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妍如玉
陳可辛很多時候是吳君如不想做陳太太
采訪/妍如玉
由于覺得以自己的年紀去拍安妮寶貝的小說離得太遠,陳可辛拒絕了當《七月與安生》的導演,而是推舉了曾志偉的兒子,年輕導演曾國祥擔此重任,自己以監(jiān)制的身份提供幫助。
雖然他很羨慕七月和安生兩個女生之間的情感,但現(xiàn)實中他與吳君如小姐相戀18年而不結婚,卻有一個8歲女兒的愛情故事,更讓人羨慕不已。而這次采訪,陳可辛導演除了說電影,更深刻地表達了他對愛情、婚姻的看法。比如他說:在情感上沒有壞人,大家都是受害人;但很多男生是哭不出來的;他最終選擇“七月”還是“安生”?沒的選,因為每個人都是被選擇的。如果你倆要在一起,還要生小孩,這個承諾比一紙婚書、法律、財產分配,比所有東西都更重要;而且有一種叫“Cohabitation agreement”,就是兩個人住在一起三年,就已經跟簽了合約一樣,在法律上(與結婚)是沒有分別的。
《電影》:您如何看待三個人無心地傷害彼此的感情?陳可辛:以前有一部電影講了一句話,“要是你覺得你能愛兩個人,你是在騙他們;要是你覺得你不能愛兩個人,那是在騙自己”。情感這東西,不是你可以選擇的,是愛情選擇了你,可能他不是一個人。大家都是受害人,在情感上是沒有壞人。
《電影》:“七月”的溫柔寬厚,“安生”的不羈自由,是您,會如何選擇?
陳可辛:我不會選,我是被選擇的那個,這種事情真的輪不到你選擇。我不相信人可以給下半輩子做計劃的,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的。選“安生”,“安生”過幾年可能就變成“七月”,選“七月”,過幾年可能又變成“安生”,這種事情根本沒法計劃。
《電影》:家明在他們的婚禮上跑掉了,雖然后來找到一個理由,但是也看出這個男孩子內心的軟弱,其實現(xiàn)實中有很多人“恐婚”,您如何看待?
陳可辛:“恐婚”不是我那一代的事情嗎?現(xiàn)在小孩不是很早就結婚了嗎?我一直以為現(xiàn)在年輕人反而不會那么算計,結就結、離就離,沒什么問題。我們那一代才會“恐婚”,才有許多電影的主題都是對承諾的恐懼。
竇靖童和陳可辛、曾國祥導演在MV拍攝現(xiàn)場
《電影》:您有過“恐婚”嗎?
陳可辛:其實很多時候,在不同的階段,有時候一個人在某階段是七月,某階段就變成了安生。我也一樣,我也有恐婚姻的階段,但是我也有想結婚的階段,我也有想生小孩的階段,也有覺得我不夠責任去扛那么大的責任去做爸爸的階段……其實大家都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整體來講大家都會覺得肯定是陳可辛不想結婚,其實不是那樣的,因為某程度,很多時候是吳君如不想做陳太太。
《電影》:為什么?
陳可辛:當大家見到我們叫陳導演、陳太太時,每次她都會糾正人家,“我不是陳太太,我是吳小姐”。我女兒有時候也問:“媽媽你為什么不是陳吳君如,為什么你就是吳君如呢?”她享受做吳君如,不想做陳吳君如,這是一部分原因,當然也有我的那部分原因,但絕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簡單:這個男人不想結婚,所以這個女的就為了他而不想結婚,所以她就沒有名沒有份,絕對不是那樣一回事。因為在這個年代,她絕對不是一個小女孩,反而我可能更像一個小男人。
陳可辛、曾國祥導演專訪現(xiàn)場照
《電影》:您和吳君如小姐只是不喜歡那種婚姻的“體制”?
