是于國家有益的大事?!?19〕

        結語

        1935年,蔣介石幫助劉湘結束了四川軍閥內戰(zhàn),實現(xiàn)了川政統(tǒng)一,同時借機深度介入四川,努力想把四川建設成為“民族復興根據(jù)地”,卻因此和劉湘產生了越來越嚴重的沖突。1936年,對蔣介石心懷不滿的劉湘先后響應“兩廣事變”和“西安事變”,加劇了政局的動蕩。可是,“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蔣介石還因此獲得較高的政治聲望。正是在抵抗日本侵略這一救國大業(yè)的需要下,蔣介石加快了統(tǒng)一全國的步伐,強勢要求削減劉湘的權力,徹底掌控四川。蔣介石很清楚,只要先將四川軍政與軍令統(tǒng)一,解除了劉湘的軍權,再決定劉湘政權之久暫,“則輕而易舉也”?!?20〕因此,他決定徹底整理四川軍隊,幾度打算調劉湘到兩湖或安徽任職,并進行了周密的軍事部署。

        而劉湘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也積極進行備戰(zhàn),并和桂系聯(lián)手反制中央的壓迫。但由于四川遭遇空前大旱災,救災第一是全國的共識,同時擁護和平統(tǒng)一、一致對外也是全國的主流民意,這些都迫使雙方最終妥協(xié),達成川康整軍的共識。誰知川康整軍會議召開的第二天,“七七事變”即爆發(fā),川康整軍事宜又草草收場,蔣介石的目標依然沒有完全達到。

        不過,川康整軍協(xié)議的達成基本奠定了國民政府安川抗戰(zhàn)的基礎。蔣介石始終占據(jù)道義的上風,他的堅決態(tài)度給了劉湘相當大的壓力;而劉湘也很清楚蔣的戰(zhàn)略意圖,所以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國家民族大義的感召下,他要主動出川,舍“小我”而成“大我”,使國民政府能夠放心西遷。對此,全國輿論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川康整軍工作是“當前中國統(tǒng)一中最大工作之一”,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大關鍵”。〔121〕同時,《成都快報》《國民公報》等地方報刊,以及吳受彤、溫少鶴等四川社會名流對川康整軍也予以大力支持,整軍節(jié)餉、共同抗日成了四川社會的主流民意,這為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為抗戰(zhàn)的最終勝利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可以說,川康整軍的基本實現(xiàn)正是國難嚴重情況下民族主義的國家建構(nation-building)一面的充分體現(xiàn)詳見羅志田《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自序。,促成了中國的進一步統(tǒng)一。

        而在川康整軍會議召開之前,劉湘一直與其他地方實力派聯(lián)合,抵制中央勢力對四川的侵蝕。這種局面使得日本人常常有機可乘,到處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甚至暗中給地方實力派武器援助,然后趁火打劫。在蔣介石即將順利統(tǒng)一四川,更好地建設“國防唯一根據(jù)地”的時候,日本人卻發(fā)動了“七七事變”,企圖打斷中國的統(tǒng)一進程。這似乎和1935年日本人發(fā)動華北事變,迫使蔣介石離開四川,“以遂其破壞川滇黔三省統(tǒng)一的陰謀”如出一轍。雖然,川康整軍會議和“七七事變”一前一后緊接著發(fā)生,可能純屬巧合,但日本人制造事件所選擇的時間點卻是耐人尋味的。

        同時,地方軍人之所以敢于強硬地反抗中央政府,和他們的權力并非來源于中央政府有著密切關系。時人就評論說:“中國現(xiàn)在之所以有軍權旁落,軍隊私有的現(xiàn)象”,是因為這些地方有力者“是和中央政權差不多同時發(fā)生、同時存在的政權,即他們的權力,原來便是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從中央竊取的”。本段及下段參見《川康整軍及其前途》,《輿論周刊》第1卷第14號,7-12頁。以四川來說,即使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較長一段時間里,四川依然處于一種“半獨立”的狀態(tài),哪位軍閥的實力最強,占的地盤最多,他就會被中央政府任命為省主席;1935年川政統(tǒng)一時劉湘之所以被任命為省主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在此前的“二劉大戰(zhàn)”中戰(zhàn)勝了前任省主席劉文輝。

