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熹
摘要:傳真通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之一,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真機作為辦公室重要辦公設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因而傳真通信的安全性也是人們非常重視的問題。本文介紹了傳真通信技術的作用及發(fā)展,并提出了保障傳真通信技術安全性的策略。
關鍵詞:傳真通信;安全性;加密技術;傳真機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5-0044-02
傳真通信是一種通過掃描和光電變換技術,將文字和圖像等經傳輸電路發(fā)送到接收端,并以記錄的形式在接收端重現的通信技術。傳真通信是現代通信的主要工具之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1]。傳真通信具有傳輸速度快、傳輸圖像質量高以及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備受人們關注。隨著傳真通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傳真通信的安全性也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如何保障傳真通信的安全性,直接關系到每個用戶的切身利益。
1 傳真通信技術的特點及發(fā)展
傳真通信技術由于具有“真跡傳送”和“實時記錄”等特點,能夠有效滿足人們對消息傳遞快、準、真、全的要求,使其不僅在企業(yè)和個人中應用較廣,而且在政府、國防以及安全等國家機關單位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在各個領域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根據一條話路上傳送一頁文件所需時間的長短,可以將文件傳真機分為大三類:一類、二類和三類傳真機,簡稱為G1機、G2機、G3[2]。隨著數據通信的發(fā)展,現在我們所使用的傳真機主要以三類機為主,這種傳真機是在一類和二類傳真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更符合市場需要,所以三類傳真機一問世就備受歡迎。
傳真通信按使用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用戶傳真和公眾傳真;根據傳真通信的用途不同可以將其分為文件傳真、報紙傳真、相片傳真、信函傳真以及氣象傳真等;按傳真通信信息的圖像顏色可將其分為彩色傳真和黑白傳真[3];根據傳真信號的形式還可以將其分為數字傳真和模擬傳真,數字傳真可以非常方便地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加密。使用最多、應用最廣的是文件傳真機,尤其隨著三類傳真機的發(fā)展進步,文件傳真機應用廣泛,大大促進了傳真通信的發(fā)展。
2 傳真通信技術的安全策略
傳真通信技術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人們的信息安全受到巨大威脅。不管是國家機密信息還是企業(yè)的商業(yè)信息,目前國際上對傳真通信信息竊收和攻擊的水平都已經較高,所以國家或企業(yè)的機密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和技術人員所竊取[4]。為保障傳真通信的信息安全,在使用傳真通信時必須使用安全措施來加大對信息的保密力度。
2.1 內嵌式加密技術
為提高傳真通信的安全性,內嵌式加密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內嵌式加密技術是將設計好的加密模塊嵌入到傳真機內部,然后傳真機對掃描到的數據進行編碼后,將其發(fā)送到保密模塊進行加密處理。加密處理后才將數據經調制解調發(fā)送,這種保密技術能夠實現密碼機和傳真機一體化。與其他加密技術相比,這種具有較大優(yōu)勢,主要表現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內嵌式加密技術在開發(fā)成本和制造成本上相對較低,可以大大降低用戶傳真通信的投資成本,減輕用戶的經濟負擔,更方便用戶的使用[5]。另外,這種加密技術還可以為用戶今后配置更完善的保密技術提供支持。二是內嵌式加密技術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能,由于這種加密技術能夠將傳真機的通信功能和加密功能集于一體,能夠保障傳真機的各項工作正常運轉,該技術在傳真機的整個運行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能夠對傳真通信的所有操作進行控制,從而保證傳真通信的安全性[6]。但是這種內嵌式加密技術也有其局限性,適用范圍相對較小,無法大范圍推廣。由于不同廠家的加密傳真機之間沒有互通,因此這種加密技術并不適用于開放性用戶網絡。
2.2 數字式加密技術
與嵌入式加密技術相比,數字式加密技術使用范圍較廣,適合大范圍推廣使用,數字式加密技術是通過將數字式加密設備附加在傳真機上,達到給信息加密的目的,所以數字式加密技術要求用戶所使用的傳真機具有RS232硬件設備,傳真機掃描到的數據通過接口傳遞給加密設備進行加密,如果傳真機接口狀態(tài)被設置為不使用,則無法發(fā)揮加密設備的作用[7]。
雖然數字式加密技術具有很多優(yōu)點,但該技術也有其不足,具體表現為:1)部分早期的三類機保留有二類機的功能,所以如果三類機在二類機的狀態(tài)下工作時,數據不會經過加密直接發(fā)送,很容易被接收方所收取,影響文件數據的安全性。2)為了維護和管理的方便,很多傳真機生產廠家都給傳真機設置了遠程控制功能,所以操作人員即使是在外地也能設置傳真機的接口狀態(tài),從而使得加密設備的加密作用失效,從而達到竊密的目的。3)就目前傳真機的使用情況來看,使用比例較高的小體積、低價格的三類傳真機,并沒有數字接口,所以這種保密技術在這類傳真機上無法應用。
2.3 密碼信箱
