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至優(yōu)
逝去的親人,逝不去的財富
梅至優(yōu)
上午與爸爸閑聊,偶然談及一些長輩,有的尚還健在,有的已經(jīng)仙逝,他們身上的一些事,現(xiàn)在聽來還是多少有些感慨。
爸爸的太爺爺,于我而言是非常遙遠的了,但爸爸一臉的敬意還是讓我感受到了多年之前的勤勞、正直所產(chǎn)生的人格魅力和深遠影響。在那個多災多難的年代,老祖宗逝于一場意外。那年,年逾古稀的老人想為家庭出份力,便到很遠的鎮(zhèn)上去彈棉花,回來時,老人背著一大包棉花沿著鐵軌走,嚴重耳背的老人沒有聽見背后火車的轟鳴聲,待他反應過來,火車已刮帶住那一大包棉花。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呼嘯而來的火車和滿臉驚慌、憔悴、滄桑的老人的面容。我可以想見辛苦收成的棉花對于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意味著什么。老人自然下意識地去抓,但火車的動力豈是他能比過的,瘦弱的老人被甩出去,重重地摔在鐵軌旁的碎石上,接著滾落到山坡下,悲苦地離開了人世。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一個老人就如一縷青煙般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留給后人的,只有無盡的嘆息。
我的太爺爺,我是見過的。老人不高,骨瘦如柴,深深的皺紋和蠟黃的皮膚告訴我他經(jīng)歷過什么,令我至今難以忘懷的是他的眼。他的眼很渾濁,眸子卻是清亮的,一點也沒有一個飽經(jīng)風霜的人該有的疲憊和滄桑。可能是耳背的緣故,太爺爺話很少,總在一旁默默地用行動表達關(guān)愛。忘不了他在濃煙嗆鼻的廚房里煮面條的身影,忘不了他蹲在地上剁豬草的身影,忘不了他為了我扛了一箱干脆面回家的身影……他總是一個人干活,那個背影孤寂又挺拔,家境的貧寒、生活的艱辛并沒有黯淡他的雙眸,這是一個怎樣堅強倔強的老人!在我七歲那年,一向緘默的太爺爺變成了一張薄薄的照片,再也見不到夾著旱煙無聲望著我的慈祥的太爺爺了。我現(xiàn)在才發(fā)覺每次逢上太爺爺接電話我總嫌他耳背而不愿跟他講話的行為是多么愚蠢,我多么后悔沒能陪他安靜地坐一會兒,給他沏上一杯茶。人總是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奶奶是一個熱心淳樸的農(nóng)村婦女。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是她終身的遺憾,她把這種遺憾轉(zhuǎn)化為了對知識的崇敬。身為家中的長女,她沒日沒夜地勞作,供兩個妹妹讀完了高中,還堅持讓爸爸上了大學。在讓孩子接受知識的同時,奶奶也嚴格地教導他們做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xiàn)在,我的親人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腳踏實地。知識改變命運,清貧了幾代的家庭在知識的照耀下終于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奶奶的臉上也總是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聽爸爸講述長輩們的往事,其實我覺得他們離我并不遙遠,他們的精神已經(jīng)隨著血脈延續(xù),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一代一代在我們的家族傳承。他們也許沒給我們留下什么物質(zhì)財富,但這一大筆精神財富卻讓我們終身受益。
[湖北省水果湖高級中學高二(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