        而地方軍人“對于中央政府的不諒解和不滿意”也是他們割據(jù)的主要原因之一?!暗胤綄嵙ε伤怨糁醒氲目趯?,是內而不能實行民治,外而不能抵御侵略。假使中央真能做到‘民治與‘御侮這兩件事,則可以鉗制他們的口,而全國軍隊的‘國軍化,更易實現(xiàn)了?!钡拇_,積極抵御日本侵略這個主流民意已經(jīng)成為當時的“最高權威”,任何當政者都不敢輕拭其鋒,背上破壞統(tǒng)一、破壞抵御外侮力量的罪名;如果中央政府能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更有力的話,地方軍人應該會積極地配合中央政府。事實上,正是這股強大的民意推動蔣介石在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毅然發(fā)動了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

        〔參考文獻〕

        〔1〕〔101〕川康整軍會議開幕〔N〕.大公報,1937-07-07.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第49冊.季嘯風,沈友益,主編.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68,68.

        〔2〕〔53〕〔55〕湖北文獻季刊資料室.賀國光先生八十自述〔M〕//革命人物志:第16集.秦孝儀主編.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7:259,256,257.

        〔3〕沈云龍,張朋園,劉鳳翰.劉航琛先生訪問記錄〔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62.

        〔4〕〔42〕〔50〕〔99〕郭廷以校閱,王聿均訪問,張朋園紀錄.賀國光先生訪問紀錄〔J〕.口述歷史(臺北),1996(7):33-34.

        〔5〕蔣介石日記(手稿):1936年2月4日,5日,11日;4月10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6〕蔣介石日記(手稿):1936年4月14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7〕蔣介石日記(手稿):1936年4月16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8〕蔣介石日記(手稿):1936年4月18日,20日,30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9〕〔26〕〔46〕康澤自述及其下落〔M〕.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8:77,89,92.

        〔10〕〔68〕周琇環(huán)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36冊〔M〕.臺北:“國史館”,2008:366-367,563.

        〔11〕蔣介石日記(手稿):1936年4月25日,5月2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2〕周琇環(huán)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36冊〔M〕.臺北:“國史館”,2008:514;蔣介石日記(手稿):1936年5月5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3〕〔15〕〔18〕〔28〕〔32〕〔98〕〔106〕鄧漢祥.劉湘與蔣介石的勾心斗角〔M〕//文史資料選輯:第5輯.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北京:中華書局,1960:61,61,62,65,63,66-67,68-69.

        〔14〕〔30〕羅伯特·A·柯白.四川軍閥與國民政府〔M〕.殷鐘崍,李惟健,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56,157.

        〔16〕〔69〕葉健青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37冊〔M〕.臺北:“國史館”,2009:224,328,329;220-221.

        〔17〕蔣介石日記(手稿):1936年9月30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9〕高素蘭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39冊〔M〕.臺北:“國史館”,2009:39-40.

        〔20〕〔37〕〔39〕〔40〕〔43〕〔63〕〔109〕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5冊〔M〕.臺北:“國史館”等,2014:169-170,237,242,268,267,320,393.

        〔21〕蔣介石日記(手稿):1936年10月29日,11月2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高素蘭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39冊〔M〕.臺北:“國史館”,2009:107.

        〔22〕劉湘致何應欽電〔M〕//西安事變研究會資料室.西安事變電文選.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100.

        〔23〕〔29〕沈云龍,張朋園,劉鳳翰.劉航琛先生訪問記錄〔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57,175;76.

        〔24〕徐永昌日記:第3冊,1936年12月19-24日〔M〕.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509-513.

        〔25〕〔77〕萬耀煌.萬耀煌將軍日記:上冊〔M〕.臺北:湖北文獻社,1978:339-340,347.

        〔27〕〔73〕佩克(南京)寄華盛頓函件,1937年5月27日〔B〕.美國國務院(893.00/14137).轉引自羅伯特·A·柯白.四川軍閥與國民政府〔M〕.156,157.

