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隊課”“微”了時間、“微”了隊員,如何“微”內容?
岫蔭會客廳
主持人:顧岫蔭
研討團隊:
陳鋒(江蘇省名輔導員工作室主持人、溧陽市少先隊總輔導員)
林衛(wèi)云(江蘇省名輔導員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市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小學部副校長)
張明敏(江蘇省名輔導員工作室主持人、江蘇省連云港市拓汪中心小學輔導員)
主持人: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已經成為時下的流行詞,“微課”進入學校教育教學之中,“微隊課”也在輔導員培訓、少先隊工作研討、少先隊活動課展示時出現(xiàn),并成為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和應用形式。在江蘇,2008年陳鋒老師就率先開展了“構建晨會教育序列,開展微隊課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經過多年的實踐,大家對“微隊課”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陳鋒:我先來談談吧。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微隊課”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課”,然而它又具有學科課程之形——有教師講,有學生聽。這種課是以反映某一或某些具體的少先隊工作內容為中心,看似隨機、實質精心設計的一種對隊員進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養(yǎng)成教育、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位滲透的多功能課型。它的實質是主題隊會的濃縮與升華,注重隊員的自主參與,鼓勵隊員在較短的時間里自己看、說,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用切身感受來改變壞習慣,完善自我。我覺得“微隊課”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顧岫蔭老師和三位作者在一起討論
形式新微:精短新穎,一般不超過20分鐘。原有的隊會儀式,比如整隊、岀旗、唱隊歌、中隊長講話、輔導員講話、呼號、退旗不作全部展示,但根據(jù)隊會創(chuàng)新需要保留比如唱隊歌、輔導員講話某些項。
內容細微:一般從學習、生活的細微處出發(fā),圍繞某一個核心話題展開;最突出的特點是切入點小、時間短。課程立足于“小”,從隊員所熟悉的、身邊的環(huán)境引入,讓“小人物”“小事件”皆能成為活動素材。比如,我們開展的《校長吻豬事件》《紅領巾可不可以當抹布》等“微隊課”,培養(yǎng)了少先隊員的組織意識和對祖國的樸素情感等。
效果實微:產生的教育效果在小處體現(xiàn),但實實在在;根據(jù)隊員日常校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或學校特色建設工作的需要,輔導員可以靈活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比如大課間、自修課、大掃除前15-20分鐘,選擇合適地點,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鮮明生動的教育,讓教育效果實實在在地體現(xiàn)在細微之處。又如,我校午間的食育課程,就是在輔導員帶領隊員同步用餐、實時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餐后有針對性的“微隊課”指導,培養(yǎng)隊員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狀態(tài)。在“微隊課”的探索之路上,我和隊員們一直在幸福前行。
林衛(wèi)云:我和陳老師有同感。除此之外,我覺得“微隊課”的特點還有一個,那就是多頻聚微。“微隊課”帶有很強的隨機性,發(fā)現(xiàn)問題即時開設,在晨會、夕會、午自習時間都可以安排?;顒宇l次增多了,隊員們的體驗機會就增加了,教育元素被充分挖掘,“微隊課”的教育功能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
主持人:感謝兩位老師的分享!我們本來就有常規(guī)的主題中隊會,為什么還要上“微隊課”?對于一線的少先隊輔導員來說,如何確定“微隊課”主題呢?
林衛(wèi)云:大家都知道傳統(tǒng)的主題中隊會是40分鐘,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中隊會隊員參與率并不高。主要原因一是時間太長,二是內容太寬泛,三是主題不鮮明,四是形式過于程式化。隊會仍存在著隨意性、零散性和表演化的現(xiàn)象;科學、全面、系統(tǒng)的少先隊活動體系還沒有完善;傳統(tǒng)隊會模式在日常少先隊教育中不能滿足隊員們的需求。這些因素均在減弱少先隊教育的有效性。
少先隊教育強調在活動中展開,倡導及時性、生成性、互動性,呼喚與之相符的新型隊課模式。“微型德育課”“微型心理劇”給了我們啟發(fā),也開啟了我們輔導員團隊的“微隊課序列化”研究。我們從“微隊課”的主題、形式、內容等方面考慮,按年級開展了序列化實踐研究。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微隊課”的主題內容確定要注重三個結合,即隊員討論與輔導員指導相結合,少先隊主題與德育主題相結合,學校主題活動與地區(qū)主題活動相結合。一課一主題、短小精悍、有針對性的“微隊課”深受隊員們喜愛,也提高了少先隊組織的凝聚力。
張明敏:正如林老師所言,我認為“微隊課”是“壓縮餅干式”的少先隊活動課,是提升少先隊活動課程覆蓋率的補充途徑,能增強少先隊教育的時效性。
“微隊課”主題如何確定,我想除了林老師概括總結的“三結合”以外,還可以根據(jù)日常教育需要隨時啟動“微隊課”。比如,學校發(fā)生傳染病病例,需要馬上展開防疫教育,此時就可及時啟動“微隊課”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再比如,開學第一周的學校事情繁多,中隊輔導員往往忙得焦頭爛額。此時以“微隊課”的形式對隊員進行排好隊、正確用餐等日常規(guī)范教育,讓他們在參與、討論,甚至辯論中明禮踐行,教育效果強于輔導員的口頭教育。
主持人:“微隊課”主題小、序列化,林老師和張老師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作為基層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如何在有效推動少先隊活動課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微隊課”的教育內容和實施路徑呢?
