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敏
摘 要 隔代教育現(xiàn)象是社會的必然產物,它的存在必然有合理的成分;然而其弊端也日益暴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而對于它消極的影響,要努力改善。
關鍵詞 隔代教育 性格養(yǎng)成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當今社會,隨著生活壓力不斷加大,許多父母由于種種原因無暇照管幼兒,教育孫輩的重任就落在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上。同時,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難耐寂寞,出于對孫輩的喜愛,也主動提出帶幼兒,這就形成了隔代家庭的結構,也產生了“隔代教育”問題。
無可置疑,祖輩帶幼兒確實存在一定優(yōu)勢。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隔代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會對幼兒的性格造成不良影響,本文立足于隔代教育對幼兒性格的影響進行分析,妥善做好隔代家庭教育工作。
1隔代教育對于幼兒性格養(yǎng)成的有利方面
1.1祖輩能夠給幼兒正確的指導
隔代教育,把幼兒交給祖輩,他們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能夠給幼兒正確的指導,促進其個性全面發(fā)展。例如,不少祖輩們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老人本身擁有兒童心理甚至兒童的一些習性,極易與幼兒形成融洽的關系,能夠耐心傾聽幼兒的敘述,給他們帶來安全感,有利于形成良好性格。
1.2祖輩有著平和的心態(tài)
父母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將工作中緊張的情緒帶回家,帶給幼兒過多的心理壓力,妨礙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祖輩已經脫離了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心態(tài)較為平和,為幼兒提供了輕松和諧的心理基礎,有助于幼兒形成寬容的性格。
2隔代教育對幼兒性格養(yǎng)成的不利方面
2.1容易過分的溺愛,使幼兒過于“自我中心”
老人在幼兒有不合理的要求時,較多地采取順從、滿足需要的方式和態(tài)度,容易使幼兒產生“自我中心”的意識。幼兒有了錯誤也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不合理的欲望無原則的得到滿足,即使父母想方設法來改變,有老人那張保護傘的作用,幼兒有恃無恐,稍有不合心意就會大哭大鬧,以達到非分的要求。
2.2祖輩更多的包辦替代和保護,阻礙幼兒獨立能力的發(fā)展
當幼兒已經會走路了,祖輩們非要抱著上下樓梯;幼兒吃飯時,擔心幼兒吃不上,就一口口地喂,這種種做法,不僅束縛了幼兒的手腳,錯過了“自己整理、物歸原位、自己吃飯”的敏感期,而且導致幼兒動作發(fā)展緩慢,獨立性降低。
2.3容易泯滅幼兒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祖輩們接受新生事物較慢,教育觀念相對滯后。他們希望幼兒乖巧、聽話,行為不出格,不善于運用科學、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引導幼兒。對于幼兒因好奇心而出現(xiàn)的“搗亂”、“破壞”等具有冒險和創(chuàng)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加以阻止。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的幼兒,怎么能形成開拓創(chuàng)新的性格呢?
2.4容易導致幼兒視野狹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多數(shù)祖輩由于年歲大了,喜歡安靜,不愛外出活動。幼兒與其朝夕相處,長期囿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張口閉口說著成人的話,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另外,外出活動少,身體缺乏鍛煉,會造成幼兒體質柔弱多??;且關在家里接觸新鮮事物減少,易導致幼兒視野狹小,缺乏活力,不敢面對生人,嚴重的還會造成幼兒心胸狹隘、固執(zhí)、退縮、心理老年化等等。
3提高幼兒隔代教育的對策
3.1轉變溺愛的教養(yǎng)方式,理智愛孩子
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得適度。正確的愛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對其生活、性格方面會有積極的影響;要明白放手等于愛的觀念,讓幼兒學會獨立,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加強對幼兒的社會化教育,常帶其外出去認識周圍世界,而不是只讓其做溫室里的、不見陽光的花朵;適度地開展逆境教育,這也是矯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3.2強化責任,父母充當育兒主角
蒙臺梭利認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在大學,而是從0-6歲這階段?!备改敢獡鹱约旱呢熑?,樹立幼兒教育應該管、必須管的理念,深刻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全發(fā)展離不開父母的慈愛,這樣的依戀關系能讓幼兒變得健康、活潑、開朗、自信和自尊,對今后幼兒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
3.3統(tǒng)一認識,架起溝通橋梁
父母要多和祖輩溝通,交流教育經驗,要引導祖輩不斷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從而對孫輩實施正確的教育行為。在家庭教育中,雙方一定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即使在教育方法上有沖突也應私下調解。祖輩要幫助幼兒父母建立教養(yǎng)權威,幫助孫輩樹立對自己行為的正確認識,從而形成社會規(guī)范。
3.4改進方法,注重自身模范作用
父母的言行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首先,父母對老人要關懷,要照顧,要尊重,要教會幼兒愛別人,幼兒具有一顆仁愛之心是其今后成材的根基。其次,父母不要當著祖輩打罵幼兒。要學會尊重幼兒,維護其自尊心。再者,父母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以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引導幼兒學會如何處理自身負面情緒,為幼兒做好榜樣。
4結論
幼兒的童年只有一次。不管社會如何變遷,家庭結構如何改變,在面臨不能避免的隔代教養(yǎng)時,父母的責任決不能因此豁免,在隔代教育家庭中如何取得較好的平衡點,是值得我們正視的問題。只有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相互支持和配合,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網絡,才能保證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晴霞.試論幼兒教育中的隔代教養(yǎng)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1(3).
[2] 陳蕓,路世麗.隔代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J].網絡科技時代,2008(16).
[3] 丁祖蔭.幼兒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