        〔31〕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1月1,2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33〕〔71〕周開慶編著.民國川事紀要(1937-1950)〔M〕.臺北:四川文獻研究社,1972:1,8.

        〔34〕〔75〕〔107〕陳布雷先生從政日記稿樣(1937-1939)〔M〕.香港:東南印務出版社,出版時間不詳:189-191,218,233.

        〔35〕賀國光電蔣中正查劉湘等通電請中央入陜部隊停止西進等情尚無他圖惟平時雖咸遵鈞訓處理事務但屆時演變難測請求如何因應為宜(1937年1月19日)〔B〕.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002090300006171).轉引自黎志輝.川謠·川災·川政——抗戰(zhàn)前夕四川的統(tǒng)一化進程〔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9(4):60.

        〔36〕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1月4,8,17,18,19,24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38〕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2月1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41〕佩克.穿過中國墻〔M〕.185.轉引自羅伯特·A·柯白.四川軍閥與國民政府〔M〕.157.

        〔44〕〔52〕〔54〕〔70〕王正華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40冊〔M〕.臺北:“國史館”,2010:297-299;385-386;387;337-339,349-350.

        〔45〕四川風云一掃而空〔J〕.國聞周報,一周間國內外大事述要,14(14):57-58.

        〔47〕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4月8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48〕〔86〕川中謠諑近又轉盛〔J〕.國聞周報,14(20):48-49.

        〔49〕劉航琛謁蔣后川局已轉危為安〔J〕.外論通信稿,1937(1842):1.

        〔51〕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5月16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56〕劉湘對記者談川局川謠可望逐漸消散〔N〕.大公報,1937-05-22.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第49冊〔M〕.17.

        〔57〕周美華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32冊〔M〕.臺北:“國史館”,2008:411.

        〔58〕蔣介石.政府與人民共同救國之要道〔M〕//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zhàn)時期緒編:第1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臺北:中央黨史委員會,1981:745.

        〔59〕張外長對蓉事件表遺憾,今后將逮捕暴徒處罰,惟設領館斷不能承認〔J〕.外論通信稿,1936(1577):1.

        〔60〕劉湘喜多談話〔J〕.新四川月報,1937(1):6-9.

        〔61〕喜多武官的行蹤〔J〕.生存線,1937,2(4):33.

        〔62〕宜昌日領探詢成都設領,川省當局拒絕發(fā)表意見〔J〕.外論通信稿,1937(1868):封面.

        〔64〕中央整理川省軍政計劃〔J〕.外論通訊稿,1937(1851):1-2.

        〔65〕川康整軍問題〔N〕.新興報,1937-06-10,社評.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第49冊〔M〕.45.

        〔66〕川康整軍又告段落〔J〕.創(chuàng)進,新2(3):5.

        〔67〕羅志田.叩其兩端:淺議抗戰(zhàn)史研究〔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6(1).

        〔72〕川局奠安商討整軍〔J〕.國聞周報,一周間國內外大事述要,14(21):47-48.

        〔74〕〔116〕劉航琛口述.章君穀執(zhí)筆.戎幕半生〔M〕.臺北:文海出版社,1978:151-152,198.

        〔76〕〔94〕1937年蔣介石致劉湘函稿一件〔J〕.檔案與史學,1996(2):3-4.

        〔78〕常.川康整軍〔J〕.中興周刊(武昌),1937,7(23):3.

        〔79〕哲夫.川康整軍問題〔J〕.中外月刊,1937,2(7):2-3.

        〔80〕無吾.中央與四川之關系〔N〕.成都快報,社論,1937-03-23(1).

        〔81〕已無問題之川軍國軍化〔N〕.成都快報,社論,1937-06-01(1).

        〔82〕何鴻章.抗敵戰(zhàn)爭發(fā)動中川康整軍宜加速進行〔N〕.成都快報,社論,1937-07-21(1).

        〔83〕最近日本的恐怖〔N〕.國民公報,社論,1937-07-08(2).

        〔84〕羅瓊.川災和川謠〔J〕.婦女生活,1937,4(10):3-4.

        〔85〕誠.川災與川謠〔J〕.新西北,1937,1(3):2-3.

