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崗健
226001 江蘇省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
實施保護性醫(yī)療對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與研究
李崗健
226001江蘇省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目的探討實施保護性醫(yī)療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方法將40例肺癌患者按家屬要求實施保護性醫(yī)療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20 例,觀察組在與家屬溝通后轉變家屬要求保密的觀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權,由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家屬逐步告訴患者情況,幫助患者建立自我的認知系統(tǒng),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照組按家屬意愿進行保密治療。結果通過對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與研究,比較兩組生活質量的差異。 結論轉變家屬要求保密觀念的患者能提高自我認知系統(tǒng),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保護性醫(yī)療肺癌生活質量
近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不斷上升,占腫瘤疾病的第一位,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而且尚未研制出根治肺癌的特效藥,所以一旦確診肺癌,就會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等一系列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大大降低[1]。在病房內大部分的癌癥患者家屬要求醫(yī)護人員采取各種措施對患者隱瞞病情,以避免對患者形成不良的心理刺激。然而這種(隱瞞式)護理在信息日益發(fā)達的今天,隨著患者病情進展、各項檢查進行、同室病友之間的相互交流等,患者遲早都會知曉病情[2]。本研究在轉變患者家屬要求保密的基礎上,對 20 例癌癥患者實施認知干預,并從心理適應的 3個方面(焦慮情緒、消極無助、積極態(tài)度)進行分析比較, 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 1至10月我科收住的 40 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入院時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癌癥診斷。排除標準;患者知曉自己的癌癥診斷,患者已處于臨終狀態(tài),預計生存期少于 2個月。
1.2 按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 20例,觀察組 20例,男 13例,女 7 例;年齡(62.7±5.2)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 8例,初中及以上 12例;家庭人均月收 入1000元以下4例, 1000~5000元 10例,5000元以上6例;病理分期,Ⅰ期 6 例,Ⅱ期 6例,Ⅲ期 5例,Ⅳ期 3例。
1.3 對照組 20例,男 11例,女 79例;年齡(63.2±6.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 4例,初中及以上 16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6例, 1000~5000元 9例,5000 元 以上5例;病理分期,Ⅰ期 7 例,Ⅱ期 3例,Ⅲ期 6例,Ⅳ期 4例。
1.4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家庭人均月收入資料顯示;對照組文化程度比觀察組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但不影響觀察組的分析及兩組比較!其余各項資料在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觀察組干預
2.1.1 床位醫(yī)生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家屬明白對患者完全隱瞞病情實屬不易,讓患者適當地了解一些疾病的信息有利于治療及康復,轉變家屬要求保密的觀念,取得家屬理解與配合。
2.1.2 責任護士了解患者對自身問題的感受,明確患者對自身疾病認知程度,積極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3]。經管醫(yī)生根據患者疾病的不同階段逐步委婉告知相關檢查結果, 最佳治療方案的選擇, 樂觀的治療效果及預后,多用一些正面鼓勵性的話語來注意保護患者的期望, 責任護士請同類疾病治療效果好的患者現身說教,緩解患者的不安心理,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鼓勵說出心里的感受與想法,向患者解釋治療應對措施,幫助患者盡快把消極的心理轉化為積極的應對過程。
2.2 對照組干預 按照家屬要求給予保護性醫(yī)療,不告訴患者診斷以及檢查結果。
2.3 調查工具 (1)應用簡明癌癥患者心理適應問卷修訂版(Mini Mental Adjustment to Cancer Scale MiniMAC-19)[4]進行心理適應調查該問卷包括焦慮情緒、消極無助、積極態(tài)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點計分法;0=絕對不是我的情況,1=不是我的情況,2=是我的情況,3=絕對是我的情況,消極無助得分越高,消極認知越多;焦慮得分越高,消極情緒越嚴重;積極態(tài)度得分越高,積極應對的認知狀況越多。(2)采用自設一般情況 、調查問卷進行個人情況調查,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腫瘤分期等。
2.4 調查方法觀察組在干預前、干預后1 周、干預后2個月進行問卷調查,對照組在確診前、確診后1周、2個月進行問卷調查,簡述肺癌患者心理適應問卷由經過培訓的 2名責任護士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由患者自行填寫。不能填寫者通過口述方式由測試者代寫。所有問卷當場收回。
2.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 t檢驗以及連續(xù)測量方差分析法進行數據分析。