密碼信箱主要設置于中檔和高檔的傳真機上,密碼是用于打開信箱的唯一方式,所以發(fā)送方在傳真信息時通過密碼信箱加密發(fā)送到對方的信箱,只有對方在輸入正確的密碼后才能將所傳輸的內容進行打印。這種加密方式要求發(fā)方在發(fā)送前需要設置好收方的密碼,并將其告知收方。與其他加密方式相比,這種加密方式是最為簡便和經濟的,所需投資量較少,也是最容易實現的加密方式。但是這種加密方式的不足就是操作比較麻煩,發(fā)件人只是對收件人進行選擇和控制,并沒有對信息本身進行加密和控制,所以保密性相對較差。
2.4 加密機技術
與數字式以及嵌入式加密技術不同,加密機技術是一種可以與各種型號的三類傳真機相匹配的加密技術,安全性更強。這種加密機技術是通過將傳真機的加密設備連接在公共電話交換網與三類機之間,并對傳真機輸出的數據和圖像信息進行加密,從而達到保密的目的[8]。加密機根據介入方式的區(qū)別可以將其分為兩種,分別為門衛(wèi)式和嵌入式。
門衛(wèi),顧名思義就是對所接收的信息和數據必須先經過門衛(wèi)的簽名和加密處理。門衛(wèi)式加密機需要對所發(fā)送或接收的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后方能發(fā)送到收方傳真機或PSTN上,門衛(wèi)式加密機不僅要完成高速報文以及加密,同時還要對這些信息進行識別、轉發(fā)以及數-模變換等操作,過程相對較復雜。這種加密方式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該技術可以使得任何一臺傳真機都能使用門衛(wèi)式加密技術,而且這些傳真機不需要再進行其他的技術處理,這種加密技術對傳真機的型號沒有要求,能夠有效滿足用戶對機器選擇的多樣化,而且具有較好的保密效果。
與門衛(wèi)式加密機相比,嵌入式加密機操作相對較方便,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傳真機很少有專門的保密接口,所以可行性不強,通常選用門衛(wèi)式加密機進行加密。出于安全性和通用性考慮,內嵌式加密技術并不適用于高速傳真通信,由于三類機通常使用的是普通電話線來傳輸音頻信號,需要使用高速數據加密算法對其進行加密,對加密系統(tǒng)的要求也更高,為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以使用存儲加密和實時加密兩種加密方式來實現目標。
3 存儲加密技術
存儲加密技術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加密技術,這種加密方式設有中央處理器,通過這個中央處理器能夠對整個系統(tǒng)的狀態(tài)進行檢測并進行加密和解密等操作,還可以對傳真的信息進行存儲。在存儲加密系統(tǒng)環(huán)境下用戶無需對加密系統(tǒng)的工作進行加密,能夠實現對用戶透明操作,比如系統(tǒng)檢測到交換網發(fā)來的振鈴信號后,存儲加密系統(tǒng)會自動與交換網進行連接,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解密處理,再通過與本地傳真機相連接,能夠將所接收的信息發(fā)送給本地傳真機。隨著存儲加密技術的不斷進步,該技術在傳真通信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由于該技術性能可靠而且使用方便,具有非常好的發(fā)展前景和經濟效益。
4 實時加密技術
顧名思義,實時加密技術就是對傳真機進行實時監(jiān)測,一旦檢測到有效信號,加密系統(tǒng)就會自動接入線路與傳真機之間,使雙方傳真機能夠正常工作并實現正確的密碼引入,實現密碼引入后,不論雙方傳真機為何種機型,都能按照傳統(tǒng)穿著加密系統(tǒng)的方式進行工作,有效保障了傳真通信的安全性。
與其他加密技術不同,加密機加密技術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密機加密技術可以提高傳真信息的安全性,這種技術不受傳真機的直接控制,而且加密機技術可以對傳真機的通信進程進行控制,能夠在電話網與傳真機之間發(fā)揮很好的門衛(wèi)作用,在整個傳真工作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二是這種加密機技術具有較強的通用性,適用性較廣。加密機技術與傳真機自身的構造沒有直接關系,只對傳真通信線路上的數據和圖像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并接收到的這些信息進行加密,所以這種加密技術不受傳真機型號的限制,基本上適用于所有型號的三類傳真機,這是其他加密技術所無法比擬的。
5 結束語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信心安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給企業(yè)和個人的信息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因此如何研究出智能化水平更高、保密性和安全性更好的加密技術,不僅能滿足不同客戶對加密技術的需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顯示意義。
參考文獻:
[1] 代浩.IP實時傳真通信及安全研究[J].通信管理與技術,2012,4(15):26-28.
[2] 馬壯.軟交換技術在電力公司調度通信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15(23):70.
[3] 宋曦,張庚,丁慧霞,等.統(tǒng)一通信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J].電氣應用,2013,12(31):348-351.
[4] 解萬寶.國際通信建設中的項目風險管理[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4(14):186-187.
[5] 王曉明.肯尼亞鐵路臨時通信系統(tǒng)解決方案的探討[J].智能建筑,2015,9(6):71-74+80.
[6] 楊薇.通信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的改進研究[J].科技資訊,2014,10(3):39+42.
[7] 劉泳明,馬成才,王元軍,等.通信光纜氣吹敷設技術[J].電世界,2013,6(5):1-3.
[8]王慶生,蔣盤林.瀕海地區(qū)通信情報偵察面臨的信號環(huán)境與任務分析[J].通信對抗,2013,3(15):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