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向娥
摘要:在高校學生管理中,面對藝術生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要求我們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把握個性差異和教育時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來提升學生管理水平。我們在教育管理中,一定要善于觀察,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fā)展不平衡,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實施差異管理。
關鍵詞:個性差異;學生管理
隨著國家教育結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不斷擴招,使得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題。做為一名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者,要不斷更新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方法,以人為本,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性格特點
首先,高職院校屬于??茖哟?,錄取分數(shù)低,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動力不足,缺乏自信心;部分學生是中職對口升入的學生,文化基礎很差,自制力不強,缺乏主動性、自主性;部分同學身上還存有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自以為是,不拿校規(guī)校紀當回事,尤其是藝術生,思想活躍,自我表現(xiàn)意識強,喜歡標新立異。個別同學在各種行為上顯示出與眾不同,一方面強調自己的個性,另一方面想引起別人的重視。
其次,高職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是人生中一個十分獨特的時期,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病在他們身上也有充分的表現(xiàn),有相當部分的同學都存在著人際交往上的缺陷,比較自私,他們很多時候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缺乏寬容心,不知何為包容;他們不懂得怎樣正確地交友,缺少真誠的溝通與交流,同學之間很難相處,矛盾一旦激化,便容易走極端,釀成不良后果。對于紀律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無所謂心里,集體意識淡薄。
另外,經(jīng)過高中階段的激烈競爭,進入大學后,感到從此可以逃避家長管著學、老師盯著學的局面了,藝術生文化基礎薄弱,而大學又把自學作為學習的主要方式,缺少有效地學習方法,管理也相應松弛了,于是覺得該“自己做主了”,原來的驅動力也淡化甚至失了。隨著學習的推進, 課程內容的深入,感到跟不上,加深了學習的畏懼心理,積極性很難再提升。
二、結合以上特點和原因,提出幾點有效地管理方式
(一)全面了解學生特點,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變化和發(fā)展,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特點。做為學生管理者,對于學生應給予充分了解,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掌握心里動態(tài),尤其要關注特困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心里存在一定問題的特殊學生,多談話,多觀察,經(jīng)常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多關心學生,拉近師生的距離;其次,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多與學生交談,注意觀察、了解,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要充分理解、信任學生,努力貼合學生們的實際心里需要,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使學生樂于接受,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樹立“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服務學生”的管理理念
在工作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性格差異,發(fā)揮教育、引導和服務作用。面對個性鮮明的學生,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既要維護學生的尊嚴,又要讓他懂得紀律與責任的重要性。學生管理工作瑣碎、零散,并常常伴有突發(fā)性,做為高職學生的管理者,“以人為本”是思想教育的出發(fā)點,避免為了管理而管理。遇到事情,要認真處理,用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對待學生,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遇到突發(fā)事件時,首先想到的是保護好學生,從主觀上要重視事情發(fā)展的動態(tài),要有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
(三)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發(fā)展的空間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的空間。鼓勵學生多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正確引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把學生管理和學生發(fā)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牢固樹立起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其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鍛煉強烈的自學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向上勇于爭先的意識。引導內在潛能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式和目標。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要做到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了解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特征,因人而異的實施各種管理形式和方法,不斷地總結和探索工作規(guī)律和特點,豐富自己的學生管理經(jīng)驗,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參考文獻:
[1]陳立民.高校輔導員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2]李開沛.試述藝術類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其培養(yǎng)[J].吉首大學學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