3.1 兩組的簡明癌癥患者心理適應問卷3個因子得分比較結果如下(1)焦慮情緒因子;干預前觀察組焦慮情緒得分略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1周、2個月,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P<0.01)。組內分析觀察組干預后1周、2個月焦慮情緒得分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579, P<0.01),對照組在1周、2個月得分略有上升(F=3.241, P<0.01)。(2)消極無助因子;觀察組干預后 1周、2個月得分降低 (F=5.387, P<0.01)
3.2 對照組在干預后1周、2個月得分略有上升(F=3.174, P<0.05),干預前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消極無助得分高于對照組(P<0.01)干預后1 周,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 個月,觀察組得分低于對照組(P<0.01)。(3)積極態(tài)度因子;干預前兩組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周、2個月觀察組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得分逐漸增加(F=6.198, P<0.01),兩組在干預后 1周、2個月時比較,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1
表1 2組肺癌患者心理適應問卷得分比較 ±s,分)
4.1 疾病認知肺癌患者的心理影響 羅依適應模式認為,通過認知—情感渠道的調節(jié)進行應對機制,可以提高個體心理適應水平,降低消極無助以及焦慮情緒[5]。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在了解病情真相后,短暫時間出現想放棄、對將來不抱希望、覺得天要塌下來了、憤怒等負性的情緒。但是在經過醫(yī)護人員的適時、合適的溝通后,患者樹立了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調整好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產生了我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要打敗癌癥,盡量生活的精彩等積極的態(tài)度。
4.2 心理干預貫穿疾病全過程,注意方法、方式、時機等由于患者往往把癌癥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現在癌癥的治愈率、存活率已不斷增加,但對癌癥所采取的綜合性治療方法往往伴隨著一定的不良反應[6]。如果沒有很好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支持與鼓勵。一定會影響積極治療態(tài)度的建立,我們要注意的是轉變家屬要求完全保密的觀念前,先了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知情程度,根據疾病的不同治療階段來確定診斷、治療、康復、臨終階段采取的護理措施結合,為患者做出針對性的心理支持,促進患者進行積極的癌癥危機應對。
4.3 體會與研究的局限性 在研究過程中觀察到癌癥患者在知道疾病診斷后的各種表現,如失眠、動作語言重復、多語否認、呆滯不語、哭泣、遷怒家屬、無理取鬧等, 醫(yī)護人員對此要給予理解[7]。并讓家屬也了解上述表現是癌癥患者確診初期的正常心理反應。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給予解釋,勸導,運用開放性的交談方式。了解患者對健康問題的感受,患者會詢問很多疾病的相關知識,護理人員要耐心傾聽,并細致解答,注意交談技巧。同時請同類疾病治療效果好的患者現身說教,對確診初期患者培養(yǎng)信心的作用非常大高。本研究對干預結果跟蹤只進行了2個月,對病程最后臨終階段患者的心理適應狀況未做調查研究,建議今后類似研究能延長測評時間,進一步探討保護醫(yī)療與認知干預對臨終患者心理適應的影響。
[1]黃欽,曾凡.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在對肺癌術后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275-3277.
[2]施巧完,杜方明,董小芳,等.認知干預對保護性醫(yī)療癌癥患者心理適應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2,11( 19);70-72.
[3]趙婷婷,徐麗華,等.小細胞肺癌病人生命質量與希望水平的現狀及其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4,11(28);3856-3859.
[4]李小妹,王文如,馮先瓊,等.護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44.
[5]臧瑜,張立力,等.肺癌患者的癥狀群及影響研究因素[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6);13-18.
[6]李秋萍.癌癥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2,12(12);1132-1135.
[7]王建芳,周建紅,馬修強.癌癥患者的社區(qū)護理干預模式[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2);881-885.
[8]劉愛琴,陳小紅,吳美華.住院化療的癌癥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狀況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1(3);224-226.
[9]劉霞,張瑞麗,李慧娟,等.癌癥病人主要照顧者溝通認知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1,25(2);115-116.
[10]段曉磊,徐燕,朱大喬,等.癌癥癥狀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3,6(48);564-566.
[11]趙春萍,王曉翠,等.惡性腫瘤病人保護性醫(yī)療中常見護理問題及對策[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1(26);95-97.
[12]孫麗萍,李麗,等.癌癥患者病情告知的發(fā)展與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3,6(28);94-96.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5.008
2095—9559(2016)05—2470—02
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