陳可辛:到現(xiàn)在,沒有人覺得我們不是兩夫妻,只是我們沒有婚禮,我們對婚禮的虛、假絕對不認同,這是我們倆非常像的地方。但沒有婚禮不代表不能結婚,我們私底下結不結婚也不需要跟別人交代。如果兩個人要在一起,還要生小孩,這個承諾不需要一紙婚書承認,這個承諾比婚書、法律、財產分配,比所有東西都更重要,有了這個承諾,還需要簽合約嗎?
《電影》:可能這個合約會在某個時候保護弱勢的那一方。
陳可辛:但是其實,有一種叫“Cohabit ation agreement”,就是兩個人住在一起三年,就已經跟簽了合約一樣,在法律上(與結婚)是沒有分別的。
《電影》:作為一個過來人,您對現(xiàn)在的男孩子有著怎樣的忠告?
陳可辛:我覺得到情感沒有忠告,因為沒有對和錯。所有情感上的事不能用傳統(tǒng)的道德觀做任何評判,因為你不知道大家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電影》:原著小說曾經的電影翻拍權在王家衛(wèi)導演那里很久,怎么的機緣到了您這里?
陳可辛:我是拍完才知道這件事的,它是從另外一個公司轉手到嘉映后,他們的老總覃宏就叫我看一下,看完之后我其實挺喜歡的,但是我覺得我這個年紀去拍這個東西有點離我太遠,所以一直在說怎樣能找到曾國祥去拍這個戲。
《電影》:為什么會推薦曾國祥做導演?陳可辛:我看過他拍的戲,很細膩,他第一部電影就給我感覺他很會調教演員,這種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導演跟演員之間的溝通。我們認識很久了,這個戲適合他拍,他偏愛女性主導的故事。
《電影》:影片的結尾與原著小說很不同。陳可辛:就是我們一直希望能夠達到“交換人生”的主題。
《電影》:這個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么?陳可辛:里面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感動,就是在最后,當大家經歷了那么多,她(七月)說:我恨過你,但我也只有你。兩個人的這種關系很值得羨慕,不管是女生還是男生,親情外很少有兩個沒有血緣,也不是兩夫妻的人能達到這種情感。
《電影》:馬思純之前的“黎吧啦”更像“安生”,可為什么選她演了“七月”?陳可辛:最早我們是先找到馬思純,也是因為看了《左耳》,因為黎吧啦就比較像安生,但是見了真人之后就發(fā)覺,原來她完全不是黎吧啦,她的個性完全就是七月,其實就見了不到五分鐘,我們就了她演七月。
《電影》:周冬雨版的“安生”讓人意想不到。
陳可辛:周冬雨看上去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七月”,但我們聊天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她很有一種離經叛道的感覺,或者讓你意想不到,你每次問她一個問題,包括給她臺詞,她都給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回答,我們就覺得她真的很像現(xiàn)在的小孩,所以就把她和馬思純這兩個角色換了過來,她演安生,拍戲的時候還用了很多她的臺詞來豐富安生這個形象。
《電影》:但周冬雨感覺還是很嫩,看不到“安生”歷經種種之后的變化。
陳可辛:我覺得是OK的,我告訴你,周冬雨十年后也是這個樣,因為其實有些人的樣子就是像小孩,我保證周冬雨35歲、45歲樣子也不會跟現(xiàn)在差很遠。
《電影》:一個女性題材的故事,最重要的兩位主創(chuàng)卻是男士。
陳可辛:其實大家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主創(chuàng),比如另外一個監(jiān)制許月珍,她就是女生,當然是不一般的女生。還有在現(xiàn)場幫我們每天改劇本的兩個女編劇,以及前面參與的三個都是女編劇。五個都是女編劇,一個女制作人,演員也大都是女的,絕對是女的比男的多,只是好像最后做決定的是我和曾國祥(兩個男人)。
《電影》:所以,你們沒有用男性視角來講述女性故事。
陳可辛:我們想過要不要刻意給家明一個視角,變成三個視角,但是這個戲本來就是寫兩個人的事,再要給家明加戲,就會失去原著的調子,所以我們很早就決定,家明是配角,一個襯托兩個女性角色的男性。
竇靖童出演《七月與安生》主題歌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