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
連輯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主任
敦煌文化與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相比,在文化形態(tài)的構造上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敦煌文化講差異,不講優(yōu)劣,作為集大成者,它保留不同文化的獨立性,又體現(xiàn)不同文化間的融合性。這種文化結構是歷史形成的,但卻有著典型的時代特征。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敦煌文化”的宏觀含義,或許可以這樣來描述:敦煌文化是在漫長的東西方文化平等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崇高唯美、包容開放、向善守正的充滿理性主義色彩的精神性文化。
從宏觀的角度看,敦煌文化有幾個特點值得一提:
第一,敦煌文化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文化。敦煌文化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文獻寶庫,在數(shù)以萬計的赤軸黃卷中,蘊藏著諸如漢文、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粟特文、梵文等豐富的文獻資源,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民族、語言、歷史、科技等廣泛領域。敦煌文化記述的歷史之漫長,領域之廣泛,內(nèi)容之豐富,為世界所罕見。
第二,敦煌文化是一種高度理性的精神性文化。眾所周知,佛教文化是一種高度理性的精神性文化,而敦煌文化自始至終受佛教文化影響,所以與其他文化相比,敦煌文化明顯富于理性和精神性。諸如,敦煌文化更加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描述,更注重人的思想、意識的開掘和心靈的塑造,這種超然物外的空靈之美,讓敦煌文化充滿魅力。
第三,敦煌文化是一種崇高唯美的文化。敦煌文化居高臨下,法象莊嚴,雍容高貴,富麗堂皇,充滿廟堂氣象。敦煌藝術無論是它的壁畫、彩塑還是文書中的書法藝術等,更多地傳遞出人類對美好事物的共識,倡導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四,敦煌文化是一種包容開放的文化。絲綢之路開辟于公元前2世紀末,是歷史上橫貫亞歐大陸的貿(mào)易交通線,不同民族、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在這個舞臺上進行著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共同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各種文化在這里匯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所以在敦煌壁畫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開放、包容、共存,是不同文明的和諧對話。
第五,敦煌文化是一種向善守正的文化。在敦煌文化的發(fā)育過程中,其基調(diào)和內(nèi)容永遠是健康向善、從容樂觀、積極向上的,不管敦煌洞窟外的自然環(huán)境多么單調(diào)、嚴酷,敦煌的洞窟里卻一直是色彩萬千、活力無限,洞窟內(nèi)外形成巨大的反差。千百年來,歷朝歷代驚人一致地堅守著敦煌文化的正面性價值,在不斷的過濾中,敦煌文化積累的永遠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