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生
(晉江市第二中學,福建晉江362200)
科學探究安培力的教材二次開發(fā)
——從驗證到探究的轉化
黃哲生
(晉江市第二中學,福建晉江362200)
本文通過一堂科學探究課的同課異構案例,論述了教材的二次開發(fā)能有效地幫助人們擺脫科學探究課中通常的驗證式思維的慣性,挖掘出科學探究課中豐富的科學探究思維,使課堂變得生動和豐富并充滿科學光輝。從而闡明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及其研究探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驗證;探究;二次開發(fā);學科思維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認知通常采用兩種實驗方法:一類是驗證性實驗,另一類是探究性實驗。兩者比較,探究性實驗在知識的建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上更有優(yōu)勢,因此在本次課改中,原先教材中占有非常大比重的驗證性實驗,正在漸漸淡出,而探究性實驗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教材中。但教材中提供的探究性實驗教學內(nèi)容仍然是驗證性實驗教學內(nèi)容的低級進化,通常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進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而探究過程中蘊含的豐富的探究思維的環(huán)節(jié),如如何進行收集和處理數(shù)據(jù)、如何尋找規(guī)律、如何進行理論架構則有所忽略或淡化。教師若不做教材的二次開發(fā)研究進行教學,科學探究課往往上成實驗驗證課。那么,如何讓科學探究課真正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引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理論架構,并在其中貫穿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論的教育,從而發(fā)揮出科學探究課的教育價值,的確是值得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課題?;诖?,筆者認為在原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fā)的研究是極具有意義和價值的?,F(xiàn)以魯科版高中選修3-1第六章第一節(jié)探究磁場對電流的作用中的科學探究安培力一節(jié)的教學研究為例來進行闡述。
1、探究左手定則
第一次上課:
師:同學們可以猜想一下,安培力的方向可能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請同學們做大膽的預測,然后我們再進行驗證。有沒有誰有想法?
(學生思考)
師:請這位同學說一下。
生:電流方向、磁感應強度方向。
(教師板書:)
安培力方向:電流方向磁感應強度方向
師: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一下,看這位同學的預測是否正確。
(教師做實驗)
師:同學們,通過實驗,剛才這位同學的預測正確,安培力方向的確與電流方向和磁感應強度方向有關。這三個方向的關系,可以用左手定則來判斷。來伸開你們的左手,讓拇指與其余四個手指垂直,并與手掌在同一平面內(nèi),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四指指向電流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即為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
教研中的評價:
這樣上課基本上是按教材內(nèi)容開展的,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對左手定則的科學探究停留在較低層次,總體仍然是在驗證左手定則,學生獲得的學科思維培養(yǎng)較少。
二次開發(fā)后的上課:
師:力是矢量,不但具有大小還具有方向,首先讓我們來研究安培力的方向,安培力的方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思考)
師:顯然安培力是磁場對通電線圈有作用,那么影響安培力的方向可能有哪些因素?請同學們做大膽的預測,然后我們做驗證,請同學們大膽說出你們的想法,安培力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生:電流方向、磁感應強度方向
師:接下來讓我們做實驗研究一下,驗證這位同學的預測是否正確。結合同學們的預測,有多個物理量可以影響到導線受力方向,用什么方式研究呢?
生:控制變量法
師:對。首先我們控制磁場方向不變……
師一邊演示實驗,一邊引導學生觀察,一邊用幻燈打出四幅圖,并引導學生填導學案。
師:這四個實驗,使我們確確實實看到了安培力方向與磁場方向、電流方向都有關系,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到底滿足怎樣的規(guī)律呢?
(學生思考)
師:接下來,我用儀器演示一下,我們用三種顏色不同的箭頭(塑料棒)來表示,其中F用黃,I用紅,B用藍色的箭頭。
師先按第一幅圖搭建完成一個三維模型。
師:接下來由三位同學來完成剩下的三幅圖的模型搭建。
(三個同學到臺上搭建模型)
師:同學們,我們這四個模型看起來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你們轉一轉,看看能不能轉到跟老師一樣。
(三個同學開始轉動手上的三維模型)
師:同學們看看,我們四個都一樣了。
師:這就意味著它們?nèi)叩目臻g方向關系是確定的,剛才的不一樣只不過是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模型好用是好用,但不方便,我們能否在我們身上找到一個三垂直的關系呢?請比劃一下。
(學生思考)
師:偉大的物理學家想到一個方法:左手定則,來伸開你們的左手……
教研中的評價:
二次開發(fā)后的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科學探究更加充分。這樣的教學教師已不是在驗證左手實則,而是在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描述現(xiàn)象、物理建摸、尋找復雜表象中事物的同一性,這是真正在探究左手定則,這樣的課是真正意義的科學探究課。
2、探究F=I LB
第一次上課:
教師做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并寫在黑板上。
(注:傳感器的應用使測量相當精確,從而發(fā)現(xiàn)F∝I和F∝L)
教師歸納并板書:
實驗1:B、L控制不變,發(fā)現(xiàn)F∝I
實驗2:B、I控制不變,發(fā)現(xiàn)F∝L
實驗3:F隨著B的增大而增大
教師補充說明:精確的實驗表明F∝B
教師:所以F=k I LB。取k=1,所以F=I LB。
教研中的評價:
這樣上課基本上是按教材內(nèi)容開展的,沒有進行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對F=I LB是在驗證,不是在探究。學科思維的教育貧乏。
二次開發(fā)后的課:
教師通過詳細而精確的實驗(借助傳感器),叫一個學生配合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填寫在黑板上,而后引導學生研究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并引導學生求比值F/I L,尋找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如下表。
L=0.2m
F(N)0.650.81.291.691.972.332.61 I(A)0.120.150.240.310.360.430.48 F/IL(N/A.m)27.0827.3326.8727.2527.2227.0927.19 L=0.1m F(N)0.330.470.660.820.991.211.32 I(A)0.120.170.240.300.360.440.48 F/IL(N/A.m)27.5027.6527.5027.3327.5027.5027.50
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比值F/I L是一個定值。
教師:在同一磁場中,比值F/I L一定,不同的磁場中比值F/I L不同,可見這個比值是由磁場本身決定的,在電流I,導線長度L相同的情況下,電流所受的安培力越大,比值越大,表示磁場越強,因而這個比值可以表示空間某點磁場的強弱,叫磁感應強度。即定義磁感應強度B=F/I L。
由B=F/I L通過數(shù)學變換得:F=I LB。
教研中的評價:
二次開發(fā)后的課明顯是在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尋找規(guī)律、科學家那樣進行理論架構,課堂充滿了科學的光輝。高中物理涉及的原理或規(guī)律前人早已探究完畢,學生學習這些知識不僅僅是記住其結論,更重要的是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只有深入地進行教材的二次開發(fā),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才能挖掘到這些思維,把課上出濃烈的物理味,充分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
教材的二次開發(fā)有效地幫助我們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驗證式思維慣性,讓物理課堂變得生動和豐富,散射出璀璨的科學光輝。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及其研究探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張憲魁.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研究與反思[J].物理教師,2011(4).
[2]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詹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