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
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到2017年底,全國新一輪縣鄉(xiāng)兩級人大換屆選舉陸續(xù)展開,有9億多選民將參加選舉,直接選舉產生250多萬名縣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無疑是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好的民主制度。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代議制,采取了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給合的辦法,即全國、省、市人大代表的產生,奠基于縣鄉(xiāng)的基層人民代表的自由選舉。直接選舉由選民直接投票表達意愿,直接集中選民的意志,不需要中間委托傳遞,意見比較真實、準確,是國家權力產生的基礎。
盡管60多年來的歷史證明現(xiàn)行的人大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但也不可否認仍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選民對基層人大代表的選舉并不熱心,個別學者甚至公開聲稱“沒有見過選票”“不如民國時期”等。另外,從國際層面上看,中國也常常被西方國家視為“非民主國家”,認為中國人大多少還像個“橡皮圖章”。因此,時不時有人懷疑我們“一人一票”的權威性也就不足為奇了。
誠然,我們中國民主建設也有著自身的不足。這個不足就是落實“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的力度還不夠。要改變這種局面,有關負責選舉的機構當然應該首負其責,但也有賴于我們執(zhí)政黨的每個成員的積極認真的參與。無論是在宣傳方面,還是在親自參加選舉,作為選民,有時還作為候選人方面,黨員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回想60多年前我國首次人大代表選舉的熱烈場景,應仍有啟示。中國憲法學泰斗許崇德親身經歷了那次全民一人一票的普選,記憶尤深,直到晚年還感慨萬千。1953年夏,《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頒布。剛剛畢業(yè)并留校任教的許崇德被派往山東泰安,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在農村開展的第一次基層普選試點工作隊。許崇德雖然因為出身問題直至1961年才入黨,但當時作為專業(yè)人員的他,同工作隊其他同志一道幫助當?shù)氐泥l(xiāng)政府,開展了從選民登記一直到召開第一次鄉(xiāng)人民代表大會的全過程工作。他所在的普選試點地是泰安縣城關鄉(xiāng)。剛開始,農民基本上都搞不清選舉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和同事們找來青年團員組成宣傳隊挨家挨戶宣講。告訴大家要選出最能代表大家利益、反映大家愿望和意見的人做代表,來代表大家講話、管理國家的事情。這樣,農民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許崇德后來回憶,當時農民的“參加率是很高的,差不多100%了,老人八九十歲,他的孫子扶著他,拄著拐杖進入會場,那個場面非常動人。通過這樣的選舉選出的代表,他是代表人民的,他們組成人民代表大會,就是代表人民行使權利”,“老百姓都說:‘有選舉權的才是人民!’”1990年許崇德舊地重游,發(fā)現(xiàn)一個老人還保留了當年的選民證。他感嘆道:“說明農民有多重視這個選舉!”
當我們不少人抱怨當今的人大代表選舉是走過場,甚至說是“先富”人群的博弈場的時候,我們黨員首先應該做的是,帶頭積極認真行使我們的民主權利,而且還要以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親戚朋友和同事。全國有8000多萬黨員,只要都能夠對人大代表選舉有正確認識,并且付諸行動,可以肯定,我們的選舉工作就會上一個臺階。當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黨中央領導人排著長隊,逐一莊嚴地投下神圣的一票的時候,我們每個黨員,不論職位高低,都應該以此為榜樣,珍惜手中的一票。如果發(fā)現(xiàn)選舉中有違法違規(guī)現(xiàn)象,應該采取合法合規(guī)的方式,及時提出申訴或者舉報。作為黨員更應記住,一句風涼話或許就會給旁人一個負能量,一個認真的舉動則會給選舉增添一分權威。
作為黨員,我們不但要認真投票,而且可以積極競選。這些年來的選舉,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不少候選人并不主動和選民聯(lián)系,甚至當選后,還是不主動與選民聯(lián)系。這樣的代表,嚴格地說是不稱職的。在這種情況下,鑒于黨在人民群眾中享有的崇高威望,黨員應該有很大的發(fā)揮積極作用的空間。
在這方面,多次被選為北京市海淀區(qū)和北京市人大代表的黨外人士吳青女士,很值得我們學習。她是著名作家冰心和著名學者吳文藻之女,退休前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1984年海淀區(qū)人大換屆選舉,吳青作為外國語大學的代表當選。她的母親冰心也曾是全國人大代表。在吳青當選當日,冰心送給女兒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鼓勵她認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此后,吳青把每周二下午4點設為接待日,來傾聽民聲,溝通民心,并以此反映民意。她還向選民公開了自家電話,隨時傾聽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為了更及時地與選民溝通,吳青還經常舉行報告會,讓選民知道每件事情處理的進度。北外師生們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報告會,都來找吳青反映學校里的種種問題。
如果我們的黨員,哪怕是只有一部分具有吳青這樣的公民意識和代表意識,那無論是對我們國家的民主建設,還是對我們黨的威望,都能起到極大的完善作用。
此外,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做法也值得借鑒。大陸移民中首位加拿大國會眾議員譚耕,原在大陸學習和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到加拿大留學并在畢業(yè)后加入了加拿大國籍。為了在政壇傳遞華人聲音,他決定競選議員。他認為“說服一戶人家,就有可能拉到3張選票”,于是戶戶去敲門。最后他親自拜訪了1萬多戶選民,他的義工團隊訪問了其他3萬多戶選民。雖然吃過閉門羹,看過某些選民的壞臉色,聽過一些難聽的話,但在他的不懈努力和他的義工團隊的支持下,他終于當選了議員。當選后,他每天要接待各種各樣的來訪市民。他還說:“不少人要求周末來見我,反映一些問題和訴求,我的辦公室都是常年開放的。”
類似這樣的消息出現(xiàn)在我們各種媒體上的并不少見。我們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消息會有怎樣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前段時間,國內有家發(fā)行量很大的報紙載文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在網絡上引來了不小的質疑。實際上,這句話在道理上是正確的,但是普通民眾最直接的感受是他們親身經歷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如果我們的人大代表,特別是縣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都像吳青、譚耕那樣,我們的選民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同時完全可以肯定,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形象都會更上一層樓。與此同時,如果我們黨員都能積極參與選舉,把“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的環(huán)節(jié)都爭取做到位,其他的選民肯定也會珍惜自己手中的選票。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對于落實人民當家做主,增強我們的制度自信,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做好依法治國等方面工作,都一定會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