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丹紅
[摘 要]朗讀是理解作品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朗讀和有效的點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有所感悟,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有感情朗讀 文本 自悟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1-069
有感情朗讀需要結(jié)合各種語言手段來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朗讀指導中,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品味文本,讓學生在深刻感悟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朗讀,這樣學生的情感就會在朗讀中自然流露。
【教學現(xiàn)象】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蘇教版六年級的一篇散文。該文托物喻理,借常遭雷轟電擊、干旱風雪卻依然成就一片綠蔭的高原柳告訴人們:面對困難,不能抱怨命運,而要以韌勁與生存環(huán)境作斗爭。高原柳的斗爭經(jīng)歷在我讀來是熱血澎湃的,我想學生們也一樣。然而,在教學中卻出現(xiàn)了意外場景。
師:誰來讀一讀第一句話?
(一個學生用較為平常的語氣朗讀)
師:你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老師也想來讀讀這兩句話,仔細聽,我在哪變化了?
(師范讀,重讀了“高原風雪”,對“又復蘇過來”讀得輕而慢)
生1:(緩緩地舉手) 老師,你在讀“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時讀得比較重,在讀“又復蘇過來”時讀得較慢。
師:你們想過我為什么要這樣變嗎?
生2:因為高原環(huán)境惡劣,重讀突出了高原柳所經(jīng)歷的艱難。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我這樣讀有道理嗎?那你們想想要怎么讀好這句話,既讓我覺得高原環(huán)境恐怖,又讓我感受到柳樹抽出新條的不易,誰來讀讀?
學生有點懵了。于是,我讓他們也來試試配樂朗讀,但他們的朗讀并不帶多少感情。
【問題診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應注意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可以從語音、語調(diào)和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蔽彝蝗灰庾R到,學生并沒有從文字中體會到高原柳所承受的殘酷環(huán)境。因此,即使我讀得再激情澎湃,學生也無法從中體會到作者想要傳達的精神,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阻斷。
【教學對策】
(一)了解學生的朗讀基礎
教學前,我對學生的朗讀水平和他們對高原環(huán)境的理解進行了了解。
1.閱讀理解水平的了解。教師要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提出適合難度的問題,使課堂教學更高效。在整堂課中,有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難度的設置較高:“第7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你能把這幾句話好好地讀一讀嗎?你看這幾句話,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什么?”這需要學生了解寫作方法,因而較難歸納。其實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可以圍繞一個大問題:“這段話是用什么寫作手法寫的?”然后將大問題分成各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將每一句話用一個短句概括出來,接著將每個短句用詞語概括出來。將大化小,逐層剝離,教學重點慢慢就會顯露出來,學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化教學難點。
2.朗讀水平的了解。朗讀水平由先天條件和后天培養(yǎng)累積而成。班里的學生在有些場合中無法放開自己,朗讀自然也很難達到教師的預期。所以,教師平時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朗讀習慣,提高他們的朗讀技巧。
(二)結(jié)合原有知識引導感悟
在學生原有的知識中,高原的雷電風雪他們是很少接觸的,高原柳的形象很難在他們這樣的感觀中樹立起來。因此,我們要結(jié)合學生生活,曲線解讀文章。結(jié)合五年級下冊《水》這篇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干旱下人和土地的焦灼感和危機感,想象高原柳從種子到巍然大樹可能遇到的困難。再通過介紹雷電和風雪給各個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死亡和損失,并結(jié)合地勢高,且又是廣袤平原中最顯眼、最有生命力的事物,讓學生了解高原柳面臨的災難是高頻率、高危險的。此時,學生對高原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必定能讀出這份感受。
(三)加強閱讀指導引起共鳴
閱讀要在大量的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訓練學生的能力,如進行說話訓練、想象訓練等。在這一課時中,我安排了想象說話:“暴風雪來了,我仿佛看到這株柳怎樣了?一道閃電劃過,我仿佛看到這株柳又是怎么面對的?當這株柳樹在高原風雪中苦苦撐立時,江南柳可能在干什么?”通過想象,學生慢慢走近這株柳樹,為它著想,從而聯(lián)想到人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該如何頑強地與命運抗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文與作者的其他文章進行比較,感受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這篇文章。如此一番領悟后再讀,學生就會將朗讀變?yōu)楸磉_敬佩的一種方式。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