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峰, 畢文浩, 成小建, 張英晨, 丁吉陽, 蔣立城
(濟南軍區(qū)解放軍第148醫(yī)院泌尿外科,淄博 255300)
?
絲裂霉素C灌注相關嗜酸性膀胱炎1例報告
程玉峰, 畢文浩, 成小建, 張英晨, 丁吉陽, 蔣立城
(濟南軍區(qū)解放軍第148醫(yī)院泌尿外科,淄博255300)
嗜酸性膀胱炎;絲裂霉素C;病理組織檢查
嗜酸性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EC)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膀胱炎癥。主要表現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膀胱壁,同時伴有膀胱壁的纖維化,伴或不伴有肌肉的壞死[1]。嗜酸性膀胱炎被報道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段。嗜酸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尚無定論。近期我院收治1例絲裂霉素C灌注相關嗜酸性膀胱炎患者,結合文獻復習如下。
患者,女性,46歲,2月前曾因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每周行絲裂霉素C 40 mg膀胱灌注治療。患者于術后2月再次出現間斷性無痛肉眼血尿,不伴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和腹痛。既往無明顯過敏史。體檢無特殊陽性體征。尿常規(guī)紅細胞 80-100個/HP。CT檢查示:膀胱右側壁、后壁不均勻性明顯增厚,最厚處約2 cm,CT值約39 Hu,考慮膀胱占位(見圖1)。膀胱鏡檢查示膀胱右側壁右輸尿管口上方苔蘚樣增厚病變,范圍約4 cm×3 cm,廣基,高出膀胱壁0.5 cm。膀胱鏡活檢結果為嗜酸性膀胱炎。擬行經尿道膀胱腫物等離子電切術。術中見:膀胱右側壁右側輸尿管口上方彌漫苔癬樣病變,范圍約4 cm×3 cm ,電切后的組織切面質韌,灰白、灰黃相間。術后病理結果:嗜酸性膀胱炎。顯微鏡下見移行上皮潰瘍性改變且間質水腫、充血,黏膜層被嗜酸性粒細胞和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這些區(qū)域同時出現出血和炎性壞死(見圖2)。在病理切片中,我們沒有看到惡性腫瘤細胞或寄生蟲。術后患者停用絲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療,亦未再行其他任何治療。隨訪6個月,肉眼血尿完全消失 ,尿常規(guī)正常,復查膀胱鏡示黏膜正常。
嗜酸性膀胱炎是一種罕見的膀胱炎癥性疾病,Brown[1]于1960年首先報告,以后國內外報道陸續(xù)增多。嗜酸性膀胱炎主要表現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膀胱壁,同時伴有膀胱壁的纖維化,伴或不伴有肌肉的壞死[1]。因其與膀胱腫瘤等疾病鑒別困難, 愈來愈受到我們的關注。Teegavarapu等[2]報道嗜酸性膀胱炎發(fā)生與變態(tài)反應、 膀胱腫瘤、 膀胱損傷、寄生蟲感染和一些化學治療藥物等多種因素有關。國外有作者報道嗜酸性膀胱炎的發(fā)生與絲裂霉素C的局部治療相關。Ulker等[3]曾于1996年報道過絲裂霉素C可誘發(fā)嗜酸性膀胱炎。還有作者報道膀胱腫瘤可以伴發(fā)嗜酸性膀胱炎。Clark等[4]于2002年報道證實膀胱腫瘤電切術后應用絲裂霉素C腔內灌注導致多發(fā)性腫瘤樣病變,經尿道切除后病理確診為嗜酸性膀胱炎。我們報道的此例患者為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行膀胱灌注絲裂霉素C 2個月時再次出現無痛血尿,經系統(tǒng)檢查治療后病理提示為膀胱嗜酸性膀胱炎。
圖1 嗜酸性膀胱炎的CT表現
箭頭所指為黏膜內浸潤的嗜酸性粒細胞圖2 嗜酸性膀胱炎的病理變化
嗜酸性膀胱炎發(fā)病時常表現為尿頻、尿急等尿路刺激癥狀,以及血尿和下腹部疼痛,炎癥侵犯膀胱頸部和尿道時還可以表現為排尿困難和尿潴留。本例患者主要表現為無痛肉眼血尿,未出現尿頻、尿急等尿路刺激癥狀。文獻曾報道嗜酸性膀胱炎患者體格檢查常無特征性表現。輔助檢查時部分患者可見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細胞尿,發(fā)生率分別達35%和50%,尿常規(guī)檢查常有血尿和蛋白尿[5]。B超和CT等影像學檢查可發(fā)現膀胱壁增厚、膀胱占位和上尿路積水,類似橫紋肌肉瘤的改變,有些病例甚至出現盆腔淋巴結腫大。本例病人的CT掃描顯示膀胱壁彌漫性增厚,最厚處達20 mm。局灶性病例膀胱鏡檢查表現為病變區(qū)腫塊或潰瘍形成,周圍有黏膜水腫、增厚。彌漫性病例除膀胱壁水腫外,尚可發(fā)現廣泛的黏膜小出血點,部分可見天鵝絨樣的紅色病變區(qū)。
嗜酸性膀胱炎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又不能確診,膀胱鏡檢查亦無明顯的特異性,但鏡下取活檢可以明確診斷。膀胱鏡鏡下活檢是診斷嗜酸性膀胱炎的主要手段。嗜酸性膀胱炎組織病理學檢查最主要的表現為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而膀胱組織可有灶性壞死、纖維化[5]。
嗜酸性膀胱炎的治療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因其大多數為良性病變,治愈的標準主要為癥狀消失和無遠期后遺癥。目前相關的文獻報道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多數病例可獲滿意療效。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觸可疑過敏原,應用激素、抗感染、放療和膀胱內灌注硝酸銀等藥物均可使癥狀好轉和消失,療效滿意。國外亦有應用環(huán)孢素治療小兒嗜酸性膀胱炎獲得根治的報道[6]。對于保守治療無效,或病變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如頑固性血尿、輸尿管梗阻致嚴重腎功能損害,或攣縮膀胱者,可以應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式包括: 經尿道膀胱腫物電切、膀胱部分切除等。本例經尿道電切腫物后,未行膀胱腔內藥物灌注等任何治療,隨訪至今效果良好,未出現血尿及尿頻尿急等下尿路癥狀,復查膀胱鏡見黏膜正常。
[1]Brown EW.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the bladder[J].J Urol,1960,83:665-668.
[2]Teegavarapu PS,Sahal A,Chandra A,etal. Eosinophilic cytitis and its management[J].Int J Clin Pract,2005,59:356-360.
[3]Ulker V,Apaydin E,Gursan A.etal.Eosinophilic cystitis induced by mitomycin-C[J].Int Urol Nephrol,1996,28:755-759.
[4]Clark T,Chang SS,Cookson MS.Eosinophilic cystitis presenting as a recurrent symptomatic bladder mass following intravesical mitomycin-C therapy[J].J Urol,2002,167:1795.
[5]陶然,張春宇,鄧飛,等.嗜酸性膀胱炎二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27(3):191-193.
[6]Pomeranz A,Elikaim A,Uziel Y,etal. Eosinophilic cystitis in 4-year-old boy:successful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ciclosporin A[J].Pediatrics,200l,l08(6):E113.
程玉峰,男,1967-11生,碩士,副主任醫(yī)師,E-mail:chengyf1121@aliyun.com
2016-06-03
R694.3
B
1007-6611(2016)10-0961-02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16.10.022