張明敏:我認為,“微隊課”是傳統(tǒng)隊會的濃縮與升華,主要是利用晨會課、班隊活動課、綜合實踐課、校本課、社團活動等時間來進行,根據(jù)設定的主題,以中隊或者紅領巾小社團為單位,組織若干名隊員代表參與,充分展示傳統(tǒng)隊會的最精彩片段。
“微隊課”把活動的主導權完全下放給了隊員,鼓勵隊員在活動中張揚個性,而輔導員更多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拔㈥犝n”一般控制在10-20分鐘,突出少先隊員的自主參與。
說到設計“微隊課”的內容,我想輔導員首先要帶領隊員們考慮的就是:“搞什么?”“為什么這么搞?”問計于童,問需于童,才能真正設計出有益于隊員成長的、讓少先隊教育有實效的“微隊課”。
其次,要想讓少先隊活動課的內容真正“微”起來,還要在選題上下功夫。一要摒棄“高大全”“假大空”;二要小而精,切實可行,讓隊員易著手,可操作;三要由隊員在輔導員的幫助下自主設計、自主完成、共同參與。因此,一定要把握隊員為主、中小隊為主、實踐體驗為主這三個“為主”,體現(xiàn)少先隊活動的教育要義。當然,“微隊課”選題時還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好周邊資源,根據(jù)隊員的好奇心強、好玩的特點確定,再通過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滲入他們喜歡的時尚元素,改變他們的認知,激發(fā)他們內在的情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陳鋒:是啊,“微隊課”實施要多渠道,要尊重隊員的主體作用,激發(fā)隊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拓展思維。要體現(xiàn)“隊味”,在氛圍營造上要有隊的元素,比如,全體參與者戴紅領巾或隊徽,活動場地有中隊旗,小隊活動時有小隊旗等。
林衛(wèi)云:我很贊同張老師提出的關于“微隊課”組織開展的注意點。我認為,推動“微隊課”實施,提升“微隊課”實效性,主要應從三方面來努力:一是頂層設計,搭建框架。學校在充分組織隊員調查、輔導員研討基礎上,確定各年級“微隊課”主題序列。將每周二的晨會確定為全?!拔㈥犝n”時間,各中隊需按“微隊課”序列內容提前做好準備,按時組織“微隊課”活動。二是基層推進,凸顯主體。各中隊要根據(jù)隊員興趣、愛好、組織能力等實際情況分成若干小隊,每周圍繞少先隊熱點話題,至少由一個小隊主持“微隊課”在中隊進行展示。每個月的第二周和第四周分別召開隊員代表交流會及輔導員工作例會,重點對“微隊課”的內容設計與實施情況進行交流,及時調整、完善下一階段的“微隊課”安排。三是開展活動,展示成果。依托“微隊課”之微設計、微展示、微說課、微視頻等校級展示系列活動,為隊員、輔導員搭建深層次、高級別的交流平臺,以提升隊員的活動能力、輔導員的工作技能和“微隊課”實施的質量。
主持人:“微隊課”發(fā)揮了少先隊組織的育人功能,其微設計、微展示、微說課等形式,讓“微隊課”作為少先隊活動課的補充受到隊員和輔導員們的歡迎。“微隊課”靈活、接地氣,既能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開展有實效的少先隊活動,又能鍛煉隊員的多方面素質,是有效的少先隊教育方式之一。愿大家都來研究“微隊課”,使之微得更活、微得更巧、微得更深。
這次我們的討論就到這里。謝謝各位!歡迎大家之后一起來討論: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少先隊活動課?
(責任編輯李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