        〔87〕川康整軍問題〔J〕.時論(南京),1937(53、54合期):1-2.

        〔88〕四川的整軍問題〔N〕.大公報,社評,1937-06-05.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第49冊〔M〕.35.

        〔89〕川康整軍前途順利〔N〕.大公報,1937-07-03.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第49冊〔M〕.64.

        〔90〕海流.川康整軍的前途〔J〕.中華月報,1937,5(8):2.

        〔91〕劉湘接受整軍辦法〔J〕.國聞周報,14(25):50-52.

        〔92〕冷(陳景韓).川謠與川災〔J〕.半月評論,1937,1(8):1-2.

        〔93〕川省軍政同時整理〔N〕.益世報,1937-06-10.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第49冊〔M〕.47.

        〔95〕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6月18、19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96〕王子壯日記:第4冊,1937年6月21日〔M〕.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172-174.

        〔97〕川康軍整會將成立〔N〕.大公報,1937-06-30.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第49冊〔M〕.60.

        〔100〕吳晉航.1935年參謀團入川前后〔M〕//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20.

        〔102〕張瀾.希望于整軍會議者〔M〕//張瀾文集:上冊.謝增壽,何尊沛,張廣華,編.北京:群言出版社,2014:139.

        〔103〕徐永昌日記:第4冊,1937年7月27日〔M〕.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88.

        〔104〕孫震.八十年國事川事見聞錄〔M〕.臺北:四川文獻研究社,1979:199.

        〔105〕徐永昌日記:第4冊,1937年7月9日〔M〕.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73.

        〔108〕徐永昌日記:第4冊,1937年8月20日〔M〕.105.

        〔110〕米爾斯(重慶)寄倫敦函電,1937年10月4日〔B〕.英國外交部檔案(371/20985).轉引自羅伯特·A·柯白.四川軍閥與國民政府.1985:167.

        〔111〕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10月2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12〕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6月16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

        〔114〕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10月14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15〕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11月12〔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17〕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12月2日,7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高素蘭編注.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39冊〔M〕.臺北:“國史館”,2009:390.

        〔118〕中國革命博物館整理.榮孟源審校.吳虞日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757.

        〔119〕葉健青編輯.蔣中正總統(tǒng)檔案·事略稿本:第41冊〔M〕.臺北:“國史館”,2010:74,79-80;蔣介石日記(手稿):1938年12月30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20〕蔣介石日記(手稿):1937年5月26日〔B〕.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

        〔121〕俊德.為川康整軍會諸公進一言〔J〕.康藏前鋒,1937,4(10):1-2.

        猜你喜歡
        劉湘蔣介石
        劉湘 從花瓶到戰(zhàn)神
        新體育(2020年8期)2020-09-08 00:24:22
        成績是最好的顏值
        劉湘打破世界紀錄
        南方周末(2018-08-23)2018-08-23 16:43:08
        “四川王”劉湘:撼山易,撼妻難
        蔣介石對江湖習氣的愛與恨
        紅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35
        蔣介石搓麻將也是玩政治
        許愿幸福
        藝術評鑒(2014年22期)2015-01-17 09:42:35
        蔣介石為八路軍改名的真實目的何在?
        軍事歷史(1999年1期)1999-08-20 08:36:16
        葉劍英與蔣介石分道揚鑣
        軍事歷史(1996年3期)1996-08-16 03:05:26
        二十年代初蔣介石訪蘇紀事
        軍事歷史(1994年1期)1994-08-21 06:07:08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免费国产不卡在线观看|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网| 日韩在线观看入口一二三四| 色吊丝中文字幕| 成年人黄视频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擦边|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亚洲精品乱码8久久久久久日本| 欧美白人最猛性xxxxx| 99热在线播放精品6| 女优av性天堂网男人天堂|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av免费在线国语对白| 日本成本人片免费网站|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艳妇av在线出轨|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播放 | 亚洲欧洲成人a∨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无码95| 午夜影院91|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偷任你爽任你|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亚洲天堂免费一二三四区| 男人天堂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爽快片18禁免费看|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观看| 亚洲女同免费在线观看| av综合网男人的天堂|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色AV天天天天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